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质量安全控制与溯源》周才碧,杨再波,崔宝禄|(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茶叶质量安全控制与溯源》

【作 者】周才碧,杨再波,崔宝禄
【页 数】 287
【出版社】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20.09
【ISBN号】978-7-5643-7630-7
【价 格】49.80
【分 类】茶叶-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教材
【参考文献】 周才碧,杨再波,崔宝禄. 茶叶质量安全控制与溯源.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0.09.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茶叶质量安全控制与溯源》内容提要:

本书系多名茶叶专业的学者、专家联合编写的教材。全书分为理论篇、实务篇和溯源篇,理论篇包括三个章节,主要论述茶叶质量安全、茶叶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和茶叶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实务篇包括三个章节,主要论述茶树育种质量安全评价实务、茶树栽培质量安全评价实务、茶树病虫害防治质量安全评价实务;溯源篇包括二个章节,主要论述茶叶质量安全溯源体系、茶叶质量安全溯源操作实例。全书以实务篇为主、理论篇为辅,在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深入开展相关实验,为茶叶质量安全溯源体系提供检测技术支持。

《茶叶质量安全控制与溯源》内容试读

Ol理论篇

第一章」茶叶质量安全

第一节茶叶质量安全概述

一、茶叶质量安全现状

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以及进出口质量标准的日渐严苛,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和要求。对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同时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重大举措,加快提升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力争到2020年底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使茶业发展进入以提高质量安全为中心的新阶段。

(1)示范区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在各茶业主管部门、茶企、茶农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茶叶主产区的茶园标准示范区建设逐步扩大,并取得良好成效。

(2)农业部主导的茶叶“三品一标”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认证增加。“三品一标”,即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已成为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战略选择、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茶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方向。

(3)茶叶质量安全状况呈稳中有升态势。通过建设标准化示范区以及推广生态茶园等相关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茶叶质量安全水平。2005一2017年农残合格率在95%以上,铅、稀土、感官品质等指标合格率在90%以上;2008一2017年,有机茶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7.1%。

(4)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日趋配套。国家相关部门在保障茶叶质量安全方面采取了

一系列举措:①农业部、质检总局通过随机抽检,及时曝光不合格的产品及其生产单位:

②着力构建质量检测平台,建立各级茶叶质量检测机构;③强力控制源头,禁止使用氰戊菊酯、滴滴涕等高毒、长残留农药(具体参见表1-1):④组织实施了2001年“无公害茶叶行动计划”和2010年“全国标准茶园创建活动”等全国性大型行动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法规及技术标准。

表1-1我国茶叶中禁限用农药和化学品名单

农药及化学品名称

公告

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澳氯丙烷、杀虫脒、二澳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类、铅类、敌枯双、氟乙

农业部公告第199号

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

农业部公告第274号、322号

八氯二丙醚

农业部公告第747号

002

续表

农药及化学品名称

公告

氟虫腈

农业部公告第1157号

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氯唑磷、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

农发〔2010〕2号

治螟磷、蝇毒磷、特丁硫磷、硫线磷、磷化锌、磷化镁、甲基硫环磷、磷化钙、地虫硫磷、苯线磷、灭多威

农业部公告第1586号

百草枯水剂

农业部公告第1745号

氯磺隆、胺苯磺隆、甲磺隆、福美胂、福美甲胂

农业部公告第2032号

氯化苦

农业部公告第2289号

乙酰甲胺磷、乐果、丁硫克百威(2019年8月1日起禁用)

农业部公告第2552号

澳甲烷、硫丹

农业部公告第2552号

氟虫胺(2020年1月1日起禁用)

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48号

二、加强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有关茶的质量安全问题频频见诸报道,不仅极大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积极性,还严重制约了我国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例如,摩洛哥国家食品卫生安全局于2019年4月12日向世贸组织通报了其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s)的第156-14号联合令,拟于2019年7月1日起对从我国进口的茶叶执行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而摩洛哥作为我国最大的茶叶进口国,年进口量一直位列我国出口茶叶国的首位,出口量常年占我国茶叶总出口量的1/5左右,仅2018年的出口量就达到77000余吨。由此可知,摩洛哥实施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我国茶叶出口和茶园用药管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完善茶叶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对促进茶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茶叶企业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茶叶营养与保健功能的消费需求,促进茶叶清洁化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茶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茶叶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一、茶叶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简介

(一)相关概念

1.标准

标准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制定,由主管

003

机构批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

特定性的文件。标准编号用标准代号加发布的顺序号和年号表示,如“GB/Z21722一2008”

中“GB”是标准代号,表示国家标准,“Z21722”是顺序号,“2008”是发布的年号。

对于产业来说,茶叶标准化建设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对于国家来说,茶叶标准化建设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对加快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实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各国科学、技术、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2.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是指与实现某一特定的标准化目的有关的标准,按其分级和属性等基本要求所形成科学的有机整体,反映了标准之间相互连接、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

(二)标准分类

1.根据标准适用的范围分类

可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等层次。

(1)国际标准:即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可的已列入《国

际标准题内关键词索引》中的一些国际组织制定的、在世界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标准,主要

包括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EN(欧洲标准)、EC(欧盟法规)、ISO(国际标准

化组织)等。

(2)区域标准:即世界某一区域标准,或由标准组织制定、并公开发布的标准,常见的

有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发布的欧洲标准(EN)、非洲地区标准化组织(ARSO)发布的

ARS。对于我国缺乏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来说,区域标准由标准化委

员会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委员会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且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后即刻废止。

(3)国家标准:即由国家标准团体按照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制定,并公开发布的、

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标准。其他各级标准不得与之相抵触。常见国家标准的代号有中国CB、

美国ANSI、英国BS、法国NF、德国DN、日本JIS等,我国常见标准有国家标准GB、国

家计量技术规范JJF、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国家环境质量标准GHZ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

准GWPB、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GWKB、国家内部标准GBn、工程建设国家标准GBJ、国家

军用标准GJB。

(4)行业标准:即由行业标准化团体或机构制定,并公开发布的、在某行业范围内统

实施的标准,又称团体标准。常见行业标准有美国材料与实验协会标准ASTM、英国的劳氏

船级社标准LR等。对于我国某些缺乏国家标准的行业来说,行业标准是按照全国某个行业

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专业性及技术性较强的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待国家标准公布实施后相应的行业标准即行废止。所用行业代号由国务

院标准化委员会规定,如机械JB、轻工QB等。

004

(5)地方标准:即由一个国家的地方部门制定并公开发布的标准。对于我国缺乏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来说,地方标准由省级标准化委员会按照全国范围内统

一的产品安全、卫生要求、环境保护、食品卫生、节能等有关要求统一组织制定、审批、编号和发布;在本行政区域内适用,不得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抵触,且在公布国家标准或

行业标准后即刻废止。常见中国地方标准代号由“DB”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

码前两位数字表示,如“DB52”代表贵州省地方标准。

(6)企业标准:即由企业、事业单位按其需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

要求自行制定的标准。常见企业标准代号有中国Q等。

(7)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某些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文件引导其发展或使其具有标准化价值的技术,尚不能制定为标准的项目,或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其他国际组织的

技术标准的项目,可以制定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常用“/Z”表示,如“GB/Z21722

—2008”。

2.根据标准的性质分类

可分为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1)基础标准:即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常见基础标准有术语、符号、代号、代码、计量与单位标准等。

(2)技术标准:即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常见技术标准有基础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标准以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

(3)管理标准:即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在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结构、职责权限、过程方法、程序文件以及资源分配等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常见管理标准有管理基础标准、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行政管理标准、生产经营管理标准等。

(4)工作标准:即对工作的责任、权利、范围、质量要求、程序、效果、检查方法、考核办法所制定的标准。常见工作标准有部门工作标准和岗位(个人)工作标准。

3.根据法律的约束性分类

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1)强制性标准:即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要求对标准所规定的技术内容和要求必须执行,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或方式加以违反、变更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2)推荐性标准:即国家允许使用单位结合自身情况,自愿采用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

不宜强制执行的标准。常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代号后增加“T”表示,如GBT或QB/T等。

4.根据标准化的对象和作用分类

(1)产品标准: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对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特性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主要包括品种、规格、技术、实验、检验、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要求。

(2)方法标准:以实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计算、测定、作业等各种方法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

(3)安全标准:以保护人和物的安全为目的而制定的标准。

(4)卫生标准:为保护人的健康,对食品、医药及其他方面的要求而制定的标准。

(5)环境保护标准:为保护环境和有利于生态平衡,对大气、水体、土壤、噪声、振动、

005

电磁波等环境质量、污染管理、监测方法及其他事项而制定的标准。

(三)标准制定

制定标准应遵循三原则:①要从全局利益出发,认真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②充分满足使用要求;③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制定标准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佳社会效益。最佳秩序,即通过实施标准使标准化对象的有序化程度提高,发挥出最好的功能;最佳效益,即要发挥出标准最佳系统效应,产生理想的效果。

1.标准的计划

(1)国家标准:根据《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由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在每年6月提出下年度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编制的原则、要求,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则将编制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原则、要求,转发给由其负责管理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经征求意见后,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对上报的国家标准计划项目草案,统一汇总、审查、协调后,下达下年度国家标准计划项目。

(2)行业标准:以农业行业标准的编制为例,依据《行业标准管理办法》,由农业农村部每年根据需要提出《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指南》,其次由各相关单位根据项目指南提出项目申请,再次由农业农村部各业务司局负责对本行业、本系统的标准制修订项目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并提出本行业、系统的标准制修订计划,最后由农业农村部标准化主管司局委托专门的技术机构组成专家组对各业务司局提出的计划进行评审后形成年度计划,根据该计划最终确定年度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并以文件形式下达。

(3)地方标准:根据《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要求的,可以制定地方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向同级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辖市(含地区)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部署制定地方标准年度计划的要求,由同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年度计划的要求提出计划建议;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对计划建议进行协调审查,制定出年度计划。

2.标准的制定与审查

中国国家标准的制定程序划分为九个阶段:预阶段、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批准阶段、出版阶段、复审阶段、废止阶段。

对下列情况,制定国家标准可以采用快速程序:

(1)对等同、等效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标准编制、修订项目,可直接由立项阶段进入征求意见阶段,省略起草阶段。

(2)对现有国家标准的修订项目或中国其他各级标准的转化项目,可直接由立项阶段进入审查阶段,省略起草阶段和征求意见阶段。

由负责标准起草单位对所制定标准的质量及其技术内容全面负责,起草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写“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经负责起草的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后,印发各有关的主要生产、经销、使用、科研、检验单位及大专院校征求意见。负责起草的单位对征集的意见进行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