《急危重症护理》马志华,狄树亭,金松洋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急危重症护理》

【作 者】马志华,狄树亭,金松洋主编
【页 数】 243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9.01
【ISBN号】978-7-5680-4763-0
【价 格】49.80
【分 类】险症-护理-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急性病-护理-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参考文献】 马志华,狄树亭,金松洋主编. 急危重症护理.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9.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急危重症护理》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介绍院外救护、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病房救护、常见急危重症的救护、常用救护技术等内容,课程的内容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是护理专业的临床核心课程。本书内容密切联系临床实际,根据临床护理岗位的需求选择编写的侧重点:重点阐述院外救护、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病房救护、常用救护技术及常见急危重症的临床表现、常见护理问题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淡化疾病的发病机制等内容,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本教材供全国卫生职业教育高职高专院校护理、助产及其他医学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在职急危重症护理工作者参考。

《急危重症护理》内容试读

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导论

学习目标

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工作特点与人员素质要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熟悉:急危重症护理的范畴。了解:急危重症护理的起源、发展。

情境导入

发现一位伤者触高压电倒地,不省人事,心跳、呼吸停止。

工作任务

如何对伤者进行有效救助?

急危重症护理是研究各类急性创伤、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以及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遵循“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护理理念,它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为目的,以“培养能力”为总体目标,是护理专业的临床核心课程。在广大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急危重症护理专业发展日趋完善并在社会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急危重症护理概述

一、急危重症护理的起源与发展

急危重症护理起源于19世纪南丁格尔时代。1854一1856年英、俄、土耳其在克里米

急危重症护理……■·2·

亚交战时期,英国前线战伤的士兵死亡率高达42%以上,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土前往战地救护,仅约半年时间伤病员死亡率就从42%下降到2%,说明急危重症护理对提高伤病员的救护成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知识链接

南丁格尔简介

南丁格尔于1820年5月12日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市。毕业于剑桥大学。19世纪50年代,英国、法国、土耳其和俄国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她自愿率领38名护士抵达英国前线担任战地护士,仅约半年时间伤病员死亡率就从42%下降到2%,因而被推崇为民族英雄。1860年,她用政府奖励的4000多英镑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被誉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1901年,她因操劳过度双目失明。1907年,英国国王颁发命令,授予南丁格尔功绩勋章,她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接受这一最高荣誉的妇女。后来她还发起组织国际红十字会。1908年3月16日南丁格尔被授予伦敦城自由奖。1910年8月13日,南丁格尔在睡眠中渣然长逝,享年90岁,终身未嫁。为纪念她的成就,1912年国际护士会倡议各国医院和护士学校在每年5月12日南丁格尔诞辰日举行纪念活动,并将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以缅怀和纪念这位伟大的女性。

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欧发生了脊髓灰质炎大流行,许多患者因为呼吸肌麻痹,不能自主呼吸而出现呼吸衰竭,于是将这些危重患者集中起来,辅以铁肺治疗,配合相应的特殊护理技术,效果良好。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用于监护呼吸衰竭患者的“监护病房”。

知识链接

铁肺—重症监护病房的最早尝试

肺没有自己的肌肉,它们受胸廓和膈肌运动的控制。膈肌是位于胃和肺之间的一层薄薄的肌肉,当胸廓收缩、膈肌向上运动时,空气被挤压出去;当胸廓扩张、膈肌向下运动时,空气被吸进去。控制呼吸的神经位于颈部很高的部分。如果该神经受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侵袭,患者呼吸肌麻痹,不能自主呼吸而出现呼吸衰竭,最后因严重缺氧导致死亡。菲利普·德林克发明了铁肺,也就是能支持患者呼吸的机器。铁肺是一个连接着泵的密闭铁盒子,患者的头部伸在外面。当铁肺中的空气被吸出导致压力降低时,新鲜空气进入患者的肺内;当铁肺中的压力升高时,肺内的空气被压出去。铁肺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它是第一个代替人体器官功能的机器。

20世纪60年代,随着电子仪器设备的发展,心电监护设备、电除颤器、人工呼吸机、血液透析机等现代监护和急救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急危重症护理进人了有抢救设备配合的新阶段。

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导论·3·

20世纪60年代后期,现代监护仪器设备的集中使用促进了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 unit,ICU)的建立.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国际红十字会的参与下,医护人员在西德召开了医学会议,提出了急救事业国际化、国际互助和标准化的方针,要求急救车装备必要的仪器,国际间统一紧急呼救电话号码及交流急救经验等。在国际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急危重症护理专业日臻完善并在社会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急危重症护理事业在20世纪50年代只是将危重患者集中在靠近护理站的病房或急救室,以便于护士密切观察与护理;将外科手术后的患者先送到术后复苏室,清醒后再转入病房。20世纪70年代末期相继成立了各专科或综合监护病房。20世纪80年代,北京、上海等地正式成立了急救中心,各医院先后建立了急诊科或急诊室,中华医学会急救医学专科学会成立,促进了急诊医学与急救护理的发展,开始了急危重症护理技术的新阶段。我国近年来急救医学发展迅速,在全国各城市普遍设立了“120”急救专线电话的情况下,部分地区已开始试行医疗急救电话“120”、公安报警电话“110”、火警电话“119”以及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等系统的联动机制,一些发达城市还积极探索海、陆、空立体救援新模式,以进一步缩短急救平均反应时间,提高急救效率。

二、急危重症护理的范畴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急危重症护理的内涵也在不断延伸。狭义上讲,急危重症护理的范畴仅包括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护和重症监护。广义上讲,现代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包括以下范畴。

(一)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病员到达医院之前这段时间的救护,主要包括呼救、现场救护、转运与途中监护。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减轻伤病员痛苦、提高伤病员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院前急救是我国急诊医学中极为薄弱的一个环节,要大力发展健康教育,进行公众急救知识及急救技术的宣传和普及,以培养现场最初目击者的急救意识及技术,使之能首先给伤病员进行必要的处理。及时、正确和有效的现场急救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二)急诊科救护

在院前急救的基础上,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对伤病员进行进一步救护,以控制或消除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防止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及死亡率。这就要求急诊科区域相对独立、抢救设备充足和有足够的、固定的编制及高素质的医护人员。

(三)危重症救护

危重症救护是指在备有先进救护设备的重症监护室,专门受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全面监护及治疗。急救护理与其他临床各科护理不同之处在于它始终处于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最前沿。急救护理技术是研究急救中的护理实施与护理行为的科学。急危重症护理是现代护理水平的体现。

急危重症护理…量·4·

(四)不断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

诊科救护、重症监护病房救护和各专科救护为一体的急救网络。EMSS对急救及灾难事故

紧急救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对提高整个救护服务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各地区的状况不同,需要改造完善的项目也不同,其目的是改造不合理的流程、优化不完善的流程,达到合理、标准、高效、安全的目的;同时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和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达到系统、科学、规范、长效的要求。

(五)急诊护理培训、管理和科研

包括急救护理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急诊急救护理工作的管理、急诊急救护理的科学研究和情报交流。此外,还包括参与交通及工业安全、传染病控制、中毒预防等培训。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学术交流,开展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是推动急危重症护理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

三、急危重症护理工作特点与人员素质要求

(一)急危重症护理工作特点

主要着眼于处理疾病或创伤的最初、最重和最危的阶段,具有紧急性、综合性、协调性强的特点。

1,工作的急迫性由于急危重症护理工作是对灾害或事故所致的创伤、中毒以及突发急症,并危及生命者的抢救治疗。因此急危重症护理工作主要体现“急”和“救”两大特征,即时间就是生命,应分秒必争,刻不容缓。

2.伤病的突发性急危重症患者通常都是突然发病或发生伤害,特别是在出现自然灾害或重大事故时,可能会突然出现大批伤病员需要救护。

3.救护的连续性急救工作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急救地点可发生在各种不同的场所,经过现场简单紧急处理后的伤病员往往还需要送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护。因此,无论是院前急救还是院内救治,都应该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必须注意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4.学科的复杂性由于急救对象的伤病涉及面广,且病情复杂多变,急救医疗护理的形式通常是由多名医生、护士和医疗设备围绕一例患者进行的“向心式”抢救,故需要多专业、跨学科的合作团队。

5.工作的社会性急救活动可能会涉及社会各个方面,除了要与患者家属和有关部门打交道外,有时还会涉及一些法律纠纷,所以常表现出明显的社会性特征。

(二)急救医护人员的素质要求

急救的成功除了取决于患者病情、伤情的严重程度和抢救及时与否外,还取决于急救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和相互尊重。由于急救工作的重要性、急救疾病谱的广泛性和急救学科的复杂性,从事急救工作的医务人员不仅要具备广而深的相关业务知识、娴熟的技术操作能力,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应激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急救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急救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工作中的任何疏忽都可能带来生命的代价。因此每个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到

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导论

5

急救工作的重要性,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

2.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急救工作涉及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且病情复杂多变。因此要求急救人员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术,以及敏捷的思维能力,能熟练地对伤病者进行救治。

3.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由于急救工作的紧急性和突发性,急救工作者应有健康的体魄,才能适应长途跋涉、搬运伤员、连续工作等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同时充满风险与挑战的工作性质又要求急救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面对突发事件时,更要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有条不紊地妥善处理各种问题,具有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的应激能力。

4.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急救工作中,需要与科室人员或其他有关部门团结协作。因此抢救的过程也就是合作的过程,只有通过群体互相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一、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多专业性、应急性、协同性、高风险性等特点,主要由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病房救护和各专科救护四部分组成。完善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应具备:①完善的通信指挥系统;②足够数量的具有必要救护设备的运输工具,保证及时高效实施现场救护:

③足够数量的专业救护人员;④保证临床实践-教学-科研的紧密结合,促进专业发展;⑤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使急救工作规范、有章可循。

二、急救医疗服务网络的组成

急救医疗服务网络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实施紧急救护服务的专业组织,主要承担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病房救护和各专科救护等工作。它要求队伍专业化、工作社会化、设备现代化、教育规范化、组织网络化。

如何规划建设急救医疗服务网络,使之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急救医疗服务的需求,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城市应逐步建立健全的急救中心(站)、医院急诊科(室)及基层卫生组织如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并联合起来形成急救网络,提高各种急危重症、创伤、灾难事故的急救效率。

小结

急危重症护理是研究各类急性创伤、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以及危重患者的枪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遵循“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护理

急危重症护理…■·6·

理念,急危重症护理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为目的,以“培养能力”为总体目标,是护理专业的临床核心课程。

能力检测

简答题

1.急危重症护理的范畴是什么?

2.急危重症护理工作特点与人员素质要求有哪些?

3.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4.王某,男,46岁,因骑摩托车逆向行驶与货车相撞,神志清楚,右侧大腿出血不止,伤势严重,此时你作为第一目击者应如何在现场对伤病员进行初步急救?院前急救主要包括哪几个环节?

5.急诊科同时出现下列几种创伤病情(窒息、骨折、伤口渗血、休克、内脏脱出),你首先抢救哪一种?为什么?医院急诊救护有何特点?

(马志华)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