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与疫苗问答》姜源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乙型肝炎与疫苗问答》

【作 者】姜源编著
【页 数】 108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1987.11
【ISBN号】7-207-00294-7
【价 格】$0.85
【分 类】乙型肝炎(学科: 问答) 乙型肝炎-疫苗(学科: 问答) 疫苗-乙型肝炎(学科: 问答)
【参考文献】 姜源编著. 乙型肝炎与疫苗问答.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11.

图书目录:

《乙型肝炎与疫苗问答》内容提要:

《乙型肝炎与疫苗问答》内容试读

第一章肝脏与乙型肝炎

为什么说肝脏是重要的生命器官?

人类要生存,机体就要进行新陈代谢。肝脏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中心站,从胃肠道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等,或有害的物质,如毒物、毒素等都要经过肝脏来处理。肝脏如同一座巨大的化工厂和营养库,可以制造和贮存人体需要的各种物质。所以说肝脏是最重要的生命器官。脾脏手术摘除后,人仍然能够生存,而失云了肝脏,生命就不能维持。

肝脏有哪些新陈代谢功能?

新陈代谢是生命存在的基本保证,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如果新陈代谢停止了,生命也就停止了。食物消化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有关营养物质的代谢几乎都需要有肝脏参与。我们通过动物实验会清楚的看到肝脏的重要性,如果把实验动物的肝脏全部切除,这个动物很快就死亡了。

1。肝脏参与糖代谢过程。对糖的贮存,分布和调节具有重要意义。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是恒定的,空腹时血糖的浓度为每100毫升血液中含80~100毫克。饭后,食物在胃肠道内分解成葡萄糖,一部分直接入血

1

液循环供人体利用,大部分经肝细胞合成肝糖元,贮存于肝脏。当饥饿、劳动、发热时,血糖浓度下降,此时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提高血糖的浓度,维持血糖的正常平衡。

肝脏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将多余的蛋白质,脂肪转变为糖元。在机体营养状况好肝糖元贮备丰富时,可以保护肝脏免受损害。

2。肝脏参与蛋白质代谢过程。蛋白质是生命存在的形式。人体的各部组织均由细胞构成,而人体组织中各种各样的细胞,主要是由蛋白质构成,蛋白质的基本成分是氨基酸。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胃肠液消化分解成为氨基酸而被吸收,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经肝细胞作用氨基酸重新合成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一部分贮存于肝脏内,:另一部分进入血液循环,供全身各器官组织需要。当食入的蛋白质减少时,肝细胞可将贮备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供机体利用。

肝脏合成的蛋白质约占全身合成蛋白质总量的40%以

上。其中有全部的白蛋白质,部分α一球蛋白,B二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其他一些凝血因子等。当肝脏受到严重损害时、血浆白蛋白显著下降,往往出现浮肿和腹水,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合成减少,可致凝血时间延长及发生出血现象。

肝脏是氨基酸代谢的重要器官,具有将一种氨基酸经脱氨基、转氨基作用变成另一种氨基酸的功能,并能将氨基酸分解中产生的氨合成尿素,经肾脏排除。当肝脏受到十分严

·2…

重的损害时,由于肝脏合成尿素功能发生障碍,血中氨增加是导政肝性昏迷的原因之一。

肝脏在血红蛋白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能把血液运来的间接胆红素改造成直接血红素,由胆汁排入肠内。由肠道吸收的胆素原,大部分由肝脏重新排入肠内。当机体患肝病时肝脏功能受到损害,肝驻改造、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下降,血中胆红素的浓度增加,便形成黄疸。

3。肝脏参与脂肪代谢过程。肝脏是分泌胆汁的唯一场所,胆汁直接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胆汁中含有胆红素和胆汁酸,脂肪的消化和吸收需要依靠胆汁来完成。食入的脂肪在消化道分解成为脂肪酸和甘油而被吸收,在体内再合成中性脂肪,贮存于皮下、腹部、臀部等处。一部分脂肪酸合成磷脂和胆固醇分别进入脑、心、肝、肾和血液中,供其利用。肝脏能氧化脂肪酸,产生酮体。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少量的酮体可为肝外组织提供部分能量。但在肝脏功能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大量酮体产生,可致中毒。脂肪约占人体重的10~20%,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血脂的各种成分是恒定的,其比例靠肝细胞调节。当脂肪代谢素乱时可引起肝脏某些病变,如脂肪沉积于肝脏内形成脂肪肝。

4。肝脏参与维生素代谢过程。肝脏是维生素A、B、C、

D、E、K和叶酸等多种维生素贮存和代谢的场所。肝脏分泌

的胆汁是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的必要条件,肝脏可将胡萝卜素

转变为维生素A、并加以贮存。当肝脏发生明显损害时,即

使有足够的胡萝卜素,也不容易转化为维生素A。肝脏内维

生素A贮存减少,病人会出现皮肤粗糖,毛囊角化,夜盲症

●3●

备用,参与食物消化,特别是对脂肪的消化。胆汁是重要的消化液,当吃了油腻的食物时,胆囊就开始有节律地收缩,使胆汁流入肠道,帮助脂肪消化和吸收。如果肠道内没有食物,胆汁就在胆囊内贮存,待必要时再排入肠道。如果胆道堵塞不通,胆汁不能排入小肠,就会降低小肠消化脂肪的能力,病人可产生腹泻,出现所谓“脂肪痢”,会影响人体摄取必须在脂肪中溶解才能被吸收的一些维生素,如维生素

A、D、K等。由于胆汁不能进入肠道,血液中的胆盐浓度

就会上升,渗入皮肤,能引起皮肤瘙痒,心跳减慢。胆汁中胆红素不能进入小肠,则会引起黄疸。

胆汁能刺激肠壁,使肠液分泌增加,促使肠蠕动,增强消化能力。

肝脏有凝血作用吗?

肝脏在凝血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肝脏损害严重时或阻塞性黄疸的患者常有明显的出血倾向。当血液流出血管后,在凝血活酶和钙离子的作用下,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然后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变成纤维蛋白,随即形成血凝块。其中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均由肝脏合成。如果肝脏

缺乏脂溶性的维生素K时,便不能生成凝血酶原,而肠道中

如无胆盐存在时,维生素K就不能吸收入肝脏。即使有维生

素K,而当肝脏受到严重损害时也不能分解成凝血酶原。

乙型肝炎是新发现的传染病吗?

有些人认为乙型肝炎是新发现的一种传染病,其实不

·然。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中早有类似肝炎的记载,如《黄帝内经》中已有“溺黄、目黄者日黄疸”,“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黄、黄疸也”。公元前就有人明确地指出,黄疸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当时将这种病称之为“时行热病”。在近代的中国医学,对这种传染性黄疸的病因、症状、类别以及治疗等都有更详细的记载,如《沈氏尊生》书中的,“瘟黄”一文说:“又有天行疫后,以至发黄者,俗谓疫黄,杀人者最多,蔓延亦烈”。这可能就包括乙型肝炎在内的病毒性肝炎。

国外对肝炎也是逐步才认识清楚的,只有在近百年来才认识到肝炎具有传染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肝炎的广泛流行,已成为世界性传染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在本世纪七十年代通过血清学方法才将肝炎的病因搞清楚,认识到肝炎是多种病原引起的,主要病原因子有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其中危害性最大的是乙型肝炎病毒。所以说乙型肝炎并非是新发现的传染病,而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只是过去对它认识不足,近年来对它认识愈来愈清楚罢了。

乙型肝炎病人有哪些主要症状和体征?

1。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腹胀、溏便或便秘等。

2。疲乏无力:是乙型肝炎最常见的症状。轻者工作效率下降,懒惰,重者全身疲乏无力、双腿沉重。

3。黄疸:黄疸是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突出表现。先见于巩

6g.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