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历史》(苏)B.A.伊斯特林著;左少兴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文学的历史》

【作 者】(苏)B.A.伊斯特林著;左少兴译
【页 数】 528
【出版社】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2018.06
【ISBN号】978-7-5078-4088-9
【分 类】文字-历史-研究
【参考文献】 (苏)B.A.伊斯特林著;左少兴译. 文学的历史.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18.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文学的历史》内容提要:

《文学的历史》内容试读

第一章

文字的本质及其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文字理论的首要问题就是文字本质的问题,也就是说,文字的用途如何,它使用的手段是什么,它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怎样。

有声言语同劳动一样是思维形成的条件之一①,是人们交际的主要工具。文字的产生比有声言语要晚得多。由于社会的发展,有声言语不再能满足人们交际中已增长了的和复杂化了的需要,这时文字才应运而生。

尽管有声言语具有许多优越条件,但它也有重大缺陷:这就是受空间的限制(言语只在短距离内可以听见)和受时间的限制(言语只在说话时才可以听见)。的确,在发明了扩音器、电话、无线电之后,言语的空间限制已部分消除:发明了录音机之后,言语的时间限制也部分消除了。但是这些传达和记录言语的工具只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才制造出来。然而,自远古以来就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要求:把言语传达到远处并把它在时间上固定下来。

最初,采用各种方式来满足这种要求。为了把信息传达到远处,曾使用烽烟、篝火、击鼓作为信号:为了把信息在时间上固定下来,曾使用各种有象征意义的实物,例如土岗表示墓地,篱笆表示所有权,箭头表示方向;而最发达的形式是秘鲁

①“首先是劳动,然后是分音节的言语同劳动一起,成了思维发展的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作者引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952年俄文版。根据德文翻译的《自然辩证法》中文本作“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按:德文Sprache,俄文译作eHopa3 ebHa pe,英文译作articulate speech。一译注)

001

文字的历史

印卡人的结绳,美洲印第安人的珠串(见第三章)。但是一种最方便、最确切的传达和周定信息的画图方式一文字逐渐地广泛传播开来。至于“实物”传达信息的方式,则主要用来当作传达到远距离的信号,很少用于记忆的目的。

文字同语言和思维处于什么样的关系呢?

马克思主义语言学已经牢固树立了这样的观点:把语言看作是思维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条件。马克思曾经指出:“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我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①列宁在自已的著作②中发展了这一原理。这一原理还受到苏联现代从事思维和语言相互关系问题研究的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的支持。

上述一切,无疑都属于以概念和判断形式进行的抽象思维。

与抽象思维不同,感觉-形象思维是以感知和表象形象的形式进行的,在某些情况下,几乎可以不必通过词语形式而实现,尽管现代人的感觉-形象思维也是以存在发达的语言为基础的;例如,回忆看过的戏,如果不同时理解和评价所看到的东西,那么这种回忆就可能是一连串具体的、几乎在词语上没有定型的感觉形象。概念和判断的情况有所不同。“既然我们凭感性知觉马上得不到全部树木的共同特征,那么就需要有一个由我们划分出来的共同特性的特殊的物质承担者。词就是这样的物质载体。尤其是当需要把凭感性不能领会的现实中事物的特性和关系的

思想加以固定和具体化的时候,就更加需要有词。”®

但是,如果语言是进行思维(尤其是抽象思维)的必要条件,那么文字则只能在语言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因为甚至最古老的文字几乎总是表达某些共同的(其中包括抽象的)概念。然而任何一个共同的概念(更不用说抽象概念了)如果没有语言来表达它,就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固定下来。

但是言语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如果不把言语用书写符号和图形分成要素,例如,分成一个个最简单的信息,单词、词素、音节或音素,那么这种言语是不可能理解的。所以书写符号或图形几乎总是表达某种言语要素的。

因此,对文字可以下这样的定义:它是有声言语的补充性交际手段,这种手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4.

②列宁.哲学笔记.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42,277.

③高尔基.语言在认识中的作用∥思维和语言:论文集.莫斯科,1957:98.

002

第一章文字的本质及其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主要用来把言语传到远处,长久保持,并且借助图形符号或形象来表现;通常这些符号或形象表达某种言语要素一一个个最简单的信息、单词、词素、音节或音素。

上述文字定义并不是普遍同意的。L.GebO、M.Cohen②,L.M.季亚康诺夫等专家认为,所谓文字不应该是任何一种借助图形符号或图形来表达言语的方式,只

有反映语言形式的表达法才可称之为文字。例如,根据L.M.季亚康诺夫的意见:

“真正的文字只产生在这样的场合:言语中的每个词和词与词之间的全部语法关系用图形符号再现出来,从而不仅再现信息的总的意思,而且再现其逐字逐句的内容。”®另外一些作者(例如Rui)走得更远,他们只承认那些不仅反映把信息切分为词和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而且反映言语语音的图形符号体系才是“真正的文字”。

文字的这些定义所包含的主要缺点在于它们不符合事实。因为文字的历史发展直到不久以前还在于它愈益确切地再现语言的形式。例如,最原始的“图画”文字只表达言语的内容。代替它的“表意”文字(如苏美尔文字、汉字),除了表达言语的内容以外,还能反映把言语切分成一个个单词和词的句法顺序,并可以表达词的词汇意义,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能表现读音。较晚期的音节文字和辅音-音素文字表达言语的语音,虽然并不总是充分地表达。再晚一些的元音-音素文字,能更确切地把言语记录下来④。只有接近现时代的阶段内,几乎不反映语言形式的书写系统(见第一章第2节)才重新有了发展。因此,尽管有上述文字定义,但无论是历史上原始的文字变体还是最晚期的文字变体,都与文字有一段距离。此外还产生一个问题:所有表达信息的方式,用来记录信息的图形符号和图形,虽然反映语言形式不充分,如果它们不归之于文字,那么它们应归于哪种现象的范畴呢?

①1.Gelb.文字的研究(A Study of Writing).芝加哥,1952:24-59,191,250.

②M.Cohen.文字.巴黎,1953:16.

③LM.季亚康诺夫.论文字:D.Diringer的《字母》一书的引言.译自英语.莫斯科,1963:9.

④第二章谈到“图画文字”及其他类型文字的特征、定义和比较确切的名称。

003

文字的历史

2

上一节提出了一个原理:文字同思维联系的基本类型是“思维一语言一文字”,书写符号或图形,通常表达语言的某种要素。但是在文字和思维之间,书写符号和概念之间,是否可能存在(哪怕在特殊情况下)直接的联系呢?

以往所有的论著都认为,文字同思维的直接联系是文字发展的初期阶段“图画文字”阶段和“表意文字”阶段一最突出的特点。许多作者依据“图画”文字不反映语言形式这一事实,认为这种文字表达的不是信息,即不是言语,而是直接反映“思想”或“感知和表象的形象”,即不用词语表现的思维现象。例如,

LM.季亚康诺夫把图画文字定义为“为进行跨越时空的交际而记录思想的最早期

的方式”①。文字同思维直接联系的原理还推而广之用到比较发达的“表意”文字上;这种文字的符号曾被认为是“概念符号”®。

对原始文字的这种理解不能认为是正确的,理由如下。原始文字使用范围非常有限。当时,有声言语、单词是形成和固定概念的唯一手段,是概念的唯一的物质载体。正因为如此,当时只有在借助直观画图表达最简单、最具体的信息的少有情况下,文字同思维的直接联系才有可能。但是即使在这些情况下,信息内容最初通常是通过口述才被了解,并且只有在这以后才用绘画手段把内容固定下来。而表达口述所理解的信息就是表达言语,甚至这样的表达如果不反映语言形式时也如此。

不是在文字发展的早期阶段,相反,是在文字发展的晚期,接近于现代的发展

①LM季亚康诺夫.图画文字.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第33卷.1955:33.后来,LM,

季亚康诺夫修改了自已对图画文字的最初看法。他写道:“除了言语表达没有别的方法能表达思想。”因此他认为图画文字不是“表达”思想,而只是“提示”它(见D.Diringer的《字母》一书的引言,第7页)。但是为了“提示”思想,正如为了表达思想一样,同样需要事先在语言上把该思想定形下来。

②参阅,如:A.C.契科巴瓦.语言学概论:第一册.莫斯科,1952:175;A.A.列福尔马茨基,

语言学概论.莫斯科,1960:291;L.M.季亚康诺夫.D.Diringer的《字母》一书的引言,莫斯

科,1963:7.

004

第一章文字的本质及其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阶段,文字同思维之间发生直接联系的机会要多得多。

语言外思维可能论①的支持者经常引证下面三种似乎证实这一理论的现象:

(1)各种不同的科学符号和科技符号系统,他们把这些归之于“语言外的”(BH3 bIKOBbIii)符号系统;(2)某些阅读情况:读者在阅读时几乎不出现词和语音形象或声动形象(即与语言器官动作相联系):(3)先天聋哑人有发达的思维。既然这几种现象不仅同思维对语言的关系的问题相联系,而且也同文字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的问题相联系,那么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些现象吧。

首先,是否可以认为科技符号是“语言外的”符号呢?

如果“语言外的”这一术语用于与有声语言所用的不同手段的符号体系,那么科学符号和科技符号可以称为“语言外的”符号。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类型的文字势必看作“语言外的”符号;因为文字与有声言语不同,它经常使用图形符号和图像,不是通过听觉而是通过视觉被接受的。

相反,如果称之为“语言外的”符号的不是表示言语的某些要素(整个信息、单词、词素、音节或音素),而是直接表示思维和概念的符号,那么则应把科学符号看作“语言的”符号。之所以应当把它们看作“语言的”符号,是因为新的科学概念,以及随之而表示这些概念的符号(至少是基本符号,即不是通过基本符号组合方法所获得的符号),如果不是事先表现为词语的形式,那么通常是不会产生,更不会固定下来的。几乎任何一个科学符号或科技符号在语言中都具有与其相应的科学术语⑦。只是这个术语有时代表一个词[例如:~(波形号),∫(积分),√厂(根号),0(无限),∑(和),0(氧)],有时代表整个词组[例如:=(三键),h(布朗克常数)]。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科学上新出现的概念最初是用词语表达或理解,然后才为这一概念选定一个专门符号。

但是对上述的一切必须做两点补充说明。

第一,科学术语的内容,正如与其相应的符号的内容一样,从来不限于这术语

①在苏联现代著作中这一理论反映在《语言学问题》1958年第5期所刊的题为《语言和思维关系问题》的来信汇编中。

②参阅T.A.沃利佩尔特的著作《科技书籍排版专用印刷符号》(Cneyua,bHble munoa2pa中cKue3 HOKU R Ha6 opa HayuHo-mexHuuecKux KHt2)该书共收录了科技领域所用的专门符号约80O0个(全苏印刷工业研究所打字稿.莫斯科,1946年)。书中对每一个符号都注明相应的术语。

005

文字的历史

或符号表达的、孤立包含的概念。科学概念最重要的特点是,每个科学概念同该知识领域的其他概念处于复杂而又严格规定的联系之中,同它们一起形成一个反映外部现实世界的联系和规律性的固定体系①。

正是因为有这个合乎规律的联系体系,科学概念及表现它们的术语和符号不仅把科学所取得的成果固定下来,而且还是进一步认识世界的手段。

第二,一般说来,如果科学符号的创制是为了在字形上表达已存在的科学术语,那么到后来随着符号的愈来愈频繁的使用,就在最初的“概念一术语一书写符号”式联系的基础上,形成并固定第二性的、派生的“概念一书写符号”式的联系。而结果,例如,在进行数学计算或者化学变化时,科学符号通常没有词语的形式和概念,而成为独立的物质载体,体现直接同本身相联系的科学的、概念的内涵。因此,就起源而言,科学符号是“术语书写符号”,即科学术语的书写符号。由于频繁使用这些符号的结果,它们变成为“表意符号”,即直接与概念相联系的符号®。正是因为形成了派生的、第二性的“概念一书写符号”式联系,所以许多现代数学、化学和其他科学的著作几乎可以只由专门的科学符号来表现,而且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而这些著作中语音表达的词语只用来引证来源和出处,或者用作各组公式之间的联系用语。

随着科学符号变为概念符号一表意字,还产生了一个重要特点。与历史上的表词文字的符号(例如古代汉字、古代苏美尔文字等)不同,科学符号表达的话语远不是经常反映词的句法顺序和把言语分成一个个词的情形。这里具有重大意义的是:所有历史上的表词文字体系是在某一个语言的基础上建立的,通常它们用来表达该语言:相反,科学符号体系具有国际性,它们不与某一个固定的语言相联系。

专门符号越来越排挤(至少在精密科学的著作中如此)由语音表达的词语和术语,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基本上是由下述三种原因决定的。

第一,在用语音记录言语时,几乎每个符号(字母)都表示单独的音(音素)。所以产生一个完整的词,需要平均使用五六个符号;此外,用这种方式写成

①在某种程度上这一特点不仅为科学概念所特有,而且也为任何概念所具有。但是科学概念形成复杂而严整的体系,而这些体系的各部分则由分门别类的、有规律的和精确反映现实的特殊联系而结合在一起。

②表词字是词的字形符号,表意字是概念符号(参阅第二章)。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