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协和大学《福建文化》史料专辑》杨凡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福建协和大学《福建文化》史料专辑》

【作 者】杨凡主编
【丛书名】福州文史资料
【页 数】 393
【出版社】 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 , 2020
【ISBN号】978-7-5393-4179-8
【分 类】文史资料-福州
【参考文献】 杨凡主编. 福建协和大学《福建文化》史料专辑. 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 2020.

图书目录:

《福建协和大学《福建文化》史料专辑》内容提要:

《福建协和大学《福建文化》史料专辑》内容试读

福建办和大学与福建文化研究

的学术传统(代序)

■汪毅夫

福建协和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的16所教会大学之一。

据校史资料记载,福建协和大学乃由基督教福建六差会(传教团)【在1911年3月25日联合倡办、于1916年2月16日正式开办

学校开办前后,英文校名和中文校名几经变动。罗德里克·斯科特(Roderick Sketch)《福建协和大学》记:

记录显示,关于校名曾有过波动:1914年为Fukien Union University,1915年为Fukien Christian College,1916年为Fukien Union College,1918年为

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1915年选定的中文校名一福建协和大学没有变化,其意思是福建联合大学。那时,每个人都不加区别地围绕着

College和Jniversity两个单词琢磨不定。后来,中国政府为各类学校的等级确定了严格的定义和术语。[2]

实际上,学校的中文校名并非“没有变化”:1916年,学校开办时称“福建协和大学”;1931年,学校以一校三院(文、理和教育学院)的建置申请立案,按照教育部关于教育学院须由公立大学办理,大学应包括三个以上学院之规定,学校撤销教育学院后改以“福建协和学院”获准立案;1939年,学

建协和福建文化)

校内迁闽北山区,并逐步调整院系学科,增设农学院(分农艺、园艺、农业经济、农业教育四系),学校乃于1942年获准升格,恢复“福建协和大学”

史料专

之名。

1916年2月3日,福建协和大学发布《福建协和大学校招生广告》,其文略谓:

迩来智识日新,文学增进,闽中最高学校仅有中学,以故毕业诸生纷纷出洋不已,且阻于巨费而抱向隅者比比皆是,教会惜之,用特议照英美最良办法创办大学校,课程一切另刊说明书呈阅。兹已组织就绪,聘定洋师八名,皆毕业英美大学名下士,并聘精于汉文及专门算术各师相与讲授之。莘莘学子,庶几有志竞成焉。凡愿学者,请于二月七号为始,递日午后到校报名,以便试验入学。附列简章,即希垂注。此布。[3

对此布告之“闽中最高学校仅有中学”一语,宜有说焉:在协和大学开办之前,福建已有华南女子大学于1914年开办大学一、二、三年级课程。在协和大学开办之后,华南女子大学乃于1917年增办大学四年级课程。因此,福建协和大学校方一向自视为“闽中正式大学教育之开始”,“闽中最高学校仅有中学”亦是协大校方的一种自大之说。学校开办之初“聘定”的“洋师八名”即八位外籍教授为:庄才伟(Edwin Chester Jones),1916年至1923年在校,校长兼化学教授;何乐益(Lewis Hodous),1916年在校,比较宗教学教授;克立鹄(C.R.Kellogg),1916年至1939年在校,生物学教授;倪乐善(Rev.C.A.Neff),1916年至1926年在校,社会学和历史学教授:万拔文(Rev.W.S.Rakenham Walsh),1916年至1919年在校,英国文学教授;徐光荣(Roderich R.Scott),1916年受聘,1917年至1949在校,英语和哲学教授;薛来西(Clement M.L Sites),1916年至1927年在校,政治学、经济学与宗教教授;饶卫礼(George M.Newell),1915年董事会第二次会议议决“同意铙卫礼部分时间在大学执教”,1916年起兼任化学教授。至于“精于汉文”之师即国学教授,人数初定为两名,知名者有郭绍虞(1922年至1924年在校)、叶圣陶(1923年至1924年在校)、陈锡襄(1924年至1927年在校)、董作宾(1925年至1926年在校)、郑宾于(1926年至1927年在校)等。

1916年2月16日(星期一),福建协和大学正式开办。其时,专任教授和兼任教授凡9人,包括外籍教授庄才伟、何乐益、克立鹄、倪乐善、万拔文、薛来西、饶卫礼(徐光荣尚未到校)和两名国学教授4;招收的学生则有8】

福建文化)福建协和大学

人之谱。与其他教会大学同年度的在校生数(岭南大学23人、之江大学25人、沪江大学45人,华西大学76人、金陵大学118人)相比,福建协和大学校方又

一次自信地夸言:“我们开始了。我们不仅是最新的而且是中国最大的大学之

史料专辑

一。”51

福建协和大学的理科建设、文科建设和农科建设曾分别得到美国罗氏基金会、美国霍尔基金会和福建省政府的资助。其中,美国霍尔基金会提供福建协和大学使用的基金总额为20万美元。杨昌栋《对福建协和大学的片断回忆》

一文记:

继罗氏基金会专款之后是哈佛燕京学社的大笔专款。该学社的历史是这样的:美国电解法制铝的发明者查理·霍尔生前立下遗嘱,死后把遗产三分之一用于促进日本、亚洲大陆、土耳其、巴尔干等地的教育。他们组织托事部专管这部分遗产,初次分配给协大的是5万美元。1925年1月30日,托事部来信说,这款应充为基金,不得用于教授神学。1928年12月,托事部又用证券再给协大约5万美元,并且说在哈佛燕京学社所掌握的证券及现款的收入中,协大将来也能在其他名义或条件下得到更多的款目。协大从这方面所得充为基金的有20万美元,指定每年利息收入,作

为从事中国和其他地方文化的研究、教授和出版之用。[6

福建协和大学的文科、理科和农科各有一批杰出人才,在教学和学术研究方面亦各有丰硕的成果

作为教会大学,福建协和大学的历史乃终结于1949年8月。

福建文化研究是福建协和大学的学术强项之一。

吴梓明、梁元生主编的《中国教会大学文献目录第一辑:中国教会大学历史文献综览》第十四章《福建协和大学》谓:

就文科而言,以中文系最为突出,在赫尔基金会及哈佛燕京学社资助下,教学研究均有长足进展,该系在著名学者王治心、陈遵统、严叔夏相继主持下,推动中国文化研究、成立学会、出版书刊,其中以福建文化研究,最受学界注重。中文系师生,先后成立“闽学会”(1926)及“福建文化研究会”(1931),谋求整理福建乡土文化作为推动中国文化研究之基石,先后出版《福建文化》(期刊)及《福建文化丛书》,协大遂以福建文化史研究著称学界。

就目前闻见所及的资讯来研判,福建协和大学之福建文化研究大约经历了两个阶段(建校初期即1916-1923年间之状况,囿于所见的相关资讯相当稀缺,暂付阙如)。

(一)由“闽学会”启动的阶段(1924-1931)

福建协和大学福建文化》

1924年秋,陈锡襄从北京大学南下就任福建协和大学国学教授。其时,陈锡襄“即想把北大的风俗调查会、歌谣研究会、方言调查会、考古学会的计

史料专辑

划熔而为一,组个大规模的‘闽学会’”。福建协和大学闽学会的计划和创会的艰难,陈锡襄于《闽学会的经过》一文记之甚详,其文曰:

所以要如此组织的原因,1福建关于以上各项的材料都特别的丰富;

2.这几方面的研究是互为综错,不易分开或择要先举;3.创办之始,以搜集材料为要图,则范围不妨稍宽一点。是年11月曾写一封长信与沈兼士先生报告此事,所以自那时北京的朋友们便知道我们有这项的计划。但是我当时单身匹马,盖以福州学术界的荒芜一关于这节很想做一篇文章报告,但此刻是没有工夫的一,这事一直到董作宾先生于1925年春来到福州才协同讨论具体的办法。当时在同学方面很热心帮忙的有陈明鉴、叶华芬、江鼎伊、刘松青诸君。

然而我们所在的是一所教会大学,学校的宗旨在于传教,对于这种学术的计划,虽然并没公然加以反对,但是赞助是万万不能的;董先生和我都是穷光蛋,而我们所竭蹶以从的国学系又只有一笔‘其小无内的预算,经济极端没有把握。后来勉强由国学系借得20元,复由我和董先生两人合捐10元,闽学会就是这样子开始的。学校既不与帮忙,只有向同学们“请命”,我们便写了些宣言和通告一当时还没有“标语”并把福建的县分列一详表,把签名的按其籍贯分属各县,而空其无人担任者,希望引起他们的兴趣,结果,经三次签名之后,共得五十余人,约占全校人数三分之一,分20余县。这样地,官民合办的闽学会于以成立,职员于以选出,章程于以草成,计划于以厘定。成立的日期此刻忘记了,手边又无材料可据,大概约在是年4月杪,离五州惨案的发生没有多久的时候。我们进行的计划见于章程中者如下:搜求古今闽人及有关闽学之著述,并整理研究之;调查并研究福建民族、语言、风俗、歌谣、古物、天产物等项;刊行周刊或杂志,随时发表研究成绩;编辑闽学丛书如福建文艺史、学术史、语言史、民族史、风俗史、宗教史、经籍志及名人学者年谱等;设立闽学图书室,收藏闽学图书及本会研究成绩;创办闽学陈刊室,内分风俗、宗教、古物等部。[

据福建协和大学的学籍档案(Scholarship Record),参与闽学会创会工作的“陈明鉴、叶华芬、江鼎伊、刘松青诸君”均是该校文科1923年级的学生(其中,江鼎伊于1922年入学,似因休学改为1923年级)。

福建文化》福建协和大学

闽学会成立后,活动时断时续,其后并且因董作宾、陈锡襄先后离校转任广州中山大学教职而于1927年告歇。然而,闽学会的学术计划在校内发生了影响,由闽学会启动的福建文化研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

史料专

据陈锡襄《闽学会的经过》,“闽学会的成绩”包括:

1.董作宾“集在闽的著作名曰《鼓峰集》,内有闽谣、闽俗、畲民考略、方言方音等,一部分已在北大国学门周刊及本校(按,指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及民间文艺发表”,具体篇目有《说畲》《唐晡与诸娘》《高湖的

一夜》《福建畲民考略》;

2.“刘松青君的《福州疍户调查记》”,在国学门周刊(按,指北京大学国学门周刊)发表;

3.“江鼎伊君曾采集了一千多首福建的歌谣,并且加以很详细的整理,但成绩都未曾发表”;

4.“叶君华芬有不少关于福建民族研究的文章,据云此刻正在整理旧作”;

5.陈锡襄则收集了“几十种的志书、几百种的唱本、几十件的风俗品”,并写有《闽中倭患考略》《客家与畲民》《从福建通志的列传和经籍所见到本省各时代各区域的文化状况》《闽学书目辑录》和《闽中宗教考略》等文稿。

另据我闻见所及,1924年至1931年间,福建协和大学师生在福建文化研究方面的成绩还有:

1.董作宾:《闽俗琐闻》,载《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第1卷第2号,1927年11月8日;

2.董作宾:《续闽俗琐闻》,载《厦门大学集美国专学生会季刊》9第1期,1927年;

3.董作宾:《闽谣篇》,载《民间文艺》第2-7期,1927年:

4董作宾:《关于诸娘的讨论》,载《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第1卷第3号,1927年1月15日:

5.董作宾:《畲语十八名》,载《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第2卷,1926年:

6.克立鹄:《福建省的“山达”》(The San Tak of Fukien Province),载《中国文理杂志》(The China Journal of Science and Arts)第4卷第5期,1926年5月;

7.克立鹄、江鼎伊[1o]:《对福建土著的进一步研究》(Further Notes on

Aborigines of Fukien),载《中国文理杂志》(The China Journal of Science and

Arts)第5卷第2期,1927年2月;

8.沙善德[I:《福建乡土文学之研究》(Studies in the Folk Literatureof Fukien,载《福建协和大学自然历史学会汇编》(Proceeding of the Natural

福建协和大学福建文化

History Society of Fukien Christiam Univetsity)第1卷,l928年;

9.沙善德:《福建乡土文学研究:自然历史与儿童歌谣》(Studies in Folk

史料专辑

Literature of Fukien Natural History and Nursery Rhymes),载《福建协和大学自然历史学会汇编》(Proceedings of the Natural History Society of 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第2卷,1928年。

福建协和大学闽学会的“宣言”实际上是一篇福建文化研究引论,该会的“宣言”加上该会的《普通征求表(分图书之部、器物之部、记述之部)》《风俗调查表(分环境之部、思想之部、习惯之部)》《歌谣采集范围》《古物调查范围》构成了完整的福建文化研究大纲,构成了将“北大的风俗调查会、歌谣研究会、方言调查会、考古学会的计划”和福建文化及其研究状况紧密结合的高水准的文件。

福建协和大学闽学会的“宣言”曾于1926年刊于《闽潮》周刊,“宣言”及其他文件后来由陈锡襄于1927年12月在《闽学会的经过》一文里予以公布。

(二)福建文化研究会主导的阶段(1931-1949)

福建协和大学福建文化研究会于1931年成立。

由闽学会启动,校内已形成福建文化研究的学术氛围和学术基础:得到哈佛燕京学社协助,校方又有霍尔基金会对“中国和其他地方文化的研究、教授和出版”的专项资助,福建协和大学福建文化研究会的工作自然有了一个很好的先决条件。

1931-1932年的《校长报告》指出:

中文系在两个方面取得了最突出的成就。本专业学生在过去是寥寥无几,现在已增加到13人。该系还在整个学生团体里激发起学习中国文化的更大兴趣,取得很大成功。通过福建文化协会(按,应译为:福建文化研究会)的组织和各种公开会议,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团体加入了六个自愿组织的小组,即(一)福建史地小组;(二)经济产品小组;(三)方言小组;(四)民族问题研究组;(五)习俗及宗教概念小组,以及(六)民俗与大众文学小组。这些小组的研究结果都在《福建文化》上得以发表。到上学期结束时,该杂志共出了四期。2

《福建文化》创刊于1931年12月,1948年6月出至第38期。该刊第1期至第27期由福建协和大学福建文化研究会出版,第28期至第31期改由福建协和大学文学院出版,第32期至第38期改由福建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会(从福建文化

福建文化)福建协和大学

研究会易名而来)出版,1949年《福建文化》与《协大艺文》(福建协和大学协大艺文社出版)合并为《协大学报》(年刊),《福建文化》遂告终刊;福建文化研究会“分作史地、语言、风俗、物产、歌谣、民族等股,令学者分股

8

研究,然后向共同的目标进行;并且每一股中,又分作若干类专门研究”3: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