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急危重症护理研究》董桂银,卢唤鸽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常见急危重症护理研究》

【作 者】董桂银,卢唤鸽著
【页 数】 225
【出版社】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21.07
【ISBN号】978-7-5180-8509-5
【分 类】常见病-急性病-护理-研究;常见病-险症-护理-研究
【参考文献】 董桂银,卢唤鸽著. 临床常见急危重症护理研究.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21.07.

图书目录:

《临床常见急危重症护理研究》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急危重症的监护、急危重症患者家属的护理、急诊分诊、急诊护理评估、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常见急症、多器官功能障碍、急危重症者的营养支持等十三章内容,系统阐述了急危重症护理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临床常见急危重症护理研究》内容试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急救医学概念

一、急救医学的概念和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各种疾病和灾难的发生也越来越多,急救医学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广,急救医学界也承载着越来越重的任务和责任。急救医学的特点是“急”,其实质是指患者发病急、需求急,医务人员抢救处置急。目前尤其重视发病后1h内急救,即“生命黄金

1小时”。急救医疗应包括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室)和重症(强化)监护室(ICU)三部分。具

体地说,院前急救负责现场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室)和ICU负责院内救护。

二、急救医学的现状

在了解急救医学现状时,首先有必要将急诊医学、急救医学与急症的定义及相互关系加以理解、认识与统一,以利于学科的发展。“急救”的含义表示抢救生命,改善病况和预防并发症时采取的紧急医疗救护措施:而“急诊”则是紧急或急速地为急性患者或伤病员诊查、察看和诊断其病与伤及应急的处理。从英语角度看,急救为first-aid,急诊为emergency call,而两者均可称为emergency treatment。从广义来看,急诊医学作为一个新的专用名词,包含了更多的内容,特别是目前国际已广泛推行组织“急诊医疗体系”,它把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急救和各

监护ICU三个部门有机联系起来,为了一个目的一让危重急症得到快捷而最有效的救治,

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危重患者生存的质量,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因此急诊医学包括了急救医学等几种专业。

急救医学的对象是危重急症,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更为重视发展急救医学。据美国统计,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死率分别高达8.8%和4.5%,朝鲜战争中伤死率为2.5%,由于重视急救医学研究,发展了急救器材和运输工具,训练了一支快速反应、技术优良的急救队伍,使得越南战争中(1965~1971年)伤死率下降至2%以下。1972年正式承认急救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学科,1973年出版了专门的急救医学杂志一《急救医学月刊》。日本的急救中心还通过电子计算机、无线电通讯与警察署、消防署、二级和三级医疗机构、中心血库等密切联系。英国有140多个专门的急症机构,全国统一呼救电话号码为999。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大中城市开始建立急救站,重点是院外急救。卫生部于1980年颁布《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文件;1983年又颁布了《城市医院急诊室(科)建立方案》,明确提出城市综合性医院要成立急诊科;1986年11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草案第二稿)。20世纪90年代卫生部组织的等级医院评审中将急诊科列为重要评审指标。1987年成立了中华急诊医学分会,设有若干专业组如院前急救组、危重病急救组、小儿急救组、创伤

·1·

·临床常见急危重症护理研究·

灾害组、急性中毒急救组等。全国还成立了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会,急诊、急救医学期刊不断出现,如《中国急救医学》《中国危重病急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急诊医学》等。

各医科院校相继设立了急诊医学临床课教学,急教医学专业著作、手册不断问世。国内急救模式不断出现,如上海、北京、广州、重庆等地各具有特色的急救模式,为人民健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各大医院的急诊科、急救科均在由原来的支援型向自主型转化。“120”已成为市民的“生命之星”。相信我国的急救医学必然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但是,目前我国的急救工作无论是管理水平、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还是急救人员的专业化(一专多能)素质都还较薄弱,这些都有待我们去努力奋斗,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管理,积极探索抢救垂危生命的难点,如心、肺、脑复苏,多器官功能失常与衰竭的救治,急性中毒救治和群体伤的救治组织指挥等。

第二节

危重病情判断及急救工作方法

一、急救的主要病种(一)心跳、呼吸骤停

及时、正确和有效的现场心肺复苏是复苏成功的关键。快捷有效地进一步生命支持和后续救治可提高复苏成功率,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二)休克

休克患者的早期诊断,尤其是休克病因的早期确定是纠正休克的关键,及时有效地纠正休克可降低死亡率。

(三)多发创伤

及时发现多发创伤的致命伤并进行有效的急救处理,可防止发生休克、感染和严重的并发症。

(四)心血管急症

心血管急症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功能不全、高血压危象等,若能及时诊断和有效地处理,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十分重要。

(五)呼吸系统急症

呼吸系统急症如哮喘持续状态、大咯血、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气胸是急救中必须充分认识和正确处理的。

(六)神经系统急症

脑血管意外是急救中死亡率最高的危象急症,在急救的早期及时认识脑水肿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之一。

(七)消化系统急症

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腹痛,尤其是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和以腹痛为主诉的青年女性宫外孕破裂出血等,诊断要及时。

·2

·第一章绪论·

(八)内分泌系统急症

内分泌系统急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各种危象等,要及时救治,尤其是需警惕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

昏迷是一个需多科参加鉴别诊断的急危重症,要重视急性中毒、脑血管急症所致昏迷的快速诊断与救治。

二、急救处理原则

急救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处处存在灵活性,需要急诊医师在病情危急、环境又差的条件下进行处理,应根据实际病情做出去伪存真的分析,施行最有效的急救处理,其原则如下。

(一)首先判断患者是否有危及生命的情况

急救学,强调预测和识别危及生命的情况,不重于确定诊断,而重于注意其潜在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及疾病动态发展的后果,考虑如何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及对策。

(二)立即稳定危及生命的情况

对危及生命的情况,必须立即进行直接干预和处理,以使病情稳定,对预期可能会演变为危及生命的情况也必须干预。急救学十分重视严密监测危重病的病情变化,并随时采取有效的急救处理。

(三)优先处理患者

当前最为严重的急救问题是强调时效观念,更强调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四)去伪存真,全面分析

急救时急诊医师应从危重患者的主诉、阳性及阴性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中,找出产生危重病症的主要矛盾,但切记不应被假的现象和检查的误差所迷惑,头脑应清醒,要进行全面分析。

(五)选择辅助检查要有针对性和时限性。(六)病情的估计

对病情的估计要实事求是,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病情应留有余地。(七)急救工作应与其他科室医师充分合作

急救中加强科与科、医师与医师之间的合作,有关问题进行必要的紧急会诊,有利于解决急救中疑难问题。

(八)重视急救中的医疗护理文书工作

急救的医疗、护理文书具有法律效力,因此记录时间要准确,内容要实事求是。(九)急救工作中加强请示报告

急救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舆论对此比较敏感,加强急救工作请示报告可避免失误和有利于急救管理。

三、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对危重伤病员的急救,必须分工,紧密配合,积极救治,严密观察,详细记录。抢救结束还要认真总结经验。

(2)建立健全抢救组织,大批患者的抢救由院领导主持,医务部(处)组织实施。如超出本院的救治能力,应由院医疗值班人员立即与有关卫生部门或兄弟单位联系,共同开展抢救工作。

·3

·临床常见急危重症护理研究·

(3)各科内危重伤病员的抢救,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组织实施。急诊当班医师接诊危重伤病员抢救时,应积极主动、及时有效地采用急救措施。有困难时及时向院医疗值班人员和科主任报告,同时速请相关科室会诊。

(4)对危重患者应先行抢救,后办理手续。

(5)各科室的急救室或监护室的药品、器材应定位放置,专人保管,定期检查,保持完好状态。

(6)急救室或监护室内应有常见急危重病的抢救预案,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常用抢救技术和仪器的使用。

(7)遇到院外抢救,要准确弄清情况(时间、地点、单位、伤病情况和人数等),立即报告院领导或医务部(处),由医院迅速组织力量,尽快赶到现场抢救。对重大灾害事故的医疗救援,应立即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三节院前医疗急救专业概述

一、院前急救的特点

包括:①病种广泛而复杂。有关资料分析表明,院前急救以心脑血管急症和创伤患者为最多,春季以心脑血管疾病为多,冬季以呼吸道急症为多,交通事故的创伤以夜间为多,昏迷为院前急救常见急症。②院前急救的现场情况复杂多变,可发生在工厂、机关、学校、山区、农村、家庭等。③院前急救的时间无规律,急危重症的发生无时间规律,故担任院前急救的医务、勤杂人员应处于24h坚守岗位的待命状态。

二、院前急救的原则

包括:①只救命,不治病。它是处理疾病或创伤的急性阶段,而不是治疗疾病的全过程。

②处理成批伤病员时或在灾害性事故中,首先要做准确的检伤分类,并按照患者的轻重缓急,给予相应急救处理。

三、院前急救管理(一)现场急救管理

现场急救是院前急救的首要环节,是整个急救医疗体系的第一关,其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伤病员的生存率和致残率。主要工作如下:①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吸氧,清除口腔分泌物和吸痰,应用呼吸兴奋药和人工呼吸。②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包括高血压急症、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和各种休克的急救处理,危重的心律失常的急救处理,心搏骤停的心肺复苏术等。③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心肺脑复苏的脑功能保护,脑血管急诊和颅脑外伤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④急性中毒的毒物清除和生命支持及对症处理。⑤多发创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⑥急救中的对症处理,如止痉、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

(二)急救转运管理

院前急救应该重视合理的转运技术:①搬运管理:搬运的常用工具是担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合适的担架,搬运时要注意平稳,防止患者跌落,骨科患者应该固定后搬运,遇有颈、腰椎伤的患者必须3人以上同时搬运。②运输管理:危重伤病员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如何进行。4

·第一章绪论·

转运是院前急救成败的关键之一。下列几点要特别重视:防颠簸、防室息、防出血、防继发伤,加强监护及有效的对症处理。

四、急救中要注意的问题

(1)一切以有利于抢救患者为根本原则。急诊工作比较复杂,条文规章不可能把千变万化的情况完全包括进去。因此,在急诊工作中,既要按制度办事,又要机动灵活。总之,要把一切有利于抢救患者作为根本原则,确保急救、急诊通道畅通。

(2)分清轻重缓急,做到急症急治。任何时候都要把急、重、危患者的抢救放在首位,克服麻痹和懈怠思想,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抢救时机。

(3)切忌诊断与治疗脱节,坚持边检查边抢救。对一般情况较差、生命指征不稳定的危重疑难患者,在诊断未明的情况下,应及时采取抗休克、补液、吸氧等应急对症处理措施,不能消极地等待化验及检查报告而丧失抢救时机。

(4)对病情的估计要实事求是,留有余地。因为急救、急诊病情复杂、变化快,有时难以预料。所以在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病情时,不能轻易下“没问题”“没危险”“不要紧”“不会死”的结论,以免病情突变,家属毫无思想准备而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

(5)重视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诉,切忌主观、武断、先入为主、自以为是。一般来说,对于患者的病情,本人和家属最清楚。因此,在诊疗过程中应该注意倾听患者和家属的陈述,及时前去查看,仔细检查病情的变化。决不能不耐烦甚至训斥患者和家属,要有爱心,要耐心、细心。

(6)不准在患者或患者家属面前讲病情和议论同行及外院诊疗失误情况。疾病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疾病的治疗也有一个过程。对疾病的诊治,医务人员之间有不同意见也是正常的,但是在患者或家属面前讲,有时就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误解甚至纠纷。更不得为抬高自己而当着患者和家属的面指责同行和外院。

(7)从事急救、急诊工作的医护人员要认真学习,虚心求教,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会处理或处理没有把握时,一定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切忌不懂装懂,以致误诊、误治、贻误病情,造成难以挽救的后果。

(8)当前各医疗单位要加强对配合急诊科(室)工作的相关科室的急诊意识的教育,如挂号、收费、药房、检验、放射、特检等科室,为急诊患者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各医疗单位都要制订这些相关科室的服务规范,对外公布,接受监督。

(9)遇有急诊患者携款不足或遭受突发灾害时,要做到“三先一后”,即先检查、先诊断、先治疗抢救、后补办手续交纳钱款;当遇到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又无人陪护时,要派专人代办手续,及时诊断、治疗、抢救,对需要手术的患者,院负责人代为签字,敢于负责。

(10)稳定急救队伍,各级卫生部门和各医院的领导要关心爱护从事急救、急诊工作的医护员工。要提高待遇,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解除后顾之忧,优先安排外出学习和进修。加强安全保卫工作,要有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他们在从事急救、急诊时受到意外伤害。并对在急救、急诊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医护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5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