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生理学》刘天蔚等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生理学》

【作 者】刘天蔚等主编
【页 数】 284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17.07
【ISBN号】978-7-5189-2882-8
【价 格】CNY78.00
【分 类】中西医结合-人体生理学
【参考文献】 刘天蔚等主编. 中西医结合生理学.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7.07.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西医结合生理学》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为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尿液的生成与排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和生殖十二章, 其主要内容包括: 生理学概述 ;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等。

《中西医结合生理学》内容试读

第一章

绪论

研究中医药理论、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加速

第一节

中医药现代化莫定基础。

生理学概述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水平

(一)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的所有知识都

生理学(Physiolog罗)是生物科学的一个重要

来自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对象的不同,

分支,是以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机体各个组成

生理学实验分为动物实验与人体实验。一般生理

部分的功能及这些功能表现的物理、化学本质为

学研究以动物实验为主,仅在不损害健康并得到

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按研究对象不同,可分为

受试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人体实验才允许有限

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人体生理学等。随着

进行。由于人与动物的机体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

科学的发展,人们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

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利用动物实验的结果来推

对机体的功能进行研究,生理学就不断产生新的

断人体生理功能是完全可能的。但人体的许多功

分支,有些已成为新的独立学科,如生物化学

能活动,尤其是高级神经活动,与动物相比已发

(Biochemistry)、生物物理学(Biophysics)、营养

生质的变化,因而利用动物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则

学(Nutriology)等。有些还与其他学科的研究结

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应根

合,产生了一些新兴学科,如神经生物学(Neuro-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选择适当的动物或动物材料。biology)、神经科学(Neuroscience)。

在推断人体功能活动规律时,需注意人与动物结

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功

构和功能上的差异,不能简单地将动物实验的结

能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以及内外环境变化时

果直接套用于人体。

机体功能的影响和机体的调节。生理学与医学有

1.动物实验传统上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

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生理学既是以解剖学和组织

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两大类。

胚胎学为基础,又是后续学习病理生理学、药理

(1)急性动物实验急性动物实验(Acute

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所以它是一门承前启后的

Animal Experiment)是以完整动物或动物材料为研

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中西医临床各专业的学生

究对象,在人工控制的实验环境条件下,在短时

掌握必要的生理学知识,不仅为学习其他基础医

间内对动物某些生理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实验,

学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也为中西医临床实实验通常是破坏性的、不可逆的、可造成实验动践提供重要的客观诊治依据和检测标准,还可为

物的死亡。急性动物实验又分为离体实验和在体

2

中西医结合生理学

实验。①离体实验(Experiment In Vitro),是指从

性动物实验相比,慢性动物实验的干扰因素较多,

活着的或刚被处死的动物身上取出所要研究的器

实验条件较难控制。

官、组织、细胞或细胞中的某些成分,置于一个

2.人体实验人体实验由于受到伦理学的限

能保持其正常功能活动的人工控制的实验环境中,

制,目前主要是进行人群资料调查。例如,人体

观察某些人为的干预因素对其功能活动的影响。

血压、心率、肺通气量、肾小球滤过率,以及红

例如,对离体蛙心或动物血管条进行灌流,可用

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的正常值就是通过对

于研究某些生物活性物质或药物对心肌或血管平

大批人群采样,再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而获得

滑肌收缩力的影响等。②在体实验(Experiment In

的。有些实验研究可在志愿者中进行,例如,测

Vvo),是在动物清醒或麻醉条件下,手术暴露某

试人体在高温、低温、低氧、失重和高压等一些

些所需研究的部位,观察和记录某些生理功能在

特殊环境下某些生理活动的变化

人为干预条件下的变化。例如,将玻璃微电极插

总之,实验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对某种生

入脑内某些部位进行细胞内或细胞外记录,观察

理功能的研究,究竞适宜采取哪些实验方法,应

神经元在接受某些刺激时放电活动的变化,以了

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解这些神经元的生理功能。急性实验的优点是实

(二)生理学的研究水平

验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便于进行直接的观

机体功能取决于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各器官

察,无关因素的影响较少,结果易于分析等;离

系统的功能取决于组成这些器官系统的细胞的功

体实验更能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有助于揭示

能,细胞功能又取决于亚细胞器和生物分子的相

生命现象中最为本质的基本规律。但急性动物实

互作用。所以,要全面探索生理学,研究应在整

验的结果可能与生理条件下完整机体的功能活动

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及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

有所不同,尤其是离体实验的结果。此时被研究

行,并将各个水平的研究结果加以整合。

的对象,如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中的某些成

1,细胞和分子水平细胞是组成人体最基本

分已经脱离整体,它们所处的环境已发生很大的

的结构与功能单位,而细胞及其亚细胞器又由多

改变,实验结果与在整体中的真实情况相比,可

种生物大分子构成。因此,细胞、分子水平的研

能会有很大的差异。

究,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细胞内各亚微结构的功能

(2)慢性动物实验慢性动物实验(Chronic

和生物大分子的理化变化过程,如细胞兴奋时细

Animal Experiment)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研究对

胞膜中通道的开放和离子的跨膜移动、腺细胞的

象,且尽可能保持外界环境接近于自然,以便能

分泌、骨骼肌收缩时肌丝滑行的分子机制等。细

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多次观察和记录某些生理功能

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有助于对器官、系统功能的

的改变。通常是在无菌条件下,对动物施行手术,

深人认识和深入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

暴露、破坏、切除或移植某些器官,待手术创伤

2.器官和系统水平人们对生理学的研究最

恢复后,动物在清醒或接近正常生活状态下,观

早是在器官和系统水平上进行的。这一水平主要

察其功能缺损、功能紊乱表现等,以分析各器官、

是观察和研究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它们在机体

组织在正常状态下的功能活动规律的实验。如在

生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它们的功能活动的内在

无菌手术下制备各种器官的瘘管(胃瘘、肠瘘、

机制,以及各种因素对它们活动的影响。例如,

唾液腺瘘等),观察各种因素对其分泌的影响。慢

心脏的射血、肺的呼吸、小肠的消化和吸收、肾

性实验最大的优点在于实验动物处在清醒状态,

的尿生成及其相关调节等。进行这一水平的研究

各器官间保持了自然关系,其各种功能接近常态。

可应用多种方法,包括急性和慢性动物实验,但

另外,实验动物能较长时间存活下去,可多次、

更多采用急性动物实验的方法,急性动物实验法

重复进行实验观察、分析,所获得的结果更接近

既可进行在体实验,也可进行离体实验。这一水

于整体自然状态。但慢性动物实验不宜用来分析

平的研究及其所获得的知识和理论称为器官生理

某一器官或组织细胞生理功能的详细机制。与急

学(Organ Physiology)。例如,肾脏生理学、消化

第一章绪论

3

生理学、呼吸生理学循环生理学等

供体内细胞生存和进行功能活动的环境,以区别

3.整体水平在整体中,各个器官、系统之

于整个机体所处的外环境。机体内的某些液体,

间发生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各器官、系统的功

如肾小管、汗腺导管和胃肠道内的液体,都是和

能互相协调,从而使机体能够在不断变化着的环

外环境联通的,不属于内环境。机体的生命活动

境中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生理学还必须进

是在外环境和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

行整体水平上的研究,即以完整的机体作为研究

二、内环境的稳态

对象,观察和分析在环境因素改变和不同生理情况下各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和发挥其功能

以及完整机体所做出的各种反应的规律。例如,

的环境,是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是相对于机体

机体在运动、创伤、紧张、恐惧等生理和心理因

生存的外部自然环境而言。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

素,地理、气候、社会等环境因素对机体生理功

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而内环境的稳定又

能的影响;机体在环境急剧变化时所产生的应急

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整个

反应,在某些特殊环境,如高温、低氧(高原)、

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在高等动物

失重(航天)、高压(潜水)等情况下,机体为

中更是如此。这是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基本规

适应新环境生存而产生一系列适应性改变。急性

律。内环境的稳态(Homeostasis)是指在正常生

和慢性动物实验都可用于这一水平的研究,但由

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中各种成分的理化因素保持

于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参数,即变量很多,

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并

因而结果分析比较困难。然而,变量越多的实验,

非固定不变,而是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又保持

即综合程度越高,则可能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相对稳定的状态。例如,人的血浆pH在7.35~

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虽然能更深人了解

7.45之间波动;体温可在37℃上下波动,通常每

机体活动规律的机制,但整体水平上的研究却比

天的波动幅度不超过1℃;葡萄糖浓度、各种离子

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更为复杂。因此,要想

(Na、K、Cl、Ca2+、H*等)、动脉血压、血

阐明某一种生理功能的机制,必须对细胞和分子、

浆中氧和二氧化碳分压、细胞外液的容积、渗透

器官和系统及整体三个水平的研究结果加以综合

压等都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

分析,才能得出比较全面和完整的认识。中医就

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稳态并不是

是在整体水平对机体进行的研究,经过几千年的

不变的,相反,由于细胞不断进行代谢活动,物

沉淀,中医对机体已经达到了很深刻的认识。

质交换在细胞外液不断地发生,就会不间断地扰乱或破坏内环境的稳态。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液,在体内处于循环状态,运动着的细胞外液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既是细胞发挥功能活动的环境,又是机体各部分细胞间相互联系和与外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因此,外环境因素的改变也会影响内环境的

一、机体的内环境

稳态。稳态为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生化代谢和生

环境(Environment)一般是指生物体周围

理功能的正常进行提供了必需的条件,稳态的维

切的总和,它包括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

持又是体内各细胞、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的结果,

影响生物体生活、发展的各种因素。外环境

故两者互为因果关系。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的变

(External Environment)是指机体赖以生存和生活

动如果超过一定范围,就可能引起疾病;相反,

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并

在疾病情况下细胞、器官的活动发生异常,内环

不直接与外界接触,而是浸浴在细胞外液之中,

境的稳态就会受到破坏,细胞外液的一些成分就

所以细胞外液是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故

会发生变化,变动范围超出正常。临床上给患者

称之为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内环境是

做许多检查,目的在于判断有关生理指标是否在

44

中西医结合生理学

正常的变动范围内,或者是否发生较大程度的

经纤维传至相应的反射中枢,中枢对传人信号进

偏离。

行整合并产生传出信息,通过传出神经纤维改变相应效应器的功能活动,即完成一次反射活动。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两类。神经调节

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在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以后各章的学习中,将会具体叙述神经系统对机

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情况时,或者外界环

体某种功能的调节过程。

境发生改变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会发生

神经调节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调节形式,其特点

各种改变。这时,体内的一些器官和组织、细胞

是:反应迅速、精确、作用短暂而影响范围局限。

的功能活动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使被扰乱的内

(二)体液调节

环境得到恢复,内环境的稳态得到维持。这种过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是指内细胞

程称为生理功能的调节(Regulation)。机体对各

产生和分泌的某些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

种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神经

相应的靶细胞,从而影响其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

调节(Nervous Regulation)、体液调节(Humoral

方式。根据调节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全身性和局

Regulation)和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部性的体液调节两类。

1.全身性体液调节是指内分泌腺或内分泌

一、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或其他体液途径

机体功能活动主要受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

运送到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对其功能活动进

统的调节,自身调节的作用较小。体内的多种生

行的调节。由于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的活动直

物活性物质(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等)是

接或间接地受神经系统的调节,故这类体液调节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调节系统共同的信息物质。可视为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常称之为神机体具有完整复杂的调节机制,通过调节使各器

经-体液调节(Neurohumoral Regulation)。例如,

官、系统的功能活动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相互配合、

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末梢支配,交感

相互制约,从而达到整体功能活动的协调、统一,

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

称为整合作用(Integration)。整合作用是机体实

上腺素,从而使神经与体液因素共同参与机体功

现各种功能活动,进而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主要

能调节。此外,某些神经元也可分泌激素,如血

方式。而整合作用的实现则是通过机体内错综复

管升压素,它由下丘脑视上核和视旁核的大细胞

杂的调节形式完成的

神经元合成,先沿轴突运抵神经垂体储存,然后

(一)神经调节

释放入血,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

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是指通过中枢

细胞。由神经元分泌激素的方式称为神经分泌

神经系统的活动,经周围神经纤维对人体功能发

(Neurocrine)。

挥的调节作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R

2.局部性体液调节也称为旁分泌(Parac-

1ex)。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

rine)调节。是指某些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或其他具

内外环境变化做出有规律性的适应性反应。反射

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在所处环境因素变化时,分

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Reflex Arc)。反射弧

泌的激素或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扩散到

由5部分组成:感受器(Sensory Receptor)、传入

相邻细胞,对自身(自分泌)或相邻细胞功能活

神经(Afferent Nerve Fiber)、反射中枢(Reflex

动的调节。例如,生长抑素在胰岛内抑制α细胞

Center)、传出神经(Efferent Nerve Fiber)和效应

分泌胰高血糖素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的。除激素

器(Effector)。机体有各种各样的感受器,每一种

外,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组胺、乳酸、C02、各种

感受器能够感受体内外环境的某种特定变化,并

细胞因子、某些气体分子(如NO、C0、H,S等)

将这种变化转变成一定的神经信号,通过传入神

产生的调节作用也视为局部性体液调节。

第一章绪论

5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相对迟缓、作用范

和突变的细胞或早期的肿瘤细胞。故从本质上讲,

围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是识别“自己”和排除“异

(三)自身调节

己”。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同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某些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

一起,通过相同的信息物质,构成机体的网络调

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称为自

节系统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身调节(Autoregulation)。例如,肾动脉灌注压在

二、机体功能活动的自动控制

一定范围发生波动时,肾脏小动脉平滑肌可以相应地收缩或舒张以改变血流阻力,使肾血流量基

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各种功能活

本保持稳定,从而保证肾泌尿活动在一定范围内动的调控多数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运用数不受动脉血压改变的影响。

学和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时发现,机体功能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范围和幅度都比较小,

活动的调节过程与工程技术的控制过程具有极其

其生理意义不及神经与体液调节,但是对于局部

相似的调节原理和规律。人体内存在多种控制系

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的调节仍有着重要的意义。

统(Control System),对机体各种活动进行调节。

机体还存在多种调节方式,如免疫调节、神

控制系统分为非自动控制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两

经免疫调节(Neuro-immunomodulation)等。免疫

大类。而自动控制系统又分为反馈控制系统和前

调节(Immunological Regulation)是指通过免疫系

馈控制系统。任何控制系统都主要由控制部分和

统的活动对机体防御系统功能的调节。免疫系统

受控部分组成。由于机体的功能活动受非自动控

是由免疫器官(骨髓和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淋

制调节较少,现只介绍自动控制系统对机体功能

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和免疫活性分子(免

活动的调节。

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等)组成。免疫系统的主要

(一)反馈控制系统

功能有三个方面:①防止外界病原体的人侵和清

每一个自动控制系统都是一个闭合回路,即控

除已进人体内的病原体。②对其他有害生物性分

制部分一受控部分一监测装置一比较器一控制部

子产生免疫反应并将其清除。③清除体内已衰老

分,将此闭合回路联系称为反馈联系(图1-1)。

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神经

刺激

效应器

·生理效应

传入神经

感受器

A.机体反馈控制系统

输入信息接受装置传入信息控制部分控制信息受控部分

输出变量

刺激

(效应)

偏差

信息

反馈信息

比较器监测装置

B.工程学反馈控制系统

图1-1机体反馈系统与工程学反馈控制系统比较示意

与人体的对应关系表明,控制部分(反射中

分也会不断地有反馈信息回输至控制部分。反馈

枢或内分泌细胞)与受控部分(效应器、靶细胞)】

信息在不同的控制系统中,其传递信息的形式可

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双向联系。由控制部分发出的

以不同,但主要是电信号(神经冲动)及化学信

调节受控部分活动的信息,称为控制信息;由受

号(激素或生物活性物质)等。由受控部分将信

控部分返回的修正控制部分活动的信息,称为反

息通过反馈联系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称为反馈

馈信息,即控制信息到达受控部分,同时受控部

(Feedback)。反馈又分为负反馈与正反馈。

6

中西医结合生理学

l,负反馈调节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从而使

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节控制部分的活

活动更加准确的一种自动控制形式。

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

人体在内、外环境因素的不断变化中,前馈

反的方向改变。当体内某受控部分活动超出正常

控制与负反馈调节一起维持各种功能的稳定。如

范围时,可通过负反馈控制机制使该活动下调或

上所述,负反馈调节中的反馈信息回输到控制部

减弱,反之则可以通过负反馈控制机制使其活动

分,只有在输出变量与控制信息发生较大偏差后,

增强。例如,体温、血压和血液中激素水平的调

才能够启动负反馈控制系统,所以其调节总是出

节等都属于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的作用是维现滞后现象,并且在纠正偏差时又常常由于矫枉持体内某些功能活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因而

过正而出现波动。通常负反馈调节越敏感则出现

是可逆的过程,并具有双向调节的特点。负反馈

的波动越大,而敏感性越低,则滞后越久。因此

控制系统在机体内各种调节活动中最常见,在维

负反馈控制往往与前馈相结合发挥调节作用,以

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

达到互补。例如,在寒冷环境中,皮肤的温度感

负反馈控制都有一个调定点(Set Point)。调

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或者通过降温预报,信息通过

定点是指自动控制系统所设定的一个工作点,使

非条件反射或条件反射迅速传递到中枢神经并立

受控部分的活动只能在这个设定的工作点附近的

即发出指令增加机体产热、减少散热活动。可见,

一个狭小范围内变动。事实上,调定点可被当作

机体改变产热和散热活动并不一定是到达寒冷环

各生理指标正常范围的均数。例如,正常人体体

境,体温降低之后发生,所以这种调节属于前馈

温的调定点约为37℃,当各种原因使体温偏离调

调节。前馈调节由于临时环境条件变化也会出现

定点时,即可通过负反馈控制,使体温回到正常

失误。另外,条件反射也是一种前馈控制。如食

水平,从而维持正常体温的相对稳定。调定点并

物的外观、气味等有关信号可在食物进入口腔之

非永恒不变,而是在一定情况下可发生变动,这

前就能引起唾液、胃液分泌等消化活动。

称为重调定。负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合回路,

前馈控制的主要意义是可以在生理效应未出

反馈可在回路中反复进行,经过信息的多次往返

现变化之前,控制部分就对效应器可能出现的变

才能使偏差逐步缩小,接近正常值均数,使调节

化进行调节。同负反馈控制比较,前馈控制更为

达到较精确的程度。

快速,可避免负反馈调节将出现的较大波动与滞

2.正反馈调节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后反应。

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上调了控制部分的活动,

第四节

中医学与人体

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因此,正反馈的意义在于打破原先的

系统稳态调控

平衡状态,产生“滚雪球”效应,促使某一生理活动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例如,

一、中医的整体观念与人体系统稳态调控

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和分娩过程都属正反馈调控。正反馈一般对稳态的维持不发挥作用,但有些正

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强调

反馈对稳态的维持也有间接作用。例如,血液凝

人体内部环境的统一性,又注重人与外界环境的

固的结果是血凝块的形成,使出血停止,所以,

统一性,是对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

从整体的角度看,凝血对维持循环血量的稳态具

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

有重要作用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

(二)前馈控制系统

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

前馈(Feed-Forward)是指控制部分在反馈

调、互为补充、相互为用,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

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它具体体现在三大方面: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