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注释》王树海注释;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楞伽经注释》

【作 者】王树海注释;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
【丛书名】佛教文化通俗读物丛书
【页 数】 213
【出版社】 长春:长春出版社 , 1995
【ISBN号】7-80604-270-9
【价 格】$6.50
【分 类】大乘-佛经(学科: 注释) 佛经-大乘(学科: 注释)
【参考文献】 王树海注释;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 楞伽经注释. 长春:长春出版社, 1995.

图书目录:

《楞伽经注释》内容提要:

《楞伽经注释》内容试读

举摄水过符共三件指来崇道

证限巴宝法:指好限消吧是

目保的京县源数了当号庆二从拉日

向兴竿依为,四州,所些用进避8号

西。量液洛诗以问:海

楞加经卷一之上,

计深宋(南朝)求那跋多罗0译容因山出,

本到

立样出火并罗产成险管数品只处家出具,丑@

【原文】

…人大《旺张明,欲药珠装具:骑哈圈

一切佛语心品②

如是我闻⑧。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④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⑤与大菩萨⑧众俱。从彼种种异佛刹来。是诸菩萨摩河萨⑦无量三昧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一切诸佛手灌其顶⑧,自心现境界,善解其义。种种众生,种种心色,无量度门,随类普现于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通达。尔时大慧菩萨摩河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佛神力从座而起,偏祖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以偈赞佛。

【注释】

①求那跋多罗:天竺(今印度)僧人。南朝宋文帝时,乘船经海路到广州。宋文帝派人把他迎到当时的首都建康(今南京),对他非

2

楞伽经注释

常崇敬。后来他演讲华严经,并翻译了这本《楞伽经》。

②佛语心品:即佛所说心法。此经论及的心法有四种,即五法、

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这些心法就是本经的纲目。

③如是我闻:佛经开卷语。佛教传说,佛灭度后,诸弟子结集佛说,阿难为佛侍者,听到的最多,所以推他首唱,他用这句话开头。如是,指经中的内容;我闻,阿难谓闻之于佛。意思就是我闻佛说如是。

④楞伽山:山名,在狮子国(又名师子国,古称锡兰岛,即今斯里兰卡)境内。靠近海滨。楞伽是宝物名,又有不可到、难进入的意思。此山因有楞伽宝得名,又以险绝、常人难入而得名。相传佛在此演说本经。

⑤比丘:是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男性称比丘,女性称比丘尼。

⑥菩萨:具名菩提萨埵,即求道之大心人,总名求佛果之大乘众。

⑦菩萨摩诃萨:即菩萨。

⑧无量三昧:无量,多而不可计量。三昧,心正于一处而不动。

⑨手灌其顶:即灌顶。佛教一种仪式。用水洒头部,以宣明受灌者出类拔萃的修行。

【简说】

佛曾在楞伽山顶讲经,大慧代表众听进的各位比丘和菩萨向佛提问。这一部分介绍了当时聚会的盛况。大慧是一个有很高修行的僧人,对于佛法有很深的体悟。所以他能够代表众人发言。下面经文中的这段偈语,就是他向佛提问前所说的一段赞美之辞。继这段偈语之后的另一部分偈语,则是大慧的提问。

楞伽经卷一之上

【原文】南买

员型

世间离生灭,

犹如虚空华①。具,买《总

代智不得有无,

而生大悲心②

一切法如幻,

远离于心识®。母一图

情两,土百智不得有无,而生大悲心。流》摩妈件过远离于断常④,

重陆减想

世间恒如梦。

训國,”单

元而

正中绿人状智不得有无,

而生大悲心。

之设

知人法无我③,烦恼®及尔焰”。后

背空中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雌件由诚阳

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阳:无有涅槃佛,买远离觉所觉⑧。学心

飞册华若有若无有,是二俱悉离。:

4正子

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西分天数,习下湿下站月保限主爱下

生女得,界贸的克自塑,火天品定保1圆酒

【注释】

①空华:即空中之虚幻的光华。眼睛得病就容易有幻觉,像是看到了空华。在这里用空华来比喻妄心所计的各种相本来是没有什么实体的。

②大悲心:即想要拔除一切众生之苦的心。悲,愿救他人之苦。佛菩萨的悲心广大因此称大悲。

③心识:心与识的合称。小乘俱舍佛法认为心和识是一样的,是同体异名。大乘佛法认为心和识是有区别的。唯识宗认为心有自性清净心和虑知心两种,但识有很多种。

④断常:断见和常见。断见,有情的身心,限于一期而断绝之

楞伽经注释

见,称为断见。反之,身心共常住不灭之见,就是常见。断常二见,总称为边见,是五种恶见之第二种。

⑤无我:又称非我、非身。三法印之一。佛教根据缘起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住而主宰的“自我”(灵魂)存在。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自生,而是种种要素的集合体,不是固定不变的单一的独立体,而是种种要素刹那依缘而生灭的。在这样的集合体中,没有常住不变的“我”,因此称“无我”。无我又分两类:人无我、法无我。人无我认为人是由五蕴假和合而成,没有恒常自在的主体一我(灵魂);法无我则认为

一切法都由种种因缘和合而生,不断变迁,没有常恒的主宰者。

⑥烦恼:即烦恼障或称惑障。也就是人法二执。

⑦尔焰:梵语音译,即智慧。又被称为智障。

⑧涅槃:意译为灭。灭度、寂灭、解脱、不生、圆寂等。佛法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含义有多种:息除烦恼业因,灭掉生死苦果,生死因果都灭,而人得度,故称灭或灭度;众生流转生死,皆由烦恼业因,若息灭了烦恼业因,则生死苦果自息,名为寂灭或解脱;永不再受三界生死轮回,故名不生;感或不尽,德无不圆,故又称圆寂;达到安乐无为,解脱自在的境界,称为涅槃。

⑨觉:梵语是菩提,又译为道,有觉察和觉悟两义。觉察,察知恶事。觉悟,开悟真理。所觉,觉察或觉悟的结果。

①牟尼:即释迦牟尼,佛祖名。牟尼,梵语音译,意为寂默。

【简说】

这一部分是大慧赞佛的偈语。盛赞佛的解脱及其大智慧。佛又是在哪些方面修行而得解脱的呢?息除断见常见,烦恼业因,灭掉生死苦果,通达于人法无我,因此得以证到安乐无为的解脱自在的境界。同时也称赞了佛济度

楞伽经卷一之上

5

世间众生出离苦海而达于佛法境界的大慈大悲之心。

【原文】

尔时大慧菩萨偈赞佛已自说姓名:

我名为大慧,

通达于大乘。

今以百八义,

仰咨尊中上。

世间解之士①,

闻彼所语偈,

观察一切众,

告诸佛子言:

汝等诸佛子②,

今皆恣所问。

我当为汝说,

自觉之境界。⑧

【注释】

①世间解之士:这里即指佛。世间解,佛十号之一。因为具有

一切智,彻底了解万法的本源,故称其为世间的解脱者和解惑者。

②佛子:众生受佛戒,故称佛子。

③自觉境界:大慧的一百零八个问题其实都是佛所能亲证之法,故谓之“自觉之境界”。

【简说】

大慧说完赞佛的偈语后,自我介绍了姓名。同时又提出要向佛提出一百零八个问题。佛答应了他的要求,并说要为他和其他诸佛子详说佛法的精义。

【原文】

尔时大慧菩萨摩河萨承佛所听顶礼佛足,合掌恭敬,

6

楞伽经注释

以偈问日:大大

云何净其念?

云何念增长①?

文息

云何见流惑②?

云何惑增长?

何故刹土®化,

相@及诸外道⑤?

云何无受次?

何故名无受©?

何故名佛子?

解脱至何所?

谁缚谁解脱⑦?

何等禅境界@?

云何有三乘⑧?

唯愿为解说。

缘起@何所生?

云何作所作?

云何俱异说⑩?

云何为增长?

云何无色定®?

及与灭正受⑧?

云何为想灭?

年过“

何因从定觉?

【注释】

①云何:为什么,怎么。

念:“净其念”中,“念”为妄念,因此要净除它。“念增长”中,“念”为正念,因此要问如何去增加它。

②见痴惑:识见陷于痴惑之中。见:识见,知见。

③刹土:刹,梵语音译,土田、土地的意思。刹土,梵汉两词并列,即国土。

④相:佛家名词,相对于“性”而言。相,即一切事物外现的现象状态。如火的焰相、水的流相等等。

⑤外道:不修佛法而信仰其他宗教的人。

⑥无受:即无相。代指无相法,诸法中的一种。次:次第、顺序

⑦解脱:脱离束缚而得自在,也就是解惑业之束缚,脱三界之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