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手册》王玉玲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手册》

【作 者】王玉玲主编
【页 数】 166
【出版社】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 2018.12
【ISBN号】978-7-5433-3899-9
【价 格】28.00
【分 类】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手册
【参考文献】 王玉玲主编. 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手册.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18.1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手册》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实践编写,共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第二部分为路径化中西医结合护理单;第三部分为常见中医护理技术处方。三部分内容围绕胃肠道疾病、肝胆疾病、胰腺疾病、急危重症疾病等急腹症常见病种及中医护理技术护理处方,全面讲解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该书内容全面、编排新颖、科学实用、临床指导性强,适合初中级外科、急诊科医师和全科医师阅读参考。

《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手册》内容试读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中西医结合护理发展

护理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文“nutrire”,意为“滋养、使健壮”,通过历史的不断演化,如今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而中医护理和西医护理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均为促进人类的健康做出了贡献。事实上,两者有其各自的理论体系和认知基准,同时具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细细推敲,中西医护理之间的关系犹如鸟的一对翅膀,缺一不可,密不可分,相互补充而又不可替代。对于临床护理而言,两者在本质、内涵上具有同一性。

中医护理学是一种以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的理念,临证护理的方法,传统的特色护理技术,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医疗等措施对护理对象施以辨证施护,以促进人们健康的一门应用科学。

西医护理学(现代护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与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应用技术和护理艺术,为人们整个生命现象的全过程提供全面、系统、整体的服务。

中西医结合护理,既沿袭了中医护理的特色,又充分运用现代护理知识。它将护理学科的两个分支有机结合,将西医的护理程序应用在中医护理中,使中医护理规范化;将中医护理理念及操作技术应用于西医护理中,丰富了西医护理的内涵。两者理论体系、护理实践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完善,辨病、辨证与辨证护理相结合,促进临床护理的发展及患者的健康服务。

3

4

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手册·第一篇总论

一、中、西医理论体系的构建

1.中医护理的起源:中医护理和祖国传统医学相伴发展,共同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成熟等阶段。中医历来主张“三分治,七分养”。早在远古至春秋战国时期,中医护理处于萌芽阶段,秦汉时期伴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医药典籍的相继问世,奠定了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这一时期也是中医护理发展的承上启下阶段。《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经典著,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基本结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预防保健、治疗、护理等,从生活起居、饮食宜忌、情志与用药护理及病情观察等护理活动进行了详细论述,还就当时的病症提出了针灸、导引、推拿、热熨等护理技术。《神农本草经》详细介绍了药物的特性,如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用药七情(单味、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须、相反)等,为具体用药提供了指导。《伤寒杂病论》将中医基础理论与医疗活动、临床实践结合,引入辨证施护的理念,其所述的八种用药方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及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还在书中介绍了灌肠法、舌下给药法、胸外心脏按压术并强调饮食禁忌原则,也为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开了先河。后汉时期,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及鸟的动作形态,创作了具有保健意义的五禽戏,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康复护理措施。清代钱襄著写的《侍疾要语》是中国第一部中医护理学专著,论述了日常饮食、生活起居及年老患者的护理,对延年益寿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千百年反复的临床实践与诸多医家不断的探索与发展,中医护理体系逐渐趋于成熟完整且系统化,中医护理也渐渐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西医护理的起源:西医护理同样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从远古时代的自我护理,中世纪的宗教护理,到19世纪,护理被定义为在医生的指导下,照顾生病的人;1860年,西医护理产生后,也随着临床医学逐渐流传到中国。南丁格尔提出,护理既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科学,应从最低程度的消耗患者的生命力出发,使周围的环境保持舒适安静、美观、整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温度适宜。此外,还要合理地调

第一章中西医结合护理发展

5

配饮食。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对护理重新定义: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由此,护理逐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3.中西医护理目标一致:中医护理学的发展与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相似的历程,不同的是,现代护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19世纪,而中医护理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它们是护理学的两个分支,都是以解决人的健康问题为目标。随着西医文化的传入,东西方医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交融,西方医学注重局部解剖,而中医讲究整体疗效;西医注重肌体局部病理,中医则以“人”为中心。尽管中医和西医起源、认知方式、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但两者也有相似之处,如中医经过几千年检验形成的“天一地一人”医学模式与现代医学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观念不谋而合;中医有生活起居、饮食宜忌、情志护理及用药护理等,西医有饮食活动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中医指出“心病禁咸”,西医也明确表明,高血压患者需低盐饮食。以唐宗海、朱沛文、恽铁樵、张锡纯为代表的中西汇通学派,认为中医和西医分别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虽然起源不同,但均为医药治病,可以相互融合。张锡纯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充分揭示了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彰显了中西医结合的优点。

二、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主要内容和实践现状

1.中西医结合病情观察:病情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全面细致、及时、准确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对中西医结合护理途径的探讨中,将西医的生命体征观察与中医四诊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观神态、量体温、摸脉搏、看舌象、听声音、嗅气味、问饮食、睡眠、二便等取两者之长,既辨病又辨证,比单纯用中医或西医观察更加完善、细致。例如,测体温不仅要知道体温高低,还要结合其有无恶寒、出汗以及舌象、脉象、大小便等,区分其究竟属于表里、虚实,为辨证施治和辨证施护提供临床依据。摸脉不仅要按西医要求观察频率、节律等,同时要按中医诊脉的理论区分各种脉象,以辨别人体虚实和病邪深浅。

6

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手册·第一篇总论

2.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护理:西医护理遵从辨病施护。不同疾病给予对症的护理。即同病同护、异病异护、专病专护,也就是所谓的“护病”。而中医护理则更加侧重于宏观,通过调节人体的自身组织能力,恢复脏腑气血的正常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强调人本身就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中西医结合护理即是将“辨病”和“辨证”结合起来,例如对高热患者的护理中,西医常用药物或物理方法降温;中医则根据证候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如发热、恶寒、苔白、脉浮者,宜解表疏散,喝热汤、盖被安卧等促使邪从汗解。而高热无恶寒、苔黄、脉洪等里热证,宜清热、冷敷降温,效果最好。说明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不仅丰富了护理内涵,增加了护理内容,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3.中西医结合的情志护理:中医基础理论中有专门关于情志与脏腑功能的论述,不同的情志对应着不同脏腑的病变,从而进行不同的情志观察和护理内容,例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情志的刺激可对各脏器有不同的影响。西医根据心理学观点,通过积极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不良的情绪反应,促进其向健康方向发展。因此,中西医结合的情志护理更具有针对性,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4.中西医结合的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是促进疾病恢复的重要环节。中西医饮食护理各有特点。西医通过计算饮食的热量及营养成分,根据疾病的特点配制成各种治疗膳食。中医认为各种食物都有不同的性味,应根据疾病的不同属性,结合患者的脾胃虚实和运化功能制订各种膳食。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在西医流质、半流质、软质、普食四种基本饮食护理基础上,结合中医“药食同源”和病症寒、热、表、里、虚、实,根据食物寒、热、温、凉四性和辛、甘、酸、苦、咸五味辨证实施饮食护理,制订不同病症食疗方案,创立一套科学的、有民族特点的中西医结合饮食学,既符合疾病的饮食治疗原则,又贴近患者的日常生活。例如,糖尿病(消渴)的食谱按照患者的体重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及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