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澄唯识论著集》吕澄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吕澄唯识论著集》

【作 者】吕澄著
【丛书名】唯识学丛书
【页 数】 238
【出版社】 崇文书局 , 2019.09
【ISBN号】978-7-5403-5615-6
【价 格】78.00
【分 类】唯识论-文集
【参考文献】 吕澄著. 吕澄唯识论著集. 崇文书局, 2019.09.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吕澄唯识论著集》内容提要:

本书收入吕澄先生唯识学代表性文章共十多篇,包括:《集量论释略抄》《安慧三十唯识释略抄引言》《因明入正理论讲解》《观行与转依》《辩中边论要义》《集量论释略抄》《论庄严经论与唯识古学》等。这些文章涉及的都是唯识学中的关键问题。

《吕澄唯识论著集》内容试读

内编

吕澂唯识论著集

《杂阿含经》刊定记

一、刊定经名

经名《杂阿含》者,或释为杂碎难持(《分别功德论》卷一),此属大众部之私言,无当经义。或释为杂说,即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子、天女所说,今集为一部(《五分律》三十,又《四分律》五十四大同)。或释为文句杂、根杂、力杂、觉杂、道杂,如是等(《摩诃僧祇律》三十二)。此皆就少分言,不能概括全经。义净译《毗奈耶杂事》,别定经名为《相应阿含》(见同书卷三十

九),颇能显其意义,盖经文以事义相应者集为品类得名相应也。然《大论》八十五仍译为《杂阿笈摩》,且解义日:

于是世尊观待彼彼所化,宣说如来及诸弟子所说相应,蕴界处相应,缘起食谛相应,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入出息念学证净等相应,又依八众说众相应,后结集者为令圣教久住,结唱挖南颂,随其所应次第安布;即彼

一切事相应教间厕鸠集,是故说名《杂阿笈摩》。

从此解释,经之结集体裁虽得正名相应,而经文随宜安布,次第不尽相顺,则有杂义。若如来若如来弟子所说相应从能说人言

~2

《杂阿含经》刊定记

当置诸篇首,而经文以厕诸他种相应之间;界相应与蕴处相应当为一类,而经文以厕诸因缘谛食之间;即以此种间厕鸠集之故,经宜以《杂阿笈摩》为名,而不宜云《相应阿含》也。

二、刊定品目

僧肇传《杂含》四分十诵(见《长含序》)。《开元释教录》第十三,据《五分律》云:此部经说事既,杂故无品次诵等差别。现存刊本于卷八题诵六入品第二,卷十二题杂因诵第三品之四,卷

十六题杂因诵第三品之五,卷十八题弟子所说诵第四品,卷二十

四题诵道品第五(宋、元、明、丽,四本大同),此似判经为多诵,而文不备。更考之《毗奈耶杂事》三十九,列举蕴品、处界品、缘起品、声闻品、佛陀品、圣道品、伽他共七品。又《大论》八十五有弟子所说佛所说分、五取蕴六处因缘相应分、道品分、结集品、四分之名。此俱与刊本所题粗同而亦不顺。以是,从来学者皆视《杂含》无次第之可言。十余载前,日人姊崎正治竭数年之力,对勘巴利文及汉文《四阿含》,著汉译《四阿含》论文(The Four Buddhist

Agamas in Chinese,一九O八年,载日本《亚细亚杂志》三十五卷,又别有单行本),考校颇精。其意以为《杂含》当分八诵六

十二部而后大备(五蕴诵八部,六人诵一部,杂因诵四部,弟子所说诵六部,道诵二十一部,八众诵四部,颂偈诵十二部,如来诵七部;此较诸巴利文本五诵五十部更有增益)。然今详勘《大论》之文,知其说犹出杜撰,不可从也。《大论》第三卷末云:

又复应知诸佛语言九事所摄。云何九事?一有情事,二受用事,三生起事,四安住事,五染净事,六差别

~3×

吕澂唯识论著集

事,七说者事,八所说事,九众会事。有情事者谓五取蕴,受用事者谓十二处,生起处者谓十二分缘起及缘生,安住事者谓四食,染净事者谓四圣谛,差别事者谓无量界,说者事者谓佛及彼弟子,所说事者谓四念住等菩提分法,众会事者所谓八众:一刹帝利众,二婆罗门众,三长者众,四沙门众,五四大天王众,六三十三天众,七焰摩天众,八梵天众。

是文所列九事或以义,或以人,颇不一律;又次界于四谛,次佛及弟子所说于界,似失次序。然尝以对照译本《杂含》,大体次第一一吻合;而后恍然《大论》之说九事者非他,乃宗《杂含》之品目而云尔耳;又恍然《杂含》并非文乱无次,其品目正依九事之次第耳。又《大论》二十五卷释十二分教:

云何契经?谓薄伽梵于彼彼方所为彼彼所化有情依彼彼所化诸佛行差别宣说无量蕴相应语、处相应语、缘起相应语、食相应语、谛相应语、界相应语、声闻乘相应语、独觉乘相应语、如来乘相应语,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等相应语,不净息念诸学证净相应语,结集如来正法藏者,摄聚如是种种圣语为令圣教久住世故,以诸美妙名句文身如其所应次第安布…是名契经。

此中诸相应语次第亦同第三卷文,而特加详(末略八众不言者,盖八众分有伽他,结为一品,乃人十二分教之应颂类也)。盖亦宗《杂含》品目而说,即《杂含》品目应于此求之也。今即据此判《杂含》为四分十诵(此与僧肇所传之说相同;四分依《大论》八十五,十诵则依九事也),如次:

一、五取蕴六处因缘相应分

~4~

《杂阿含经》刊定记

(一)五取蕴诵,经第一卷以下

(二)六处诵(旧题六入诵第二),经第八卷以下(三)缘起诵(旧题杂因诵第三),经第十二卷以下(四)食诵,经第十五卷(五)谛诵,经第十五十六卷(六)界诵,经第十六十七卷

二、佛弟子所说佛所说分

(七)佛弟子所说诵(旧题弟子所说诵第四),经第十八卷以下(八)佛所说诵,经第二十二卷以下

三、道品分

(九)念住等诵(旧题诵道品第五),经第二十四卷以下

四、结集分(《大论》作品字)(十)八众诵,经第三十五卷以下

三、刊定文段次第

《杂含经》五十卷,大体次序不紊,惟其间分卷有前后倒置者,又有他经滥人者,皆待刊定。《大论》自八十五卷以去释契经事,略引《杂含》摩咀理迦之文,所依经文殆与旧译同本(见后附论),故以论厘订经文,前二分二十余卷次第应如次列:

卷一卷十卷三卷二卷五卷八卷九卷四十三卷十一卷十三卷十二卷十四卷十五卷十六卷十

七…(佛弟子所说诵佛所说诵卷数见后)…(缺卷)卷二

十四(缺卷)卷二十六卷二十七卷二十八卷二十九卷

三十卷四十一(一~五一,此从姊崎刊定列入)》

~5~

吕徵唯识论著集

姊崎氏尝对勘巴利文本《杂含》,于旧译本卷数次第颇有订正,谓二十三、二十五卷是《阿育王传》,应删去不列,然亦不详其所以。今寻《出三藏记集》载求那跋陀罗译《无忧王(即阿育王)经》一卷缺本。《法经目录》第四,《杂含》经别生有《阿育王经》而不载是何卷(《开元录》始云是二十三、二十五卷)。今对勘《大论》,此经文二十四卷前后应有说念处与说四神足之文,而俱佚失。后来误以同人译本之《无忧王经》弥补其缺,于是别生经有《阿育王经》之名,而《无忧王经》反题缺本矣。又经文第

四卷有偈,据守其《新雕丽藏校正别录》第十五卷云,是宋藏将

四十二卷误刊于前。可知旧刊《杂含》自译出后即未得完善整理,而后人更误刊之,其至于颠倒错失,皆传者之过,于译家固无与也。

其次,佛弟子所说佛所说分、结集分,仍说诸蕴处因缘道品等事,但不拘一义,于前二分中难可归纳,故复别开。此则弟子所说者属诸弟子所说诵,佛说而非全以伽陀问答出之者属诸佛所说诵,佛说为八众而出以伽陀问答者,属诸八众诵。弟子所说诵自

十八卷以下旧有标题,文义显明,今定为四卷六品:一舍利弗说品(卷十八前五十一经),二目犍连品(卷十八后三经又卷十九第

一至四六经),三阿那律品(卷十九末四七经又卷二十第一至九经),四大迦旃延品(卷二十第十至十九经),五阿难陀品(卷二

十第二十至二十三经又卷二十一第一至七经),六质多罗品(卷二

十一第八至末经)。自余文卷错乱,遽难判别。惟旧译经文,除大本(指五十卷者言)外,犹有别译二十卷(失译,附秦录,丽藏改为十六卷,前后错乱,最不可从)。多属大本三十卷以下之文。每

十经或十一经后,原有经名结颂,什九皆存,故能次第经文有条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