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 中国工程院科技扶贫故事》中国工程院新闻办公室|(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担当 中国工程院科技扶贫故事》

【作 者】中国工程院新闻办公室
【页 数】 202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1.10
【ISBN号】978-7-5046-9103-3
【价 格】78.00
【分 类】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扶贫-先进事迹
【参考文献】 中国工程院新闻办公室. 担当 中国工程院科技扶贫故事.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10.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担当 中国工程院科技扶贫故事》内容提要:

2020年,是中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中国工程院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从“柑橘院士”邓秀新到“时代楷模”朱有勇,再到“木耳院士”李玉……本书记录了31位院士7位驻村干部的真实故事,感受他们的初心和使命,学习他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中国工程院总计有120余位院士在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0余个市(县),在机械、信息、化工、能源、环境、土木、农业、医药等领域开展扶贫,逐步探索出一条培育科技产业、培养科技人才、构建协同推进机制的长效扶贫模式,有力助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圆满完成了定点扶贫任务。

《担当 中国工程院科技扶贫故事》内容试读

邓秀新院士:

邓秀新院士正在查看果树的生长情况

谱写21世纪的新《橘颂》

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写了一首《橘颂》,用橘树的品质来彰显自己的志向。如今,人称“柑橘院士”“新橘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用自己扎根基层的扶贫经历,为这首诗所传递的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作为新中国第一位果树学博士,他将柑橘基础研究的前沿成果,应用于贫困地区柑橘产业的发展,将科研成果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

带着“为农民做实事”的想法抵达了柑橘研究的前沿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在中国,柑橘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也是中

11

担宝

中国工程院科技扶贫故事

邓秀新院士指导果农技术

国南方第一大水果。更重要的是,柑橘往往生长在山区和贫困地区,因此如果能得到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持,便有可能成为当地扶贫的主导产业。

邓秀新的工作,便是把中国的这种自然资源禀赋,转化为脱贫致富的“香饽饽”。这项事业,几乎贯穿了他成年之后的人生。因为他来自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的一个小山村,是一位农民的儿子。山村的苦难生活,给年少的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产生了“将来一定要为农民做点实事”的想法。20岁那年,他从湖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学专业毕业,考取了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师从中国柑橘研究专家章文才先生。

从此,邓秀新走上了探索柑橘世界的道路。他从细胞工程技术突破,培育了中国优质、多抗、丰产的柑橘品种。在攻读博士期间,他首次在国内创建

21

了从原生质体培养到再生植株的全套体系,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获得柑橘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国家。在赴美国合作研究期间,他又独立完成了20余个柑橘属间和种间融合的研究,其中柑橘属与金柑属融合的体细胞杂种为世界首创;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三倍体胚乳愈伤组织再生成植株,并植入大田研究,解决了当时世界柑橘领域的重大难题。

待到1993年第二次从海外访学归来,邓秀新便利用自己在细胞工程上的卓越技术,与国内的同行一道,踏上了对中国柑橘产业进行升级的征程。从柑橘育种和改进栽培技术这样的微观领域,到规划中国柑橘产业发展和分析国际柑橘市场变化趋势这样的宏观课题,他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生研究柑橘的邓秀新,对发展柑橘产业有一项基本的观点,那就是遵循“顺境出产量,逆境促品质”的策略。

南国广种“脱贫树”全面规划柑橘产业

带着这样的想法,邓秀新先后牵头制订了国家《柑橘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柑橘种业“十三五”规划》等,提出构建一条从东向西分布的“赣南一湘南一桂北”甜橙产业带,并优化三峡库区的晚熟柑橘品种布局。经过10余年的建设,如今中国的柑橘产业,已经从长江中上游柑橘带,拓展至浙闽粤柑橘带、赣南湘南桂北柑橘带、鄂西湘西柑橘带、云南滇西柑橘带,形成了赣南脐橙、岭南晚熟宽皮橘、南丰蜜橘、云南特早熟柑橘、丹江口库区柑橘,以及四川、云南柠檬等主要柑橘优势产区。

2009年以来,邓秀新每年都会执笔编写《全国柑橘产量预测和销售形势分析报告》。这是因为,现代农业并不仅仅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作物生产,还要分析市场和价格走势等经济学要素。他进行这项研究的目的,就是要为国家及地方掌握产业形势,以及据此设计销售措施,提供真实准确的预报资料。这可以指导柑橘产区把握市场趋势,确保供需双方掌握的信息对称。得益于他的工作,在革命老区赣南,以脐橙为代表的柑橘产业近年来价格稳中有增,优质商品果率提高了50%以上,产业效益增加了约80%,农

3

担宝

中国工程院科技扶贫故事

民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

其实,邓秀新与赣南脐橙产业的缘分,早在20世纪末就开始了。1999年,赣南发生了百年一遇的霜冻。冻害出现后,一些地方的脐橙树被冻死或者冻伤。当时,水果产业虽然已经是赣南的主导产业,但具体到哪一类水果占主导地位,还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一些农民对继续种脐橙失去了信心,便借着自然灾害使果园损失惨重的由头“转换赛道”,种植柰(ài)李等看上去市场反响较为火爆的水果。当年的春节假期还没过完,有的县就出现了挖掉脐橙树,准备腾园种植其他果树的现象。而从全球柑橘产业来看,随着中

国即将加入WTO,拥有发达脐橙产业的美国随时可以倾销脐橙,压垮中国的

柑橘产业。

这时,邓秀新带领团队仔细分析情况,并迅速到江西省赣州市及其下属的主要种植脐橙的县了解情况。他与政府、技术部门和果农大户保持热线联系,为赣州市的县以上领导开办关于脐橙产业发展的技术培训班。邓秀新不断地传播他基于多年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赣南地区是中国国内少有的适宜发展优质脐橙的地区之一。这意味着脐橙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将会

拉动整个赣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当地的“穷帽子”摘掉。因此,赣南需要顶住压力,坚持选择脐橙作为主要种植的水果。

事实证明了邓秀新的判断。大约从2002年起,赣南发展脐橙产业的经济效

邓秀新院士在技术培训班上给农民讲课

益便显现出来。

4

现在,赣南已经成为中国优质脐橙的重要基地,产品品质卓越,主要供给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这里的脐橙也成为供应我国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出口东南亚市场的主力军,有效抵御了美国脐橙对中国柑橘产业的冲击。当地农民因为种植柑橘类水果成为百万富翁的不在少数,从果园获得的收入,远远超过在工厂打工或是做大货车司机的收入。

邓秀新以切身体会谈起当地百姓生活的变化:“前几年去赣南给农民讲课,很多人骑自行车来听课;后来,他们骑摩托车来听课;而现在,很多人开着小汽车来听课。因为种植脐橙等柑橘类水果致富,很多果农得以拥有轿车或者皮卡。”

在曾经的中央苏区核心地带一赣州市的寻乌县,超过60万亩宜果山地资源因为柑橘产业而被“激活”,也为农民们打开了致富的大门。同样的故事,在赣南这片拥有深厚“红色历史”的革命老区并不鲜见。富裕起来的农民们,也主动帮助尚未致富的乡亲,一起铺就共同富裕的道路。

从引进新品种到直播带货努力让产销一线保持活力

与此同时,邓秀新精心组建团队,为扩大柑橘产业扶贫效能注入强大科技因子。团队建立起细胞融合转移雄性不育胞质的技术体系,将育种周期由至少20年缩短至5~8年,培育出国际首例细胞工程新品种“华柚2号”;选育“早红”脐橙等新品种12个,引进并筛选“伦晚”脐橙等品种5个。目前,“华柑2号”和“纽荷尔脐橙”等已成为全国主栽品种,“早红”和“伦晚”脐橙成为三峡库区主推品种,新品种累计推广300余万亩,约占中国同期新增柑橘面积的1/4,助推中国柑橘良种率由20世纪末的不到50%提高到90%左右。这些新品种的推广,既有效地帮助农民脱贫,也对三峡库区和湖北清江流域、丹江口库区等地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保护作用,实现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邓秀新的这些工作,把柑橘树变成了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脱贫树”。

在推广柑橘技术的过程中,邓秀新认为,科技推广必须要讲经济效益,能够让农民增收的技术,才是真正的好技术。他说:“我们要从当地生产要素

5

想喜

中国工程院科技扶贫故事

邓秀新院士在果园与果农进行交流

中找到特殊性或唯一性,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品优势。”

带着这样的想法,邓秀新因地制宜,在三峡库区提出“早熟上山去、晚熟下山来、中熟摆山腰”的品种布局思路,带领省市县脐橙专业技术团队示范推广优势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一次,邓秀新和其他专家到三峡库区做试验回来,吉普车转弯时失控,前面两个车轮已飞出道路悬在空中,得益于路边的一棵松树卡住,车才没有翻下去。回来后,他跟同事风趣地说:“我们跟三峡库区有缘,上天安排我们继续为柑橘做点事。”

近年来,邓秀新先后研发推广了“留树保鲜”“覆膜增糖”“交替结果”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仅栽培技术一项,就帮助农民增收30%以上。目前,在屈原的故乡,以脐橙著名的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已经形成全国少有的“春有

61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