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会史》于书娟|(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江苏教育会史》

【作 者】于书娟
【丛书名】中国现代教育社团史
【页 数】 399
【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2022.05
【ISBN号】978-7-5697-0367-2
【价 格】108.00
【分 类】地方教育-学会-历史-江苏
【参考文献】 于书娟. 江苏教育会史.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22.05.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江苏教育会史》内容提要:

该书为“中国现代教育社团史”丛书的分册之一。该书主要介绍了江苏教育会的历史和变迁。全书共6章,以及绪论、附录、后记等。该书分别介绍了江苏省教育会产生的背景与动因、清季的江苏省教育会、民国初建时的江苏省教育会、北洋政府早期的江苏省教育会、内外交困下的江苏省教育会、江苏省教育会的反思等等。该书对道德学社做了准确、完整的表述。准确写出了江苏教育会的节点。完整写出了江苏教育会的产生、存续、发展过程,完整地陈述了江苏教育会的组织结构、活动规模、活动方式、社会影响等。该书以史料为依据,实事求是地还原了历史,所有叙述力求多方面足够的史料做支撑,是一部很好的史学学术研究著作。

《江苏教育会史》内容试读

江苏学会产生的背景与动因

第一章

第一章江苏学会产生的背景与动因

江苏省教育会,前身为1905年成立的江苏学会。作为清末较早成立的一个省级教育社团,江苏学会的产生,受到了清末合群结社思想的影响,是江苏新式士绅与知识分子为解决江苏新式教育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而效仿文人结社传统的一次现代尝试。它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

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朝国势江河日下。为败绩所震惊的部分开明士绅和由新式教育养成的知识分子,开始痛定思痛,求索救国道路,在了解、学习、接受西方文明之后,他们逐渐演变成具有现代观念的新式知识分子。随着向西方学习的深入,西方会社政党的观念与组织方式也随之被引入到中国来。这种新的合群观念与中国文人的结社传统相结合,催生出了各式各样的新型社会团体。在20世纪前后的中国,各类会社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江苏学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由新兴的绅商阶层主导、倡议而成立的。当然,江苏学会的成立,也有直接应对科举废除后江苏教育面临的诸多矛盾和特定问题的考量。

江苏教育会史

视野,更新了观念,他们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底,又精通西方的科学技术,具备新型的知识结构,从而逐渐成为有别于传统士绅的新型技术性人才。因为地理位置的便利与通商口岸的开放,江苏人较早接触并接纳了西方的新式教育,当地的新式学堂较早成立,教育较为发达,正所谓“苏省居江海之冲,学堂萌蘖,气候较早”①。因此,它所培养的新式人才也逐渐增多,形成了发展新式教育的良性循环。

如果说1872年的幼童留美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序幕,那么甲午中日战争则直接刺激了中国学生赴日留学高潮的到来。在清政府的提倡和民间自发的双重作用下,大量中国学生赴日留学。通过在国外的亲身体验和生活,这些留学生对西方文明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更加直接的感受,而异国生活又加强了留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和各地的联系,特别是留学生会馆和同乡会等联谊机构在方便他们生活的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群体团结的好处和力量,从而使他们因地缘、学缘、政见等组织了更多的小团体。这种团体组织和生活方式,也随着他们的归国而逐渐在清末社会中流行开来。可以说,近代新式学堂及留学教育培养出了一批具有较强趋新意识且颇有社会活动能力的青年学生,他们成了中国大地上各种各样团体组织的发起者和主要参与者。

当然,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这些学生在地方和国家事务中虽然已经成为一股重要的新生力量,但毕竟不能与久经官场和商场历练、生活经验丰富的新型士绅群体相比,因此,在对地方事务的实际处理中,他们往往会自愿接受新型士绅的领导。他们彼此联合起来一道对付顽固保守势力,进而成为发展与革新地方事务的实际参与者。正如桑兵所说:“庚子以后,学生群体逐渐扩大,政治独立性日益增强,开明士绅与学生的结合,既扩大了前者与基层社会的联系,也增强了后者的趋向性。”②而且,在这种结合中,“开明士绅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是精神领袖和财政支柱,而青年学生则是行动队”③。

江苏学会的早期成员构成与相互关系,基本上符合上述判断。该会的许多早期会员都是新式学堂的毕业生或在新式学堂供职之人,如两江师范学堂教员

①江苏学会致学部及督抚函稿[N].申报,1906-10-24(光绪三十二年,丙午九月初七日,第三版),

②桑兵著.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第1版)[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277.

③桑兵著.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第1版)[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277.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