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白话译注》(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逸尘白话译注|(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楞伽经》白话译注》

【作 者】(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逸尘白话译注
【页 数】 306
【出版社】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2013.12
【ISBN号】978-7-5608-5319-2
【价 格】32.00
【分 类】大乘-佛经-《楞伽经》-译文-注释
【参考文献】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逸尘白话译注. 《楞伽经》白话译注.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3.12.

图书封面:

《《楞伽经》白话译注》内容提要:

《楞伽经》较完备地体现了佛教的重要理论体系,对中国禅宗的出现,有着巨大的影响。本书结构仍遵从原经。只分四卷,不另立章节,每卷均名佛心语品,以免割断佛义而致误解。

《《楞伽经》白话译注》内容试读

楞伽经(白话译注)第一卷

1尽普烛9唔N1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

楞伽经

丘僧及大菩萨众俱,从彼种种异佛刹来。

是诸菩萨摩河萨无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大慧菩萨摩河萨而

白话译注

为上首。一切诸佛手灌其顶。自心现境界,善解其义。种种众生,种种

心色,无量度门,随类普现。于五法三自性八识二种无我究竟通达。

【注释】

楞伽:本是斯里兰卡山名,佛于此地讲经,故用为经名。楞伽意译为不可往、难入之义。《楞伽经》为说佛自证境界,非凡愚可入。

3

宋:指南北朝时期刘裕所建立的刘宋(420477年)。

求那跋陀罗:中天竺人,印度高僧。公元436年(刘宋元嘉十三年)来中国弘法译经。

【白话】

如是我闻,此时佛住在印度南面海上之楞伽山顶,满布各种宝花,山顶显得分外庄严。与功德高尚的大比丘僧众和大菩萨们在一起。他们从各种不同的佛土来。

是大菩萨们无量禅定自在之力,神通变化已达到无碍的境界。大慧菩萨摩诃萨居于他们的首位。一切诸佛用手为他灌顶,他通达而善解一切法惟是自心所现之深义。为度种种众生,皆观其心色的不同,而以无量度化之法门,各随其类,于十方佛土中普遍示现。于五法三自性

八识二种无我等法,均已究竟通达。

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佛神力,从坐而起,露出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以偈赞佛:

【白话】

这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一同到诸佛刹土弘法度生,也来到这里。承蒙诸佛的威力加持,他从座中站起来,露出右肩,右膝跪在地上,合掌恭敬地以偈语的形式来赞颂如来:

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白话译

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焰,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

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

【注释】

断常:断见和常见,为五恶见之第二,均为外道邪见。断见为断灭之见,认为有情类的身心,一旦死亡,即一无所有,完全断绝。常见则反之,认为有情类的身心常住不灭。

尔焰:梵语Jneya,所知。又名智母、智境。五阴等法能生智解,故名智母,为智所照,则称智境。生智的境界叫尔焰地。

涅槃:梵语Nirvaua,般涅槃的略称。灭生死之因果,度生死之瀑流。故又译为灭度,或寂灭、圆寂、解脱。涅槃经四:灭诸烦恼,名为涅架。离诸有者,名为涅聚。圆觉经说: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贤首经略疏说:涅槃,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名寂。

觉:梵语Bodhi。旧译为道,新译为觉。觉有觉察、觉悟两义。觉察是指察知善恶,觉悟是开悟真理。

【白话】

世间万法如果离开生灭诸相,就像虚空乍现的花一样,用佛智照了,有无二相皆不可得,为怜阀众生迷物执妄,故而兴起大悲之心,令其离于有无虚妄之法,而证得法身。

一切法就如梦幻一样,是远离心意识的,用佛智照了,有无二相皆不可得,不过是相和用的显现,悲阀世人的愚迷,而兴起大悲之心,广为济度,令见实际。

佛已远离于断见和常见了,了知世间一切都恒如梦幻。以佛智照

楞伽经(

了,一切诸法既非绝对的有,亦非绝对的无,为怜阀众生而兴起大悲之心以度化之。

译注

佛已证得人无我与法无我,已断尽烦恼障和所知障,已内证此二障

皆因妄想分别而生,它们的自性本来是了然清净的,因此悲悯世间的愚迷,生起大悲之心而来化度众生。

一切诸法本无生灭,本无寂灭可求,更无有证入涅槃之佛,亦无在涅槃中之佛。也从来没有一尊佛是入于涅聚的(因佛已证得一切法皆自性涅槃,不需再证入涅槃),佛已远离能觉和所觉,在自性真如中,既

·无所觉境界,亦无能觉本体。

因此佛境界的是有是无,是二边之见,都应远离。佛以寂静之心观诸法,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如是则能远离虚幻生灭之相,证得无生灭。

这也叫做不执取一切法,不取故不有,于是今世后世皆得法身

清净。

尔时大慧菩萨偈赞佛已自说姓名:

我名为大慧,通达于大乘,今以百八义,仰咨尊中上。

世间解之士,闻彼所说偈,观察一切众,告诸佛子言:汝等诸佛子,今皆恣所问,我当为汝说,自觉之境界。

【注释】

咨:咨询,商议,请教。

世间解:佛的十个名号之一。谓佛对世间一切事物法性因果无不解了。

【白话】

这时,大慧菩萨说完了赞佛的偈语,便作了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叫大慧,为了通达大乘佛理,今以一百零八个问题,恭敬地请教最尊贵的人中之最高明者。

佛听了大慧所说之偈,巡视了在场所有人,告诉诸位佛子说:你们

子1

这些佛的弟子,今天任凭你们提问,我当为你们讲,佛证得的自觉圣智境界。

话译注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承佛所听,顶礼佛足,合掌恭敬。以偈问日:云何净其念?云何念增长?云何见痴惑?云何惑增长?何故刹土化,相及诸外道?云何无受次?何故名无受?何故名佛子?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何等禅境界?云何有三乘?惟愿为解说。

6

缘起何所生?云何作所作?云何俱异说?云何为增长?云何无色定?及以灭正受?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

【注释】

无受次:无觉无受,亦无次第。

【白话】

这时大慧菩萨承蒙许他提问,在佛足前跪拜顶礼,合掌恭敬地用偈问道:

如何才能清净心中的妄念?为何心中的妄念老是相续不断?如何才能断除心中的痴惑?为何会起无明之惑而且不断增长?

什么原因才能化生出种种佛土、种种物相和种种外道?如何才能达到无觉无受的寂灭境界?如何才称得上无觉无受呢?

具有什么条件才能称为佛子?解脱了又到什么地方去?迷时谁束缚了你,悟时谁解脱了你?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