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中医》叶建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讲究中医》

【作 者】叶建著
【页 数】 319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20.05
【ISBN号】978-7-5132-6188-3
【分 类】中国医药学
【参考文献】 叶建著. 讲究中医.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0.05.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讲究中医》内容提要:

中医传承数千年,大医无数,成就之正道不离内、难、伤寒、本草四大经典。理论宗内难,药性循本草,而方剂则法伤寒。然《伤寒杂病论》一书深奥难解,加之流衍日久,经旨渐昧,世医但以“方证对应”为临床之能,依样画瓢,终究难免时效时不效,更遑论越来越机械粗糙的“辨证论治”。今有叶建先生,穷究伤寒之本,阐六经标本之深意,述经方组合之奥旨,乃至剂量数术之玄妙,煎煮方法之微妙,无不掰开揉碎,剖析至理,汇成本书-《讲究中医》。书名讲究,不作泛泛浮谈,而从经方之关键入手,讲其旨,究其密,拨开现代中医学习之迷雾,指明历代大医成就之共路,尤其经方数术之密,书中叙述甚详,而当今医界连粗知者皆已寥寥,但这正是仲景先师在伤寒序言最后一句所说“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之弦外密音,也是中医各派的核心机密。中医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问,如果学子们机械套用现代科技所依赖的“逻辑思维”,看来光鲜亮丽,实则死路一条。比较现实可靠的办法是遵循前贤走过的正路,《伤寒论》就是这条路上一座巨大的里程碑,而本书则是碑前的指路牌……

《讲究中医》内容试读

君的定至理

002讲究中医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于阴阳。阴阳这两个字,现在是简体字,按字面的理解,阴字有月,代表夜里,夜晚有月亮;阳字有日,代表白天,白天有太阳。从感觉上来说,阴是夜里代表着寒冷,阳是白天代表着炎热,所以可以把黑暗的、寒冷的东西看作是阴,把光明的、炎热的东西看作是阳。

我们现在将阴阳的古字简化,以日月这两个部分来代替,以为这样能更容易地、让人一目了然地认识到阴阳这两个无形的概念,但实际上简体字反而让我们对阴阳的理解更加片面,也更容易走入误区。阴阳这两个无形的概念,光靠口说是说不清楚的,最好还是能让后学有机会真正地感受一下,才有可能明白无误。于是古代的智者,就像现在的研究人员一样,用了一种方法把阴阳这两个无形的东西表示出来,让人既看得到,也能体会得到。这个方法就是将阴阳的概念融人到阴阳这两个字的古文造字里,以象形的表现形式展示出来,从而让人更容易地体会到其含义。

阴的古体字写作“陰”,其中左半部分的左耳部首,古字写作阜,表示山体,右半部分表示有阴影笼罩,陰是指山体的北面;阳的古体字写作“陽”,右半部分表示有阳光普照,陽是指山体的南面。阴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那种我们从简体字中,很容易就体会出来的黑白相互对立状态,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古人想给我们传达的含义是,阴阳像

君药定至理

003

一座山一样,虽有南北面之分,却是一个整体,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阴阳也在不断地有规律地循环变化着。我们要想真正地理解阴阳这两个无形的概念,应当去大山的北面和南面走走,感受一下两者有什么差别,比如温度、湿度、风温、水温以及植被生长差异等,最好再花一些时间感受一下在一天之内它们是怎样变化的,这样才能对阴阳产生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将阴阳的概念形成系统性理论的奠基人,是远古时期的伏羲。伏羲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神”是

一种极致的、顶礼膜拜的赞誉,是古代民众对有创世智慧者的尊称。伏羲的伏字,古代写作“宓”,宓字也读伏。宓字上面的宝盖部首,代表宗庙;下面的必字,甲骨文中的左右两点是分开的八,中间部分是个戈字,形容事物用兵器也不能完全分开,也表示事物虽有两面性但密不可分,同时也暗含大道的意思。我们常说的必然、必定等,就表示一件事情有大道在暗中庇佑。

宓字还组成了常见的蜜字,通过蜜字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宓字。蜜蜂的蜂字最早出现在距今2800年前,而蜜字最早出现在距今2300年前。古人用了500年的时间,才把蜜蜂产的蜜,予以文字命名,特别是用了宓字,可见古人对于蜂蜜是在做了长期的观察研究后,才最终理解透彻并予以定义的,古人的这个过程显得非常的慎重。这种慎重其实并不可笑,反而说明了古人确有很大的自然智慧。

现在的我们才知道,蜜蜂的出现有1亿年的历史,而现代智人的出现只有5万年的历史,如果把蜜蜂比作100

C004

讲究中医

岁的老人,现代智人只活了2周,而对于5000年的华夏史来说,则相对只活了1天多。蜜蜂的出现,是因为在1亿年前,植物界演变出了至今为止的最高级形态一有花植物,从此开始产生了阴阳合一的属性。花朵是植物的生育器官,花朵中会产生花蜜,蜜蜂采集花蜜,通过扇翅等动作蒸发水分,酿成蜂蜜。花朵的雌雄花蕊,有阴阳属性,因此蜂蜜是合阴阳为一的,具有生命物质属性的产物。天然的蜂蜜具有不会被细菌污染从而变质的特性,这也是阴阳合一性的另一种表现。从蜂蜜具有阴阳合一性的角度来说,古人用宓加虫来组成蜜字,是非常贴切的。宓有阴阳合一的意思,羲有帝王之气的意思,因此伏羲的意思就是指阴阳的人间之主。

伏羲对阴阳系统的最大奠基成就,是创制了八卦。八卦将阴阳的动静迭变及生生不息的性质,以符号的形式完美地表现了出来。八卦也是一个阴阳运算系统,这个系统也一直广泛地运用于各种中医理论之中。可以说,如果没有阴阳理论,就不会有中医理论,因此伏羲可以算作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人。

对于受简化字影响的我们,很容易就会把阴阳当作是两极化的东西,比如像一条直线一样,一头是阳,一头是阴。而古人所说的陰陽,是一个整体的循环态,可以相互转化,也可以相互包容。如果没有正确的中医阴阳认知,是学不好中医的。比如说,中医有时候会判断一个人有没有肾阴虚,肾阴虚其实是一个可转化的暂时态,如果把这个状态比作一个点,这个点就像是暂时停留在一个圆球上

君药定至理C005

的某一点,它能够向多个方向进行变动和转化。而如果按两极性来理解,阴阳两极就像是一根直线的两端,肾阴虚处在其中的一端。两极形态是一个死胡同似的移动态,其中一极的能量会往这一极的尽头逐渐深陷,并越来越固定,要想改变这种极端的状况,只能促使极端中的物质向另一极的方向移动。

在阴阳整体循环态的中医认知中,当我们想要去改变肾阴虚病人的不良状态时,就会产生推动的思路,推动有很多种方法,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去推动它。而两极态的中医认知,则只会产生补肾阴这一种想法。再进一步说,假如有肾阴虚证的病人同时还伴有脾阳虚的情况,那么补肾阴的方法就肯定是不适合的了。补肾阴要补充阴性物质,而脾阳虚代表脾的阴性物质多、阳性物质少,脾的阴阳已经不平衡了,再补阴性物质就可能会更加损害到已经处于弱势的阳性物质。因此单方面地补肾阴就可能会治肾而伤脾,这种治一处又伤一处的方法,是得不偿失的。而用推动不良状态转变的思路来治病,才有可能既治好病又不会有后遗症,这样才能让病人完全性地康复。如果就症治症,治一病多一病,则几十上百剂药服下去,也可能最终只是让病人得到一个靠药物暂时维持平衡的伪健康态而已。

在远古时期最初的阴阳理论成熟之后,紧接着古人又总结出了五行理论。五行有木火土金水五种,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元素的进一步思考。西方古人对自然元素的思考是四元素论一风火土水。东西方的这些思维文化传统并没有断根,而是依旧延续至今。例如,中国现在的大事立

006

讲究中医

项都是五年一周期,而西方是四年一周期。西方的四元素论是一个平衡系统,容易形成相互制约的内部平衡体系,没有主次之分;而中国的五行是东西南北中分配,需要有主位,中位为主位,以中位来统帅四方。

五行有五种,到底谁来居中,在远古时期是有巨大分歧的。伏羲之后中国古人分成了多个族群,主要有华夏东夷、南蛮三族。华夏族的黄帝、炎帝和南蛮族的蚩尤是

三个非常有名望的首领,他们生活在距今约4500年前,华夏族的黄帝推崇土,炎帝推崇火,南蛮族的蚩尤推崇金。南蛮族后来被华夏族打败,流落到现在的中国西南地区,流传至今就是现在的苗族,而苗族到现在还保留着祭拜蚩尤的传统。蚩尤是崇拜五行金的,五行金以白颜色为正,苗族在远古时期属于母系氏族,以母系计算血统和财产。所以直至今日,苗族女子仍以佩戴白银饰品的多少来显示身份,这是南蛮族几千年来的传统延续,也代表着对五行金的推崇。

打败蚩尤后,华夏族的黄帝最终取代了炎帝,五行土被奉为至尊,五行土以黄颜色为正。此后的几千年,中国的掌权者都以黄色为尊贵色,在明清两代,黄色为皇家专用,民间甚至都不能用黄色来装饰器物。中医理论自黄帝开始也以土为中位,以此为基础来构建中医的五行系统,比如中医的四季五行分类,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而土掌管四季,每季有18天属土。

黄帝统一天下后,制定了五行的理论基础,从此以后,

五行理论就开始融入中国古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延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