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辞典》黄开国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经学辞典》

【作 者】黄开国主编
【页 数】 718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1993.05
【ISBN号】7-220-01833-9
【价 格】$28
【分 类】经学(学科: 词典)
【参考文献】 黄开国主编. 经学辞典.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3.05.

图书目录:

《经学辞典》内容提要:

是一部关于经学的辞典,所收辞条4000余条,包括经学的著作、人物、术语、学派和典故5类,时间上限为汉武帝置五经博士,下限以近代中国为界。

《经学辞典》内容试读

一画

【一艺】经的别称。指一种经王之法。公羊学为汉武帝所推扬,书,《汉书·儒林传》载公孙弘奏议:《春秋〉为一王之法成为西汉流行“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观念。《汉书·司马迁传》载.上大夫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藉奏。”汉代壶遂言:孔子“作《春秋〉,垂空文以以经学取士,精通一艺,就可取得断礼义,当一王之法.”西汉末年谶充任职官的资格,或成为经学博纬神学兴起,此说进-步发展为孔士。

子著《春秋),是为汉立··王大法,

【一经】即一艺,见一艺。

即孔子为赤制说。东汉公羊学大师

【一王大法】今文经学公羊学对何休著〈春秋公羊解沽》取以为说:《春秋)的看法。孟子最早提出《春“孔子仰推天命,俯察时变,却观末秋》是大子之事。西汉公羊学大师米,豫解无穷,知汉当继人乱之后,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进而认为,故作拨乱之法以授之。'《春秋〉是孔子为继周者所立的

【二传】注释《春秋》的〈公羊传》南》。〈诗经)分风、雅、颂。些学者与《谷梁传》。《春秋》分三传,《左认为,风有正风、变风之分。…“南为传》为古文经学;《公羊传》与《谷梁正风,其余郡风、鄘风、卫风等十三传》皆今文经学,故合称二传。〈后编为变风。《周南》、《召南》之名,解汉书·贾逵传》:“帝善逵说,使发出说主要有三:(-)《诗序》说:《左氏传》大义长于二传者。”

“关唯》、《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

【二南】《诗经》中的《周南》、〈召系之周公;南,言王化自北而南也。

2

二画

《鹊巢〉、《驺虞》之德,者侯之风也,

变雅。

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二戴】

西汉经学家戴德与戴圣。

(二)朱熹、郑樵说。周、召为周公

二人同受学于后仓(亦作苍),皆治

且、召公萸的采邑,其地在江、汉之

〈礼记》,又是叔侄,故后人合称二

间的南方,《周南〉、(召南〉即周公、戴。孔颖达(礼记正义序):“去圣逾召公的采邑一带的诗集。(三)王远,异端渐扇,故大小二戴,共氏而雪山、崔述、梁启超说。南是诗歌的分门。”

一种体裁,与风为二,因起于南方,【二戴记】《大戴礼记〉与《礼记)北方人效仿,仍以南命名。大约采(《小戴礼记》)的合称。分别详见集于周公、召公秉政时,所以命之“大戴礼”、“小戴礼”。

周南》、《召南》之名。其产生年代,【二子乘舟】〈诗经·邶风〉的一有西周说,有东周说,也有西周、东首。全诗二章,每章四句。《诗序):周兼有说。

“《二子乘舟),思伋、寿也。卫宣公

【二典】《尚书》的尧典)、《舜典〉。之二子,争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今文《尚书》唯有〈尧典》,东晋〈伪作是诗也。”诗的内容与《诗序》说古文尚书》分为二篇,以“帝日钦相合,故大多数学者信以此说。史哉”以上为《尧典〉,以“慎徽五典”载卫宣公诱奸他父亲的妾夷姜,生以下为《舜典》。东晋后,《伪古文尚子名伋;又强占伋的聘妻宣姜,生书)流行,而有二典之说。《文苑英了两个儿子,名寿与朔。宣姜要想华〉三八六唐贾至《授房琯刑部尚把自己的儿子立为卫君,图谋害死书制):“俾掌二典,以弼五教。”

伋。宣公信从宣姜,派伋出使齐国,

【二雅】《诗经》的《大雅〉与(小并预先派一批人假扮强盗,埋伏在雅》。《诗序》:“雅者,正也。”因其为路途,准备杀害伋。寿与伋相善,把周代最通行的诗歌,公认为正声,这一阴谋告诉了伋,劝伋逃跑。伋故命之为“雅”。其诗为西周京城丰不肯,寿用酒灌醉伋,自己坐船,打镐(今西安市西)一带的作品,《小着使者的旗号,前往齐国,被假扮雅)中有一部分民间歌谣。一些学的强盗杀害。伋醒来后,坐船赶去,者认为,“雅”分正变,〈小雅》自首假扮的强盗又将伋杀死。卫国有人篇《鹿鸣〉至《菁菁者莪》为正雅,自知道了这一阴谋,因而写作了此《六月》以下至末篇《何草不黄)为

诗。

变雅。大雅)从首篇《文王》至《卷【二礼集解】共十二卷,明李黼阿)为正雅,从《民劳)至〈召旻)为著。其书以陈友仁的周礼集说》和

二画3

杨复的《仪礼图》为蓝本。用陈友仁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为之例将《周礼》序官分冠各官之首,九经,以《论语〉、〈孝经》字少合为采杨复之法将〈仪礼》逐节分注各一经,共十经,实为十一经。(二)章之后。为解释(周礼》设官太多之《南史·周续之传》:“通《五经》、〈五疑,谓“太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纬),号日十经。”〈五经》为《易)、人,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书》、《诗)、〈礼》、(春秋),《五纬》为士十有六人,下士三十有二人”,除《易纬〉、〈书纬》、〈诗纬》、《礼纬》、太宰62人,即天官冢宰属官宫正

《春秋纬》。

以下62人。解其后5官,也仿此说。【十翼】解释《易经〉的十篇,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书之说

《易传》。翼有辅助之意。人们以《易

“率循文笺释,罕所考证发明。”

传〉为辅助《易经》之作,故名为十

【二体石经】用篆书、隶书两种字翼,包括(彖》的上下、《象》的上下体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亦称二字《系辞)的上下,《文言》、序卦》、《说石经。刻于北宋仁宗时,完成于嘉

卦)、《杂卦》十篇。古代儒家学派认

祐六年(公元1061年),又称嘉祐石为,十翼是孔子所作。近人根据十经。刻有(易》、《诗》、《书》、周礼)、翼的内容研究认为,十翼非成于一《礼记》、春秋左氏传)、《孝经》、《论人之手,是战国至秦之际的著作。语〉、《孟子》九种典籍。

【十二经】(一)指儒家十二部经

【二礼经传测】明湛若水著。其书典。此说有两义:①《诗》、根据孔子的曲礼三千,经礼三百之《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说,以《戴记》的(曲礼〉附以《少加六纬,始见于《庄子·天道〉;②仪),为《曲礼》上经三卷;以(仪礼〉宋晁公武《郡斋读书记〉:“唐太和

一书为下经十七卷。以《礼记〉的(公元827一835)中,复刻十二经,《冠义)等十六篇,为《仪礼)正传十立石国学。"”指(易》、(书》、《诗)、《周

六卷,以《王制〉等二十三篇为二礼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的(杂传》、(通传》。又以《小戴礼〉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郊特性》等五篇与《大戴记》的《论语)、《孝经》、《尔雅》。(二)指《公符)等四篇为《仪礼)逸经、传。《周易》一书的十二组成部分。《易每一节各标注章旨大意。

经〉上、下篇合《易传》的《彖)上下、

【十经】儒家的十部经典。有两《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说:(一)〈宋书·百官志》以《易》、卦》、《序卦〉、〈杂卦》十翼,共十二。《书》、《诗》、《周礼)、《仪礼)、《礼(三)指〈春秋)书的十二公,即隐

二画

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唐风)为流行在唐地(今山西省翼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城县南,成王之弟叔虞的封地)一公。

带的诗歌;《秦风〉为流行在秦地

【十三经】十三部儒家经典的简(秦为非子封地,其地在甘肃省天称。西汉武帝时以《易》、《诗〉、水县的秦城,后迁都至今陕西省境(书》、〈礼)、〈春秋》为五经;唐代以内)一带的诗歌;〈陈风)为流行在《易》、《诗》、〈书)、《周礼》、《仪礼〉、陈国(今河南省准阳县,舜的后代(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妫的封地)的诗歌;《桧风》为桧国梁传》为九经;唐文宗刻石经,又增(今河南省密县、新郑县之间,祝融(孝经〉、〈论语》、《尔雅》三经,为十之后,坛姓国)流行的诗歌;〈曹风》

二经。宋代尊孟子,重四书,又列为流行在曹国(今山东省定陶县东《孟子〉于经部,自此而有十三经。

北,武王之弟振铎的封地)的诗歌;

【十五国风】〈诗经》的《周南〉、(幽风)是流行在幽地(今陕西省邠《召南》加(邶风)、《鄘风)、《卫风)、县)一带的诗歌。十五国风多数是《王风)、〈郑风)、〈齐风》、《魏风〉、下层人民的作品,比较直接而又深《唐风》、《陈风〉、《秦风〉、《桧风〉、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曹风)《幽风)。二南为周公、召公状况;也有一部分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南方地域的诗歌;〈邶风〉为流作品。

传在邶国(一说今河南省汤阴县,【十月之交】《诗经·小雅节南山

一说今淇县)的诗歌;〈鄘风》为流之什》的一篇。全诗八章,每章八传在鄘地(一说今河南省新乡县西句。《诗序》:“《十月之交》,大夫南的鄘城一带,一说今汲县,管叔刺幽王也。”诗的内容借十月朔日的封地)的诗歌;《卫风〉为流传在辛卯的日食这一事件,尖锐地揭露卫国(今河南省淇县东北的朝歌,了西周政治的腐败,反映了人民的康叔的封地)的诗歌;〈王风》为王痛苦,认为“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城(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即周公赙沓背憎,职竞由人”:用“百川沸所营之洛邑)一带流行的诗歌;〈郑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风〉为流行在郑国(今河南新郑县)”的诗句,预示社会即将出现的大

一带的诗歌;〈齐风》为流行在齐国动荡。有的学者考证此诗作于周幽(今山东省境内,姜太公的封地)一王六年,并认为作者是朝廷的一位带的诗歌;《魏风》为流行在魏地大官,他写作此诗是讽刺当权贵族(今山西省芮城县)一带的诗歌;

乱政殃民,遇到日食、地震、山崩、

:画5

河沸等巨大灾异,也不知警惕,同提举。据这两则材料,其书当成于时感叹自己的无辜遭迫害。

元初。其书以《论语》、《孝经》、《孟

【十四博士】十四家经学博上。西》、《大学》、《中庸》、《诗》、《书》、汉武帝初置(易》、《诗》、《书》、《礼》、《周礼〉、〈仪礼》、《春秋)三传、《礼《春秋》五经经学博上。汉宣帝时,记》为十一经,采用问答体。论《大《易》分为施、孟、梁丘三家,《诗》早学》、《中庸》、《论语》、〈孟〉,多采有齐、鲁、韩三家,〈礼》分大戴、小朱熹《章句集注》;说《诗》多据郑玄戴二家,《书》欧阳、大夏侯、小夏侯注,说书多据南宋蔡沈《书集传》,

二家,《春秋》公羊学分颜、严二家,说三礼三传多采孔颖达注疏。其书为十三经学博士。汉成帝时,增批评宋儒“说(易》便骂王弼;讲(周《易〉京氏一家,而有十四经学博礼》便责郑康成、贾公彦;解《尚书)士。东汉沿袭,仍立十四家博士。便驳孔安国,伤乎已甚。”主张汉儒后汉书、儒林传》:“于是立〈五经》

亦有可取之处。对一些经学问题提

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易》有施、出了前人所没有的新观点,其中有孟、梁丘、京氏,《尚书》欧!、大小的可纠前人之误,有的则受到后入夏侯,(诗》齐、鲁、韩,《礼》大、小戴,

穿凿失据之讥。

《春秋》严、颜,几十四博士,太常差【十三经义疑】二卷,清吴浩次总领焉。”十四经学博土皆属今著。此书取十三经的笺注,列举其文经学。

疑义,加以考证辨正。有的考辨精

【十亩之间】《诗经·魏风的-一详,如释《尔雅》“昏,强也”;以为首。全诗二章,每章三句。《诗序》:“昏,当作昏,《书》不昏作劳。昏与“《十亩之间〉,刺时也。言其国削闵、与警同,强也。”亦杂有误说,如小,民无所居焉。”诗的内容是写采谓诸侯三卿,即使是正卿,也不能桑的人的劳动和交往。故有的学者称大,但管子〉、《左传》诸书,却有认为,这是一首劳动妇女所唱的采大司马、大司徒、大司寇之称。《四桑歌。

库全书提要》评其书,“盖注疏之

【十一经问对】五卷,何异孙著。学虽未能贯通融会,而研究考证具书中第二卷论〈孟子》彻法、助法有根柢。视剽剟语录、枵腹谈经,徒说:“大元官制承宋职田”;第一一卷以臆断者,则胜之远矣”。

论〈论语〉暮春者说及王稼村先生【十三经字辨】清陈鹤龄著。其书在杭州府讲学。稼村为王义山号,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王义山明末进士,元初官江西儒学

〈易〉、〈书》、《诗》、〈春秋)、《礼记》、

二画

《周礼)、〈仪礼)、《尔雅)为经,计其《礼记》十卷,〈左传》十四卷,公羊数只有12;如将《春秋〉三传为三传》三卷,《谷梁传》二卷,《论语》一经,则为14经,亦不合13之数。不卷,《孝经》一卷,《尔雅〉三卷,〈孟知如何以“十三经”命名。该书前校子〉二卷。《易》本程颐的《周易程字画,后考字音,但多舛漏。成书于传》与朱熹的〈周易本义》,并分别乾隆乙酉年(1765年)。

标明。(书〉采东晋梅赜所献的〈尚

【十三经注疏】十三部儒家经典

书孔氏传》与宋蔡沈的《书集传》;

的笺释注疏,共416卷。周易》用魏《诗》取〈小序)、朱熹的诗集传》与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

子贡的《诗传》;《周礼〉用王应电

《尚书〉用伪孔安国传,孔颖达正本,分序官于各职守之前,使长官义;〈毛诗》用汉毛公传、郑玄笺,孔与部属相统属;〈礼记》增《夏小正》颖达正义;〈周礼》用郑玄注,唐贾一篇,置《曾子问〉前;〈左传》主夏公彦疏;《仪礼》亦采郑玄注,贾公正(建寅,以农历一月为一年之彦疏;《礼记》用郑玄注,孔颖达正始),以周正(建子,以农历十月为义;《春秋公羊传》用汉何休注,唐正月)为谬;《论语》、《孝经〉无注:徐彦疏;《春秋谷梁传》用晋范宁《孟子》用苏洵本,加以评点;其余注,唐杨上勋疏;《春秋左传》用晋《公羊传》、(谷梁传》、《仪礼〉只是钞范宁注,孔颖达正义;《论语》用魏录旧文,无所发明。

何晏注,宋邢呙疏:〈孝经》用唐玄【十六字心传】指“人心惟危,道宗注,邢呙疏;〈尔雅)用晋郭璞注,心惟微,惟清惟一,允执厥中”十六邢岗疏;〈孟了〉用汉赵歧注,宋孙个字。出自《伪古文尚书·大禹漠》,奭疏。南宋以来,开始合刻,明有嘉系舜帝对大禹所说,故又称虞(舜靖、万历本,清乾隆初有武英殿本。又称吴虞)廷十六字。此四句实由嘉庆时,阮元任江西巡抚兼提督,《荀子〉、〈论语》之语拼合而成。惠据宋本于南昌学堂重刻,并撰《十

栋《古文尚书考)卷下:“《荀子·解

三经注疏校勘记》,附于各经各卷蔽篇》:‘故道经)日:人心之危,道之后。始刻于嘉庆二十年(1814年)心之微,危微之几,惟明君子而后2月,刊成于第二年8月,前后历时能知之’。阁若璩日:《荀子〉此篇又19个月。

有‘精于道’,‘壹于道路’之语,遂

【十三经解诂】五十六卷,明陈深隐括为四字,续以《论语》‘允执厥著。其书《易》三卷、《书》三卷,《诗》1中’,以成十六字。”宋儒以为这十

四卷,《周礼》六卷,《仪礼〉四卷,六个字是尧、舜、禹心心相传的大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