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疫病及疫苗使用手册》杨梅芳等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畜禽疫病及疫苗使用手册》

【作 者】杨梅芳等编
【丛书名】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丛书
【页 数】 166
【出版社】 北京:农业出版社 , 1992.10
【ISBN号】7-109-02574-8
【价 格】$2.80
【分 类】家畜疾病-疫苗(学科: 手册) 疫苗-家畜疾病(学科: 手册) 禽病-疫苗(学科: 手册) 疫苗-禽病(学科: 手册)
【参考文献】 杨梅芳等编. 畜禽疫病及疫苗使用手册.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2.10.

图书目录:

《畜禽疫病及疫苗使用手册》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包括畜禽疫病防治与兽用生物制品,畜禽疫病综合防治措施,畜禽主要疫病及其疫苗使用,兽药管理及兽用生物制品监察制度等5大部分。

《畜禽疫病及疫苗使用手册》内容试读

一、畜禽疫病防治与兽用生物制品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分布极广的微小的生物,用眼睛君不见,需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儿百甚至儿十万倍才能看见,这些微小生物叫做微生物。徽生物构造简单,繁殖快,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放线菌和真菌等等。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植物无害。仅有少数可引起人或动植物的各种传染病,这类微生物叫做病原微生物。

(一)病原微生物与传染

能引起动物疫病的细菌或病毒等称为致病微生物。致病性是微生物“种”的特征。病原微生物都有一定的特异性,就是某种微生物只能引起特定的传染病。但是同一种微生物的不同菌株或毒株之间,其致病力的大小往往不同,菌株或毒株的致病力的强弱程度称为蠢力。

1.病原微生物致病的物质基础病原菌(毒)侵入畜禽体内,克服动物体的防御机能,破坏动物体的生理平衡才能引起发病,这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毒力,侵入的数量以及是否达到机体的适当部位。

细菌的毒力主要表现在其侵袭力和毒素的强弱。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动物体防卫屏障,侵入组织中生长繁殖,蔓延扩散的能力。主要是细菌细胞表面结构荚膜和细菌分泌的酶类起作用。细菌荚膜中的多糖和肽类成分与它们的抗吞噬

14

作用有关,此外,还与抗抗体和抗补体活性有关。细菌分泌的多种胞外酶,本身并不具有毒性,但在传染过程中有一定的意义。例如,大多数致病性金黄葡萄球菌产生的血浆礙固酶能加速动物体血液凝固,保护病原菌不被吞噬或受抗体的作用。溶血性链球菌可产生溶纤维蛋白酶,能将已凝固的纤维蛋白迅速溶解,有利于细菌在组织内的蔓延扩散。构成病原细菌毒力的另一种成分是细菌毒素。有一部分细菌在自身增殖过程中能产生强有力的特殊燾性物质称为外毒素,另一部分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不释放到外界环境中而与细胞成分相连接的毒性成分,称为内蠢素,它们只有在微生物死亡和菌细胞溶裂后,才释放出来。外毒素作用的方式包括坏死性,麻痹、溶血、肌肉痉李、心脏毒、小肠过度分泌液体、杀白细胞性等。内毒素主要引起动物发热、糖代谢紊乱、血管舒缩机能紊乱,活化凝血系统导致微循环障碍,使重要器官供血氧不足从而发生休克。

细胞内寄生的病毒,其毒力构成与细菌有很大的不同。病毒进入动物体内,引起的致病作用是病毒和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

2.畜禽疫病传染的发生发展与结局动物发生传染与否,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是首要条件。病原微生物必须具有一定的毒力能抵抗和破坏动物体的防卫机能,侵入体内扩散,进而发育繁殖、而且侵入体内,有一定的入侵门户。侵入数量也是重要的因素。具有一定蒂力的病原微生物侵入一定数量才能引起传染。动物种类不同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也不同。动物在感染后发病前,有一个潜伏期,其长短常因病原微生物毒力和动物体反应性不同而异。在潜伏期中,一般无临床表现。一旦引起动物体反应,如体温升高,全身不

2

适等,即进入前驱期。有些传染病在潜伏期后立即发病。传染病的发展过程和结果,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毒力、数量、机体的反应性等。大多数传染病康复后,可获得长短不等的特异性免疫力。

在动物机体防卫机制健全而有一定防御力,但又不能消灭入侵者时,病原微生物虽侵入并能生存,但不能大量繁殖引起发病,在这种情况下动物不表现临诊症状,但病原可长期存活在动物体内。这种动物成为带菌或带毒者是危险的传染源。由于微生物种类不同以及动物机体防卫能力各异,有的微生物只局限于侵入局部,这种情况称为局部传染;有的可向其组织深部和其它部位扩散,而呈现全身感染。细菌或病毒侵入动物血流,但不在其中繁殖,仅通过血液进入其它器官或组织中,称为菌血症或病毒血症,有时不仅存在于血液和组织中,而又大量繁殖并产生病理变化时称为败血症,引起多数组织和器官化脓的称为脓毒败血症。由于毒素进入血流和淋巴中使机体中毒称为毒血症。病原微生物除了在动物体中发育繁殖致使动物体发病外,还可通过动物分泌或排泄物不断向体外排泄。所以,传染病流行时动物的任何排泄物、分泌物都是危险的传染源。

((二)畜禽免疫力产生机制

动物体的抗传染能力,除了年龄、营养状况等以外,最活跃的因素是机体的免疫力。它是动物体防御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有害作用的生理保护性机制。这种机制极其复杂,但总的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为天然的非特异性免疫即先天性免疫;另一类为生后获得的特异性免疫即获得性免疫。前者是动物在种族进化过程中由于机体长期与病原体斗争而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机能,它可以和其它生物学特性一·起遗

◆3

传:后著是动物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受到病原体及其产物的刺激而获得的免疫力,有高度的特异性。获得性免疫可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获得性免疫的类型可表示如下:

天然的一母源抗体

被动免疫

人工的一免疫血清天然的一自然感染康复

弱毒苗

获得性免疫

活苗异源苗

主动免疫

人工的死苗

代谢产物或亚单位组份苗

1。免疫系统和参与免疫力的活性因子动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巧妙而复杂的免疫系统,它包括参与免疫应答的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

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结构称为免疫器官。我们把在胚胎早期出现的淋巴样上皮结构,并参与免疫细胞形成、诱导、分化成熟的器官称为一级免疫器官,它们包括骨髓、胸腺和法氏囊。骨髓是体内重要的造血组织,骨髓中的多功能干细胞是淋巴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前体细胞。淋巴干细胞进入胸腺,被诱导分化成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简

称T淋巴细胞或T细胞,它参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另一些淋巴

干细胞进入法氏囊或类同组织,被诱导分化为囊依赖性淋巴

细胞,简称B淋巴细胞或B细胞。起源于胚胎晚期的中胚层并

持续存在于整个成年期,使T、B细胞定居,对抗原(如病原

微生物)刺激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称为二级免疫器官或外周免疫器宫,包括脾、淋巴结、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