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李强,兀静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

【作 者】李强,兀静编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页 数】 176
【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2021.10
【ISBN号】978-7-5693-2255-2
【价 格】34.80
【分 类】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教材
【参考文献】 李强,兀静编. 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21.10.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内容提要:

本书以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为主题,基于问题解决与方便操作的原则,从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概述、幼儿园安全数据采集、幼儿园信息化数据处理及安全风险评估、幼儿园安全数据存储、幼儿园安全数据传输、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实践应用等方面,比较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的认识、操作和应用三个层面的问题。本书立足学前教育特色,适应我国新形势下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的迫切需求,目标是让幼儿园教师、管理者学会用信息化理念进行幼儿园管理。本书可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幼儿园教师安全管理的培训教材。

《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内容试读

第1章

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概述

1.1幼儿园安全管理的现实背景

学校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中央强调的重点、教育部门要求的难点,以及学校管理的痛点。

1.1.1幼儿园安全管理的新形势

1986年,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风险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风险社会”的概念。乌尔里希·贝克在书中详细地阐述了风险社会形成的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深入地解析了风险社会中科学、技术领域的变化和转变,认为风险是源于现代性“负作用”。他指出,人类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各种社会形态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一种风险社会,因为所有有主体意识的生命都能够意识到死亡的危险。风险是与人类共存的,但只是在近代之后随着人类成为风险的主要生产者,风险的结构和特征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产生了现代意义的“风险”并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风险社会”雏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在《现代性的后果》《失控的世界》等著作中不同程度地关注风险社会,提出风险社会是现代性发展的结果,尤其是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当今社会面临着与传统社会不同的风险。

几乎与乌尔里希·贝克提出“风险社会”的概念同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股全球化的力量迅猛发展并不断形塑着我们生活其间的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事件和事实似乎表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乌尔里希·贝克所预设的“风险社会”。全球化不仅是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技术全球化,同时也是一种风险的全球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类社会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风险,如大规模失业的风险、贫富分化加剧的风险、生态风险等。可见,伴随着现代化进程和世界大变局,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多元化与价值取向多样化使得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当前社会各个领域存在的安全风险已成为不可回避的客观形势。正如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所言:“当代中国社会因巨大的变迁正步入风险社会,甚至将可能进入高风险社会。”

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社会内外部环境趋于复杂,安全风险的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群体性事件、欺凌暴力事件、极端恶性刑事案件、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其波及人数、涉及范围越来越广,趋向多发、易发的态势。其中,拥挤踩踏、建筑物坍塌、火灾、食物中毒、校园暴力、校车安全、猥亵儿童等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及幼儿的人身安全,对幼儿家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幼儿园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社会影响恶劣,

001

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

挑战着人们对社会安全的认知底线,突破着“保民生”这一基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违背。2014年12月廊坊市永清县刘街某幼儿园发生校舍坍塌事故;2017年5月山东威海一幼儿园校车发生事故致多人死亡;2017年11月某亲子园被曝殴打孩子并喂芥末后,北京某幼儿园出现的“疑似虐童事件”再次刷爆网络;2018年10月重庆幼儿园发生砍人事件:2019年3月河南焦作某幼儿园发生老师投毒事件;2019年5月湖北省咸宁市一名3岁女童被遗忘在校车内身亡;等等。各种安全事件渐次登场,频繁见诸媒体报端,标志着幼儿园也不可避免地被裹挟进入全球化的风险中。

针对新形势下影响幼儿园安全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有必要积极构建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防力量配备到位、物防技防设施先进、师生安全素养较高、保障机制完善的防控格局,力争将幼儿园建设成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

1.1.2幼儿园安全管理的新特点

学校安全工作是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在风险社会视域下窥探我国幼儿园安全问题,将“风险管理”引入学校安全工作中,有利于学校安全工作实现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由单一预防向立体预防、由补丁式预防向顶层设计预防的转变,将大大提高我国学校安全风险防控的水平和效果,实现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的安全治理目标。

1.从幼儿园安全问题发生范圆看:安全问题是全球性的

全球化风险是现代风险社会的集中表征,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具有普遍性。安东尼·吉登斯说:“现在我们大家正在经历的全球性风险的巨大后果,是现代性脱离控制、难以驾驭的关键,而且,没有哪个具体的个人或团体能够对它们负责,或能够被要求‘正确地安排’它们。”风险具有延展性的特点,其空间影响是全球的,超越了地理边界和社会文化边界的限制,任何组织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化风险的影响,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各个国家都会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从安全事件的复杂程度看,当前各种风险相互交织,呈现出自然和人为致灾因素相互联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作用、既有社会矛盾与新生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等特点,对校园安全问题的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外对校园安全的关注和实践较早,许多国家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安全管理法律体系和安全防控体系。孙晔综合性地总结了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在校园安全管理方面的措施:重视校园安全立法活动:建立完善的身份识别和登记制度;增加投入,利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建立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和预警系统: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事故演练,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政府财政拨款建立专门的补偿机制,及时做好事后补偿。发达国家将幼儿园安全管理看作是多方治理、科学协作的系统性工程,如美国政府前后制定了《儿童权利法》《校园法》《安全法》《儿童乘客安全法》《美国幼儿园环境安全评估标准》等法案,从宏观到微观强调了幼儿的安全问题。在安全风险应对上,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孩子自我保护教育,如加拿大、日本都主张让孩子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学习、辨别、应对可能遇到的危险。如日本由于地震灾害频发,非常重视安全教育,并形成了完备丰富的相关法案和安全教育教材,强化日常地震、火灾的自救演练。校园安全问题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更加突出,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且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在政策层面保障幼儿安全,同时在长期的努力摸索下,各国也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安全问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002

第1章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概述

2.从幼儿园安全问题根源看:安全风险是人为制造的

自从有了人类,人就生活在风险中。在不同历史阶段,风险有着不同的形态表征。在前工业时代的传统社会,当时的风险主要导源于物质的匮乏、自然环境的恶劣和控制自然技术的低下,地震、洪涝、灾荒、山火等与自然界和物质世界相关联的风险,威胁着人们的生存,自然风险的特点是突发性强、偶然性大,一旦发生,破坏性大、后果严重,吉登斯称之为“外部风险”。随着工业化萌芽,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工业生产方式要求传统劳动力与土地生产资料相分离,进行工业劳动力储备,风险由此从自然领域转向社会领域,人为因素成为风险的主因,此时收人分化加剧,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超越人与自然的矛盾,逐步积累成阶级间的不满和怨恨,工业社会早期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安全事故、劳资矛盾、两极分化、失业、腐败等。后工业社会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在为控制风险提供越来越完美解决办法的同时,却可能带来新的更大的风险。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自然风险可通过技术手段得到约束,而人类决策与行为往往成了风险的主要来源。吉登斯称之为“人为风险”,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核技术威胁、化学和基因风险等,这类风险难以控制,具有很强的扩散性,是现代化带来的风险,是人类对社会生活的条件和对自然进行干预的结果。可见,人类在被风险包围的同时,也制造着新的风险。

学校安全问题是社会安全问题之一,无法逃离人类社会发展这一宏观趋势。从引发学校安全问题的根源看,学校安全问题除极少数是由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导致的,如地震、台风、海啸等,其中绝大多数的事故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属于人为风险。据统计,目前暴力伤害、火灾、食物中毒等意外伤害已上升为儿童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三位,而意外事件中又有85%是由于人为的疏忽、判断错误或无知而引起的。即使由自然因素所引起的洪水、山体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学校安全事故,从其关联性上看,与人们对自然界的破坏而带来的“生态危机”密切相关。在我国学校安全事故中占比较高的建筑物坍塌、交通事故、校园暴力事件、踩踏、食物中毒等,对其事故潜在因素和社会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后也会发现,人为因素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例如,2014年西安某幼儿园“病毒灵”事件,2017年某幼儿园“疑似虐童事件”,2018年9月安徽芜湖某幼儿园食品安全事件,2019年5月湖北咸宁一名3岁幼儿被遗忘在校车内身亡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职工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意识、安全防护技能不足、主体责任不明确等。因此,幼儿园安全工作需要进一步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消除人为制造的风险,增强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主体的防范意识,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3.从幼儿园安全问题治理主体看:安全治理需要多方协同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风险因素越来越多,公共安全的地位日益凸显,校园安全治理问题突出。近年来,学校周边暴力伤害事件、校园欺凌与暴力、校园性侵虐童、交通安全、食品中毒、火灾溺水等校园安全问题呈现出多发、易发态势,校园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传统风险和非传统风险相互交织导致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已成为公共安全领域的热点和痛点问题。针对校园安全问题,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7)35号),对今后我国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行了全面的顶层设计和系统的制度整合、机制创新,并明确面对校园安全风险隐患及现实问题,应当遵守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

003

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

障的治理原则,共同推动形成多方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建的安全治理格局,切实保障广大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稳定。这不仅蕴含着我国政府安全治理理念的提升,而且表达着政府负责的社会管理格局向主体多元化治理格局的转变。

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重在事后应急处置,管理层面过于粗糙,缺乏“过程意识”。新时期社会安全风险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使单一的安全管理力量的整合不足以有效应对现实风险,客观上需要多元主体的协作共治。社会安全协同治理的基本理念,强调通过发挥“国家-社会-市场-学校”等多元主体的积极性来实现齐抓共建,有效调动和利用多元主体的社会资源,在安全治理中实现资源、信息、能力的有效共享和整合,构建安全治理协同机制,提升社会安全维护能力。幼儿园安全问题的解决必须坚持多元治理的思路,认识到学校安全工作是一个多元主体交叉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幼儿园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构建校内安全保障体系,还需要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参与,以综合施策、全面防控幼儿园安全风险。因此,应充分调动和发挥政府、社会、家庭各方面作用,形成广泛参与的学生安全保护网络,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学生安全保护,营造“人人关心安全、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社会安全文化,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形成系统的预防、管控与处置学校安全风险的长效机制,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

4.从幼儿园安全问题治理手段看:教育与信息技术要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出手及时有力,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精细化理念融入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与环节。所谓社会治理精细化,是指在绩效目标指引下,通过机构部门的科学设置、管理流程重构来推动“粗放式”社会治理思维和方式的转换,实现社会治理各方管理框架的标准化、执行的细节化。随着社会治理精细化理念的进一步深化,精细化治理更加强调通过工具-技术理性来提高效率,优化流程再造。

社会精细化治理对治理工具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正好为信息化建设引领社会治理精细化创新提供了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明确提出建设“智慧社会”。智慧社会是以宽带通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量子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地址定位、虚拟现实等技术为支撑的全新社会形态。智慧社会和精细化治理的碰撞,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社会化治理深度融合,也推进了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学校安全治理的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

社会安全风险治理智慧转型的本质是实现社会安全风险治理的精细化。作为一种计策和谋略,智慧策略之“智慧性”,主要表现为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社会公众对社会安全的个性化需求为导向,收集、监测、整合与社会安全风险有关的数据与信息,实现社会安全风险精细化决策的一种现代风险治理理念和治理形态。2019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加快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积极推进‘互联网十教育’,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这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相结合和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起到了引领作用,为构建未来教育新形态规划了蓝图。幼儿园安全问题治理智慧转004

第1章勃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概迷

型的关键在于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准确化、科技化、便捷化的全覆盖式安全管理。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对幼儿园安全数据进行搜集、存储和分析,可以帮助幼儿园管理者及时诊断安全风险,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借助信息系统、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幼儿园安全风险的动态实时监控、数据搜集和分析,建立安全风险预警和风险评估机制,提高安全风险的预测、预判、预控的能力。当然,在大数据时代,技术手段并不能颠覆人类在社会决策中的主体性作用,但是借助于信息网络技术,可使社会治理的视野更加立体,更具空间性和动态性。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能使信息及时、便捷、公开、准确地传播给受众方,解决了社会治理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推动了多元主体在信息领域的互动交流。

1.1.3幼儿园安全管理的新要求

在当前幼儿园安全问题频发的背景下,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亿万家庭的幸福。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核心。确保学生安全,是学校办学的底线。有效防范幼儿园安全风险,已成为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2019年7月,李克强总理就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切实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各项工作,营造阳光安全、家长放心的校园环境,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幼儿园应当是孩子平安健康成长的温馨乐园。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是由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决定的。幼儿期是一个稚嫩的、脆弱的、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和保护的时期,也是一个对外界一切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渴望的时期。幼儿生长发育的速度迅速,大肌肉的迅速发展使幼儿具有爱玩好动的特性,但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发育不完善,即使有时已经察觉到危险但因未能及时反应和有效控制而导致意外发生:幼儿的认知能力尚处于启蒙阶段,思维和行为活动带有明显的随意性,生活经验的缺乏使学前儿童对特定情境中的潜在危机预见不足,对周围环境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和判断力差;幼儿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尚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其机体组织比较柔嫩,发育不够完善,机体易受损伤,易感染各种疾病。总之,幼儿身体未发育完善的生理特点和喜欢探索、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缺乏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的意识与能力。

促进幼儿的健康要求成人尽到保护义务的同时,还要避免过度保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与校外安全处负责人表示,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着力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努力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体系。《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应是在成人的指导下帮助幼儿认知生活中的危险,丰富幼儿的生活常识和经验,使其掌握自我保护的技能,并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强健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协调发展。

目前部分幼儿园由于安全压力过大,怕发生事故取消了户外活动中有风险的教学项目,或缩短了户外活动的时间,甚至担心出事故而取消校外活动等做法显然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安全风险应当防范,孩子的健康体魄更要培养,不然孩子很可能变成温室里的花朵,将来会缺乏竞争力。总之,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其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幼儿的幸福之源,只有幼儿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才能尽情地游戏、生活和学习。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

005

幼儿园安全管理信息化

织强调的现代教育的四根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生,学会生存,孩子必须掌握通向生活的通行证。

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安危、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安全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保障在校学生的人身安全是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正常秩序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大力推进学校及周边安全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安全形势总体稳定。2017年4月12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安全是办学办园的底线,要给全社会尤其是家长们一颗‘定心丸。”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学校安全工作形势仍然严峻。不少中小学、幼儿园未实现封闭式管理,未配齐保安人员及安全防护装备;校园欺凌与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少数校车逾期未报废或逾期未检验;“黑校车”和农用车辆接送农村中小学生、幼儿上下学的问题仍然突出:校车伤害事故、虐童、性侵、砍伤儿童等恶性安全事件使幼儿园的安全问题持续升温,学校安全工作仍是基层教育部门和学校面临的难点任务,也是人民群众和媒体舆论最为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之一。

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安全工作,规范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我国相关部门陆续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

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把中小学安全工作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同年,教育部为了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保障在园幼儿人身和财产安全,联合卫生部、交通部、质检总局等十部委制定并颁布《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内容,构建了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其中明确指出:“学校应当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部署了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明确指出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颁布之后,关于幼儿园安全的政策更为密集,并且开始注重从体制机制上建立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体现了以人为本、保障学生权利的理念。2010年9月,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并颁布了《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旨在提高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水平,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为幼儿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了依据。

2012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切实加强了校车安全管理,保障了乘坐校车学生的人身安全。

2013年和2014年,教育部先后出台《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和《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等文件,进一步分解细化学校安全管理职责,构建了学校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对中小学校的安全工作提出了更具体化、可操作化的要求。

2015年,教育部与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试行)》,进一步加强了中小学幼儿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提升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水平。2015年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规定》等文件。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