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现代化与科技创新重大问题研究》贾敬敦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科技创新重大问题研究》

【作 者】贾敬敦编著
【丛书名】《农业农村现代化与科技创新重大问题研究》丛书
【页 数】 105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19.03
【ISBN号】978-7-5189-5240-3
【价 格】38.00
【分 类】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国;农村现代化-研究-中国
【参考文献】 贾敬敦编著. 农业农村现代化与科技创新重大问题研究.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9.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农业农村现代化与科技创新重大问题研究》内容提要:

《农业农村现代化与科技创新重大问题研究》一书深入阐述了我国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分析了科技创新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需求,针对性的提出了科技创新的主要战略目标和发展重点,并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决策支撑。

《农业农村现代化与科技创新重大问题研究》内容试读

第一章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明确了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四个现代化”任务,1959年,毛泽东指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在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上,周恩来明确提出“有步骤地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化肥化、电气化”,加深了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认识。改革开放之初转向“建设小康社会”,继而在党的十七大提出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到“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四化同步”的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一政策演变的历史过程,记载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浓缩着理论到实践的成果结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但推进步伐不一,导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尤其是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失调现象明显,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步人工业化后期阶段、城镇化中期阶段的中间点、信息化快速发展阶段、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农业现代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时期肩负着不同的发展任务、目标和要求,内涵和特征也存在较大差异。关键阶段应拿出关键举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新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使命要求、路径选择与创新举措成了现阶段的重大历史任务和重要战略命题。

农业农村现代化与科技创新重大问题研究

一、新时代新坐标与研究背景

1.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一体化发展

党的十九大成功召开,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当前,农业农村农民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农业是现代化建设的短腿,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党的十九大首次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次将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同步推进,在乡村深化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201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明确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这为我们牢牢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准确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本在于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借鉴世界发达国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经验,充分证实了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在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现代科技推动下,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农业产业模式不断转型升级。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发展动力不断减弱,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因而,要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补齐中国农业发展短板,根本在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

-2-

第一章引言

点,持续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开辟中国发展的新空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深刻理解“创新驱动是国策”“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科学内涵和“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重大意义。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也是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所在,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将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促进农村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大现代科学技术普及与应用,使广大农民掌握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技术、受益于科技进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走中国特色创新驱动农业农村发展道路。

3.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作用显著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代取得了农耕文明的辉煌,有着悠久农耕历史和灿烂农耕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农业农村发展的贡献有目共睹,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成功解决了粮食和农产品生产供应长期短缺问题,实现了供需基本平衡,全国农村总体上迈向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农业农村科学技术支撑能力不断飞跃,覆盖农业科学相关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及应用示范的全面布局与重大创新,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支撑保障作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撑了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目前,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领跑、并跑、跟跑“三跑并存”新阶段。

-3-

农业农村现代化与科技创新重大问题研究

4.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入新周期,农业科技发展呈现新趋势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军事变革加速演进,科学探索从微观到宇观各个尺度上向纵深拓展,基础研究孕育着重大突破,产业创新发展

不断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多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态势更加明显,基础研究、应

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相互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广泛渗透到农业农村各领域,带动了以智能、绿色、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革命,农业前沿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农产品贸易成为焦点问题,贸易战与科

技战不断交织,提升中国农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是带来的重大机遇与挑战。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经济体系重

要战略支撑。基于全球新一轮产业科技变革、国际格局变化、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分析,充分证明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提升的新机遇,要抓住这一重大发展契机,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布局,提升创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推动中国农业产业变革和农村快速发展,努力抢占全球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

二、研究路径与新视角

本研究由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牵头,组织国内来自中国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南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华北电力大学、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等2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企业等涉农相关政策研究、经济管理、食品加工、机械智造、清洁能源等相关领域高校、研究院所、基层科技管理部门代表组成研究团队,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案例研究法、模型分析法等方法,首先,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梳理,总结分析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客观来讲,传统上以数量为导向的农业发展模式,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和资源利用率较低,对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其次,对

-4-

第一章引言

美国、德国、法国、荷兰、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与理论进行了认真分析,并面向未来全新视角对发达国家的经验启示、体制机制进行了系统阐述,特别是深刻剖析了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在上述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研究提出科技创新是国内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共性经验和必由之路,聚焦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对制约科技创新短板深入分析诊断。在充分考虑中国农业发展特征与规律的前提下,提出了解决农业农村现代科技创新重大问题基本方略、任务、目标、指导思想和评价指标体系。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分析梳理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历程与时代特征,深刻剖析了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通过研究明晰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举措和关键所在。二是系统总结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经验,以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典型国家的共性启示。三是首次构建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数理分析模型,并提出了评价标准,为定量分析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程度提供了理论支撑。四是清晰指明了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方略与路径选择。

-5-

第二章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伟大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取得了显著成就。作物产量逐年攀升,农业生产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国际化、可持续化均取得长足进步,为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日成就

1.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迈上新台阶

一是粮食产量稳步增产。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76.5万吨增加至2016年

的61625.0万吨,增长了102.2%,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47千克,增长40.1%(图2-1);粮食亩产由1978年的168.5千克提高到2016年的363.5千克,增长

115.7%(图2-2)。自2013年首次突破6亿吨大关之后,已连续5年稳定在这个台阶,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增长。5年来,全国不仅粮食连年丰收,其他重要农产品也供应充足。肉蛋菜果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农业稳定发展,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奶瓶子”,也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是粮食生产结构趋于合理。2016年稻谷和小麦产量分别为20707.5万吨和12884.5万吨,较1978年增长了51.2%和1.39倍,因旱灾的影响较2015年减少了0.55%和1.03%,玉米产量为21955.2万吨,较1978年增长了2.92倍,较2015年减少了2.26%。不同粮食品种产量的变化,总体上符合社会预期,以满足口粮消费为主的稻谷和小麦增产,特别是小麦增产,有助于稳定口粮供求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