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新探索》袁贵仁总主编;高洪本册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素质教育新探索》

【作 者】袁贵仁总主编;高洪本册主编
【丛书名】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丛书
【页 数】 313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12.09
【ISBN号】978-7-107-25269-3
【价 格】40.00
【分 类】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国-文集
【参考文献】 袁贵仁总主编;高洪本册主编. 素质教育新探索.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09.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素质教育新探索》内容提要:

本书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为指导,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基本途径和具体方法,对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效益有重要参考价值。

《素质教育新探索》内容试读

|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刻革命,是教育思想和人

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进步。实施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教育部门精心部署和深人推进下,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共同努力下,素质教育取得了

积极的成果。

一是素质教育已经提升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法律规定,进人了

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实施素质教育也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些年来,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素质教育理论与政策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进一步明确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目的和基本要求。可以说,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并正在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

二是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正在逐步转化为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越来越多的地方把素质教育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因地制宜积极推进改革探索,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素

2【素质教育新探索

质教育逐步由点上实验到全面铺开,从中小学范围扩大到整个教育领域,从人才培养模式到教育结构、教育体制、教育政策等各个方面。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三是素质教育在关键环节上开始突破,学校教育正在发生一些积极

而重要的变化。学校德育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教育督导制度和质量监测体系基本确立,招生考试和学生评价制度改革正在逐步推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制约素质教育发展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正在得到逐步缓解。

四是素质教育促进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素质教育促进了各地师资力量和资源配置更趋科学合理,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普遍提高,社会正在向“人人有学上”到“人人上好学”迈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当代青少年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总体上看,虽然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一些重点环节上有所突破,在一些先进地区中取得明显成效,但素质教育的推进仍然面临新旧矛盾交织,体制性障碍与政策性问题并存,教育内部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情况。社会经济文化多种因素综合形成了强大的升学竞争压力,社会、学校和家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仍然相当普遍。当代青少年成长环境发生变化,学校教育以及传统的教育方法还需进一步适应和改进。教育总体水平有待提高,体系结构调整相对滞后,在宏观上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相关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进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一些地方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方式有待改进,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导向作用有待加强。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的新形势下,这些问题更加复杂,解决起来更加困难。

这些问题表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依然任重道远,而且有着极大的

前言ㄧ3

紧迫性。令人欣慰的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各地因地制宜,改革创新,涌现出了一大批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切实落实各级政府实施素质教育的领导责任。在领导干部中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加大对教育行政领导干部在教育法律和相关政策方面的培训,提高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加大财政投入,建立科学的投入保障机制,为持续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完善实施素质教育的支持服务体系,广泛依靠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为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大决策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

二是努力构建有利于人才多样化成长的教育结构。各地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合理规划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学校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结构,促进城乡和不同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不断促进和扩大教育公平,更加注重提供适应每个学生需要的多样化教育,让学生获得更多自主选择的发展空间。

三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机制,促进家庭、学校、社区教育结合,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全面覆盖的育人网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发挥教育、公安、工商等各部门合力,加强校园安全和周边环境整治,构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四是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要求,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建立检查机制,开足国家规定的体育课程,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普遍开展群体性的体育竞赛活动。切实保障学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改善学校公共卫生,提高学生的营养状况。

五是加大考试评价制度和用人制度改革的力度。探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考核评价机制。推

4丨素质教育新探索

进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形成多元化的考试评价录取方式。加快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步伐,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进行不同院校分类考试、自主招生、多元录取的改革探索。

六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伐,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

合素质。采取多种方式,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多种模式和途径。完善课程改革的支持、服务体系。加强学校管理,努力促进学校整体性变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七是大力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教师激励机制,在教育改革实践中锻炼一支高素质教师、校长队伍。通过开展各级教师培训,建立和完善网络化、开放式的教育平台等方式,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加大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完善教师的职务制度、聘任制度,推动城乡教师对口支援、交流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以适应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八是加强教育督导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督学队伍建设,制定督导办法,建立督学责任区,逐步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专业督导体系。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和评价、公布制度,构建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建立面向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和教师的教育工作评价标准,形成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工作评价体系。

为了展示近年来全国各地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和亮点,总结经验,更好地推动《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基础教育二司遴选了十个素质教育推进实施的典型案例,供各地教育部门和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探讨和学习。

所选的十个案例分成“省域推进”和“市县实施”两个部分,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阐述了当地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