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系列教材 家庭教育 三年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家长学校系列教材 家庭教育 三年级》

【作 者】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
【丛书名】家长学校系列教材
【页 数】 144
【出版社】 北京:华文出版社 , 2016.11
【ISBN号】7-5075-4116-9
【价 格】36.00
【分 类】小学生-家庭教育-家长学校-教材
【参考文献】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 家长学校系列教材 家庭教育 三年级. 北京:华文出版社, 2016.11.

图书目录:

《家长学校系列教材 家庭教育 三年级》内容提要:

《家庭教育》系列丛书,编写指导思想明确,以儿童少年养成教育为宗旨,以儿童少年身体、心理发展特征为依据,以培养引导儿童少年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做人为主要内容。本套丛书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家长的认识误区,结合鲜活、生动的案例分析,为家长介绍有关科学知识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本套丛书共12册,从幼儿园到初中每个年级一册,既考虑到不同年级孩子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又考虑到孩子成长的连续性,努力做到教育内容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本套丛书内容丰富,特色鲜明,适合家长们阅读参考。

《家长学校系列教材 家庭教育 三年级》内容试读

第一章

认识你的孩子

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家长就担负起教育、培养孩子的

重任。初为父母的人,既幸福又忙乱,一方面在孩子的身上寄予了

太多的希望和梦想,另一方面,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又充满了困惑

和茫然。本章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三年级孩子的特点,使家长们在教

育子女时更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和攀比性。同时,从实践中总结

出家长教育孩子的一些误区和盲点,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帮助

家长寻求策略及方法。

第一章认识你的孩子

一、三年级孩子的生理发展特点

小学三年级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已初步完成了幼儿期向童年期的过渡,幼儿期的年龄特征已基本隐去,开始显现出童年期的年龄特征。他们的认知方式开始由形象性向抽象性过渡,心理活动也渐渐地由不随意性向随意性和自觉性发展,集体意识开始形成,等等。因此,三年级儿童的心理正在发生质变,带有过渡阶段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三年级学生一般为8~9岁,属于人体发育的童年时期。在这个时期身体发育处于相对平稳阶段。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等指标女生一般早于男生。

2.三年级学生安静时脉搏均值比二年级相对减少;血压指标、肺活量均值都有递增。

3.三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提高,从速度、腰腹力量、柔韧性来看处于关键发展时期。

4.三年级学生骨骼处于急速生长时期,手、脚,特别是脚骨长得最快。骨骼成分中胶质较多,钙质较少,可塑性较大,富有弹性,坚固性较差,不易骨折,且容易弯曲变形、脱白和损伤,因此,要特别注意正确身体姿势的培养。

5.三年级学生肌肉中含水率较高,肌肉细长而且柔嫩,心脏容积和血管容积增大,因此,不易进行过分剧烈或耐久性过大的练习活动。

6.三年级学生神经系统发展较快,兴奋和抑制的机能有所增强,学生每日平均需睡眠的时间为10小时左右,清醒时间增多,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提高较明显。

3

家庭教育三年级

二、三年级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

1.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好的评价时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产生自负的心理,有时甚至“目空一切”。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些方面的缺点,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则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以致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

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虽然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或者为一点小事欢呼雀跃。而且情绪都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4.集体意识开始形成

集体意识开始形成,其兴趣由个人活动逐渐转至集体而有组织

第一章认识你的孩子

的活动。特别愿意与合得来的同学一起学习或玩耍。

5.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担心自己成绩不佳,担心自己影响集体:开始能分辨同学中体育能力的高低及学习态度的好坏;愿意听表扬,遭到批评后情绪很容易恢复。

总的来说,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情感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感情容易波动,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产生动摇。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用道德原则作为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往往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三、从有层次的期待中贴近孩子

天下父母,莫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惜血本加大教育投资,从娃娃抓起(甚至从胎儿抓起)。孩子刚上幼儿园,家长就制订周密的培训计划。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得偿所愿?结果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甚至有的孩子,因不堪重负,以难以预料的悲剧收场,所有的期望都成了雾里花、水中月,做父母的只好自叹命苦。为避免此种情况出现,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痛定思痛,做父母的开始醒悟了。面对时代特征,许多父母对

家庭敏育三年级

自己的子女都降低了原有的期望:那就是将来能够自食其力。这也难怪,因为确实有许多子女,还不能够自食其力呢。

其实,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期望,也应该是多层次的。既不应该悲观失望,也不应该好高骛远。因为做父母的能力有大有小,做子女的天资有高有低,不能一概而论。但一般来说,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期望,应该分为七个层次:健康快乐;好学上进;自食其力;学有所长;成家立业;孝敬父母;后继有人。

第一,健康快乐。让子女健康快乐,是父母最基本的期望。健康是生理上的因素,即身体健康,无病无痛,远离天灾人祸。快乐是心理上的因素,即心态平和,情绪良好,远离抑郁。

因此说,健康和快乐都是属于健康的范畴。健康,不仅是父母对子女的最基本的期望,也是长期的期望,永远的期望

第二,好学上进。健康是一切的基础和前提,但是仅有健康是不够的。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学开始,就希望孩子考“双百”,评“三好”,当干部。从理论上讲,考“双百”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所有的学生都评“三好”、当干部是不可能的。这种期望本身就带有局限性,不可能人人都会实现。只要能认真学习,成绩优异,做家长的就应该知足了!

第三,自食其力。初中毕业后,对学生和家长来说,都意味着面临选择,孩子何去何从,将会影响其一生。由于我国目前只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因此,初中毕业中考尘埃落定后,学生便开始分流。一部分上高中,准备将来考大学;一部分选择职业教育,以求有一技之长,将来凭手艺吃饭;还有一部分参军,以求其他发展机会。无论是哪种选择,作为家长,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的子女将来能自食其力。

第四,学有所长。尽管初中升高中要淘汰一部分人,高中升大学还要淘汰一部分人,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为了争取到这一机会,学生十年寒窗自不必说,学生家长也是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