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学课》文章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北大国学课》

【作 者】文章编著
【丛书名】人生金书系列
【页 数】 458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15.08
【ISBN号】978-7-5502-5209-7
【价 格】39.80
【分 类】国学-通俗读物
【参考文献】 文章编著. 北大国学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北大国学课》内容提要:

本书为国学类图书,为读者轻松掌握国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书中按照国学经典《四库全书》的分类,将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不单是收罗了大量国学瑰宝知识,让大家了解到国学研究和学习的必要性,同时,还有北大学者的各种研究成果和观点佐证。虽然,不是每一个充满梦想的人都能有幸到北大聆听大师们充满智慧的教诲,但是却可以通过本书感受到他们的知识和智慧、博大的胸襟和伟大人格的魅力,品味到北大浓郁的人文气息。

《北大国学课》内容试读

经部

第一章易经

易学中的智慧“妙胜”

北大教授冯友兰先生写给1984年周易学术讨论会的贺词中对《周易》一书做了十分精辟的论断:“周易哲学可以称为宇宙代数学。代数学是算学中的一个部门,但是其中没有数目字,它只是一些公式,这些公式用一些符号表示出来。对于数目字来说,这些公式只是一些空套子。正是因为它们是空套子,所以任何数目字都可以套进去。我说周易可称为宇宙代数学,就是这个意思。周易本身并不讲具体的天地万物,而只讲一些空套子,但是任何事物都可以套进去,这就叫“神无方而易无体’。”

《周易》的宝贵之处,就在于它把万事万物都看成是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好的可以变坏,弱的可以变强,冬去春来,星移斗转,皆是如此。读懂《周易》,我们更能够用变化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

《易经》是一门怎样的学问

《易经》又称《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著作之一,被尊为“群经之首”,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相济、刚柔有应、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都是出自《周易》。四书五经的首经即为《易》,《道德经》中有88句经文援引自《易经》。

《易》中文化博大精深,被历代文人所推崇。孔子喜读《易经》,以至于“韦编三绝”,孔子甚至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可见他对《易》的用心之深。清人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称:“易道广大,无所

3

北大国学课

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学愈繁。”

《易经》包含着相当丰富而深刻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它是一部讲宇宙万物与人类社会的变易法则的书;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一阴一阳之谓道。在《易经》中,天、地与人无不包含一阴一阳的矛盾双方,“阴阳接而变化起”,“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整个宇宙都在奔流不息地变化着,没有一刻停止。在这两点之中,阳是主要的,阴是次要的;阳是领导,阴辅助领导。

《易经》中用阳爻(一)和阴爻(一一)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

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易经》就是用这

六十四卦来阐述对天文、地理、人事的理解,构筑成了一个严谨而完整的文化系统。同时,通过阴阳互应的道理,古人一方面注意到了这两种相反相成力量的融合,另一方面也注意到了天道和人道的相似,从自然界中找到了如何生活、如何处世的道理,这就叫“天人合一”。这种阴阳的斗争和平衡,就体现了辩证法中相辅相成的思想。

据说《易经》的释文部分《彖(tuàn)辞》《象辞》《说卦》等是孔子著的。而孔子于其中主张“三才”,“才”就是“材”,天、地、人是构成宇宙的三种基本材料。宇宙分成三块,人足足占了三分之一,为什么给人这么大的分量呢?因为《易经》研究的哲理,不仅仅是天、地的哲理,而是天、地、人的哲理。所以人要像天那样,自强不息,奋斗不已;要像地那样,宽容地接纳一切,吸收一切,养育一切;要像风那样,到五湖四海去游历,睁大眼睛观察,开动脑筋思考;要像雷那样,勇猛刚烈,努力成就一番事业。四季之中,也蕴含着同样的道理:待人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做事要有夏天般的热情,思考问题要像秋天一样清爽,反省自己要像冬天一样严肃。

《易经》谆谆告诫我们要树立起“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在客观事物的变化中,不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而应把握最有利的时机,采取果敢的行动,同时还要时刻想到“物极必反”的原则,防止“亢龙有悔”的局势发生。

当然,易学如此博大浩瀚,与后人不断阐发延伸不无关系,易的本质其实是非常简单朴素的。古人说:“简则简,易则易。简则简之易,易则易之简,万物皆在一简一易中矣。”宇宙万物,时刻变化,人与事也演变不止。易学认为,这些看似繁复,实则简单,归结起来不过三点:

4

经部

易:变易这是就天地万物而言。我们要追随天地万物演化的规律,才能与时俱进。

不易:这是指天地万物的内在规律,它们是不变的。即,看似杂乱无章的人生,也是遵循一些规则发生发展的

简易:天地万物是复杂的,但是其中的规律却是简易的。剖开事物纷繁的表面,往往只能看到一个简单的内核,即是说,我们没有必要把事情想复杂。所谓“易”,即是如此。

《易经》成书时间有何争论

《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书籍。《易经》的诞生地是现在的古都安阳。而关于《易经》的产生年代,学术界目前有以下四种说法:

说法一认为《易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大学者郭沫若对此进行佐证—中国思想史上天地对立观念出现很晚,周代金文中无八卦的痕迹,甚至无“地”字;乾坤等字在古书中也是很晚才出现…足见《易经》不能早于春秋时期。

说法二认为《易经》成书于西周初年。中国现代哲学家张岱年认为,卦爻辞中的故事如“丧牛于易”“丧羊于易”“高宗讨鬼方”和“帝乙归妹”“箕子之明夷”等,都是商和西周的故事,周成王以后的故事,没有引用,因此,《易经》成书不可能晚于周成王时代。

说法三认为《易经》成书于殷周之际。学者金静芳认为,“卦出于筮”,卦象所代表的含义是通过古代巫史逐年总结占筮活动的大量记录,经过筛选整理而成的,之后写成《易经》。还有学者从中国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和殷商之际社会矛盾中考察《易经》的成书时代,也认为是《易经》成书于殷周之际。

说法四认为《易经》成书于三古。这个说法又带上了几分传统的神话色彩一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伏羲由此而画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囚禁在羡里,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后来春秋时期的大圣人孔子又作了《易传》,这是一部具体解说《易经》的论文集。

于是,也就有了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提到的“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意思就是说《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即“三古”),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即“三圣”)。而这第四种

5

北大国学课

说法则是易学界中比较认可和统一的观点。因这种历经“三古”的时代特色,这种主流观点则说明《易经》在当时并非是一本书流传继承。这也正好符合了《周礼》中所说的:“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日《连山》,二日《归藏》,三日《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此处,我们可以得知,历史上的《易经》其实有三种一《连山》《归藏》《周易》,即“三易”。但是,《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失传,我们现在流传下来的其实就是《周易》一种。关于这“三易”的流传时间其实也有争议。

《连山易》据说源自神农时代,是首先从“艮卦”开始的,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归藏易》据说源自黄帝时代,是从“坤卦”开始的,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表示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一切以大地为主。最后就是我们现在的《周易》,主流观点是周文王被囚禁美里所作的,是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不同。而另一种说法则是东汉的大儒郑玄提出的,他认为,夏代的易学是《连山》,商代的易学是《归藏》,周代的易学就是《周易》。

“爻”是何概念?如何而来

交,乃是《周易》中组成卦的符号,“一”为阳爻,“一一”为阴爻。阳爻和阴爻又分别有不同的属性,所以它们也有不同的象征含义。比如,阳爻象征着刚健有力、蓬勃而起的朝气,它代表着男性、阳刚、大地、太阳这种属性比较强硬的事物;而阴爻则象征着阴柔温和之意,它代表女性、阴柔、天空、月亮这种属性比较柔和的事物。

阳爻和阴交有它们各自深刻的内涵,而每三爻又合成一卦,可得八卦;两卦相重,就是六爻。

六交,既可以指从下向上排列的六个阴阳符号的组合,也泛指借用这种组合进行预测的方法。每个爻都有爻辞,是对那一爻的解释,六爻可以看作是一件事发展的六个阶段,六爻辞和卦名就是那个卦的解释。我们将最下面的交称为“初爻”,最上面的称为“上交”,中间的交由下往上依次为二、三、四、五爻。阳爻被称“九”,阴爻被称“六”,如果初爻是阳爻,那么初爻也可以说成“初九”;如果“上爻”是阴爻,那么“上爻”也可以说成“上六”。初交加二、三爻就是

一个“卦”,我们将其称之为“内卦”,也称为“下卦”;四、五爻加六爻成另一个“卦”,称为“外卦”,也称为“上卦”。下卦是主卦,代表主方;上卦是客卦,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