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道中互 易经体系》互子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易道中互 易经体系》

【作 者】互子著
【页 数】 583
【出版社】 广州:花城出版社 , 2009.01
【ISBN号】978-7-5360-5353-3
【价 格】75.00
【分 类】周易-研究
【参考文献】 互子著. 易道中互 易经体系. 广州:花城出版社, 2009.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易道中互 易经体系》内容提要:

全书主要围绕易学广义的范畴来探讨和说明阴阳、五行和元气之类的论述,并引出为主题的易学,尝试以古人的思想和今人的语言等,作较全面的探讨和解述,以及介绍由此探讨的“新理论”,所产生的某些新发现和创作等的应用。对于其它相关书籍的各种说法,《易道中互》只尽可能引……

《易道中互 易经体系》内容试读

第一篇中国古代太极学说

第一篇中国古代太极学说

第一节概述

曾有人提出把《周易》、《黄帝内经》、《道德经》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奇书,而在本书,则尝试把“易经、气功、中医、运气、风水”称为中国古代(阴阳)五大学科。这五大学科的经典,基本上都言及阴阳

五行理论。所以,要理解五大学科的精髓,必须先对阴阳五行等有所认识。相反,如要更深人理解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了解五大学科之中的其中部分知识,对更深入领悟阴阳五行的理论,和各学科的科学知识的有关应用会更得心应手。

中国古代正式论述阴阳和五行的书已失传,留于后世的,都是其它书籍或多或少地说及。太极、阴阳和五行学说,是与古代先哲的数理哲理等分不开的。尤其是太极学说,在五大学科及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发展中,由始至终或明或暗地影响及体现着。懂阴阳五行学说的人不一定会五大学科,但懂得五大学科的人,必然多少都会对阴阳五行学说有所认识。诸子百家,极可能都是由《易》派生出来的。因此,要更好地学习或了解诸子百家,最好先对我国古代阴阳和五行学说有个大概的认识。

本章节里面的古今称谓解说很多,很大部分是意思相同的,只是文字表达不同而已,是字词不同而意思一样。故需要理解其真实意思,不但需要过于“咬文嚼字”,“拆句解字”,“抽丝剥茧”;还要充分“代分函微”,“触类旁通”,“方以类聚”;更要像炼气功一样,无我地“性命相修”,“无为有为”,从而“明心见性,立地成佛”。本章节在古代学说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科学知识,以现代人可以理解的语言加以阐述,并多用符号、图解和理论相结合,增加创新的部分,尽可能地加以完善和发展。希望对各行业各人士的发展创新,及道德养生等都会有所裨益。

何以把易经、气功、中医、运气、风水统称为五大学科,是便于推崇国学而提议。现今人们倡导“国学”,然则我们中国的国学又是什么呢?这根本没有明确的范畴和说法,既然《易经》是群经之首,不妨亦以此数理作根据,尝试作出九或十学科作为国学。除了五大学科外,国学还可有:诗词(包括对联、歌赋等各文学体裁的文艺类)、武术(粤语为功夫,包括各传统的运动类)、书画(包括国画、书法、篆刻在内的图像艺术类)、生活娱乐(古乐,古代乐器、歌舞等音乐类;棋艺,象棋、围棋、麻将、牌九等娱乐类;包括传统饮食文化,例如筷子、节日食品等)。

气功,主要以入静和调节呼吸等方式进行锻炼身体、防治疾病、激发潜能的方法,源于古代的“吐纳导引”。通过人静、调息、调意、调身等,把自身各种感观或感觉合于一处,来达到意识近乎虚空的逆返状态,从而能调动自身植物神经与动物神经,潜意识与显意识(或识神等)的对反体用、互相作用、交合变化,从而引起人体常态以外的特殊性功能的扩大化等现象出现。在气功里,还说及三华五气。三华,就是指人身中的精、气、神三宝,是相互转化而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古代的祝由、儒、释、道及各家,均与气功修炼相关,且多以道家为主。气功与《周易》,是不具宗教形式的中华太极元文化。

“精”,指人体中各种物质的精微,是生命的根本。《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体也。”精的来源有二,一是来自先天父母,故称为先天之精,也叫元精,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包含现今所

说的人体生命遗传密码DNA、精子等;二是来自后天,故称为后天之精,是由空气中的清气和饮食水谷

中的精微所化生,以充养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活动的需要。先后之精相辅相成。古人说:“人含气而生,精尽而死(亡)。”梁代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指出:“养身之道,以精为宝;施之则生人,留之

1

易道中互

则生身。”练功之人很注重“元、贞”,即保藏元精。精者,气之源也,对应于卦爻为下初爻与坤坎艮,取应于地与肾脾。

“气”,古为炁字,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有元气(又称真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宗气、荣气、卫气等。气的重要性,正如《景岳全书》所说:“人之有生全赖于气。”《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练功者把气的锻炼作为练功的一种重要手段。气者,对应于卦交为中二交与离兑,取应于人与心肺。

“神”,指人的精神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表现,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统帅”作用。生命力的物质基础为精,气净化出来的“灵子”就是神,就是生命力。气功修养对此称为灵子术。总之,人与宇宙皆具此精、气、神三华,三者相互依存、转化、关联的整体,精为基础,气为动力,神为主宰。气既生于精,精化生赖于气,精气是神活动在体内的有形与无形的物质基础与能量来源。神者,对应于卦爻为上爻与乾震巽,取应于天与脑与元神。

有学者指出,精为物质,气为能量,神为信息(流),这些都非常形象地作出了描述。精气(氣)者,古皆从米,其米形与洛书之后天返先天有关。神者,从示从申,示为显现,申为束而灵,申喻日(性宫)田(命宫)而上下中一申示现灵。精、气、神有体内和体外之分,体内有先天和后天之分,体外有阴性和阳性之分等。这里的精,是物质中具生命的精华中的元精,气是具生命的气息中的元气,神是具生命的神志中的元神,可简言为精华、气息、神志。精,多指精微质;气,多指气场量;神,多指神灵信。精是有形有质,气是无形有质,神是无形无质。气有分空气与元气等,这里的气多指元气,是集光电声波场能等于一身。道家古代又细分为氣、炁、氨(注:此为代字,本字气内为火),今已统称为元气。

此精,古今多有说法,疑包含肾与性器密切相关的内分泌腺液的物质精华,带芳香气味。亦疑为水中之氢原始粒子,化成能量上升至口返化成水气下腹。而精液中的锌正是生物化学酸锌电池的重要成分,也可作为精能的来源之一。

五气,指五行之气,人身指五脏六腑之气,即五行(化生)、六运(圜、回、节)。五行是对应作木、火、土、金、水的象拟类别,是以五种功能属性和运动变化为简朴代表,来归类自然界的事物运行化生的规律属性,并以五者相互滋生(即相吸、相生、相合、产生)、制约(即相斥、相克、相分、消耗)的阴阳关系,来论断与推演事物之间,相互关系及复杂的运动变化规律,以此而用五行的五元素作为类拟的规属统称。中医又称为阳气,阳气充沛才能使人身阳和布敷,生机蓬勃。修练气功,就是要使三华聚顶,五气朝元,才能使精气内守,阳气充沛,从而达至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中医,是以中药(主要是中草药)和针灸为主体,按理应分属为中医的内外科。针灸,现理应包括针刀、推拿、刮痧、拔罐、按摩、点穴等以器具制作治疗在内。针灸疗法,是指以针刺艾灸防治疾病的方法。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人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以调整营卫气血。灸法是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中草药,是基于五脏六腑对应阴阳表里的五行六气等原理,以草药的五味五色五气等,及其所归经络的作用,以不及太过作出补泻,调节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病的效果。古经典以《黄帝内经》为主。

运气学说,主要指五运六气。运气,有指中医探讨的运气学说,有指把力气贯注到身体某一部分;有指命运、气数等。此把命理、术数、推衍及中医运气学,归属运气类。运气是时空气象运应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思想,范畴含干支为基础推演,五行六圆(合)为衍。其内容很为广泛,涉及天文历法、气象、物候、生物、命理格局、运布气场、遥感注气等。运气以干支作五运六气为主,年干统运,地支纪气,岁主客运,主客平气,太过(太)不及(少),进退生克,交错循环。今多应用于天文地理、中医、风水、命理等。

风水,原含义以地理学的堪舆,或堪探、堪察为主体,其理应加人古天文学在内,即实应名为堪舆,风水只是俗语或方言的别称而已。风水,旧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自然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体系;亦指风水先生,今堪舆的俗称,风指天气代表,水指地象代表。堪舆,指天地(即今天文与地理),

2

第一篇中国古代太极学说

在《淮南子·天文》中有:“堪舆徐行。雄以音知雌”,许君注:“堪,天道;舆,地道。盖堪为高处,舆为下处。天高地下之义也”;扬雄《甘泉赋》说:“屡堪舆以壁垒兮”,注:“天地总名也”。堪舆家,古时为占候卜筮者之一种,后专称以相地看风水为职业者,俗称“风水先生”。

这样,所谓的“国学”,主要以“易经、气功、中医、运气、风水,诗词、武术、国画、娱乐”为九大国学代表。其中武术、国画、诗词、娱乐,可另称为“四技艺”,再加上“四大发明”,中国基本的伟大国学及其发明,就能各相呼应、简明扼要,从而易于倡导推广了。当然,我国的国学还远远不止于这些,于此只是作探讨归纳而便于传扬。

《易》于古代,是公共“哲学常识”课。然而《周易》,更是国学中的国学,是易学中的主要代表,它可以说是“德(儒)”、“道”的一种辩证教说,比之其它任何所谓的宗教信仰,以及现今科学,都来得更唯物而朴素。

真精(髓)

真气(炁)

精元精(液)

气元气(或玄)

物精(精或华)

空气(氣)

指“生”字

气的古字形为:气

北坐

精的古字形为:米青指内穴“丹”

气:可指生命的原始能量

或粒子

精:可指生命的精微物质

真神(精)

神元神或阳神(灵或潜意识)阴神(鬼或主意识)

→指“示”字

神的古字形为:神

指日田电“申”

神:可指生命的信息玄能

易道中互

第一章

阴阳学说

第一节概述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先哲们,通过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采用有别于西方的类比归纳的逻辑推演方法,把宇宙间的万物万象,统分为“阴”与“阳”两大类,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阴阳学说认为,一切事物的形式、变化和发展,全在于阴阳二气(注:此气并非纯指空气之气,而主要是指与气功运气学所说及之气密切相关)的运动和转化。总结出来的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是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同时存在着相反的两种属性,即存在着对立统一的阴阳。对立统一的阴阳平衡而融和谓之太极。“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道可以说是太极的变化规律,而德可喻为其内之阴阳实体,也可以说是太极存在的理想状态,道家常称之为德道,儒家称之为中庸之道,《周易》称之为中正之易,佛家称之为禅或慈悲,等等。

凡是练过气功有过气感等成效的人,都会很明确地自身体会到和感觉到阴阳二气的真实存在,而这种存在状态和形式等都是很奇妙的,难以解释作言说表达,故容易给人玄的感觉。笔者就曾在练气功时出现所谓的走火入魔的现象,就以其中的半边身冷半边身热的现象说说吧!当时自身感觉是,从头到脚分成左右两边而产生极明显的半边身冷热的浓重、凝聚的气场感觉现象(注:这气是所谓气功之元气、真气,非空气,它是通透全身内外的某一时空的物质现象,如同介乎物质与反物质之间的各种能量转化),但奇怪的是它初期是左冷右热(真实情况是那种先出现已忘记了),过一会儿则继而突然转变成左热右冷,再而又变成出现左旋或右转,最后又变成阴阳调和融合而慢慢地没有了。这种不但是笔者个人才会出现的气功情况,该又如何作解说呢?这种现象和物质,用西方的科技又如何能做出相类似的实验效果作推理和验证呢?相信这并非是个人容易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这本书里,将尝试以五大学科为基础,把阴阳五行学说提升到科学浅显的理论探讨,把贯穿五大学科的精髓部分,即太极阴阳五行学说部分统筹归纳;以科学而非迷信的角度,作实际的学习、研究和提升,以便于更让人学习、理解和应用。

阴阳学说,对中国古代中原的河洛文化的形成和影响是重要的。阴阳学说,不仅应用到各个科学领域里,而且成为我国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阴阳学说的起源

阴阳学说的产生,早在夏朝之前就已形成。这从《易》中的八卦阴阳爻的出现可得证实,八卦中的卦符阴爻(--)(注:代表阴性、偶数,即双数)和阳爻(一)(代表阳性、奇数,即单数),出现在我国的夏朝占书《连山》中。《山海经》中记载:“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日《归藏》;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日《周易》。”也就是说,在夏朝时就有《连山》的八卦书,而八卦又是由阴和阳这两个最基本的爻(符号)组成的。而易学的核心基础是阴阳的象数义理的运用,阴阳象数是体,卦爻义理是用。由此可见,阴阳学说至少起源于夏朝或其之前是无疑的。

阴阳学说的产生,相信是与人体、气功和天文运气学有密切的关系,可能是从气功和天文的现象中,逐渐形成的符号文字理论学说体系,继而应用到与人类直接相关的个人与族群和社会的生存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人事天文地理,占卜预测,居住环境,医疗保命,道德文化,修身立命,齐家治国,技术创新等等的创立和应用。这是一种返观感悟的发展,与西方的实现显证的发展有着截然的不同,这也像是在地球村

第一篇中国古代太极学说

内的阴阳两面的发展变化。所以阴阳学说的起源、发展和完善,将有助于全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生存与发展。也因为其学说是以物质世界的始终之太极元气作基础,从而解释世上万事万物的各种现象,所以无论任何事情、学科等等,均能与阴阳五行或易学产生联系,并能以其作解说和启发。

此所述的阴和阳,都可以用现代的说法“阴性”和“阳性”作对应,简称“阴”和“阳”。如用数理作理解,符号可用数字符号“0”=阴和“1”=阳表示,可用古代爻符“--”=阴和“一”=阳表示,也可用国外性别符号“♀”=阴和“合”=阳,或建议用本人所创的新性别符号表示。如图1的阴性符号,图2的阳性符号所示。图3是阴阳交合符号,图3可竖着表示,是图1和图2的交互结合,其中的两个“1”已简化重合;其理如阴阳鱼图(即图6所示)。图4是阴阳同体(或称阴阳异合)符号,也是图1和图2一体化的结合,其中的“0”已简化重合。亦可以老子《道德经》内隐含的玄牝符号作表示,可参考第二篇内的图示。

图1

图2

图3

图4

新符号有很多好处和特点,均采用数字符“1”和“0”的阴阳组合而成,简化诚少了国外性别符号“♀”和“合”可省略的多余笔画。这不但可避免国外性别符号易混淆、雅分辨而产生的错误,也可避免古代爻符的单双线条形而不贴近现代,又有古爻符的圆方曲直含义,还更直观地表示阴阳性质的物象和数理。例如,精虫卵子,男女性器,数理上的“1”和“0”结合或说排列组合,形状线与圆(或可理解为方与圆)组合,其“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等均可表露无遗。因为,笔者就曾在珠海的某书店内看到有一本医学类书籍的封面,印有国外性别符号中的男性合符号错误多了一横,且当时就令我觉得其男女性符难作区分,再者笔画相对数字1与0的组合又过于复杂和相近难辨,而新符号则可一目了然而易于区分,笔画以两笔为基础表示阴阳,更简单明了,涵义丰富,一符相关。这新符号的创作,也是基于阴阳学说等理论而创作的。虽然国外设计的符号已是国际性通行,但通行的并非能代表它就是最好或最适用。而以本书的阴阳之说,使用这新符号更有助于理解阴阳牝牡的个中玄妙

阴与阳两种物象信息体,会从相对的“前后、上下、左右、内外”八个方维运动和转化着,甚至还包括内外小大的变化(注:若以现在的几何立方体说法,是“正四方六面层八角隅”,简称为“四方六面八隅”,这也是易经文化隐含的重要部分,故此合称之为“方隅”,以后章节会详述,可参看后节的图5)。在中国古学术的五大学科里,最重要的核心思想就是太极、阴阳、五运(五行)、六气(六合、六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开首即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是古中医对阴阳学说重要性的高度概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还把阴阳的特性比喻为:“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在庄子《天下篇》中说:“易以道阴阳”,《系辞传》说:“阴阳之义配日月”,《系辞上传》又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仁,知者见之谓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可想而知,阴阳的理论学说在其它各学科中作为应用依据的重要性。

第三节阴阳的特性

一、阴阳对立

①阴阳对立统一

易道中互

阴阳对立,是阴与阳的对立统一,指自然界的万物万象,内部都同时存在着相反的两种属性,即存在着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我们把凡是对立统一的两种属性统称为“阴”和“阳”。对立的矛盾是一切事物的根本矛盾,既是同时对立又是同时互相统一。惟有这种统一,然后才能产生变化,生成万物。阴阳的对立统一,是一切事物的始终。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周易乾凿度》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乾卦属纯阳,坤卦属纯阴,也就是说乾坤是两种对立的矛盾,且又是互相统一的,即具有单一性与相互性。

②阴阳内外集合(或层级性)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既有内部绝对的统一,也有外部相对的统一。举例,人体外部的对立统一是男人和女人,内部又可以各有首尾、背腹、表里等等。外内部又是众多的对立统一集合。又比如,分子是由众多或若干个低一层级的原子或粒子组成的集合。故其集合是具有延伸性或扩散性的,据阴阳具有相对面的原理,也必有相对应的聚归性或集合性。

举例,在八卦体系中,乾坤是众卦之中的纯阳与纯阴,可直接表象阳阴,而其余分支中的六经卦,或

六十二重卦,相对于乾坤而言,均只能作为是阴阳中的内部层级或支节的集合元素。然而相对于支节中的元素,例如坎离或泰否两卦,又可作为是乾坤内部低一层级,或同一层级的阳阴属性的对立统一,而与泰否相当的六十四重卦集合的半分两仪判作乾坤阳阴,就是阴阳内外集合的层级表现,即阴阳是具有层级性及集散性。

《素问·阴阳离合论》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故阴阳之内中外,可分三道层级,即数九之三分。

③阴阳大小全息性(或相互性、共通性)

物有阴阳两性,阴阳两属性之中均同时存在着不同的阴阳两属性。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独阴不生,独阳不长。阴中同有阴阳,阳中同有阳阴。阴或阳的内外,同时亦有阴阳。有内外部的阴阳,有内部统一结合的阴阳,有外部分开独立的阴阳。所有的阴阳都有共通性和类似性,即象拟性,这种共通性古代称为“象”或“相”,即现代所说的全息性。

举例,原子内必有阴阳两面,已知带阴性负电的电子,那么则可推断其外部有相对应的阳性正电的原子核,并又可推断其内部有亚电子等的阴阳结合,以及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的阴阳结合,质子和中子内又有夸克,等等。而微观的原子结构则很像宏观的太阳系结构。也就是说,可以知其一面而推知另一面,这是阴阳的全息性(即相),或集合性(即互)。若以现今的说法,阴阳都具有全息的性质。另例,气功中的元气概念,是能通透万物的至低层级的近虚空元素,是介乎物质与“非物质”(即反物质)之间中互的原始层界或载体

阴阳别有阴阳。《素问·金匮真言论》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素问·阴阳别论》说:“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

④阴阳的象数义理

阴阳的象、数、义、理,都体现在其它各类部属的各方面。阴阳的象、数、义、理,是指阴阳中普遍存在着的象形、数性(或数理)、含义(或意义性质)、道理(或理论)。但并不能以此而简单地分成象、数、义、理四个派系,而应是这“四性”(指象数义理,或称为四象性)的结合统一。于此,阴阳为体,

四象为用。例如,在《周易》中,物有一阴一阳两相对立的统一,则为二位一体(即一元分为二,或称为

一元二分)的象数,再者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则可表示为四位一体,那当然是二位一体的扩展,其它以此类推。另外,与此法相对立统一的又分有内外层次性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三阶层级的象数。其综合是,阴阳以第三层级内为基础为体,相对应则是四位一体的阴与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合共四象八卦而为用。其它诸如性质、定理之类的,则可作为义理的体用。结合“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