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丛论》杨海蛟,程竹汝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国家治理现代化丛论》

【作 者】杨海蛟,程竹汝主编
【页 数】 341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7.04
【ISBN号】978-7-208-14404-0
【分 类】国家-行政管理-现代化管理-研究-中国
【参考文献】 杨海蛟,程竹汝主编. 国家治理现代化丛论.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04.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国家治理现代化丛论》内容提要:

本书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主题,从“四个全面”的意义阐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般理论,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党的建设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做了全面阐述。

《国家治理现代化丛论》内容试读

试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学的话语体系

郑慧

人类的知识谱系之所以具有相对独立的学科划分,除因学科的内容有异、功能不同外,最为主要的还在于各具特色的话语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各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社会形态、文化传统、学科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以及所承载的使命有别,尽管有些学科在形式上有相似或相同之处,但更多地存在着极大差异。尤其是对于经世致用的政治学而言,要想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学科正能量,进一步促进其繁荣发展,服务于各自国家的政治建设,必须构建各具特色的政治学话语体系。当然,构建各具特色的政治学话语体系并非简单地标新立异,必须遵循学科发展规律,且具备一定的条件。中国政治学的历史积淀、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发展的经验、政治学恢复和发展取得的成就以及政治学研究的队伍建设,已经具备了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的前提条件。要构建中国特色的政治学话语体系,必须提高对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体系意义的认识,从中国的实

*郑慧(1955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1

国家治理现代化丛论

际出发,总结、概括和提升中国政治发展积累的实践经验,挖掘、整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有益资源,借鉴国外政治学的有益成分。

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话语体系的必要性

客观地讲,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话语体系,既是政治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政治学适应社会发展、发挥学科作用的客观需要。

众所周知,大凡正常的人都具有表达的愿望和能力,“语言比任何其他因素都更具决定性地界定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不同生存方式”[山。“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2]事实上“话语不仅反映和描述社会实体与社会关系,话语还建造或‘构成'社会实体与社会关系:不同的话语以不同的方式构建各种至关重要的实体,并以不同的方式将人们置于社会主体的地位”。话语体系作为“语言与思想的结合体”,“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往往蕴含和渗透着人们的情感、认知和思维等深层的内容。正是由于思维方式表现和记载于人的话语里,因此,话语作为思想文化至关重要的载体、表达思想的工具、交流感情的方式和实现社会整合的纽带,总是影响人们观察世界的思维和人们的行为方式。毫无疑问,任何学科的话语体系的真正意义与价值都应当通过政治社会化过程,使其蕴含的思想、主张为更多的人所认知和掌握,并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以研究国家政权为核心的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的阐释和论证,正是通过话语体系实现的。其政治正当性的论证、合理性的说明、批评性的指向一般都十分明确且具体。只因为如此,更要求其话语体系规范、明快,易与理解和把握。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话语体系,并非刻意追求言语的华丽、俏皮,创造一系列话语,摆花架子,而是促使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学话语体系规范化、条理化和系统化,使其真正

2

试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话语体系

成为符合本土思维方式、话语习惯,便于中国人理解、掌握的思想理论形态和语言形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对现实政治问题的解释能力和对政治实践的指导与引领能力得到发挥。事实上每个国家或地区都在努力构建自己政治学的话语体系。尽管每个国家或地区的学科的话语体系并不是绝对与外界隔绝的,学科的发展也并非不加分析地拒斥外来

的优秀文化成果,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当今社会,任何

一个学科的发展都需要相互交流,一些话语的表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可以借鉴的,但每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学都需要借助于自己的话语和话语体系,传播自己的价值和主张,表达自己的思想,运用本民族能够理解和掌握的话语体系,“零距离”地咨政育人,真正彰显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除非它没有这样的追求和目标。所以,在中国,只有在有批判地借鉴人类其他文明成果的同时,从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上构建中国特色的政治学话语体系,才能被大家所理解和接受,真正推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政治学的繁荣和发展,发挥政治学应当有的功能。中国的政治学如同其他学科一样,其形成和发展均来自社会实践并服务于社会实践,它只有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社会这块沃土才会有生命力,才会充满勃勃生机。洛克曾经指出:心灵是怎样得到那些观念的呢?…是从经验得来。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作为知识一部分的话语必定建立在一定的现实条件基础上,话语根源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但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政治学的话语更是如此。不仅政治学的话语体系的产生是这样,而且政治学的话语还必须随着政治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充实和发展。更为主要的是在不同的国家政治学具有不同的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和具体内容,在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政治学理论与话语体系也不尽相同,这就是政治学的属性和政治学发展的规律。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决定了政治学不可能祛除价值,从研究主题的确定、资料的收集、观点的提出、理论的论证,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人的情感、态度,也就是说,人的认识和话语的表达除了其必然带有的时空限定性和人的认识能力的

3

国家治理现代化丛论

局限性之外,还体现特定的利益和情感。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是最广大

人民群众的政治,政治实践的主体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由此决定了中国政治学的本质在于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价值诉求,故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话语体系也应当如此,只有如此,其拥有的信息传递、思维规范和思想教化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将政治学的内容内化为人民群众参与政治实践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始终坚持政治学这样的价值取向,才能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话语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相一致。所以,从根本上讲,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的性质特征和本质要求,呼唤着必须推动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话语体系的建设。

目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已经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改革也已进入攻坚阶段和“深水区”,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错综复杂。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在不断取得新成就、新突破的同时,新问题和新挑战也在不断出现,正因为如此,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习近平指出:“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必须抓紧推进全面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改革千难万险,要求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调整政府职能:要求提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可行性研究: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立足于全局对改革进行部署;进

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制度建设:依法治国,坚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法治体系建设,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推进我国政治制度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如此等等,这系列的改革任务呼唤着政治学构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经过提炼和概括能够对政治问题有高度解释力,对政治发展具有引领力,能够凝聚共识提振精神、增强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话语体系。

试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话语体系

众所周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执政与治政有机结合,蕴含着保障效率与正义、安全与稳定都得以实现。要求推动治国理政方略的不断优化,以治国理政的不断创新,逐步实现人民主权和人民民主的辩证统一;要求在坚持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进一

步破除各种阻碍政治制度优越性发挥的体制机制的弊端,释放我国政治制度的活力和优势,“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4。全面深化改革,呼唤着影响全局发展的整体设计和具体考量,迫切需要建立

一套统筹兼顾、适应中国国情且切实管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话语体系作为理论基础,为改革提供系统化的理论指导。同时,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建构全社会可沟通和交流的社会主义政治学话语和话语体系,在当今中国有利于促进政治互动,达成政治共识,实现政治认同和政治整合,凝聚所有中华儿女的

智慧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伴随改革开放进程恢复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政治学,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话语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对原有的政治学话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引入的西方政治学话语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改造,并注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建设与政治发展的丰富实践和成功经验进行了政治学的概括、总结和提升,并运用自己的话语体系予以表达和阐释。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政治学领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盲目套用西方政治学话语体系,以西方的话语体系作为标准来审视中国政治学的现状,以西方的政治学话语体系所宣扬的模式和价值裁定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进程的现象,这种本土化的丧失和迷失以及研究自主性的缺失,主要归咎于我国政治学基本理论基础尚不够雄厚,对基本问题的研究深度不够,学科的系统化建设仍有待加强。但归根结底,在于我国的政治学界目前尚缺乏一个系统化的政治学话语体系,从而导致政治学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政治联系不够密切,研究活动缺乏现实针对性。所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话语体

5

国家治理现代化丛论

系的任务时不我待。

更不可忽视的是,目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其竞争形式和领域从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等传统“硬实力”方面的较量扩展到了文化实力、话语权等新兴“软实力”领域的竞争。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在全方位的国际竞争中不被淘汰出局,都必须在保证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稳步发展的同时,重视发展软实力。软实力作为一种“无形的、抽象的、非物质的”力量,是“一国通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本国的目标,从而使本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能力”[的。有学者认为,软实力主要有以下四种来源,即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感召力、制定国际规则和国际机制的能力以及恰当的外交政策。“霸权主义者在进行扩张时,从来都不只是单纯运用军事或经济手段,而是非常自觉地把军事、政治、经济与文化手段并用,并致力于用西方的价值观念来改变世界。”[向显然,这种理论是服务于冷战格局终结后的世界政治现实需要的。同时,因其“无需耗费代价高昂的传统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经济又实惠”[可的特性,“软实力”概念

一经推出,立即成为冷战后少数强权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兜售其政治话语的重要依据。大力推动“软实力”建设,首当其冲的,无疑就是话语权。在近几年来的诸次危机中,西方的政治体系暴露出了一些严重的弊端,促使部分西方学者开始对他们的政治学理论和实践进行再思考。对于我国政治学者而言,当下正是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体系,强化中

国话语权的最佳时机。为了应对新时期国际竞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政治学者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解释力和引导力,在进一步加强“软实力”建设的进程中,通过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体系,打破西方政治学话语体系的霸权地位,打通我国“软实力提升的主脉络”。讲好中国故事,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不断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可交流性和在国际政治学界的影响力,抵制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的意识形态的渗透,维护意识形态的安全,从而为构建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作出应有的贡献。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