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准医疗产业研究》彭朝林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精准医疗产业研究》

【作 者】彭朝林编著
【页 数】 176
【出版社】 北京:华龄出版社 , 2020.06
【ISBN号】978-7-5169-1596-7
【价 格】58.00
【分 类】医疗保健事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国
【参考文献】 彭朝林编著. 中国精准医疗产业研究. 北京:华龄出版社, 2020.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国精准医疗产业研究》内容提要:

《中国精准医疗产业研究》内容试读

第一章探索精准医疗

一、精准医疗的内涵

精准医疗是一种将个人基因、环境与生活习惯差异考虑在内的疾病预防与处置的新兴方法。精准医疗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

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虽然精准医疗在国际上有不同版本,

但是可以共享一些特性:一是从医疗方式来看,精准医疗是基于对居民患者数据信息的收集,从而做出治疗方案。二是从医疗范围来看,精准医疗不仅仅利用数据信息进行疾病治疗,更是可以做到疾病预防甚至预测。三是从医疗目标来看,精准医疗现阶段目标均聚焦于癌症治疗。四是从医疗机制来看,精准医疗强调对个体疾病分子层面的分析判断。五是从医疗模式来看,精准医疗改变了以往简单式的医患互动关系,强调针对病患全面全程的观察诊断,并提出差异性、个性化的医疗方案。精确、准时、共享、个体化是精准医疗的要素。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这样解释精准医疗:“把按基因匹配癌症疗法变得像匹配血型那样标准化,把找出正确的用药剂量变得像测量体温那

001

中国精准医疗产业研究>>>

样简单,总之,每次都给恰当的人在恰当的时间使用恰当的疗法。”在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上,清华系中国科学家对精准医学的定义:集合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学方法,科学认知人体机能和疾病本质,以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的医疗服务获取个体和社会健康效益最大化的新型医学范畴。

精准医疗主要的三个层次

层次

主要技术

内容

精准医疗的基础。无论是细胞治疗还是基因治疗,首先要通

基础层次

基因测序

过基因测序诊断病情才能设计方案。在实施精准医疗方案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细胞和分子级别的检测。

通过对免疫细胞的功能强化和缺损修复,提高免疫细胞的战

细胞免疫

中等层次

斗力。这种技术治疗癌症效果好,但操作难度大,对患者身

治疗

体素质要求较高,难以大面积推广。

癌症本质上是人体基因变异导致的细胞分裂失控。基因碱基

最高层次

基因编辑

就是对患者癌变细胞的变异基因进行批量改造,使之成为正常细胞。

二、中美精准医疗的差异

1.中美精准医疗概念的差异

2015年1月,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提及的精准医学,是指根据患者罹患疾病的易感性,所患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和预后,以及患者对现有的治疗方案的反应,将患者分为不同的亚群。针对特定的亚群,采取相应的预防或治疗性干预措施,从而减少不会受益的人群疾病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的经济负担,节省医疗开支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可见,奥巴马提及的精准医学强调的是基因测序和个性化治疗,“精准医疗”是建立在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之上,主要应用于那些有遗传信息

002

<<

改变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Francis S.Collins

认为,精准医学是以个体化治疗为基础,应用基因组、蛋白质组学技

术结合患者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临床数据,从而精确地筛选出疾病

潜在的治疗靶点,并根据疾病不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将患者分类,最终实现针对特定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疾病预防与治疗方案。临床工作中,

根据AB0血型系统对患者进行输血是实践精准医学最早的案例。近年

来,随着人类基因组序列、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等患者

个性化检测技术和临床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迅速发展,精准医学的理念

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相关领域中。“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上中国

学者认为,我国的精准医学应结合现代的分子生物学诊疗手段与我国

传统医学,在深入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系统优

化疾病防治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实践活动,以有效、安全的诊疗服务获

取个人和社会健康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与美国政府提出的精准医学

的概念相比,我国精准医学的概念更为广泛,其着重强调以下两点:

(1)我国的精准医学不应仅仅局限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等分子层面,我国传统医学也应该纳入精准医学的范畴。

(2)我国在开展精准医学的过程中,不应仅仅强调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应将精准医学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学评价、个体和社会效

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2.中美精准医疗目标和主要内容之间的差异

奥巴马提出精准医疗的主要目标是为癌症和诸多慢性疾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手段,使人类向着治愈上述疾病的目标迈进一步,同

时使人类获得自己的个体化信息,为诸多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

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招募100万名志愿者,在美国建立大样本队列研究,启动“百万

003

中国精准医疗产业研究>>>

人基因组计划”。收集基因组数据与临床信息,深入开展“癌症基因组

研究计划”,寻找导致癌症发生、发展的遗传因素。

(2)督促政府建立监管机制,以满足精准医学实施过程中对知识

产权、科技创新监管政策的新需求。

(3)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以保证个人隐私

和各种数据的安全。

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教授认为,我国精准医学应以提高我国医疗保健服务为目标,旨在全球范围

内建立国际领先的精准医学研究平台和保障体系:掌握精准医学发展的

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一系列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临床药物及医疗设

备;制定一批国际认可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疾病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

显著提升我国重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水平,带动我国在生物医药、医

疗设备以及健康服务业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模式变革。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建立大样本肿瘤患者和健康人群队列,同时在肿瘤的高发区

建立前瞻性人群队列及相关生物样本库。在上述基础上,建立便于大

型数据共享和交换的肿瘤数据库系统。

(2)针对影响肿瘤发生的环境暴露因素以及其他高危因素,建立个体化预防的前瞻性人群队列,构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疾病预防模式。

(3)利用基因组、表观遗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技

术在分子水平筛选肿瘤标志物,识别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肿瘤标

志物和生物靶点,并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4)在分子水平筛选出可用于肿瘤筛查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同时筛选出可用于判断肿瘤预后和进行治疗敏感性监测的分子标志物。

(5)利用分子影像学及分子病理学等技术,精确检测肿瘤治疗疗

004

<<

效并筛选出精准的靶向治疗药物。

(6)开展综合分子分型及个人全面信息的肿瘤治疗方案研究。

三、精准医疗与传统医疗的区别

传统医疗“一刀切”治疗,导致较高的用药无效率。

0

40

80

肿瘤

75%

老年痴呆症

70%

骨质疏松症

52%

关节炎

50%

---------------

偏头痛

48%

糖尿病

43%

心律失常

40%

哮喘

40%

抑郁症

38%

传统医疗用药无效率分析

数据来源:卫生部

传统医学痛点催生精准医疗需求。传统的循证医学是结合临床医

生的个人实践经验和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对于症状相同的病人使用

相同剂量的同种药物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却千差万别。传统治疗方案显示,肿瘤的无效率高达75%,糖尿病无效率43%,抑郁症无效率也有38%。人们逐渐意识到大多数疾病的发生是自身遗传密码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005

中国精准医疗产业研究>>>

精准医疗借助可监测的遗传信息和环境信息,针对个体提供定制的优化治疗方案,提升现有治疗水平,并尽量在发病前就有望有效预防。

技术发展促进传统医疗质变,精准医疗四大特点如下图所示:

传统医疗

精准医疗

定量

医疗技

术发展

个体

宗旨:客观、准确、完整、

事前预防

可预防性、少侵入性

连货性

传统医疗与精准医疗对比分析

精准医疗具定量化、个体化、事前预防和连续性四大特点,是对传统医学的重要革新,进一步解决了传统医学的痛点,避免医生由于“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导致的过度依赖主观经验、描述和循证医学的大众数据,造成对个体的诊疗有效率低、副作用大、事后举措仓促等问题。精准医疗在提升医疗效率的同时,还可降低不合理医疗造成的高昂费

用,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

四、精准医疗的相关概念和技术

1.从个性化治疗到精准治疗

21世纪初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时提出了个性化治疗这个理念,主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