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礼仪》邱萌主编;汪丽波,朱景华,司建平,李娜,卫艳萍副主编;卢玮,张丽,陈钰铭,邵蓉,金玉,周艳,程芳编委|(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护士礼仪》

【作 者】邱萌主编;汪丽波,朱景华,司建平,李娜,卫艳萍副主编;卢玮,张丽,陈钰铭,邵蓉,金玉,周艳,程芳编委
【丛书名】全国高等医学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页 数】 201
【出版社】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 2015.08
【ISBN号】978-7-5481-1085-9
【分 类】护士-礼仪-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参考文献】 邱萌主编;汪丽波,朱景华,司建平,李娜,卫艳萍副主编;卢玮,张丽,陈钰铭,邵蓉,金玉,周艳,程芳编委. 护士礼仪.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5.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护士礼仪》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护士礼仪导论,护士仪容礼仪,服饰礼仪,形体美及形体训练,护士仪态礼仪,护士日常社交礼仪,护士言谈礼仪,护士涉外礼仪。本书重在实训,增加了“训练活动”内容,均按活动情景、训练流程、效果评价三部分撰写。

《护士礼仪》内容试读

绪言

知识要点

>护士礼仪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为什么要学习护士礼仪?>怎样学习护士礼仪?

一、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护士礼仪是由护理和礼仪这两门学科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除包括护理和礼仪这两门学科的主干知识外,还渗透了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传播学和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是一门科学性、知识性、综合性、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它的孕育、形成、发展以至成为当前这样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绝不是偶然的,而是随着现代健康观念、医学模式和护理理念的巨大转变必然出现的结果。护士礼仪属于职业礼仪的范畴,是护理工作者在医疗护理和健康服务中逐步形成并被世人公认的一种言行规范和准则。护士礼仪除具有一般礼仪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护理专业特有的文化内涵。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它的基本任务是在于对护士实施一种素质养成的教育,教会护士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处理好与护理对象的关系,以科学的、艺术的方法解决好他们在生理、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这门课程除基本内容包括仪容、仪表、仪态、服饰、言谈和人际交往等一般礼仪外,还将详细阐述护士在门诊、病房中的各种护理操作礼仪。所以也可这么说,护士礼仪这门课程就是护理工作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一套言行规范。

二、为什么要学习此课程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医学界逐渐发现,威胁人类健康的因素,已不仅仅是单纯的躯体疾病,还有那些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心理疾病;而致病因素也不仅仅是病原生物、遗传、免疫缺陷等生物学因素,还有环境污染、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非生物学因素。因此,其医学模式也就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且由于医学模式的变革使护理的内涵和理念均相应地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护理的任务已从单纯的生理护理延伸到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服务:护理的对象已从单纯的病人扩展到疾病边缘人群乃至健康的人群;护理的重点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为中心;护士的角色已不只是病人的看护者,同时还是健康的教育者、沟通者、疏导者和管理者。新的护理理念既向护士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护士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它要求每个护士既要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又要有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既要有足够的医学护理

H护士礼仪(第2版)USHI LIYI

知识,又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既要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技巧,又要在护理工作中全面执行各项礼仪规范。这里,我们为什么要把护士的礼仪修养提高到如此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学习护士礼仪有下述重要意义:

1.提高护士的自身修养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它不仅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而且还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礼仪即教养,有教养才能文明,有文明才有道德,有道德才能高尚:换句话说,透过一个人的礼仪表现,即可判断出他的教养高低、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由此可见,学习和运用礼仪是关系到提高个人修养的大事:自觉地遵守并严格执行护士礼仪规范,不仅能把护士的天使形象完美展示出来,而且也能把护士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充分地体现出来,从而逐步消除人们对护士这一职业的偏见,进一步提升护士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2.美化自身、美化生活

一个人自身的形象,是他的仪容、仪态、仪表、举止、服饰、谈吐的综合体现,而礼仪在上述诸方面都给出了详尽规范。因此,学习和运用礼仪,无疑将有益于人们更好、更规范地设计和维护个人形象,更充分地展示个人良好教养与优雅风度。礼仪这种美化自身的功能,已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是任何人都难以否定的。当全社会人人都重视美化自身、人人都以礼相待,那么这个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生活将变得更加温馨,这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理想生活境界。

3.促进社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讲的就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一个人只要同他人打交道,就不能不讲礼仪。正确地运用礼仪,可以使自己在交往活动中充满自信、胸有成竹、处事不惊、从容应对:除此之外,它的最大好处还在于,能帮助人们规范彼此的交往行为,做到相互尊重,相互敬佩,相互友善,相互信任。倘若人人都能长期坚持这样做下去,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将更加和谐,交往更加成功。

4.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个人、一个团体的礼仪水准如何,往往反映着这个人、这个团体所在国家的文明程度和整体素质水平。在中国,从周朝的“制礼作乐”,到之后提倡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历朝历代都无不把“礼”作为重要的立国之本。直到社会主义的今天,党和政府在致力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号召全国人民共同构建和谐社会。而要尽快实现这一伟大目标,除靠法律、法规的效力对人们的言行进行约束外,还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礼仪规范,并要求每个人严格遵从这些规范,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遵从礼仪、人人应用礼仪的良好风气,号召每个社会成员讲道德、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自觉做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倘若如此,则实现党中央所倡导的“和谐社会”目标就指日可待了。

三、怎样学习此课程

礼仪教养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后天磨炼的结果。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刻苦锻炼而使自己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但礼仪的学习又不是单纯的动作模仿,不是单纯的姿态训练,不是单纯的语言客套,更不是笨拙的“东施效颦”。要使自己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需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情操陶冶和刻苦的实际锻炼,应当从道德、性格、习惯、知识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只有慧于中才能秀于外。一个人无论具有多么优越的先天条件,无论怎么修饰打扮,无论怎么刻意地模仿,如果没有良好的内在素质做基础,那么他的礼仪表现也只能是一种缺乏内涵的机械模仿,不

2

绪言旧。

仅不能得到交往对象的认同、赞赏,反而有可能使对方感到虚假或厌恶。所以,加强礼仪修养,必须把重点放在提高内在素质上。具体的学习途径和方法如下所述。

(一)途径

学习礼仪的具体途径:①系统学习礼仪基础理论,即通过课堂教学、查阅资料、媒体传播、函授教学等方式,系统地、全面地掌握礼仪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②向他人学习,向专业的礼仪专家、顾问、教师以及所有堪称礼仪楷模的人士学习,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③在实践中学,一方面在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模拟训练,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自觉地运用礼仪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二)方法

(1)联系实际护士礼仪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学科,学习时要处处联系实际,坚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脱离实际的礼仪知识是不值一文的空谈,而缺乏理论指导的礼仪行为又往往陷于盲目。

(2)重复渐进学习礼仪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当抓住重点,主次分明,首先从与自己工作、生活最密切的地方做起,并在实践中反复运用,反复体验,形成习惯,形成“动力定型”,使礼仪成为

一种自然而然的表达。

(3)自我监督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说,一个人每天需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多次反省,其中主要是指对自己的所言所行是否符合礼仪规范进行反躬自省。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自我监督的过程,要善于找出自己言行失检之处,自觉改正。

(4)多头并进护士礼仪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融合了其他众多学科的相关知识,故应与其他学科同时并举,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尤其不要忽视思想政治理论及医护理论的学习,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较丰富的医护理论知识和技能,护士礼仪才能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a6思考题多国

1.护士礼仪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2.为什么要学习护士礼仪?

3.怎样学习护士礼仪?

3

第一章

概述

I知识要点

>礼仪的有关概念,礼仪的起源、发展,礼貌、礼节、礼俗、仪表、仪式的含义,礼仪的要素、分类,礼仪的特征、作用,礼仪的原则。

>护士礼仪的有关概念,护士礼仪的意义,学科特点,主要内容,培养途径。

第一节礼

礼仪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规范每个社会成员言行的约束力量;既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气的真实反映,也是衡量每个社会成员道德水准的重要尺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的今天,礼仪作为现代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更是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重视。各行各业,尤其是服务性行业,已把礼仪作为上岗培训的必修内容;医疗护理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也已开始认识到职业礼仪修养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性。目前,对医务人员,尤其是临床第一线的护理人员加强礼仪修养教育,已成为护理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

一、起源与发展

礼仪是由习俗演化而来的,人类相袭成俗的各种惯例,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礼仪。人类形成群体生活后,经长期朝夕相处,逐渐形成了共同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或习俗再经长期使用,逐渐被统一规范为礼仪。例如,穿衣的礼仪,最初的人类是赤身裸体的,后为了遮羞保暖而以衣遮体,便形成了穿衣的习惯;而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对穿衣又有了不同要求,或男女有别,或季节不同,或场合有分,这就形成了穿衣的礼仪。其他的各种礼仪,大都是如此相袭而成。所以不同历史时期就有不同的礼和礼仪。

(一)起源

礼仪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社会的后期。那时的人类,即原始的先民们在其争取生存的生活实践中,开始认识到许许多多自然现象都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有的自然现象于自己有利;有的自然现象于自己有害;还有更多的自然现象于自己的生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

4

第一章概述侣

有害的一面。例如由雷电引起的森林大火,既可能烧死人,也可能烧死动物,这当然都是有害的;但从另一方面看,动物因为被烧死了,它们的肉却变得更加可口了,由此促使人类开始了由生食向熟食的转变:不仅如此,由森林大火提供的火种更把人类的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那时的原始先民们对这些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既不可能了解它们发生的原因,又不可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更没有与它们相抗衡的勇气和力量;惟一的出路,他们只有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在自然界并不存在的神灵身上,希冀得到它们的庇佑与保护。由此一来,各种原始崇拜、原始宗教以及伴随而来的祭祀活动和祭祀形式便应运而生。这些祭祀活动和祭祀形式又经过世世代代的演绎,逐步沉淀,逐步积累,遂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礼仪规范在历史上延续下来。

在中国历史上,关于礼仪的起源,有据可查的当在原始社会时期。据考证,甲骨文中的“豐”字就是现在的“禮”字,“豐”字可解体为“丰”“山”“豆”几个部分,其中的“丰”是一条条玉石,“山”是盛放玉石的器皿,“豆”是支持器皿的架子,将玉石放在架子上供奉神灵就是礼。因此,礼的最初含义就是供神的形式,正如《说文解字》中所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其后,礼又演化为礼貌,当时原始人只会用手势、表情表示意向,用击掌、拉手、拥抱表达感情,用手舞足蹈庆祝打猎的胜利,这些都是礼的最初表现形式。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礼既泛指等级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和典章制度,又可狭义地认为礼是人们的行为规范、规矩。《辞海》对礼的解释是:“①本谓敬神,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②为表敬意或隆重而举行的仪式:③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自古以来,人们对礼做过种种探讨,归纳起来大致有3种说法:①天神生礼说,即礼是天地人统一的体现:②人性说,即礼是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③礼生于理、起于俗说。根据现代人类学的研究,认为礼是与部落群居的形成过程同步产生的,并随着婚姻制度、社会组织形式和国家制度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的。

(二)形成和发展

(1)尧舜时期中国古代礼仪形成于“三皇五帝”时代,到尧舜时期,便有了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这五礼之说,即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敬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冠婚之事为嘉礼。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圣贤化身的尧舜可以说是讲究礼仪的典范。传说尧年轻时十分敬重老人,礼让同辈,关爱弱者。他每每把打回的猎物分给众人,自己只留最少的一份。他的德行受到众人的称颂,因而被公推为首领。舜的事迹也十分感人,古代流传很广的“二十四孝图”中的第一篇“大舜耕田”,讲的就是他躬耕历山任劳任怨地供养父亲、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弟弟的故事。

(2)夏商周时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夏代,我国的文明程度已很发达,至商代已十分讲究礼仪,制礼则始于殷而成于周。周礼已经十分完善,被后世称道的“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其论述可说无所不包,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华民族的尚礼精神。周公主持制定的《周礼》提出了一整套的礼制,他“制礼作乐”,将人们的行为举止、心理、情操等统统纳入一个尊卑有序的模式之中,形成了我国奴隶社会最早的礼制。到了东周时期,王室衰落,诸侯纷起争霸,东周王朝已无力恪守传统礼制,以至出现了所谓“礼坏乐崩”的局面。

(3)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此间,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学者更是系统地阐述了礼的起源、本质与功能,并发展革新了礼仪的理论。孔子为推行他的“礼治”主张不辞劳苦,奔波一生。他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要求人们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他倡导“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同情心,要互相关心,彼此尊重。孟子更继承发扬了孔子的“仁学”,主张“以德服

5

护士礼仪(第2版】

USHI LIYI

人”“舍生取义”,讲究“修身养性”,培养“浩然正气”。荀子主张“隆礼”“重法”,提倡礼法并重,指出“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总之,这个历史时期的统治阶级及其代表人物,都无不把礼仪提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4)封建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后,礼仪制度更被深深地打上了严重的等级烙印,逐步沦为封建帝王统治、奴役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成了套在劳动人民特别是妇女脖子上的精神枷锁。西汉初期,叔孙通协助汉高祖刘邦制定了朝廷礼仪,发展了礼仪的仪式和礼节。董仲舒则把儒家礼仪概括为“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为仁、义、礼、智、信。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礼教成为定制。到了宋代,礼制更进入了“揭礼”盛行的阶段,特别对妇女提出了“三从四德”的道德礼仪标准,“三从”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即所谓“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德要求一切言行都要符合忠、孝、节、义;妇言要求说话要小心谨慎;妇容要求容貌须打扮得整齐美观;妇功要求把侍候公婆、丈夫作为重要的事情来做)。总之,历代王朝都把这套礼仪制度当作维护封建统治的法宝。

(5)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原有的礼仪加上西方的道德观,形成了一个礼仪道德的大杂烩。直到满清王朝土崩瓦解,由孙中山先生组建的中华民国政府,大力破旧立新,移风易俗,推行教育改革,提倡男女平等,从而正式拉开了近代礼仪改革的帷幕。

(6)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全民道德水平的提高,一手抓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弘扬中华民族优良文明传统的同时,大力提倡破除迷信、破旧立新、移风易俗,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运动。我国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论在从事国务或外事活动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在讲究礼仪方面都是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表现出一个大国总理的风范。难怪被许多外国政要誉为“做人的楷模”“真正有教养的中国人”。我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针对被“文化大革命”搞乱的思想阵线,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发出了做“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的号召。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号召我们,要“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道德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并进

一步提出了“以德治国”的基本国策。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又向全民发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军民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实际上就是对当代礼仪的一种最准确、最经典的概括,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努力践行。为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制定、完善适合本行业特点的礼仪规范。可以预见,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必将随着物质文明建设连年持续腾飞,中国人民必将以

一个崭新的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之上。

二、几个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礼仪一词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礼仪是指一个时代的典章制度;狭义的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并应自觉遵守的言行规范和言行准则。我们通常所说的礼仪(也是本书所讲的礼仪)仅限于后者,即狭义的礼仪。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理解这种狭义的礼仪,它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