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万有经典文库 九章算术 少儿彩绘版》郭书春,上超|(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少儿万有经典文库 九章算术 少儿彩绘版》

【作 者】郭书春,上超
【丛书名】少儿万有经典文库
【页 数】 120
【出版社】 南宁:接力出版社 , 2021.12
【ISBN号】978-7-5448-7432-8
【分 类】古典数学-中国;《九章算术》-少儿读物
【参考文献】 郭书春,上超. 少儿万有经典文库 九章算术 少儿彩绘版. 南宁:接力出版社, 2021.1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少儿万有经典文库 九章算术 少儿彩绘版》内容提要:

《九章算术》是世界数学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也是古代中国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确立了中国古典数学的基本框架,记载了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分数四则运算法则、比例和比例分配算法、开方法、线性方程组解法、正负数加减法则等内容。作为“十大算经之首”,《九章算术》与过去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并影响了其后2000余年间中国乃至整个东方数学的发展。其中很多数学知识和方法,至今仍是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内容。《九章算术(少儿彩绘版)》的作者郭书春是中国数学史学会理事长,从事数学史研究数十年,尤其在与《九章算术》相关的研究中获得了极高成就。他介绍了《九章算术》的时代背景、编纂过程和伟大成就,并打破时代与语言的壁垒,从原书246道例题及近百条晦涩抽象的术文中汲取精华,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全书还配有数十幅生动活泼的手绘插图,帮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数学,读懂《九章算术》,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少儿万有经典文库 九章算术 少儿彩绘版》内容试读

A网

第一章

和数学有关的

七个概念

停A网包包A日会

翻什么是数与算术

第二

圈什么是规矩与度量

圈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算筹与筹算

第三章

第四章

AA中今A4创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什么是数与算术

九章算术

数是从哪里来的

现在的数学在先秦通常被称为“数”。《周髀算经》记载,在公元前11世纪,周初的大政治家周公听说商高精通数学,便向他请教:“请问:数是从哪里来的?”商高回答说:“数的方法来自圆方。圆来自正方形,正方形来自矩形,矩形来自九九乘法表。”然后商高阐发了通过“折矩”得出“勾

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特例的道理,并

第一章和数学有关的七个概念

且说:“所以大禹用矩和九九治理天下,这是数学产生的根源。”周公听后,发出了赞叹:“伟大啊,

数学。”

《周髀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数理天文学著作,记载了公元前11世纪周初周公向商高请教数学问题和公元前5世纪陈子教诲荣方两次重大数学活动,以及若干天文问题。圆方是表示圆与正方形的关系的术语,商高说:“正方形中有一个内切圆就称为圆方,圆中内接一个正方形就称为方圆。”商高又被称为殷高,是商末周初的数学家。

山之

而大行周牌經序

神知化不能电可

002

据《周礼》中说,数学在西周初年就被列为贵族子

第一章

弟接受教育的六门科目“六艺”一“礼、乐、射、御、书、数”之一。

它有九个分支,被称

第二章

为“九数”,这表明数学在当时已经初步成为一门学科。不过当时“九数”的

内容尚不清楚。“数”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数的计算,计算“数”自然就是“算数”。《世本》中说“隶首作算数”,相传隶首是黄帝时负责数学的大臣。

算术就是计算数的方法

算数就是计算数,这种方法在唐朝之前被称为“术”,也就是“算数之术”。《周髀算经》记载,陈子在教导荣方时说:“算术,需要运用智慧。”“计算数的方法”就是“算术”。

既然需要计算,数学也就被称为“算”。三国魏刘徽说编纂《九章算术》的张苍、耿寿昌“善算”,也就是精通数学。计算当然是“数”的运算,因此数学又被称为“算数或者“算学”。隋唐时国子监就设立了算学馆。

因此,“算术”“算数”“算学”等对应的是英文中的mathematics(数学),而不是arithmetic(算术),包括今天数学教科书中的算术、代数、几何等方面的内容,在如今

第六章

的初等数学范围之内。

西汉之后又有“数术”的叫法,当时数学著作被归于“数术”中的历谱类。到了北宋,数术开始被称为“数学”,不过作为易学的一个分支,其中既包含今天的数学,又含

有象数学的内容。象数学是中国古代把物象符号化、数量化,用以推测事物关系与变化的一种学说。此后“算学”“数学”一直并用,直到1939年中国数学会决定废止术语“算学”,只用“数学”。

003

什么是规矩与度量

九章算术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圆形住宅

人类在与自然的接触中,逐渐形成图形的观念。树木、

仰韶文化的

稻禾的茎秆都是竖直的,满月挂在空中、太阳东升西落满月和太阳都是圆形的。因此,人们最先认识的图形是直线与圆,后来又有了正方形、三角形等。在距今七八干年的裴李岗文化和晚一些的河姆渡、崧泽、仰韶文化遗迹中都有方形和圆形房屋地基和器物遗存,裴李岗等文化遗迹中的三足炊煮器说明古人对三点共面已经有了一定认识。

中国古代一向用规画圆,用矩画方,因此才有“没有

第一章和数学有关的七个概念

三足炊煮器

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后来成为描绘中华传统道德或规章制度的术语。关于规、矩起源于什么时候,历来有不同的看法。相传黄帝时的倕(chuí)①发明了规、矩、准绳,甚至还有人说是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发明了规、矩下图就是山东省嘉祥县武梁祠汉代画像砖上的伏羲手执矩、女娲手执规图。

①也有说倕是尧舜时代的人。

004

第一章

第二章

《周髀算经》记载,周公向商高请教:“请问矩应该如何使用呢?”

第三章

商高说:“将矩的一边水平放置,由另一边就可以判定绳子是否垂直。”

“由矩垂直的一边可以测量某物的高度。把上述测高的矩颠倒过来,就可以测量某物的深度。”

第四章

“如果将矩平放在平地上,就可以测量两地间的距离。”

“将矩旋转一圈,就可以得到圆。将两个大小相同的矩拼在一起,就成为长方形。”

第五意

D

C

Q

B

B

E

E

第六章

B

C

P

矩的使用方法

连接矩的两顶点,就可以成为一个三角形。商高还概述了用矩测高望远的方法,其中用到了类似勾股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原理,这一部分我们留到后面再讲。

005

九章算术

王养铜解

王养铜尺

第一章和数学有关的七个概念

度量产生数量关系

用尺度度量某物的长短,用升斗度量某物的多少,用权称称量某物的轻重,就产生了数量。《尚书·尧典》说帝舜时“同律度量衡”,说的就是在原始社会末期,舜帝组织规范度量衡制度的活动。“度”是尺度,用以测量东西的长短:“量”是测量东西多少的器物如升、斗、斛之类;“衡”是称量东西轻重的器物,如权、秤、天平等。

随着历史的演进,度、量、衡的度量越来越大,各地使用的标准也出现了很大差距有作为的皇朝都会对度量衡进行统一。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在中国历史上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新莽时期也制造了标准度量衡器具颁行全国,分别被称为王莽铜尺、王莽铜斛和王莽铜权。

利用度、量、衡器具度量东西,就可以得到数量,进而建立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前面讲的进行计算的数,便是由此得到的。长度的单位有忽、丝、毫、厘、分、寸、尺、丈、引等,均是十进。面积是长度的平方,体积是长度的立方,但在中国古代,面积和体积的单位的记法与长度单位相同,同样是忽、丝、毫、厘、分、寸、尺、丈、引等,需要通过上下文来分辨单位的具体含义,但其进位制度则自然分别为百进、干进。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