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者的自我疗愈》(日)吉良,安之著;李明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助人者的自我疗愈》

【作 者】(日)吉良,安之著;李明译
【丛书名】南嘉先锋译丛
【页 数】 170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2019
【ISBN号】978-7-5520-2690-0
【价 格】49.80
【分 类】心理咨询-医师-心理保健
【参考文献】 (日)吉良,安之著;李明译. 助人者的自我疗愈.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9.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助人者的自我疗愈》内容提要:

心理咨询师因为工作的性质和需要,经常与各种各样心理上的烦恼、困惑和痛苦打交道。如果这些负面情绪得不到处理,久而久之会对咨询师自身的健康以及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本书介绍一种运用既有的“从身体感觉着手”,分析和整理治疗师自身情感体验的方法-咨询师的自我聚焦。通过这种内部工作,治疗师在疗愈自己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自己以及对来访者的理解。治疗师的自我聚焦也展示了今后心理治疗发展的一个方向。本书在介绍这种方法的概要及实施要领的同时,介绍了各种实践的案例,并论述了这些案例的意义及特征。

《助人者的自我疗愈》内容试读

第一章

治疗师的工作与情感体验

1.引言

心理治疗师是需要经常和自己的情感体验打交道的职业。平时治疗师理所当然地与家人、朋友过着个人的生活,同时作为一名社会成员也经营着职场的人际关系。而在治疗工作中,治疗师则要倾听来访者各种各样心理上的烦恼、困惑和痛苦,自己的心与他们一同起伏动摇,和他们一起思考对策。

治疗师在心理治疗中与来访者保持着密切的人际关系,不过这些关系未必都是知己通心、正面的人际关系。有的时候彼此会感到合不来、谈不拢,也有的时候会产生无力感、不信任感。

在维持和改善这种困难的人际关系的过程中,治疗师有必要经常体味自己在与来访者相处中产生的情感体验,以此作为探讨治疗中人际关系的素材。

然而,治疗师这样的情感体验,是以治疗师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以及在职场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础的。只有治疗师所处的生活环境相对安定,治疗师才能够获得与来访者共感的心理空间。反之,如果在私生活和职场人际关系中长期得不到安心感和安全感,治疗师在心理治疗中就难以保持必要的心理空间。

2助人者的自我疗愈:治疗师聚焦

可是治疗师未必就具备安定的个人生活及职场环境,治疗师必须同时肩负着自己的人生课题和困难来进行心理治疗工作。甚至我们可以说,作为一个个人,如果没有觉悟来承担自己的人生课题和困难,就没有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资格。只有承当了自己的人生课题,才不是飘浮在空中而是一个生活在地面上的个人,才能被允许去帮助另一个人,与这个人一起来思考他的问题。

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来从事心理治疗工作并非易事,我们治疗师一边要回顾、整理自身的心理状态,一边要思考如何来进行治疗。

接下来,让我们来讨论我们治疗师自己的心理状态吧。

2.心理治疗中情感体验的性质

心理治疗可以说是来访者与治疗师一起,就自己内心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进行体味和讨论,进而妥善应对它们的工作。

许多来访者对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到棘手、烦恼和困难,或者进而感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影响。一旦来访者在面询中表现出这些烦恼和纠结,在努力共感的治疗师的内心便会开始产生心理上的波澜。

来访者的信息不仅限于语言,面询中的态度、举止、氛围等非语言的表现部分很多,其中包含不少连来访者自己也未觉察的表露。所以,治疗师共感时内心所产生的体验只是模糊的感受,大部分很难用语言表述。于是,即便是来访者不自觉地流露出来的情感,也会在治疗师的内心激起波澜。因此,治疗师有必要从自己内心产生的体验着手来理解来访者,思考如何帮助来访者。可以说,治疗师想要发挥治疗作用,就必须觉察并接纳自己内心暗中产生的体验。

但是,治疗师作为个人,也有一个在自己生活和经历背后的人

第一章治疗师的工作与情感体验3

格,不可能让来访者的信息原样不变地在内心引起相同的波澜。拿天体望远镜来比喻,我们治疗师的内心并不是精确打磨过的透镜,能够准确无误地反映遥远细微的星光,而是有着微妙扭曲、凹凸不平的镜头。

也可以说,正是在包括这样的扭曲在内的人格(与来访者人格的)重合之处,产生了治疗师的内心体验。所以心理治疗中治疗师要尽可能地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偏差,加深对自身的理解。

治疗师在心理治疗中产生的情感体验,既有来访者方面的起因,也有治疗师共感方面的因素,是两方面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结果。

3.咨访关系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在与来访者的人际关系中,治疗师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这里不讨论经验老到的治疗师理想的情感体验,我们只讨论从事心理治疗,在平凡的辛劳中努力提升自己,过着自己人生的普通人,也就是我们这些治疗师的情感体验。

第一种是治疗师产生的与来访者类似的情感体验。来访者述说的话题,包含着各种各样微妙的情感,治疗师以努力理解的姿态与来访者接触。这样,来访者的语言,以及他的表情、语气及声调等,将来访者的感受传给了治疗师。举例来说,治疗中母亲谈到孩子拒绝上学,母亲所感受到的看不见问题解决出路的不安和焦急,以及问题的严重性等传达过来,治疗师与之共感共鸣,自身也会感受到不安和焦急。

众所周知,罗杰斯(Rogers,1957)关于共感(empathy)曾经说过:“将来访者的世界作为自己的世界那样地来感觉,并且绝不失

4助人者的自我疗愈:治疗师聚焦

感同身受的品质(as-if quality),这就是治疗的本质。”不过,这只能是治疗师通过磨练要掌握的临床技能,不一定在与来访者保持距离感的同时时刻都能够这样做到。

治疗师常常要经过督导的提醒才会觉察到自己不安和焦虑的程度。通过这种觉察也许能够接近来访者的心理状态:“这位母亲或许在这样地焦虑和苦恼。”应该说,在心理治疗中,对方的心理活动会传染到这边来,引起治疗师的共鸣。

第二种是作为对来访者情感体验的反应或反作用而产生的治疗师的情感体验。例如,对于不断自罪自责、难以自拔的来访者,治疗师往往会感到气恼和不快;对于自恋的来访者从头到尾的夸夸其谈,尽管治疗师心知肚明这种人大概只能以这种方式来维持自尊心,可总是不由得会产生恶作剧的念头,想在什么地方给他泼点冷水。在困难的治疗过程中,治疗师有时甚至会感到在被强迫地接受某种情感体验。

在临床上将这些情感体验直接地向来访者表露几乎是行不通的。治疗师明白这一点,所以要考虑怎样以恰当的方式来处理。精神分析将这些情感体验叫作反移情。在治疗师觉察自己产生这种情感的同时,也会获得如何引导来访者来理解这种情感的线索(例如,瑞克[Racker,,1968]所谓的互补性认同,以及梅拉妮·克莱因的投射性认同的论点[Spillius,1988])。另外,精神分析也强调内心能保持那样情感体验的治疗师本身人格功能的重要性(温尼柯特[Winnicott,.1986]的“抱持”等)。

不过,即便在理论上这样理解,治疗师对来访者的情感反应并不会因此而减弱。假如理论上的知识和理解能够减弱情感反应,甚至能够使之让人感觉不到的话,那充其量也只是一种理性化的防御而已,对于治疗师而言谈不上是好的办法。

第一章治疗师的工作与情感体验5

治疗师在心理治疗实践中每天都在重复着这样的情感体验,必须要思考如何来应对这个问题。

4.作为职场人、生活者的情感体验

上节谈到的两种情感体验都是在与来访者一对一的人际关系中产生的。而治疗师所感受到的还不止这些,在心理治疗工作中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第一,治疗师担当某个个案,不断与来访者进行面询,治疗师不仅对于来访者个人,对于自己所处周围的环境也会产生感觉。治疗师不是单纯在与来访者一对一的关系中进行心理治疗的,比如说,治疗师如果在某机构工作,其他同事、助手们对自己进行的个案如何看待、如何评价是绝不能无视的。在心理治疗中,有的难缠的来访者在治疗师面前诉说自己的愁苦,治疗师与之共感,而这位来访者在治疗师其他的同事们面前又以另一种面貌出现。这位治疗师也许会受到其他同事们的质疑,指责他未能在治疗中处理好某些方面,从而加深他的孤立感(当然,这种情况不仅在医疗或咨询机构,在教育单位和行政机关中也会发生)。

还有,由于不知道会在现在的单位干到什么时候,有时也会对该对来访者投入到什么程度而犹豫。新到工作岗位的,有时候会

一边担当个案一边担心自己作为治疗师的实力,担心同事们对自己会有何种评价。通常,对于治疗师来说,职场的环境是难以有安全感的。

如上所述,治疗师作为一个职场人,在从事心理治疗的工作中,对于职场环境中自己的状况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有时候,这种情感体验会给治疗过程带来直接而重大的影响。由于职场的环境

6助人者的自我疗愈:治疗师聚焦

不安定而不能完全安心投入治疗的治疗师,可以说绝不在少数。

第二,治疗师自身的个人问题和课题会产生重大的情感体验,给心理治疗工作带来影响。比如有的治疗师对治疗某个来访者没有自信,感到不安和动摇。因为一些特定的来访者和自己内心一些未经整理的个人经历、记忆相重合,使得治疗师难以泰然地面对。这时候,治疗师往往会感受不到现在工作的魅力,进而怀疑这种工作是不是适合自己,是不是要考虑改行,职业身份开始动摇起来。或者因自己的家庭生活不安定而考虑离婚,或者因孩子的问题而烦恼,从而不能保持心理治疗工作上必要的心理上的安定和从容。

以上谈到从事心理治疗工作所产生的各种情感体验,以及各种体验相互交错在一起的情况。治疗师是在自己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中从事着治疗工作的。那么,治疗师的工作有些什么样的职业特性呢?我们在下一节来探讨。

5.治疗师工作的深度和难度

心理治疗的目标,是通过与来访者的情感交流引发来访者的变化,改善其内部适应和外部适应。而为此需要建立的关系,不是来访者平时面对他人所表现的那种表面程度的关系,而是能够深入交流内心(有时连来访者自己都没有充分意识到的)情感、想法等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一旦建立,对于来访者来说,也许会感受到一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深入的关系”。而对于治疗师来说,这也是一次非常重要非常宝贵的机遇。我们可以说,治疗师之所以能够持续地从事这种工作,就是因为从与来访者的这样的关系之中得到了巨大的能量,而这也是心理治疗工作的深厚魅力所在。

要建立上述这样的对双方都很重要的关系,治疗师必须要经过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