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家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指南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8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2021国家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指南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8版》

【作 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作
【丛书名】2021国家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指南
【页 数】 452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0.12
【ISBN号】978-7-5214-2196-5
【分 类】中药学-资格考试-自学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作. 2021国家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指南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8版. 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1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2021国家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指南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8版》内容提要: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是2021年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图书之一,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编写。本书涵盖了中药学实践与用药安全、常见病症的自我药疗以及各器官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等内容。本书的知识内容是中药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执业药师的执业技能基础。本书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唯一权威推荐用书,可供报考2021年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复习使用。全书内容紧扣新版考纲,覆盖大纲中全部考点内容,有较强的指导性和适用性,是参加2021年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考生的必备用书。

《2021国家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指南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8版》内容试读

第一章执业药师与中药药学服务

现代药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儿、老年人、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血液透析者,

即传统的以药品供应为中心的阶段;参与临床

听障、视障人士以及特殊职业者如驾驶员等;

用药实践,促进合理用药为主的临床药学阶段:

④用药效果不佳,需要重新选择药品或调整用

更高层次的以患者为中心,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药方案、剂量、方法者;⑤用药后易出现明显

的药学服务阶段。药学服务的变化反映了现代

的药品不良反应者:⑥应用特殊剂型、特殊给

药学服务模式和健康理念,体现“以人为本”

药途径者。

的宗旨,是时代进步赋予药师的使命,同时也

另外,医师在为患者制定给药方案及护士

是科学发展和药学技术进步的结果

在临床给药时,针对药物的配伍、组方、不良反应、禁忌证、药物相互作用、注射剂溶媒的

第一节中药药学服务模式

选择和溶解等各种问题,均需要得到药师的帮助。

一、中药药学服务的目标与价值

、中药药学服务的模式与内容

(一)中药药学服务的宗旨

药学服务于1990年由美国学者倡导,其含

(一)中药药学服务模式及转变

义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包括医务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药学服

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

务工作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根据原卫计委

与用药相关的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

《关于加强药事管理转变药学服务模式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26号,药学服务从“以药

有效、经济和适宜性,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

品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从“以

质量。

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为“在保障药品供

中药药学服务是指中药师运用中医药专业

应的基础上,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

知识提供的与用药相关、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随着中药临床药学的发

为目的,以促进合理用药治疗为核心的相关

展,中药师逐渐走进临床,为患者提供安全、

服务。

有效的药学服务,建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中药

(二)中药药学服务的重点人群

药学服务模式,以合理用药为核心,药师参与

中药药学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公众,包括患

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从单纯的药品调剂拓

者及其家属、医护人员和卫生工作者、药品消

展到协助医师选择治疗药物,制定个体化给药

费者和健康人群。其中尤为重要的人群包括:

方案,向临床提供药品信息,及时为医护人员

①用药周期长的慢性病患者,需长期或终生用

提供有关药物治疗及其相互作用、配伍禁忌、

药者;②病情和用药复杂,患有多种疾病,需

不良反应等方面问题的咨询服务。

同时合并应用多种药品者;③特殊人群,如特

(二)中药药学服务的内容

殊体质者、肝肾功能不全者、过敏体质者、小

中药药学服务的主要实施内容包含与患者

第一章执业药师与中药药学服务

用药相关的全部需求,因此药学服务的具体工

容,包括向患者或医护人员提供合理的用药方

作,除传统的中药处方调剂工作以外,还包括

法宣教,介绍最新药物治疗进展、药品新品种

中药处方点评、用药咨询、中药医嘱审核、参

药物间相互作用、禁忌证、不良反应及使用注

与临床查房、开展药学查房、开展药学监护

意事项等,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参与临床会诊、患者用药教育、健康宣教、个

三、中药药学服务对执业药师的

体化药学服务及用药安全性检测等多个环节。

要求

(三)中药药学服务新进展

随着中药药学服务的开展,药师会越来越

药学服务是高度专业化的服务过程,要求

多地参与到药物治疗中去,中药药学服务也取

药师以合理用药为核心,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得新的进展。

为目的。药师作为医疗团队成员之一服务于患

L.药物重整药物重整(medication recon-

者,必须用自己独有的知识和技能来保证药物

ciliation)是指在患者人院、转科和出院时,药

使用获得满意的结果。

师通过核对新开的医嘱和已有的医嘱,比较患

提供药学服务的执业药师必须具有药学专业背景,具备扎实的中医药学专业知识以及开

者目前的整体用药情况(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营养补充剂等)与医嘱是否一致,以保证

展药学服务工作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并具备与

患者用药安全的过程。其目的是获取和确认患

药学服务相关的药事管理与法规知识、人文知识、沟通技巧及高尚的职业道德。

者的既往用药史,消除故意的/非故意的处方不

一致,做好用药评估,预防医疗过程中的药品

(一)职业道德

不良事件,避免漏服药物、重复用药、剂量错

药既能治病救人,也能致病害人。执业药

误和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等。

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忠于职守,以对药品质

2.开展中药药物警戒工作药物警戒理念

量负责、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为基本准则,

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目前基于药物警戒角度

还必须要有良好的人文道德素养,遵循社会伦

进行中药安全风险的评估已经在国家药监局及

理规范。执业药师应遵守《执业药师业务规范

某些中医药高等院校中逐步开展。近年来有些

和职业道德准则,绝不允许调配、发出没有达

学者已经开展了基于传统医药学知识对中药注

到质量标准要求的药品以及缺乏疗效的药品,

射剂、感冒类药物成方制剂、止咳平喘类药物

要尽力为患者提供专业、真实、准确和全面的

安全警示研究,弥补药品说明书及相关专业书

信息,并尊重患者隐私,严守伦理道德。

籍中中药安全警示的不足。

(二)专业知识

3.中药的临方炮制研究中药的临方炮制

执业药师要合格胜任药学服务工作,必须

最能体现个体化给药的特色,当前药品使用场

具备特定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实践能力。中药

所使用的中药饮片多为中药饮片厂炮制生产供

学、临床中药学、方剂学、中药临床炮制学

应,不能满足全部的临床治疗需要。部分中药

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医基

饮片零售药店已经开始开展中药临方炮制工作,

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疾病治疗学

以体现中医药特色及中药炮制的临床价值,

中医外科疾病治疗学、中医妇科疾病治疗学

4.中药知识科普与药学信息服务开展中

中医儿科疾病治疗学及中医药经典著作等是中

药药学信息服务是中药药学咨询服务的重要内

药专业执业药师必备的专业理论基础。执业药

第二节中药用药咨询与用药教育服务的文献信息沁

师要有药学相关的背景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这

常作为指导临床和科研的权威资料。而在当今

是执业药师提供药学服务的基础。

的信息时代,中医药学科的研究与发展,借助

(三)专业技能

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研究思路与方法,

执业药师的基本技能是指在提供药学服务

使得中医药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药理药化研

的各个环节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术方法与工作

究、实验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能力。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中药处方审核、调

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拓宽了方向,加快了中医药

剂与复核、处方点评、医嘱审核、提供用药咨

文献信息的更新。

询和健康宣教的药学服务技能;阅读医疗文书

2.多学科相互交融现代医学技术虽然发

问诊及常规查体、辨证中医常见病证并提供用

展到了细胞分子学理论,但对人类的一些疑难

药方案、利用临床思维分析药学问题的基本临

病症,如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病毒感染、恶性

床技能;对特殊人群进行治疗药物监测,设计

肿瘤等,仍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而中医学

中医药治疗个体化给药方案的技能;中药信息

治病以其更接近自然的疗法,而正被全世界同

检索、书写公众宣传材料和为患者提供用药安

行所关注。中医药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蕴

全教育的技能;收集、整理、分析并反馈中药

含着深厚的历史、民族、自然、哲学、天文、

安全信息开展中药药物评价的技能等」

地理、动植物学、工农业生产、地质、体育、养生保健、美容等学科文化。中医药学还与现

第二节中药用药咨询与用药

代医学的各基础学科如生物、化学、人体解剖

教育服务的文献信息

等学科密切相关。中医药学科与众多学科的相

一、中医药文献信息特点与来源

互渗透、相互交叉,给中医药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思路方法,也使中医药文献信息

信息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它是在自然

的来源不断增大。

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想活动中普遍存在着

3.数量迅速递增中医药经过千百年的发

的,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药学信息是指通过印

展,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知识宝库,现代中医

刷品、光盘或网络等载体传递的有关药学方面

药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更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原

的各种知识。中医药信息作为药学信息的重要

有的内涵,开创了如中西医结合学、中药药理

组成部分,涉及中医药的研究、生产、流通和

学、中药制剂学、中医时间医学、中医心理学、

使用领域的各个方面。如中医研究信息、中药

中医药信息学等,进一步拓展了中医药知识信

新药研发信息、中药专利信息、中药生产和上

息容量。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医药学科

市信息、中药市场的价格信息、药事管理信息、

被全世界医学科技界逐渐认同,中医药信息已

中医药教育信息、中医药学科进展信息、中药

不仅来自中国或亚洲几个国家,更是来自全世

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临床药学信息等。

界。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20多种文字出版有

(一)中医药文献特点

关中医中药文献。我国国内公开发行的中医药

1.历史与现代并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文献种类、数量也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中医

中医药学积累了大量的文献信息。由于这些信

中药、中西医结合文献在现代医学文献中所占

息高度的经验性和实用性,得到了人们普遍的

篇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重视和尊崇。它既是教科书的重要内容,又常

4.质量良莠不齐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6第一章执业药师与中药药学服务

多种利益群体的博弈,使得中医药信息也受到

新成果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报纸上披露。如

影响,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网络宣传等的无

《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中国医药报》

序宣传,对一般人来说可谓是鱼龙混杂、真伪

《医药经济报》等。

难辨。这就要求执业药师要根据自己所学的专

4.会议文献包括学术会议上宣读或书面

业知识,认真分析辨识,学会去伪存真,为人

交流的论文和报告。目前会议上宣读或交流的

民群众提供切实、可靠的药学信息服务,保障

论文,大多还没有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过,

人民的用药安全。

多数为中医药领域某一专题的最新研究成果或

(二)中医药文献来源

进展,信息具有很强的新颖性和原始性,是了

按照文献资料的加工层次不同,信息资料

解中医药学领域最高研究水平、动态和发展趋

可以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一

势的重要文献。

次文献是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撰写

5.学位论文有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

的原始文献,如专著、期刊论文、会议文献、

士论文。一般来讲,硕士和博士论文研究水平

学位论文、专利说明等。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

会更高一些,多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和独到见

献进行整理分类、提炼加工,按一定规则编排

解,在问题的探讨和阐述方面会更具有参考

而成,如书目、题录、文献等。三次文献是在

价值

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特定专题的一次

6.专利文献专利是由政府有关部门(国

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从而编写而成的

家专利局)根据发明人的申请,认为其发明符

文献,如论文综述、专题评论、教科书、词典

合法律规定的条件(经审查和批准)而授予发

百科全书、年鉴、手册等。综合上述三种级别

明创造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其发明独自享有制造

的信息,目前中医药信息来源主要可以分为以

使用和销售的权利。专利文献具有技术内容广

下几个部分。

泛、技术前沿或新颖、描述详细等特点。

1.图书中医药图书内容比较系统、全面

7.药品说明书药品说明书是药品信息重

成熟、可靠。但其撰写和出版需要较长时间,

要的法定文件,是选用药品的法定指南。药品

提供的信息比专业期刊等文献要晚,通常为3~

说明书的内容包括品名、规格、主要成分或药

5年以前的信息资源。

味、性状、药理作用、适应证或功能主治、用

2.专业期刊专业期刊一般按时出版,多

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贮藏

选择一些新的一次文献。与图书相比,其出版

等药品使用信息,也包括了生产企业、药品批

周期短,信息更新速度快,内容新颗,影响面

准文号、产品批号、有效期等药品生产信息,

较广,是中医药专业信息最重要的来源。通过

是医务人员、患者了解药品的重要途径,是执

专业期刊可以汲取当前中医药领域已有的成果,

业药师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的首要依据

掌握科研进展,了解科研动态,开阔研究思路。

8.产品样本与中医药有关的产品样本主

3.报纸报纸是以刊登新闻报道和评论为

要是中成药和中医医疗仪器的产品样本。因为

主的连续出版物,特别是专业报纸通常刊载一

产品已投入使用,所以所提供的信息较为可靠

些中医药的科普文章和学术论文介绍等。相对

数据可观,特别是一些产品样本附有较多的外

于期刊,报纸的出版周期更短,信息传递更

观图片和内部结构图,形象直观,图文并茂。

快,中医药领域的新发现、新发明、新技术和

当然有些产品样本内容比较简单,信息量少

第二节中药用药咨询与用药教育服务的文献信息

宣传成分较多,甚至有夸张的嫌疑,这一点要

《灵枢》。原书九卷,81篇。托名黄帝所述,约

特别注意

成书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后世有增益,非

一人一时之作。《灵枢》一书不仅论述了人体生

二、常用古文献典籍

理、病理、诊断、治疗,以及阴阳五行、脏腑

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医籍浩繁,汗牛充栋,

气血津精、人与自然等医学理论,更侧重于经

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载,目前全国

络理论和针刺方法,是全面系统总结我国汉代

110个图书馆,共藏有中医药书籍达10124种,

以前中医学理论、经络学说和针刺技术的经典

这些藏书尚不包括近代诸位同道编著出版的佳

著作,为后世医学尤其是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

作。其种类之多,内容之多,充分显示出中医

坚实的基础。因其详于经络腧穴针灸刺法,故

药伟大宝库内容之丰富。

又有《针经》之称。

(一)主要医学典籍

2.《(伤寒论》简称《伤寒》,汉·张机

1.〈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最早的

(字仲景)撰著,晋·王熙(字叔和)编次,

一部中医典籍,也是中医学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宋·林亿校正。刊于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

《黄帝内经》分《黄帝内经素问》和《灵枢经》

年)。全书10卷,共22篇。书中总结了先秦两

两部分。

汉时代的医学成就,继承与发展了《内经》的

《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原书9

基本理论,创造性地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

卷,计81篇。托名黄帝所述,实非出自一人

密结合。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基础上,

一时之手,大约历经春秋战国至秦汉陆续汇集

将六经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提示了外感病发

而成。全书以黄帝与岐伯、雷公等君臣问答体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对其发展过程中可能例讨论了摄生、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

出现的合病、并病、坏病等,也相应提出了治

机、诊法治则及对有关病证认识等内容。作为

疗原则。“六经辨证体系”继承了《内经》中

现存最早、最为系统的医学经典著作,全面总

关于经络、脏腑、气化、气血、营卫,以及邪

结了秦汉以前古代医学的临床经验和理论,将

正斗争、阴阳消长等理论,赋予“六经”以新

人的生命活动置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中加以考

的内容,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对临

察,于探讨人与自然的过程中充分汲取了中国

床各科均有指导意义。

古代哲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学科的先进思想

该书载方113首,配伍严谨,体现了君臣

和研究成果,创建了阴阳、五行、脏腑、经

佐使的组方原则,并包含汗、吐、下、和、温、

络、精气神等各种医学理论,以演绎其运动变

清等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剂型有汤剂、散

化的客观规律,对人的生理与病理现象、各种剂、丸剂、栓剂等,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其预后转归等各方面均有

后世称其为“众方之祖”。所用药物约96味,

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

有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加工品等。炮制

统一的整体运动观念,确立了因时、因地、因

方法有火制、水制、水火同制等,且注重煎服

人制宜的辨证施治原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

之法,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并创药物与针灸

医学理论体系,并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

并用之法,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基础

3.《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

《灵枢经》,又称《黄帝内经灵枢》,简称《金匮》。汉·张机(字仲景)撰著,晋·王熙

6第一章执业药师与中药药学服务

(字叔和)编次,宋·林亿校正。全书3卷,共

对后世影响很大,为历代医家所推崇。

25篇。按病分篇,如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

5.(温疫论》明·吴又可撰于公元1642

治”等为篇名。其首篇(“脏腑经络先后病”)

年。全书共2卷,补遗1卷。卷1载论文50篇

为全书总论,对疾病的病因、病机、预后、诊

闸述温疫的病因、病机、证治,其主旨在论述

断、预防、治疗作原则性的指示,具有纲领性

温病与伤寒的区别。卷2收论文32篇,主要论

意义;第2至17篇为内科疾病,包括中风、虚

述温疫的各种兼证。补遗1卷有成书后补人的

劳、胸痹、痰饮、黄疸、水气等30多种病证的

“正名、伤寒例正误、诸家温疫正误”等篇。该

辨证论治;第18篇论述肠痈等外科疾病;第19

书为中医史上第一部论温疫的专著,在温病温

篇讨论阴狐疝气、蛔虫等病;第20至22篇专

疫的病因、病机和证治方面突破了《伤寒论

论恶阻、腹痛、脏躁等妇产科病证20多种;末

的原有框架,创立了辨治温疫温病的新理论

后3篇专论杂疗方和食物禁忌。共载病证60余

对后世温病医家有很大启发和影响。

种,方剂262首。

(二)主要本草典籍

全书以《内经》理论为指导,理论联系实

1.(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本草

际,开创了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体系,对后世

经》《神农本草》。托名神农氏撰,约成书于东

临床医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汉时期(公元25~219年),非一时一人所作。

4.《巢氏诸病源候论》又名《诸病源候

全书共3卷,序例1卷。该书序例部分,

论》,简称《巢氏病源》,隋·巢元方等撰。成

包括药物三品分类原则、君臣佐使配合、七情

书于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全书50卷,

四气五味、采造时月、真伪新陈、药性调剂宜

共载71类疾病,1739种病证,是我国第一本证

忌、用药察源、毒药用法、用药大法、服药时

候学专著。

间、大病之主等。载药365种。其分类原则是:

该书的主要成就包括:①强调以病为纲,

上品120种,无毒,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

以证为目,每类疾病之下,分述各种病证,再

中品120种,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

论各病证概念、病因和证候,部分病证之末附

羸者;下品125种,多毒,欲除寒热邪气,破

“养生导引法”。②论述病证,先明确概念,后

积聚愈疾者。每药之下,阐述性味、功效主治

论述病因、病机。如论流饮候,谓“流饮者,别名等。主治涉及内、外、妇、眼、耳咽喉等由饮水多,水流走于肠胃之间,辘辘有声,谓

科170余种病证。该书是最早的本草学专著,

之流饮”,简明易晓。③在病因方面,除六淫、

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历史影响,为我国医药

七情、饮食劳倦等外,认为乖戾之气是传染病

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病因。对某些疾病的认识亦有独到之处,如论

2.〈本草经集注》南朝·陶弘景(一作宏

诸癩、疥疮、癣,认为皆因“虫”所致。④对

景,字通明,号华阳居士、华阳隐居、华阳真

证候描述,详尽明晰,如癞疾之候,初期为

人)撰。成书于南北朝南齐永元二年(公元

“皮肤不仁”,中期则“令人顽痹”“锥刺不

500年)之前。

痛”,后期“眉睫堕落”“鼻柱崩倒”“肢节坠

该书的主要成就包括:①全书7卷,是

落”“头面部起为疱肉,如核桃大枣”等,备

《本经》之后对我国中药学进行的又一次总结,

录详尽。

系统整理了南北朝以前的药物学资料。②创立

该书继承和发展了中医病因病机学理论,

了新的编写体例:药物分类按自然属性进行区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