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寄生虫疫苗》(英)泰勒(A.E.R. Taylor),(英)马勒(R. Muller)著;王捷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抗寄生虫疫苗》

【作 者】(英)泰勒(A.E.R. Taylor),(英)马勒(R. Muller)著;王捷译
【页 数】 212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4.08
【ISBN号】14048·4808
【价 格】1.05
【分 类】寄生虫-疫苗 疫苗-寄生虫
【参考文献】 (英)泰勒(A.E.R. Taylor),(英)马勒(R. Muller)著;王捷译. 抗寄生虫疫苗.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08.

图书目录:

《抗寄生虫疫苗》内容提要:

《抗寄生虫疫苗》内容试读

一、抗疟疫苗

J.H.L.Playfair

设想使用疫苗方法使人类免于疟疾的威助,经过近50年时断时续的努力,近年来无疑地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

1.认识到化学治疗控制原虫和媒介的局限性:

2.长期感染疟疾的成年人明显地表现出有效免疫力影

3.疫苗接种使实验动物具有对致死性疟疾的抵抗力;

4.最近建立了人体恶性疟原虫血液期连续培养多

5.研究基金会,特别是世界卫生组织通过热带病的“特殊规划”,给予研制疟疾疫苗的优先权。

然而,与此相反,仍有一些困难有待克服,如:

6.使用疫苗的类型尚未确定影

7.佐剂的选择影

8.原虫“逃避”免疫反应的可能性影

9.存在有害(病理性的)免疫的危险性多

10.在热带地区使用各种疫苗经常遇到的生产、安全试验及运输等方面的问题;

11.需要的免疫应答的确切类型尚不了解。

近来有些书籍在这些方面作了专题评论(Cohen和Mit-chell1978,Richards1977,Mitchell1977),本文并不打算与上述评论竞争,仅对上述各方面加以补充并依次作简单的讨论,特别是最后一点缺乏肯定的免疫方向。依我看

-1

在推理方面主要的空白之一是从动物斌验到人群的实际疫酋接种的问题(多半是以经验为根据的)。

(一)化学治疗控制

一位偶然出访非洲的游客,因服用抗疟药而未患疟疾。人们也许会对这种过分谨慎感到多此一举,但在越南有近十万美军感染疟疾以及100多人死亡的事实应足以引起深思了,而这些人都曾在监督下服用了最昂贵的药物(Canfield,1972)。如果把受疟疾威胁的人口的数量(仅非洲约有4亿)与众所周知的蚊子和原虫均有产生抗药性的能力等加以衡量的话,问题的重要性就显得更为突出·了(Bruce-Chwatl1978)。

(二)人类的免疫力

死于疟疾的主要是5岁以下的儿童。疟疾流行区的成人大多不出现原虫血症或严重症状。一旦他们在国外作6个月的短期旅行再返回时,往往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Maegra-ith1974)。这清楚地表明了这是一种适应性免疫,但持续时间很短。,这种抵抗力至少是部分来自免疫力,已被Cohen等第一次证实(1961),即获得免疫的成人的IgG能使患急性恶性的儿童原虫血症降低。这个著名的实验可看作是疟疾免疫学新时代的开端。

(三)动物疫苗接种

这里不准备一一列举疟疾的实验动物模型,在这些实验动物体内某种形式的疫苗接种已经生效(参阅Cohen和

Mitchell1978;Nussenzweig等1978)。通过接种,

2

小鼠幸免于伯氏鼠疟源虫(P.飞erghei),小鸭幸免于鹇疟原虫(P.lophurae),罗猴幸免于诺氏疟原虫(P.knowlesi)致死性感染。这种能使正常动物免于致死性的疟疾感染所产生的心理学方面的效果,增强了免疫学家对疟疾的兴趣。由于生活史的复杂性以及动物饲养中后勤工作的种种原因,使每个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只局限于某一个宿主,有限的几个种,甚至往往是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而已。因而不那么容易比较不同疫苗的价值,这一事实仍是国际会议上争论激烈的问题。本节着重讨论动物试验中出现的一些带有鼓舞性的情况,困难方面另将考虑。

疟疾的特点是免疫应答有3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子孢子期、红内期及配子期。

1,用子孢子接种近代,最早研究子孢子作为一种免爱原的是Nussenzweig和她的同事(1967)。他们发现经照射的子孢子能使小扇幸免于活子孢子致死性的感染,这个试验结果已被其它研究人员(Beaudoin等1976)所证实。解剖蚊子的唾液腺,取得75000个子孢子,再用8~15千拉

德的X射线或Y射线照射,作单次静脉注射可获得部分的保

护作用,反复注射效果更好。除了短小棒状杆菌(Coryne-bacierium parvum)外,迄今没有任何比它更好的佐剂(Nu

d

ssenzweig等1978)。保护作用比较好,但都不是种特异性,而完全是期特异性,即血液期不受影响。就保护作用而言,脾脏并非主要的,只要接种疫苗有足够效力(Spita-lny等1976),但T细胞倒是不可缺少的(Spitalny等1977)。虽然早已表明保护作用是抗体介导的,现在看来同样包括一种细胞介导的成分,可能在肝脏内起作用,这已表明经照射的子孢子可能引起暂时性的肝脏感染(Spitalny

3

为免疫原进行了-系列广泛的试验(1 itchel1等1974,1975)。这种方法有几个优点:裂殖子的感染期短暂(不到1小时),不须将裂殖子杀死或灭活,裂殖子可自然地从红细胞内释出,大大地减少了红细胞膜的污染,也简化了抗原的分

析(Cohen1979)。理论上的不利条件是:作为免疫攻击的靶子,裂殖子在生活周期中暴露的时间很短一实际上仅仅几分钟而已。

业已证明裂殖子疫苗对防制恒河猴的诺氏疟疾与夜猴的人类恶性疟疾非常有效,但这种效果只有在与弗氏完全佐剂同时使用时才显示出来。裂殖子在使用方面的优点是经过冰冻或冻干仍能保持其免疫原性(Mitchell等1977)。最初看来这些疫苗似乎仅仅产生抗裂殖子的抗体,这种抗体具有阻止裂殖子穿入红细胞的能力,但由于阻断抗体和保护作用之间在特异性上的某些差异(原虫变异株)以及难以解释需要分支杆菌作佐剂的原因(Butchel】等1978),从而诱导出这样的设想,即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也在起作用(Cohen1977)。

与猴的接种效果相反,裂殖子疫苗对小鼠的效果比上述的含虫红细胞疫苗效果差。由此可见,小鼠和猴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不可避免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对于人类疟疾,究竞哪-一个是较好的模式,~或都确实与人疟有关?

4.用血液期原虫的亚细胞组分接种由于疟原虫的数量多以及获得不受污染的疟原虫的困难,给疫苗的生产、使用和安全等方面提出重要的问题。因此人们很自然地会考虑使用更精制的制剂。可惜事与愿违,这样的“疟原虫抗原”的效果比上述的粗制品要差得多。

原虫被压力或超声等粉碎,能产生与原虫寄生细胞相似

一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