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世界史系列概要》张象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宏观世界史系列概要》

【作 者】张象主编
【页 数】 225
【出版社】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 2018.07
【ISBN号】978-7-5528-0713-4
【分 类】世界史
【参考文献】 张象主编. 宏观世界史系列概要.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8.07.

图书封面:

《宏观世界史系列概要》内容提要: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从分散到整体,所以世界各国各地区人们的关联和交往日益密切。为了帮助读者树立全球视野和开放型的理念;也为了有助于解读我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略和建设“一带一路”的国际友好计划。几位有数十年教龄和研究世界史经历的老教授,依照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史观,分别撰写了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的系列概要。同时还撰写了世界史学科的总体研究和断代史研究的情况扼要介绍,这样有启发地帮助读者们理解各断代的历史。后经主编统一修订充实,增加了思考题附录,从而使该书通畅系统,简明易懂,引人入胜。所以该书是有大专以上学识水平的广大干部和各专业的学员及工作人员进修学习的好材料。

《宏观世界史系列概要》内容试读

世界史学科的由来与发展概论

张象

世界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但它既不是历史的大杂烩,也不是一个民族不少、一个国家不缺的档案式的历史记录,而是展

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进程的学科。它要从总体上综合性地解

读全人类的生活轨迹,讲述全世界人民为追求生存条件的改善和

彼此交往范围的扩大而不断奋斗创新的历程。为此它要从两个

方面进行解读:一是纵向解读人类的社会与物质生活从低级向高

级演变的过程;二是横向解读各地区、各群体由分散到整体的过

程。旨在揭示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

训,以有助于当代人去创建更加美好的新世界。

世界史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世界客观形势与人们交往状况的不断变化要求更新世界史学科理论;二是世界史学科理论的更新要对世界史进行新的解读;三是教育与学术环境的优化造就出大批的专业人才,他们将世界的新变化、世界史研究的新材料落实于史籍。

一、世界史学科在国外的产生与发展

在国外,主要是西方国家的世界史学科,其诞生与发展经历

1

宏观世界史系列概要

了三个时期:

(一)只能记述局部世界历史的时期

古代居民认识世界有一个过程,他们最初感知到的是周边的

局部世界,因此他们记录的最初的世界史也只是局部的世界史。

在西方,这一时期约持续两千年,其间分为上古与中世纪两阶段。上古阶段的史学以希腊、罗马史学为代表。被誉为西方史学之父

的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前484一前425),他记述希波战争的9

卷本《历史》,用了一半的篇幅记述当时希腊人的已知世界,范围

包括东地中海地区,小亚细亚、波斯、巴比伦、埃及和多瑙河流域。

因此,这部书也被视为西方首部世界史著作。罗马史学继承希腊史学的传统,在记述罗马发展史时也记述了已知的外部世界。例如,著名的史学家波里比乌斯(约前200一前118)的40卷《通

史》,就将罗马史与相关的外部世界史联系起来记述。此后恺撒

(前100一44)的《高卢战记》、塔西陀(约56一120)的《日耳曼尼亚

志》都记述罗马的外部世界,这两部书中所记述的地域范围比希

腊人记述的要广,包括地中海西部、北非和西欧地区。至于更远的东方世界,对当时的罗马人来说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5至14世纪是西方中世纪史学阶段,神学理念支配着一切。

基督教会十分重视世界史,并建立了基督教神学型世界史编纂体

系。这一体系从“上帝创世纪”开始,讲述上帝安排的历史进程,

认为历史的终极将是“上帝之国”在人间的出现。许多著作虽以

“世界史”命名,但实际讲述的范围却是基督教传播的世界,将异

教控制区排除在外。这仍然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局部世界史。德意志弗赖辛主教鄂图(约1114一1158)所著8卷本《编年史》,在2

世界史学科的由来与发展概论

众多基督教史书中,被誉为第一次有着世界历史联系概念的著

作。在该书中,鄂图贯彻了基督教的“普遍主义”,他也因此被誉

为中世纪最伟大的史学家。

与基督教史学几乎同时建立的是阿拉伯一伊斯兰史学。代表的学者有:被誉为伊斯兰史学创始者的塔伯里(838一923),他

著有《历代先知与帝王史》40卷:马苏迪(?一956),他著有《黄金

草原和珍贵宝藏》30卷,该书多记载了他考查过的印度和东南亚地区:伊本·卡尔敦(1332一1406),他著有《阿拉伯人、波斯人及

柏柏尔人》7卷,该书不仅讲述历史,还提出了新的历史哲学。这些学者记述的已知世界范围比基督教史学宽广,但仍限于伊斯兰教的传播世界,“化外地区”不受重视

中世纪后期,在西欧和阿拉伯世界都出现了一些旅行家写的

游记,例如1299年开始传诵的《马可·波罗行记》,1355年的《伊

本·白图泰游记》等。这些游记介绍了中国和东方世界,拓展了

西方人的世界视野。但由于这些游记的内容在西方史籍中均未

有所反映,因此,第一时期史学的基本状态并没有改变。

(二)全面写实的世界史学形成的时期

15至16世纪是西方世界史学发展的转折期,此时的西方世

界史学开始突破神学史观的桎梏,并开始改变只记述局部世界史

的局面。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是:其一,“地理大发现”开拓了西方

人的视野:其二,神学史观受到“日心说”等科学成果的冲击,人们开始直面真实的世界;其三,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理念成为历史学家们的创新动力。所有这些因素的背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的建立。

3

宏观世界史系列概要

从开始转折到形成真正的世界史学科历时数百年,分为三个阶段:

1.从“神学”到“人学”史学观的转变(15、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

“地理大发现”与文艺复兴促进人们的世界地理观与人文主

义世界史理念的形成。新的世界史观首先是从人们熟悉的本地

区历史开始,然后才影响到世界史编写的理念。例如,意大利政

治学家马基雅维里(1469一1527)是通过编写《佛罗伦萨史》来宣

杨人文主义的。在其名著《君主论》中,他引用了诸多意大利以外

地区的世界史论据,促进了真正世界史学的萌生。又如,英国托马斯·莫尔(1418一1535)的《乌托邦》、历史哲学家培根(15611626)的《国王亨利统治时期的英国史》都拨开了宗教史观的迷

雾,为理智的世界史学的诞生开辟了道路。

2.理性主义世界史学的诞生(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前半期)

在西欧兴起的工业革命,使工业制品开始销往世界各地,殖

民主义“火与剑”的行动遂遍及全球,这使得西方社会对世界史知

识的需求迅猛增长起来。与此同时,启蒙运动在西方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史学中的神学体系予以有力的冲击。在此背景下,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著作纷纷问世了。1756年,阿鲁埃·伏尔泰(1694一1778)推出的《论世界各国的风俗与精神》(中译本简称《风俗论》)一书,被誉为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世界史。该书不再以“上帝创世纪”为开篇,而是从古代中国讲起,它的横向叙述范围不再限于基督教世界,而是扩大到亚非美各大洲,并且开始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该书所讲述的主题仍然是西欧历史。

4

世界史学科的由来与发展概论

理性主义的世界史学在德意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为这里

有过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以及普鲁士的“开明专制”。18世纪中叶,“哥廷根学派”从德意志哥廷根大学的史学讲

座衍变而成,该派主要弘扬伏尔泰的理念,注重世界史研究。代

表人物伽特尔(1727一1799)提出要研究世界史应该如何布局的

问题:哪些问题可写人?哪些不必写?怎样分期?他在《世界历史要览》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古代”“中世纪”“近代”三个阶段的概念。

3.具有一定科学意义的世界史学在西欧的形成(19世纪后半期)

第二次产业革命使得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

系进入高歌猛进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真正世界史学科的形成具备了客观条件。19世纪中叶,德意志被誉为“近代史学之父”的史学家尼布尔·兰克(1795一1886)与他的弟子共同提出了客观主义史学的实证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为其赢得了史学界的领军地位。尼布尔·兰克著有《拉丁和条顿民族史》《宗教改革时期德意志史》《教皇史》等,这些著作无一不体现出他“如实记述”、用第一手材料说话的主张,从而将历史学科推上了科学化的道路。1877年,尼布尔·兰克通过口述编纂了七卷本《世界通史》,该书是科学化世界史形成的代表性著作,与此同时,法国实证主义史学家杜律伊(1811一1894)主编了《世界历史丛书》,拉维斯(1842一1922)主编了《世界通史》10卷本,英国剑桥学派史学家阿克顿(1834一1902)着手编撰了《剑桥近代史》。这些著作的问世,都显示出世界史学科在西方已完全形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

史著作的共同特点是以世界民族国家为历史叙述单位,主导思想

5

宏观世界史系列概要

是以“西欧为中心”。尼布尔·兰克认为,只有欧洲的六大民族一法兰西、西班牙、意大利、德意志、英吉利、斯堪的纳维亚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其他地区的诸民族不过是主流的“附加物”而已。用这种观点审视世界历史的变迁,实际上是西欧资本主义处于盛世的一种表现。

(三)西方世界史学的革新(20世纪初至今)

进入20世纪,世界形势又有巨变。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导致英法衰败、美日崛起,俄国与东方国家的革命运动方兴

未艾。“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史学观念受到了现实的挑战,并由此

而先后出现两次革新浪潮。

1.20世纪前期西方世界史学的革新浪潮

最先向兰克学派的世界史学说“不”的是比较文化形态史学。

德国中学老师斯宾格勒(1880一1936)是比较文化形态史学的第

一位代表人物。他于1918年出版了《西方的没落》第1卷,1922年又出版了第2卷,轰动了整个欧洲。他认为世界历史是各种文

化的“集体传记”,每一种文化都有生、长、盛、衰的过程,西方的“没落”是不可避免的。这种面对现实,又从世界整体性、综合性的角度出发的论证确实很吸引人。他公开反对“西欧中心论”,认为世界历史文化有8种: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古典(希腊罗

马)、墨西哥、阿拉伯伊斯兰和西欧。他通过比较认为,这8种文

明,有7种已经死亡,只有西欧文明虽已度过繁荣期,但还处于“反省和物质享受”阶段,与前7种文明相比,它有特殊的使命,是

世界上唯一还有生命的优越文化。这实际上是在宣扬一种改头

换面的“西欧中心论”。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