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志 第71卷 上 著述志 古代部分》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陕西省志 第71卷 上 著述志 古代部分》

【作 者】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丛书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
【页 数】 504
【出版社】 西安:三秦出版社 , 2000.05
【ISBN号】7-80628-416-8
【价 格】80.00
【分 类】图书目录-陕西-古代-地方志-陕西
【参考文献】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陕西省志 第71卷 上 著述志 古代部分. 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0.05.

图书目录:

《陕西省志 第71卷 上 著述志 古代部分》内容提要:

本册分为:哲学 宗教;政治 经济 法律 军事;语言 文学 艺术;历史 地理;自然科学;综合类 杂撰六编。

《陕西省志 第71卷 上 著述志 古代部分》内容试读

综述1

综述

文化的发展,著述的兴盛,都和地理环境分不开。陕西地处我们伟大的祖国的腹心地带,是黄河文化摇篮的中心。它南有蜿蜒千里的大巴山,北有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气势壮阔,资源丰富,秦岭雄踞中部,重峦叠嶂,巍峨青翠。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气候温和,物产富饶。古代长安有沣、渭、产、霸等诸水环绕奔流,人文初祖炎黄氏族,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自周、秦、汉、唐以来,先后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历时一千多年。在这段时间里,古都长安曾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作家、诗人、学者云集荟萃之地,人才济济。

在这种得天独厚的特殊历史地理条件下,陕西涌现出了大批的杰出人物,有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画家和诗人等,他们辛勤笔耕,著书立说,为人类创造了无数的精神财富,造就了陕西古代著述兴旺繁盛的局面,不论从作者的人数还是著述的数量上讲都可以和海内名邦大都并驾齐驱。

陕西古代著述知多少?数量繁多的陕西古代著述,分散在国内外数以万计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其它藏书机构之中。我们今天能见到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要见到其中的绝大部分是很难办到的。根据所掌握资料,史籍可考者的作者,约有2063人。自周、秦、汉、唐到宋、元、明、清,他们在不同的朝代,在各朝兴亡交替的岁月里,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用共同的语言文字,为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写下了千古不朽的光辉篇章,留下的著述约有4418种,其中今天能看到的存世著作,虽仅有1057种,但却也足以说明陕西古代著述的繁盛景象。

陕西古代著述有其光辉灿烂的时代,也有衰败调弊的时期,就某个学科看也有它的空白点。从目前存世的陕西代代著述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它不但有丰富的内容,繁复的品种,而且有强烈的地域特点,极为明显的时代色彩,同时也明显地展示了古代陕西著述发展的轮廓。

第一、陕西古代著述的诞生

自先秦到南北朝时期,是陕西古代著述的诞生时期,若从西周共和元年(前841)算起,到北朝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共1428年的漫长岁月,在这段历史的沧桑巨变中,作为

2陕西省志·著述志(上册)

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的陕西,著述产生早,数量大,涉及的学科多,留下来的著述约431种。相传周文王等编定的《周易》,成为中国哲学研究的滥觞。再如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保存的大量周代陕西境内产生的诗歌作品,还有秦时代的文字,汉代的史学、经学、天文学和农学,都有可观的著述问世。但这一时期著述的主要成就,是在史学和经学方面。

一、史学的兴起

汉代史学开创了中国史学发展的先河,为史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打下了基础。如西汉夏阳(韩城市南)人司马谈和司马近父子所著的《史记》130篇,还有东汉安陵(咸阳东北)人班彪和班固父子所著的《汉书》120卷,开创了纪传体通史与纪传体断代史史书的范例。他们的著作,是汉代史学兴起的代表作,给后代史学的发展莫定了基础。

二、经学的开创

汉代是经学的开创时期。在史学兴起的同时,经学研究也接踵而起,主要著作有西汉时在长安为官久居的刘向,他著有《春秋谷梁传》、《五经要义》、《五经通义》。东汉扶风人贾逵、茂陵人马融等,在经学方面都有建树。贾逵著有《尚书古今文同异》、《春秋左氏长经章句》、《春秋左氏传解诂》、《春秋释训》、《周礼解诂》等15种。马融是当时关中有名的经学大师,他先后作的《孝经注》、《周易注》、《尚书注》、《礼记注》、《仪礼注》等,都进人了儒家经典。他的著述虽大多失传,但可以看出,他在经学研究、著述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受其影响者,有晋时文武兼备的经学大师杜预,他是京兆杜陵(西安市东南)人,著有《春秋左氏传评》等,对后世的经学研究有很大贡献。

三、汉代的散文、歌赋

汉代的散文歌赋别有特色,非常引人注目,如刘邦的《高祖歌诗》、刘彻的《汉武帝集》、刘向的《刘向集》、刘歆的《刘歆集》、苏竟的《苏竞集》等。司马迁是汉代散文大师自然不用赘说了。班彪和班固父子也都是散文能手,他们的作品情感奔放,文词朴实自然,对后世散文影响很大。

四、宗教著述的诞生

在汉代史学、经学、散文、歌赋等著作产生的同时,陕西的宗教活动也在不断地发展,其著述随之诞生,首先是佛经汉译本的产生。佛教约于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其后的一百多年间,译成汉文的佛经罕见,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陕西的宗教著作勃然兴起,代表人物有姚秦时高僧鸠摩罗什,他被后素姚兴用武力强请到长安,后尊为国师,并派800名高僧跟他学习佛经,他便组建译经场,开始了当时历史上空前的译经活动。他一生共泽佛经74部384卷,门下弟子5000人,僧肇、僧导、僧容等皆为其得意弟子。僧肇著有《肇论》、《宝藏论》、《丈六即真论》、《长阿含经序》等,僧导著有《成实义疏》、《三论义疏》、《空有三谛论》,僧容著有《大秦众经录》等。由于鸠摩罗什和他的徒弟辛勤译经、著书立说的影响,当时在陕西终南山下的草堂寺,出现了高僧云集的热闹景象。

在佛教著作发展的同时,陕西的道教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当时在终南山下已产生了楼观道派,道士梁谌、王延、韦节等,都是陕西人,他们均有道教著述问世,如梁谌著《日月黄华上经》、《水石丹法》等,王延著《三洞珠囊》,韦节著《西升经注》、《三洞仪序》、《楼观先生内行内传》等。他们的这些著作对道教的发展都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

综述3

第二、陕西著述的鼎盛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自隋文帝开皇元年(581)起,到五代后周显德七年(960)共379年。这

一时期的重点是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处于发展下的唐代,在以长安为中心的著述园地里,出现了自战国以来从未有过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这时期的陕西著述约有710多种,诗歌、散文、小说、天文、历史,以及佛、道著述如雨后春笋,把中华民族文化推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一、出水芙蓉的诗歌著作

唐代诗歌,佳作迭出,异采纷呈,其中许多名篇都是在陕西写成的。当时的著名诗人有旅居长安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杜甫有名篇《兵车行》、《丽人行》,还有被称为现实主义诗歌艺术高峰的《三吏》、《三别》等。他一生作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陕西籍诗人中有白居易、杜牧、韦庄等。白居易被称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传世名篇有《卖炭翁》、《长恨歌》、《杜陵叟》等。他一生作诗3600多首,存世的有2800多首,有诗文集《白氏长庆集》传世。开元、天宝年间的诗人还有宦居长安数十年的王维,他长于边塞诗,有《王右丞集》传世;中晚唐后长安籍的杰出诗人韦应物有《韦苏州集》,杜牧有名篇《过华清宫》、《赤壁》、《夜泊秦淮》、《山行》与《阿房宫赋》,并有《樊川文集》传世。还有长安籍诗人韩偓的情诗《香奁集》与《韩内翰别集》传世;韦庄的名篇记事诗《秦妇吟》及他的《浣花集》都是唐代诗歌的名著。

唐代长安诗坛上还有好多女诗人,如上官婉儿,民女宋氏五姐妹若萃、若昭、若伦、若宪、若兰及女道土鱼玄机等,她们都有时人争诵的名篇问世。

二、高峰突起的散文著作

由于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散文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散文著作方面首推一度宦居长安的文启八代之衰的韩愈。他一生著述颇丰,文风雄健明快,汪祥恣肆,名篇有《师说》、《原道》、《原性》、《平淮西碑》、《谏迎佛骨表》等,有《韩昌黎集》传世。另外还有西魏以前已落籍长安的散文大师柳宗元,他的传世名篇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把中国唐代散文推向传神绘色的高峰,有《柳河东集》等传世。

三、勃然崛起的宗教著作

到了唐代由于道教、佛教的高度发展,使这个时期的道教、佛教著作勃然崛起。在道教方面的著作有京兆咸阳人道士钟离权的《破迷正道歌》、《还丹歌》、《赠洞宾丹决歌》等;京兆(今属西安市)人道士吕岩著的《敲爻歌》、《直指大丹歌》、《了三得一经》、《谷神歌》、《赠刘处士》、《渔父词》等。这些著作不但在当时很有影响,而且为宋、金、元时期道教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至今仍为广大气功爱好者所珍爱。

唐代在道教发展的同时,佛教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这时候佛教著作主要有高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流传甚广,成为不朽的传世名著,他还著有《大唐三藏玄奘法师表启》,译著有《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持世陀罗尼经注》等。据有关资料统计玄类共译佛经75部1335卷。在他的努力下,佛教译著勃然崛起,并把佛经译著推向了高峰。他一生的著作近30种,在佛教中影响很大。其他佛教著作,如僧法琳著的《辩证论》、《破邪论》、《甄正

4陕西省志·著述志(上册)

论》等;僧怀素的《僧羯磨》等;僧窥基的《唯识二十论述记》等。

四、开创性的官修史书

唐京兆万年人杜佑著的《通典》,开创了单独编纂典章制度,自成专著的先例,对后世影响很大。在此同时官修史书唐八史也相继问世,开创了中国古代由官家修史的先河。

五、杰出贡献的天文学著作

唐代的天文学著作引人注目,如岐州雍(凤翔)人号称关中“祖冲之”的李淳风,他专门研究天文历法,著《法象志》评论历代浑天仪得失。他不但改造了旧式浑天仪,还编制出新历法《甲子元历》,历史上称为《麟德历》,曾传人日本。他还领导王真儒、粱永等学者整理注释了《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缀术》等10部古代有名的算经。他还撰写了《梁书》、《陈书》、《北齐书》、《北周书》、《隋书》中的《律历》、《天文》与《五行》三志。他晚年还编撰过《典章文物志》、《文思博要》及《秘阁录》。这些著作对后世天文、算数的研究有杰出贡献。

六、拔萃的医学著述

唐代产生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类拔萃的医学著述,这当然要首推京兆华原(耀县)人孙思邈了。他精研医学,著述甚丰,著有《千金翼方》与《千金要方》传世,在中华医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医学的发展贡献很大。

第三、承上启下的宋、金、元著述

自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到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1368)共408年,这一时期的陕西著述约186种。这一阶段的作家继承了汉、唐文化的遗风,在文学词曲、宗教,尤其是在理学方面,都有新的贡献,给明、清时期陕西著述的繁盛打下了坚实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宗教著述

宋、金、元时期的道教、佛教著作,继承并发展了汉、唐时期宗教著作的遗风,著述极为昌盛。如宋初居住在华山的陈抟,他受儒、佛思想的影响,继承了唐代吕岩改革道教的理论,融合《易经》中的哲学思想与道教神秘主义,宣扬神学目的论的天人相通说,创立了先天象数学,为关中理学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所著的《先天图》、《易龙图》、《还丹歌注》、《行功坐功图》等,在当时都很有影响;另外金朝道士咸阳人王声,他主张“说心见性”,摈弃了道教原来具有的炼丹术与五行说,提倡“还醇反朴”,他巧妙地融儒、佛思想于全真道内,写下了很多有关道教的著述,有《重阳教华集》、《重阳立教十五论》及《重阳全真集》等传世,对后世影响很大。

二、理学著作

宋、金、元时期陕西的理学著作,首推眉县横渠镇的张载。他是关中理学的创始人,在自然观上带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在认识上是二元论者。他所创造的思想体系称为“关学”,是理学中具有唯物倾向的主要派别。他一生著述很多,有《张子全书》、《横渠先生说》、《横渠张氏祭礼》、《崇文集》、《横渠春秋说》、《经学理窟》、《正蒙》等,是关中理学的奠基之作。另外还有蓝田吕大忠的《吕氏分仪》及吕大防的《吕氏家祭礼》、《周易古经》、《汲公文录》;吕大钧的《天下为一家赋》、《民议与克己铭》、《吕氏乡约》、《蓝田吕氏遗书》、《吊说》、《诚德集》等。这些著述都对后来关中理学发展有一定影响。

综述5

三、文学著作

宋、金、元时期的陕西文学著作,不论是诗歌还是散文,虽不能和唐代相比,但也有一定成就,如北宋时期名相寇准的《寇忠愍公诗集》、鄜州(富县)张舜民的《画墁集》;如金代文学家冯翊(大荔县)人党怀英的《竹溪先生诗文集》、蒲城张建的《兰泉老人集》、咸阳萧贡的《萧贡文集》;如元代文学家奉天(乾县)人杨奂的《还山遗稿》、合阳支渭兴的《龙溪诗集》等·。这些著作在当时都很有影响。另外尤为注目的是这一时期的陕西词类著作如雨后春笋般问世,生机蓬勃,主要著作有北宋时期韩城张升的《张升词》、华州(华县)李高的《方叔词》、长安杜安世的《寿域词》;南宋洋县卫元卿的《元卿词》,邠县(彬县)刘沆的《刘沆词》;元代奉先(蒲城)李庭的《寓庵词》等…这些都是当时词坛上争奇斗艳的作品。

第四、明、清时期一陕西著述的又一个高峰

明、清时期,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到清宣宗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共472年间是陕西著述繁盛时期,不论作者人数或著述数量,还是著作品种,都超过了前代任何

一个时期。

一、明代陕西著述

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到明思宗崇桢十七年(1644)共276年,陕西各类作者就有728人,著述约1379种,超过前代任何一个时期。

1、诗歌与散文著作

明代陕西的诗歌与散文著作,虽比不上唐代那样繁华,但也很有气色,各类诗文集约有数百种。诗歌著作主要有华阴人郭良的《郭司马诗集》;咸宁(西安市)人雍泰的《正谊庵诗集》;三原人王承裕的《瑞艺堂诗》;朝邑人韩邦靖的《韩五泉诗集》及其妻屈淑的《韩安人集》;华州(华县)人边贡的《边华泉集》:咸宁(西安市)人许宗鲁的《酒狂余唱》、《酒狂乐府》:还有胡赞宗编辑的陕西人诗歌总集《雍音》,及崇桢年间贾鸿珠编辑的明代陕西藉作者的选集《周雅续》,该书中收有80多位明代陕西藉作者的诗作,其中有些妇女作者,虽鲜为人知,但对研究陕西明代的女作家,仍不失为珍贵资料。

明代的散文集约有300多种,主要著作有三原王恕著的《王端毅公文集》,王承裕著的《少保王康僖公文集》,张凤翔著的《张伎陵集》,温纯著的《二园学集》,马理著的《溪田文集》,武功康海著的《对山文集》,户县王九思著的《漢陂集》,高陵吕楠著的《十四京游记》,

三原来复著的《来阳伯文集》等。这时期陕西文集之多,不胜枚举。

2、理学著作

明代陕西理学著述,仍处于发展时期,特别是到了明中期,尤其是明嘉靖后,被称为关学的理学,才出现了群星灿烂的繁荣局面,不论从作者队伍,还是著述的数量看,都呈现出

一派兴旺景象。这时期陕西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主要有渭南的薛敬之,他推崇周敦颐、二程之学,著有《道学基统》、《诛四言学录》、《思庵野录》等。他的弟子吕楠是明中期关中理学的代表人物,在王守仁心学极盛之时,他“独守程朱不变”,主张“穷理实践”,对王守仁的“致良知”之说提出批评。他著有《周易说翼》、《宋四子抄释》、《泾野内篇》及《外篇》、《性理粹言》、《礼问》、《尚书说要》等。在此同时和吕楠齐名的理学家三原马理,他著有《周

6陕西省志·著述志(上册)

易赞义》、《尚书疏义》、《春秋修义》等。另外必须提到的是还有朝邑韩邦奇,他著有《苑洛语录》、《苑洛集》、《性理三解》、《易占经纬》、《易说》、《书说》等,其弟韩邦靖著有《韩五泉集》等行世。到了明后期陕西关学的代表人物就是长安冯从吾,他主张“取先正格言,体验身心”,把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融合一体,接受王的“致良知”,但反对王的后学,把它神秘化,禅学化,提倡从实践中获得良知,见诸实效。他的这种主张充实了明代的关学,对清代的关学影响很大。他著有《做人说》2篇、《疑思录》、《孝经义疏》、《元儒考略》、《关学编》、《冯少虚集》等。其次值得提到的还有凤翔张舜典、泾阳王征、蒲城单允昌、三原温纯和王恕、富平杨爵等,他们都有关于理学的著述传世。

3、戏曲著作

明代陕西戏曲著作和宋、元时期相比,已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明中期“前七子”的出现,对陕西戏曲著作影响很大。这方面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有七子之中武功的康海,户县的王九思。康海著有《中山狼》、《王兰卿贞烈传》杂剧,散曲集有《沂东乐府》等。王九思著有杂剧《沽酒游春记》、《中山狼院本》(一折),散曲集有《碧山乐府》等。康、王著作继承、发展了元代杂剧、散曲的遗风,洗刷了明代曲坛颓废的文风,给当时曲坛注人了生机,同时对秦腔剧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康、王的作品对陕西明代后明戏曲影响很大,如晚明的传奇作家合阳人王元寿,还有王异、李灌等,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康、王的影响。王元寿著有传奇20多种,清初还尚存8种,现在仅存《梨花记》、《异梦记》、《景园记》3种。王异著有《弄珠楼》、《桥校记》、《花亭记》、《保主记》、《玛瑙簪》、《灵犀佩》等,现存有崇祯年间杭州凝瑞堂刻的《弄珠楼》传世。同时他还改编有《水浒记》、《种玉记》2种,另外他还写了不少散曲,现存《太霞新声》中。李灌也是一个多产戏曲作家,他著有《煤山泪》、《黑山记》等各种剧本30余种。其次还有耀州(耀县)王淑卡著的《蟠挑自寿》杂剧等。

4、自然科学著述

明代陕西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是个突破,出现了一批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专著,代表作者及其作品是三原王征的《西儒耳目资》、《诸器图说》、《远西奇器图说》等。王征一生著述颇丰,约有60多种,尤其以介绍西方科技的专著更为突出。其次在医学著述方面有隐居咸宁(西安市)的刘纯,他著有《医经小学》、《寿亲养老补遗》、《伤寒治例》等。还有武功康佐著的《诊法》、《医问》、《杂治略》等,耀州(耀县)王淑卡著的《千金方》、《丹工直指》、《痘疹要决》等。

5、方志著作

明代陕西的方志著作在全国很有影响,主要代表作有武功康海编纂的[嘉靖]《武功县志》,体例完备,内容丰富,记事精练,成为后世修纂地方志的楷模。另外还有高陵吕楠的[嘉靖]《高陵县志》、户县王九思的[嘉靖]《耀州志》、周至王三聘的[嘉靖]《周至县志》、朝邑韩邦靖的[正德]《朝色县志》等。以上这些县志对后世的修志都有很大影响,给清代陕西勃然崛起的修志高潮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清代陕西著述

自清顺治元年(1644)至清道光二十年(1840)的鸦片战争,在这196年间陕西著述继续向前发展,各类作者约有886人,著述1692种,作者人数之多,著述数量之大,都超过了前代任何一个时期。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