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潘银松,颜烨,高瑜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计算机导论》

【作 者】潘银松,颜烨,高瑜主编
【丛书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系列教材
【页 数】 303
【出版社】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 2020.10
【ISBN号】978-7-5689-2468-9
【分 类】电子计算机-高等学校-教材
【参考文献】 潘银松,颜烨,高瑜主编. 计算机导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0.10.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计算机导论》内容提要:

本书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出发,介绍了计算机相关各个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知识体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及所学专业的知识体系和主要课程。同时全面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操作系统与网络知识、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开发基础、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基础、大数据处理基础、人工智能基础等内容。通过学习本书可以使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入门者对计算机学科有一个整体认识,并了解本专业应具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以及应遵守的法律原则。

《计算机导论》内容试读

第章

计算机类专业知识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信息安全等计算机类学科,统称为计算学科。计算学科通过在计算机上建立模型和系统,模拟实际过程进行科学调查和研究,通过数据搜集、存储、传输与处理等进行问题求解,包括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其科学部分的核心在于通过抽象建立模型实现对计算规律的研究:其工程部分的核心在于根据规律,低成本地构建从基本计算系统到大规模复杂计算应用系统的各类系统:其技术部分的核心在于研究和发明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调查与研究中使用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其应用部分的核心在于构建、维护和使用计算系统实现特定问题的求解。其根本问题是“什么能且如何被有效地实现自动计算”,学科呈现抽象、理论、设计3个形态,除了基本的知识体系外,还有学科方法学的丰富内容。

随着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发展,继理论和实验后,计算成为第三大科学研究范型,从而使计算思维成为现代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计算技术是信息化的核心技术,其应用已经深入各行各业。这些使计算学科、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体系、能力和素质,才能适应继续深造或从事实际工作的需要。本章主要介绍教学质量标准对学生知识体系及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应用型计算机类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体系。

学习目标

·理解计算机类专业归属与相关学科

·了解教学质量标准对培养目标与知识体系及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掌握所学专业的知识体系和主要课程

·了解所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1专业归属与相关学科

(1)主干学科

计算机类专业的主干学科是计算学科,相关学科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导论

(2)计算机类专业

计算机类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区块链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等专业,其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和区块链工程专业为新增专业。相关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以及自动化专业。

(3)交叉专业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交叉的专业包括网络与虚拟媒体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生物信息专业、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信息对抗技术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和动画专业。

1.2教学质量标准对知识体系及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1.2.1教学质量标准对培养目标的要求

为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这是我国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标准》明确了包括计算机类专业在内的92个本科专业类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等内容。

《标准》对计算机类专业培养目标的描述: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计算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包括计算思维在内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设计计算解决方案、实现基于计算原理的系统的能力,能清晰表达,在团队中有效发挥作用,综合素质良好,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能力,了解和紧跟学科专业发展,在计算机系统研究、开发、部署与应用等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

《标准》对学校制订专业培养目标也提出要求:培养目标必须符合所在学校的定位,体现专业点及其支撑学科的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反映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领域与性质、社会竞争优势

1.2.2对专业知识体系的要求

(1)学科基础知识

学科基础知识被视为专业类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程序设计与实现、算法分析与设计、系统能力等专业基本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标准》建议教学内容覆盖以下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

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包括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2)专业知识

不同专业的课程需覆盖相应知识的核心内容,并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复杂系统的能力,能够设计、实现、部署、运行或者维护给予计算原理的系统。2

第1章计算机类专业知识体系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将基本原理和技术运用于计算机科学研究以及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能力。教学内容应包含数字电路、计算机系统结构、算法设计、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并行分布计算、智能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等知识领域的基本内容。

2)软件工程专业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将基本原理和技术运用于对复杂软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验证、确认、实现、应用和维护以及软件系统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教学内容应包含软件建模与分析、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过程与管理等知识领域的基本内容。

3)网络工程专业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将基本原理和技术运用于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能力。教学内容应包含数字通信、计算机系统平台、网络系统开发与设计、软件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知识领域的基本内容。

4)信息安全专业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将基本原理和技术运用于信息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等工作的能力。教学内容应包含信息科学基础、信息安全基础、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内容安全等知识领域的基本内容。

5)物联网工程专业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将基本原理和技术运用于物联网及其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能力。教学内容应包含电路与电子技术、标识与感知、物联网通信、物联网数据处理、物联网控制、物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等知识领域的基本内容。

1.2.3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计算机类专业承担着培养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重任,本专业类的大规模、多层次、多需求的特点以及社会的高度认可,使其成为供需两旺的专业类。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高校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培养多种类型的人才,如研究型人才、工程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等。

研究型人才需要系统且扎实地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知识及计算机应用知识,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将来主要是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大型

T公司的研发中心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的创新性研究工作。

工程型人才需要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知识及计算机应用知识,

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将来主要是在T公司从事系统集成、网络设计、软件开发等工作,

将计算机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用于解决具有一定规模的工程问题。

应用型人才需要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知识及计算机应用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将来主要是在各种企事业单位从事所在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也包括大型信息系统及网络环境的日常维护工作。

相对来说,研究型人才更加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进一步强化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工程型人才更加强调将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知识与技术应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更加注重通过实际工作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更加

3

计算机导论

强调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和所在单位业务知识与管理模式的了解及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然而,三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只是有所侧重而已,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

实践表明,无论哪种类型的人才,无论从事何种工作,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靠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远大的理想、宽广的胸怀、持之以恒的奋斗、良好的团队意识等。

1.3应用型计算机类专业知识体系

知识、能力、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没有合理的知识体系支撑,就不可能有强能力和高素质。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基础,具备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又可以更好、更快地获取知识。各高校按照《标准》,根据人才发展的不同需求,突出人才培养的不同特点,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多样化的改革和探索。

1.3.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1)培养目标

培养满足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理论及计算机系统设计、研究、开发及综合应用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程序设计能力和程序分析能力,受到良好的科学实验素养训练,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新发展,能在计算机网络工程和计算机系统应用领域从事相关的系统设计、开发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能力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并受到计算机应用和网络系统的工程训练。

①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②具有从事工程开发的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初步掌握本学科工程技术项目的思想、方法、技术路线:具有规范的工程素质,动手能力强,掌握多种专业技能。

③具有一定的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能力,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和应用的能力。

④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开发计算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

(3)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包括电工学、数字逻辑、程序设计技术、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技术、操作系统、汇编语言、计算机网络、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Web开发技术、嵌入式系统、嵌入式软件开发、Liux基础、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编译原理等。

(4)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各类科研院所、计算机类公司、T企业、大数据及云服务公司、企事

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工作,包括计算机与嵌入式系统、软件系统、信息系统等的设计、开发与运维等工作。

4

第1章计算机类专业知识体系

1.3.2软件工程专业

(1)培养目标

以软件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按“宽口径,厚基础,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强”的要求培养,培养掌握扎实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基础知识、软件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创新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能力要求

①具有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能力,具备作为软件工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②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创业的能力。

③能跟踪软件工程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自己专业能力保持与学科的发展同步,并能迅速适应新型软件开发模式。

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对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包括程序设计技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C++程

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App软件开发、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概论、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项目管理、移动设备操作系统、嵌入式技术应用等。

(4)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各类软件公司、信息产品与服务公司、研究所、国防、各级行政管理部

门、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A叩软件、软件系统、数据库、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等的

分析、设计、管理、评价和运维工作。

1.3.3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1)培养目标

以“实基础、适口径、重应用、强素质”为主要原则,以培养多学科交叉型、应用实践型人才为主要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满足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工程素养,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专业理论,熟悉主流大数据管理及分析平台、各种数据分析算法与工具,具备较全面的大数据平台的应用与管理运维能力,有一定的大数据平台架构能力,有一定

数据分析与算法实现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大数据工程实践能力,适宜在T企业

或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大数据应用开发、大数据系统管理运维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能力要求

①具备大数据应用开发的基本能力,熟悉各种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与分布式数据库技术。

②掌握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大数据挖掘与计算、大数据平台运维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运用大数据技术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③通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训练,具有一定的工程掌控能力和软件项目开发能力。

5

计算机导论

④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分析、解决具体行业的实际问题,具备基本的主导实施解决方案,并参与相关评价的能力。

(3)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包括离散数学、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技术、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技术、深度学习、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大数据统计、Liux基础、大数据平台架构与应用开发、虚拟化与云计算、大数据基础、大数据可视化、Hadoop系统基础、Spark及其应用、数据清洗、大数据系统运维。

(4)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面向涉及大数据分析、处理、应用的各类科研机构、计算机公司、T企业、大数

据及云服务公司、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相关的工作,包括大数据采集和清洗、数据挖掘及大数据系统运维等工作。

1.3.4网络工程专业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熟悉现代计算机网络系统环境和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管理,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信息和发展动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各级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和维护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人才。

(2)能力要求

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以及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践训练,具备从事计算机网络与集成系统的设计、开发、调测、管理、维护和工程应用的能力。通过学习要求应获得能力:

①具备研究、开发、调测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②掌握文献检索、资料咨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③能胜任计算机信息产业、部门的网络系统应用和信息服务等工作,以及政府部门、研究单位、金融、商业、通信等多种行业计算机网站开发和管理工作。

④能获得一至两项职业资格证书,具备网络工程师的能力。

(3)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工程、组网技术与应用、汇编语言、数据结构、Java语言程序设计、网络通信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级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与数

据仓库、操作系统、UL与可视化建模、软件工程等。

(4)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国家机关、科研机构、学校、工厂等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及网络技术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开发等工作,具体岗位有售前/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技术支持/维护工程师,Helpdesk,技术支持工程师,售前/售后技术支持管理,技术支持,软件工程师.

ERP实施顾问,技术支持/维护经理,实施工程师。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