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如来与公益慈善 “中国福山峆寺药师如来与公益慈善论坛”论文集》悟实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药师如来与公益慈善 “中国福山峆寺药师如来与公益慈善论坛”论文集》

【作 者】悟实主编
【丛书名】普觉丛书
【页 数】 492
【出版社】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 2016.09
【ISBN号】978-7-5188-0224-1
【价 格】49.00
【分 类】佛教-信仰-中国-文集
【参考文献】 悟实主编. 药师如来与公益慈善 “中国福山峆寺药师如来与公益慈善论坛”论文集.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6.09.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药师如来与公益慈善 “中国福山峆寺药师如来与公益慈善论坛”论文集》内容提要:

本书收录了《中国佛教公益慈善活动的特点及新趋势》《“药师十二大愿”与“公益慈善”》《慈善活动与佛教振兴-浅谈南亭长老的宗教竞争意识》《药师信仰与生命教育教学》等论文,论述了药师佛十二大愿与健康及养生的关系。

《药师如来与公益慈善 “中国福山峆寺药师如来与公益慈善论坛”论文集》内容试读

第一篇

(第一场)

中国佛教公益慈善活动的特点及新趋势【3

形代00

中国佛教公益慈善活动的特点及新趋势

邱高兴

【内容提要】所谓宗教公益慈善活动就是宗教组织或个人所从事的非营利性的能够促进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对社会中的弱者进行救助的活动。宗教本身虽然不能消除贫困、不能直接地提高社会所拥有的物质财富,但是可以通过宗教组织的公益慈善事业及社会救济功能来部分地实现财富的转移,缓解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同时也是对国家通过税收等政策调节收入分配的手段起一种补充作用。就公益慈善事业而言,各个宗教中在历史与现实中都有很多尝试,比如佛教历史上的“无尽藏”制度,通过把信徒捐助的钱财以极低的利息贷给贫穷者,并且不立字据、不设期限,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救济形式。就基督教而言,慈善和救济更是它擅长的社会活动。

所谓宗教公益慈善活动就是宗教组织或个人所从事的非营利性的能够促进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对社会中的弱者进行救助的活动。宗教本身虽然不能消除贫困、不能直接地提高社会所拥有的物质财富,但是可以通过宗教组织的公益慈善事业及社会救济功能来部分地实现财富的转移,缓解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同时也是对国家通过税收等政策调节收入分配的手段起一种补充作用。就公益慈善事业而言,各个宗教在历史与现实中都有很多尝试,比如佛教历史上的“无尽藏”制度,通过把信徒捐助的钱财以极低的利息贷给贫穷者,并且不立字据、不设期限,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救济形式。就基督教而言,慈善和救济更是它擅长的社会活动。《圣经》说:“藐视邻舍的,这人有罪。怜悯贫穷的,这人有福。”(箴言14章)所以在基督教的传统中,即使在宗教裁判所残杀异教徒的黑暗时期,教会在救济穷人方面仍然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据盖洛普机构在1990年公布的“宗教和大众利益”的报告,发现教会和犹太人的会堂对美国社会的服务比任何其他非政府机构贡献都大。他们还发现每年教会机构捐献190亿美元照顾儿童和老人,教育并喂饱饥饿的人,且提供住处给无家可归的人。教会的义工每年加起来有超过60亿美元的货币价值。可以确认教会是“社会上最有效益的慈善机构之一”。

4【药师如来与公益慈善

2012年2月份,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政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提出积极支持宗教界从事慈善活动,并对宗教界开展慈善活动的形式作出了明确的说明,提出了宗教团体可以设立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包括开设养老院、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等等。对于宗教公益慈善活动首次以文件的形式进行了规范。本文结合调研与他人研究成果,对当前佛教公益慈善活动的现状与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简要地探讨了佛教公益慈善活动发展的新趋势。

一、中国佛教界公益慈善活动的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宗教界的慈善捐款约30亿元。其中佛教界捐款约18.6亿元,道教界约2.4亿元,伊斯兰教界约1.8亿元,天主教界约2.5亿元,基督教界约3.5亿元,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约4880万元。当前,我国宗教界从事的公益慈善活动的类别,主要包括:灾害救助、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环境保护、敬老养老、疾病救治等方面。随着宗教场所建设的逐步完善、宗教界道风建设的推进,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热情不断高涨,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领域与类型也不断扩展。特别是在2012年9月17日,全国宗教界发出《关于开展“宗教慈善周”活动的共同倡议》,启动了以“慈爱人间,五教同行”为主题的“宗教慈善周”活动,倡导各宗教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在9月17日至23日的一周时间内,各地宗教界纷纷开展各项慈善募捐活动,响应宗教慈善的倡议。中国佛教协会开展了以“敬老爱老,知恩报恩”为主题的“宗教慈善周”活动,号召三大语系佛教广大四众弟子努力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慈悲为怀,知恩报恩,以“宗教慈善周”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敬老爱老活动,用具体行动关爱老人、帮助老人,为净化人心、祥和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总体而言,中国佛教界的公益慈善活动呈现如下的特点:

第一、以信仰为前提的公益慈善,具有一定神圣性特征,因而社会大众的信任度高,号召力强。

在当今普遍存在信任危机的背景下,很多传统官办慈善组织的活动受到了社会大众的质疑,例如“郭美美事件”对中国红会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以致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赵白鸽说“三天毁掉了一百年”,也就是说一个未经证实的网络事件,短短的时间内就将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人道组织推到了风口浪尖。2011年度,中国红会接受的捐款比上一年度减少近60%,而其他慈善捐款也因为受到该事件的影响有所减少。据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

中国佛教公益慈善活动的特点及新趋势丨5

《2011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接收国内外社会各

界的款物捐赠总额约845亿元,占中国GDP比例为0.18%,人均捐款62.7元。

捐赠总量较2010年相比下降18.1%。据最新发布的《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5)》,2014年,预期社会捐赠总量达到1046亿元。其中,基金会系统接受的捐赠总额预估为420亿元;慈善会系统的捐赠款物预估为426亿元;民政系统接受的社会捐赠款物82.26亿元,红十字会系统26.43亿元,其他机构91.7亿元。慈善会系统的捐赠较2013年有较大增长。加上全国志愿服务小时折算价值535.9亿元和预估彩票公益金社会公益使用量399亿元,全核算社会捐赠总价值预计将达到1981亿元,较2013年增长33.5%。虽然捐赠的总额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同2011年相比,红十字会系统及民政系统的捐款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有不少的下降。

在这种背景下,佛教信仰所产生的慈悲感、神圣感、归属感都使得慈善捐赠活动获得部分的超越性。这种超越性,相对远离了世俗纷扰与纠纷,避免了世俗世界的信任危机。同时佛教教义中有关救济救助的慈善内涵,也使得宗教信徒的慈善行为神圣化。佛教中所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观念,大乘佛教所倡导的布施行为,都是佛教慈善行为的教义前提。不仅如此,从叙事和神话的角度看,宗教道德功能的实现,不仅依靠抽象的哲理推演和道德说教,在宗教中,更有借助“故事”的叙事方式实现的生动道德教育。一个故事或故事系列,按照布雷斯韦特的说法,深刻地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行动意向。这些不同的宗教虽然有着大致相同的道德主张,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总是和该宗教所处的地域、文化相关联。比如观音救苦救难的形象与故事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就根深蒂固,会深刻地影响一个佛教徒行为的方式。这种影响力正如布雷斯韦特所言:“一个经验型的事实表明:很多人发现,如果某种行动方针在自己心目中是和一些故事相关的,那么即便有悖于自己的禀性,也不难照此作出决断去行事。”这一点对于宗教慈善活动开展具有特别的优势。

佛教组织对慈善捐赠的号召力也可以从台湾慈济功德会的例子中看出,台湾“9·21”大地震发生后,慈济功德会所收到的慈善捐款远远高于政府背景的基金会,甚至有人批评慈济功德会榨干了其他基金会的捐款。而且慈济功德会效率极高,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刻,在政府救灾人员尚未到达时就第一个抵达救灾地点。

第二、中国佛教的公益慈善事业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从目前佛教所从事的公益慈善事业看,可谓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既有带有宗教色彩的慈善活动,也有完全世俗化的公益活动。这里我们以“台州市佛教协会护法慈善功德会”为例来看这种特征。该功德会于2000年5月创立,由释月净担任负责人。在成立后的10多年时间中,功德会从事的公益慈善活动有:1.救助贫困群众。累计救助贫困群众464人次,合计支出32万元。2.医

6药师如来与公益慈善

疗救助。救助病患392人次,合计支出115万余元;3.帮助弱势群体,捐资资助残疾人、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4.捐资助学,合计捐资近200万元。在甘肃建设“台州爱心小学”。5赈灾救灾。汶川大地震后,功德会仅用三天时间,就组织了上百万元的物资发往灾区,累计捐赠的救灾物资达2000余万元。6.关心少数民族同胞,资助畲族乡的一所小学建设畲族文化长廊。7.生态保护。从事放生活动,救助生命,保护生灵。8造桥修路,资助造桥修路达24处,资助村庄的饮水工程和量化工程。9.文化弘扬,2006年在台州发起百名孝星评选活动,弘扬中国的孝道传统。2010、2011年举办免费供应腊八粥活动。10.弘法活动。先后为贵州镇远县、温州、临海等地寺院塑造佛像,向各地寺院赠送《乾隆大藏经》《嘉兴大藏经》等。从上述涉及的领域看,几乎囊括了公益慈善的各个领域。

又比如成立于2013年的山东普觉公益基金会,由福山哈蠦寺发起,是山东宗教界第一家非公募公益基金会。基金会成立以来,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慈善公益活动,比如普觉助医工程、重阳扶老项目、圆梦行动、传统文化论坛、爱书行动、爱心流动站等,并且成立了16个爱心流动站,设立了壹通爱心基金、烟台好人基金、吉祥如斯公益基金、黄海商学院基金等专项爱心基金。由上可知,这个有着佛教背景的基金会同样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并且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第三、人间佛教的思想推动了中国佛教慈善活动的开展。

中国佛教本来就有“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精神。近代以来,中国佛教界为了适应社会变革对佛教提出的新的要求,提出了人间佛教的主张,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一般认为,太虚大师最早提出了人间佛教的主张,他针对当时佛教界存在的完全依靠经忏活动和超度死人念经来维持生存的现象,指出佛教已经沦为向死的宗教和为鬼的宗教,因此提出佛教应该解决人生问题,为活人服务。太虚大师说:“佛教,并不脱离世间一切因果法则及物质环境,所以不单是精神的;也不是专为念经拜忏超度鬼灵的,所以不单是死后的。在整个人类社会中,改善人生的生活行为,使合理化、道德化,不断地向上进步,这才是佛教的真相。”并且进一步指出:“人生,不论古今中外的宗教贤哲,总是教人为善,与人为善,向上进步以养成完美的人格;增益人类共同的生活,以求安乐、和平。佛教于充实人生道德,极为注重,人生佛教尤以此为基本。”①新中国成立后,赵朴初先生继承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理念,结合新中国佛教的特点,提出了新的人间佛教的理念。他在《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的报告中指出了中国人间佛教的基本主张:“我们提倡人间佛教的思想,就要奉行

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就会自觉地以实现人间净

①太虚:《人生的佛教》,民国三十五年八月在镇江欢迎大会讲。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