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疫苗学》刁连东,孙晓冬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实用疫苗学》

【作 者】刁连东,孙晓冬主编
【页 数】 502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5.01
【ISBN号】978-7-5478-2270-8
【价 格】130.00
【分 类】疫苗-研究
【参考文献】 刁连东,孙晓冬主编. 实用疫苗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实用疫苗学》内容提要:

人类同传染病斗争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其中,疫苗是目前预防传染病的最重要武器,它对于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发挥了巨大作用。本书是一本系统介绍疫苗及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专著,并侧重对疫苗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做了相关阐述。全书共有十五章,主要是关于疫苗和预防接种的发展、疫苗与免疫、预防接种的实施、预防接种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反应的诊断与处理等,并详细介绍了有关免疫程序和预防接种技术的实践知识,我国现阶段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如乙肝疫苗、结核病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以及现阶段尚未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如Hib疫苗、痢疾疫苗等,最后对目前正在研发中的疫苗及未来疫苗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本书的编纂,为免疫接种工作者就目前预防接种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指导意见和解决方案,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借鉴,并有助于我们了解疫苗及预防接种的历史、现况和未来,是从事预防、临床、研究等人员值得一读的实用参考书。

《实用疫苗学》内容试读

第一章疫苗与预防接种发展简史

历史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面前,映照出的除了瘟疫的肆虐和残酷,更多的是人类的坚韧、勇敢和必胜的信念。在这部波澜壮阔的史册中,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古代认为疾病是神对人类的惩罚,统治者向人们灌输疾病带来毁灭的恐怖思想,并将其作为一种工具。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这种愚昧的思想下生活,从而饱受疾病的折磨。传染病无数次地肆虐流行,导致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陨落,直到19世纪人类发现微生物,成功研制了疫苗,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接种,才使在历史上许多作恶多端的传染病被遏制和消灭。疫苗的研发和运用是20世纪公共卫生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Stanley A.

Plotkin在Vaccines一书中指出“预防接种对于世界人民健康的影响是显著的。除了安全用水,没有其他的措施,甚至是抗生素,在降低死亡率和人口增长方面具有如此重大的影响”,疫苗代表了生物医学的最高承诺,是全世界良好健康的基础驱动力之一,是公共卫生体系中一项最好的投资,并具有溢出效应。接种疫苗不仅使受种者个人受益,同时也使社会群体受益,因而这种溢出效应在公共和私营健康体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对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再怎么夸大都不过分。

通过接种疫苗,人类已经消灭了天花,脊髓灰质炎(以下称“脊灰”)也接近消灭,麻疹等其他疫苗可预防疾病(vaccine preventable disease,VPD)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Walter A.Orenstein指出:“疫苗最大的成功为我们之所未见,所有的人都不必再因疫苗可预防疾病而遭受病痛或死亡。”他还预言在今后5○15年,新疫苗和新接种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医生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并为公共卫生带来巨大的影响。

第一节疫苗发展简史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一直寻求摆脱各种瘟疫的方法。历史上人类与疫病的每一次搏斗,都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史中,疫苗总是伴随着与疾病的斗争而得到发展。

使用“以毒攻毒”的方法预防传染病的理念可追溯到公元前。古罗马学者曾提出狂犬的肝能够预防人狂犬病,我国秦汉时代已知应用患病狂犬的脑敷于被犬咬伤部位以预防狂犬病。公元284年,葛洪在《肘后备急方》载:“疗狂犬咬人方,仍杀所咬犬,取脑傅之,后不复发”,同时记载射工毒蛊,即提倡服用恙螨(沙虱、恙虫)的虫屑来预防恙虫病。公元430年,Thucydies在雅典鼠疫流行期间观察到病后免疫现象。7世纪,一些佛教徒试图饮用蛇毒以产生免疫力,以预防毒蛇的咬伤。这些被认为是免疫预防思想的萌芽。

我国采用接种痘苗预防天花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免疫成功范例。据记载,“宋仁宗时(1023一1063年),丞相王旦,生子俱苦于痘,后生子素,招集诸医,探问方药,时有四川人请见说峨眉山有神医能种痘,百不失一…不窬月,神医到京,见王素摸其顶曰:此子可种,即于次日种痘,至七日发热,后十二日,正痘已结痂矣,由是王旦喜极而厚谢焉”(见清朝朱纯嘏著《痘疹定论·种痘论》)。清初俞茂鲲著《痘科金镜赋集解》中已有接种人痘的详细记载:“种痘法起于明隆庆年间(1567一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1681年,清政府把人痘接种列入政府计划予以推广。同时,引起邻国的注意。1688年俄罗斯派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种痘技术,以后人痘法很快传入俄罗斯及欧洲、美洲等地。可以说,我国是预防接种理念形成、履行实践并取得成功的国家,为近代预防接种的发展奠定了学术理论与实践经验的重要基础。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伏尔泰曾写道:“我听说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种习惯(指人痘接种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1⊙

实用疫苗学

>>

l781年,英国的Mary Wortley Montague报道了土耳其人有接种轻症天花患者体液的习惯,随后她以这种方式为自己的孩子接种,正式获得天花疫苗。广泛用于预防这种烈性传染病的是一个英国外科医生爱德华·琴纳(Edward Jenner)。他观察到乡村里的牛患了与天花相似的病,那些挤奶女工在接触到牛身上的疱疹时受到感染,身上也会长出一些小的疱疹,这就是牛痘,而感染过牛痘的人都不会再感染天花。琴纳于1796年进行了第一个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人体临床实验获得成功,从而发明了牛痘苗。1805年牛痘接种法引人我国,但直到1910年在我国才逐步普及。

17世纪后期,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发明显微镜,并发现微生物,研制疫苗的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此后,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科赫(Koch)发明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建立了培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一些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相继被发现;贝林(Emil Adolf von Behring)发现抗毒素(抗体)及免疫治疗法;埃尔利希(Paul Ehrlich)发现受体-配体专一性结合、特殊化学治疗法、抗体量化的方法。这些发现为疫苗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疫苗研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至今已经历了三次革命(表1-1)。

表1-1全球免疫接种史上的里程碑

年份

免疫接种史与疫苗

前440

希波克拉底描述白喉、流行性黄疸和其他疾病

430

Thucydies在雅典鼠疫流行期间观察到病后免疫现象

998-1022

峨眉山人给丞相王旦之子接种人痘,开始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

12世纪初

中国广泛用种痘术预防天花

1717

Montagu把我国人痘接种法传人欧洲

1721

种痘术传入英国

1796

Edward Jenner用牛痘苗给James Philips接种,称为免疫接种(vaccination,“vacca'”的拉丁语意思为牛)】

1870

Louis Pasteur首次研制成功减毒细菌活疫苗(鸡霍乱)

1884

Pasteur首次研制成功减毒病毒活疫苗(狂犬病)

1885

Pasteur首次将羊脑狂犬病疫苗应用于人类

1887

建立Pasteur研究所

1892

Haffkine研制成功霍乱活疫苗,在印度某地试用,因反应较重停止使用

1895

Pfeiffer研制成功伤寒死疫苗

1895-1897

Yersia研制成功鼠疫死疫苗

1898

Kole研制成功伤寒死疫苗

1900

Paul Ehrlich提出免疫的受体理论

1901

Behring因发现白喉抗毒素而获得首个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1909

Theobald Smith发明了灭活白喉毒素的方法

1919

Calmette和Guerin研制成功用于人类的减毒细菌活疫苗(BCG)

1923

首个全细胞百日咳疫苗进行试验

Caston Ramon研制成功白喉类毒素

1926

Ramon和Christan Zoeller研制成功破伤风类毒素

1927

分离出黄热病病毒

1931

Goodpasture提出用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的方法

1933

Wani研制钩端螺旋体疫苗

Weigl研制斑疹伤寒疫苗

1936

Thomas Francis和Thomas Magil研制出首个灭活流感疫苗

1937

Theiler研制黄热病鸡胚疫

Madsen研制百日咳灭活疫苗

02

第一章疫苗与预防接种发展简史

续表

年份

免疫接种史与疫苗

1948

John Enders及其同事用人细胞系分离出Lansing IⅡ型脊灰病毒

1954

Enders和Peebles分离出麻疹病毒

Francis进行灭活脊灰疫苗的现场试验

1955

灭活脊灰疫苗获准上市使用

1961

使用人二倍体细胞系

1963

麻疹疫苗获准上市3价口服脊灰疫苗获准上市

1967

Maurice分离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Jeryl Lynn株

1969

Stanley Plotkin分离出风疹病毒RA27/3株

1971

MMR疫苗获准使用

1982

日本开始研制无细胞百日咳疫苗

1983

天花疫苗从民用市场撤回

1986

首个重组疫苗(乙肝疫苗)获准上市美国通过国家儿童疫苗伤害法案

1989

美国建议接种2剂麻疹疫苗

1987

首个多糖结合疫苗(Hb)获准上市

1995

水痘疫苗获准上市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获准上市

1997

美国推荐序贯接种脊灰疫苗

1998

首个人轮状病毒疫苗获准上市

1999

美国推荐单独使用灭活脊灰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撒回

2000

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获准用于婴儿

2003

流感减毒活疫苗获准上市

2004

美国建议灭活流感疫苗用于所有6~23月龄儿童风疹病毒本土传播在美国被阻断

2005

无细胞百日咳疫苗获准用于青少年和成人

MMR-水痘(MMRV)疫苗获准上市

2006

第二代轮状病毒疫苗获准上市首个人类乳头瘤病毒疫苗获准上市首个带状疱疹疫苗获准上市

一、第一次疫苗革命

第一次疫苗革命以研制鸡霍乱疫苗、炭疽疫苗、狂犬病疫苗为标志,应归功于被誉为疫苗之父的巴斯德。他的贡献在于,不仅证明有机物的发酵与腐败是由于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引起,而且还发现可以用物理、化学和微生物传代等方法有目的地处理病原微生物,使其减低或失去毒力,并以此制造疫苗给人接种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1870年,巴斯德首次研制成功细菌减毒活疫苗(鸡霍乱);1881年,研制成功羊炭疽疫苗;1884年,研制成功狂犬病减毒活疫苗。1885年7月6日,巴斯德应患儿家长要求首次为被疯狗咬伤的孩子一梅斯特(Mestre)接种狂犬病疫苗,并于7月27日确认其脱离危险。自此,巴斯德揭开了人类预防狂犬病的崭新一页。1885年10月26一27日巴斯德在科学院和医学科学院做了疯狗咬伤后狂犬病预防方法的学术报

3⊙

实用疫苗学

告,同年12月,4个被疯狗咬伤的美国儿童用《纽约先驱论坛报》(New York Herald)的捐助支付旅游费顺利到达巴黎并获救。至此,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得到了公众和科学界的承认。经过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开创性研究,19世纪末人类研制成功了伤寒、鼠疫和霍乱灭活疫苗,以及白喉抗毒素。

在研发疫苗的同时,免疫学研究也获得突破。1884年,埃尔利希和梅契尼科夫(Metchnikoff)发现细胞免疫现象,并将这些能杀灭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和外来物质的细胞称为“吞噬细胞”(phagocytes);此后,贝林首次成功地用动物的免疫血清治疗白喉,他们先后获得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以后,埃尔利希又提出了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区别。到19世纪晚期,大部分疫苗学的基本概念已经形成。20世纪早期又对这些基础理论进一步完善。这些免疫学方面的研究,为今后疫苗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进入20世纪前30年,疫苗学在三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首先,法国科学家Calmette和Guerin于1906年从牛体分离到一株结核菌,经过13年在牛胆汁中传递230代,获得一株减毒株,制成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 vaccine,BCG),于I927年上市。其次,l923年,Ramon应用化学灭活方法获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并研制成疫苗。第三,l936年,Wilson Smith和Thomas Francis分别在禽胚中研制成功2种灭活甲型流行性感冒(以下称“流感”)疫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疫苗研究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Enders及其同事发展了病毒的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促进了多种减毒和灭活病毒疫苗的研制。l955年,Salk研制成功脊灰灭活疫苗[(inactivatedpoliovirus vaccine,IPV),l984年,研制成功强效脊灰灭活疫苗(eIPV)]。196l年,Sabin研制成功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I963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获准生产。20世纪T0年代以后,风疹减毒活疫苗(rubella attenuated livevaccine,RV)、腮腺炎减毒活疫苗(mump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uV)等也相继问世。

二、第二次疫苗革命

20世纪70年代,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等学科的发展,加速了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以及对病原微生物的修饰与改造,为新疫苗的研制和传统疫苗的改进提

供了新技术和新方法。采用重组DNA技术、蛋白质化学技术可以从培养的病原微生物中分离、纯化、鉴

定、分析病原微生物的细胞组分,如细菌多糖、多肽、蛋白质、脂多糖,这些组分可用于制备亚单位疫苗;也可以根据这些组分的化学结构,用化学方法或重组合成疫苗;或可以将提取的抗原用化学方法去毒制备成类毒素疫苗,从而开创了疫苗研制的第二次革命。所以,第二次疫苗革命主要是从分子水平上使用微生物的天然成分及其产物制备基因工程重组疫苗、亚单位疫苗和蛋白结合疫苗。主要研发并获准上市的疫苗有:l982年,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cellular cell pertussis vaccine,aP);l986年,第一个基因重组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称“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l987年,第一个多糖结合疫苗一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haemophilus influenza type b conjugate vaccine,Hib);l995年,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2O00年,用于婴儿的7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7-valent pneumococcal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PCV7);2O04年,第二代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oral rotavirusattenuated live vaccine,.ORV);2O06年,人乳头瘤病毒疫苗(human papilloma virus vaccine,HPV)和带状疱疹疫苗(herpes zoster vaccine,HZV)也先后上市。

三、第三次疫苗革命一DNA疫苗

自从1993年美国Merck研究室首次报道直接用甲型流感病毒核酸疫苗进行基因免疫可在小鼠中预

防流感以来,DNA疫苗的研制迅速发展。1995年美国纽约科学院召开专门研讨核酸疫苗会议,称为疫苗

学的新纪元和疫苗的第三次革命。

运用DNA疫苗免疫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疫苗本质的认识。编码抗原的遗传物质(而不是抗原本

身)可作为DNA疫苗的有效成分。DNA疫苗不仅可作为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的预防性疫苗,也可作

为传染病、肿瘤、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性疫苗。同时,研究人员发现某些自然或人工减毒的病原微生物可携带病原体信息,这些病原微生物在动物体内复制时,可转录和翻译信息并把它提呈给宿主免疫系统,于是产生了载体学(vectorology)领域。任何微生物都可作为载体,最常用细菌的载体是结核杆菌和

⊙4

第一章疫苗与预防接种发展简史

减毒沙门菌,最常用的病毒载体是痘病毒、腺病毒和甲病毒。

近20年来疫苗研究和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丰硕的成果。Aventis Pasteur公司医学科学顾问Plotki把这些成就归纳为I0项,即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儿童联合疫苗、水痘疫苗、流感减毒活疫苗、轮

状病毒疫苗、细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基因工程、减毒载体、转基因植物和植物病毒裸DNA。在疫苗方面

取得的重大进展,主要如下。

(1)出现了一些新疫苗,包括PCV7、ORV和HPV,这些疫苗正在全球推广。现正努力缩短新疫苗在

高收人国家与低收入国家之间的推广使用时间差,例如,PCV13在高收入国家上市后1年多就进入了低

收入国家。

(2)通过国际合作,开发了可负担的A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meningococcal group A conjugatevaccine,MCV-A),该疫苗现已用于非洲脑膜炎流行区。

(3)全球已有25种疾病可用疫苗预防,包括炭疽、霍乱、白喉、甲肝、乙肝、戊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称“戊肝”)、b型流感嗜血杆菌、HPV感染、乙脑、麻疹、流脑、腮腺炎、百日咳、肺炎链球菌病、脊灰、狂犬病、轮状病毒性胃肠炎、风疹、流感、破伤风、结核病、伤寒、蜱传脑炎、水痘和带状疱疹、黄热病。

四、中国疫苗发展简史

(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疫苗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期。1910年,东北发生肺鼠疫流行,吉林、黑龙江两省死亡近4万人,相当于两省人口的1.7%。1911年伍连德在哈尔滨设立中国最早的鼠疫研究所,同时在北京、哈尔滨成立防疫局和东北防疫处。1916年,北洋政府内务部卫生署颁布《预防传染病条例》,1918年内务部宣称:“查疫病传染危害于民生者至烈。东西各国对于一切传染病,莫不专设机关研究防止之法,以为有备无患之计。吾国自昔年东北三省发生鼠疫,国人生命财产损失至钜。去冬绥远一带鼠疫传至腹地,经多方防范幸早敉平。惩前毖后,应亟筹设中央防疫处预筹防范。”于是,1919年3月在北京天坛西南神乐署故址,拓地百亩成立中央防疫处。中央防疫处是一个防疫与生物制品制造相结合的机构,也是中国疫苗生产机构的维形。至1923年,中央防疫处制造的生物制品20余种,主要是诊断用品。1928年,国民党政府接管中央防疫处,以制造生物制品为主。1929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卫生部,中央防疫处改属卫生部。1930年,国民党政府公布《中央防疫处组织条例》,规定该处掌管传染病之研究讲习及生物制品之制造检定业务,明确为生物制品生产研究的专设机构,以人用制品为主,兼顾兽用产品。中央防疫处成立以来,由于政局动荡,人事更迭频繁,业务未得到进一步发展,许多品种不能正常生产,有些品种被证明无效或不良反应严重而淘汰。此期间为我国生物制品的初创时期。

1935年,中央防疫处迁往南京,以后又迁往长沙,最终经贵州迁到昆明,由汤飞凡任处长,招揽人才,工作开始有序。除生产多种疫苗外,还开展不少研究工作,如抗毒素的浓缩,研制免疫血清、斑疹伤寒疫苗,牛痘苗病毒的生物学性状等。1946年,中央防疫处总部迁入天坛,更名为中央防疫实验处,其任务为生产生物制品及相关传染病的研究。当时生产的有牛痘、狂犬病、伤寒、霍乱、鼠疫等疫苗,白喉类毒素(以下称“白类”)、破伤风类毒素(以下称“破类”)与抗毒素,多种诊断用菌液与抗血清等。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一些地方研制、生产疫苗的机构也相继成立,如大连卫生研究所(1925年)、长春卫生技术厂(1934年)、西北防疫处(1934年)、军医学校血清疫苗制造研究所(1940年)、洪悦元疫苗研究所(1940年),以及上海英租界卫生实验所、日本同仁会华中防疫处等。同时,生物制品民族工业在上海也开始出现,如新亚血清厂(1938年)、中法血清疫苗厂(1940年)、佑宁药厂(1942年)、文达生物化学厂(1947年)、民生实验生物所(1949年)等。但中央和地方疫苗生产厂家的生产规模都不大,设备简陋,发展缓慢,技术力量薄弱,生产方法落后,产品质量不高,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及质量监督单位,生产的品种和数量也有限,生产的主要产品如下。

1920年,引进日本牛痘苗毒种,在原天坛中央防疫处,按邱嘉、川浩方法生产痘苗。1926年我国微生物学家齐长庆从一天花患者痂皮中分离出天花病毒,通过选育后适应牛犊皮肤,作为痘苗生产的毒种,并命名为“天坛株”痘苗毒种。1927年开始用天坛株生产牛痘苗直到1956年。

1920年,我国开始生产破类,使用Haffkine菌种;l926我国开始生产白类,所使用的菌种来自美国的

5⊙

实用疫苗学

PW8株,当时的类毒素为未经提纯的粗制品,称之为普通白类

1931年袁俊昌在北京一狂犬病患者的脑组织中分离到1株狂犬病病毒,经家兔脑内传50代得固定毒株,命名为“北京株”固定毒,用于生产疫苗。该株固定毒抗原谱广,遗传性状稳定;1933年开始用北京株固定毒生产兔脑疫苗:l938年用山氏法(Semple)生产兔脑和山羊脑疫苗;l942年按印度哈夫金研究所山氏羊脑疫苗生产法生产疫苗。由于狂犬病疫苗含有5%的羊脑组织,免疫效果虽好,但可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1933年,我国留法学者王良于法国引进菌株并在重庆成功制造卡介苗。1948年,陈正仁自丹麦血清疫苗研究所进修归国,在北京组建了国内第一个卡介苗实验室,从事疫苗毒种、生产工艺的研究,并进行大批量的疫苗生产。

解放区的生物制品机构与生产品种。抗战时期条件十分艰苦,陕甘宁边区在延安中国医大生产30万~40万人份的痘苗。1945年前,中共中央决定在解放区建立药厂,1945年成立卫生实验所,开始伤寒、副伤寒联合疫苗及牛痘苗的生产和破伤风杆菌的分离工作。1944年初,在胶东牟平县成立新华药厂,主要生产血清、疫苗、痘苗等制品。1948年成立华北防疫处,生产伤寒、副伤寒联合疫苗、痘苗、血清等产品供应前方广大指战员使用。

(二)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调整了生物制品的研究、生产及检定机构。原中央防疫处改为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后改为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将原中央防疫实验处上海分处合并上海卫生实验所、中法血清厂、新亚血清厂等6个私营生物制品厂和2个医学化验所,于1952年成立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1956年,卫生部撤销大连生物制品研究所和昆明西南生物制品实验所、西南卡介苗制造所,成立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1953年,原中央防疫实验处兰州分处合并晋南西北人民制药厂的血清疫苗部成立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1949年,部队系统在东北地区佳木斯、白城子的2个卫生技术厂交由地方政府领导,成立东北卫生技术厂,1952年,成立东北生物制品厂,同年,与大连卫生研究所合并为东北卫生生物制品实验所,1957年成立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1949年武汉解放不久,原中南军政委员会决定筹建生物制品研究所,1950年改为中南生物制品实验所,1956年又改为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在机构调整同时,经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批准于1950年4月成立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后改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2012年又改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院,负责药品、生物制品的质量监督检定。1961年在昆明组建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专事肠道病毒的研究及脊灰疫苗的生产。近年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传染病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军事医学科学院(5所)、部分大专院校(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生化所),以及杭州天元、云南沃森生物、华兰生物辽宁成大、北京科兴、长春长生、长春百克、北京绿竹、北京民海、华南制药、浙江卫信、深圳康泰、江苏延生、无锡罗益等一些民营企业也参与疫苗的研发,我国生物制品事业迅速发展。我国主要疫苗的发展简况如下(表1-2)。

表1-2我国疫苗发展史

年代

活疫苗

灭活疫苗

亚单位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20世纪

卡介苗

百白破联合疫苗

50年代

黄热病疫苗

乙脑疫苗(鼠脑)

鼠疫疫苗

斑疹伤寒疫苗

布病疫苗

森林脑炎疫苗

炭疽疫苗

钩端螺旋体疫苗

60年代

脊灰疫苗

乙脑疫苗(细胞)

流感疫苗

麻疹疫苗

痘苗(细胞)

70年代

腮腺炎疫苗(鸡胚)

狂犬病疫苗(细胞)

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