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素质教育》李和章,庞海芍|(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论大学素质教育》

【作 者】李和章,庞海芍
【页 数】 348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2022
【ISBN号】978-7-5763-0800-6
【分 类】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李和章,庞海芍. 论大学素质教育.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2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论大学素质教育》内容提要:

《论大学素质教育》文集是从近十年来公开发表的关于大学素质教育的文章中精选了32篇汇编而成,同时收录了秘书处整理的大学素质教育分会十年大事记。

《论大学素质教育》内容试读

大学素质教育思想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993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杜玉波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已经步入新的、重要历史时期。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对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开启了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征程。2011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明确提出大学要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举办大学素质教育论坛,对于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清华百年校庆讲话精神,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必须把素质教育作为战略主题,全面实施,重点推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需要,克服长期存在的教育弊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思想。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员令,素质教育开始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迅速推进。2010年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首次把素质教育上升到了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主题的高度,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本文系作者于2011年11月19日在北京理工大学召开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成立大会的讲话摘录,发表于《中国高教研究》2012(1)。

3

多年的实践证明,素质教育是切合中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核心就是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解决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特别是要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个紧密结合”: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下决心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坚持“做人第一、修业第二”,把品德教育和专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整合各类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最大限度地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实现学生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的有机结合,要把“三个紧密结合”转化为学生成长成才的自觉行动和追求,教育和引导学生涵养大气品格,追求一流学问,创造精彩事业,践行责任人生。

近年来,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以文化素质教育为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的素质教育在促进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文化建设、提升大学文化品位,促进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高校领导的精心组织和大胆探索,离不开各位专家学者的大力倡导和积极实践,特别是高等教育界的许多老领导和老专家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当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但是,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在一些高校还没有完全确立。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大学的办学模式,还停留在追求规模、数量、速度的外延式发展阶段,没有转变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的内涵式发展轨道上来;二是受一些评价机制、分配机制的引导,大学重科研轻教学、重功利轻学术、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素质等现象较为突出,学校排名、博士点数量、科研经费、获奖数量、论文数量依然是一些大学和教师工作主要的指挥棒。如果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得不到真正落实,那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无从谈起,提高质量更无从谈起。

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要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大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培养质量为生命线。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没有干部职工,也就没有大学。人才培养是大学最基本的功能,高等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人才培养,都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要坚持一切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发,把本科教学作为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

4

工作;要坚持一切从培养创新人才出发,把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坚持一切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出发,把学校的各项工作最终落实到人才培养上来。

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最主要标准。现在不少高校在申请指标、争取项目的时候往往都在讲自己学校的规模和数量是多少,很少拿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指标来检验、来对比、来说话,出现这种情况的根子在质量观上。同样,评价一个教师合格不合格,优秀不优秀,不应该仅仅看论文发表了多少,项目搞了多少,而应该首先看他培养的学生合格不合格,优秀不优秀。我特别要强调,大学要高度重视本科教学。本科生是大学最大的群体,大学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本科教育的质量。因为它不仅直接面向劳动力市场,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人才,而且也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没有优秀的本科教育,就没有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世界一流大学无不是以高水平的本科教育为主要标志的。因此,将人才培养置于高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就要高度重视本科教育,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为此提供支持。

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要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从国家层面来看,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政策保障。例如,2011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意见》。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目的就在于进一步引导和激励高校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以提高本科人才水平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投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按照“突出重点、改革创新、继承发展、引领示范”的原则,“本科教学工程”在影响和制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上,选择了五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建设:一是以质量标准建设为基础,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国家标准;二是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强专业结构优化与内涵建设,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三是以优质资源建设为保障,加强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四是以强化实践教学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五是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关键,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在学校层面上,高校也要积极制定和完善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政策和制度。

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第一次鲜明地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明确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学校要适应新时期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

5

化强国的新要求,就要履行好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和使命,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发挥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要求大学坚守自身的使命,自觉抵制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和各种诱惑,努力追求真理、追求科学、崇尚学术、涵养精神,坚定不移地守护大学的精神家园。大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心,作为新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创造性源泉,应当以其先进的思想、高雅的文化、崇高的品格影响社会,转移社会风气,引领社会发展。

发挥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要求高校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不断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师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师生,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师生。要发挥好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大力培养和提供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优秀人才;还要深入推进对大学精神、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校歌、学风,以及发展战略、人才培养目标、管理理念等理论与实践研究,培育具有大学特色的精神文化品格,形成多位一体的大学文化传播与人文艺术素养教育平台,把大学的办学优势转化为先进文化传播的优势。

四、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破解高等教育发展深层次矛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关键。近年来,一些高校在素质教育理念引领下,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上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比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实行自由选课、选专业,自主设计学习计划和弹性学习年限等制度,以学生为本,给学生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判断和自主选择的能力,为学生拓宽基础、开阔学术视野、激发创造灵感创造了条件。西安交通大学以人才培养的“四部曲”塑造全面发展的学生,提出

“2+4+X”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工程坊”,推行本科生

“书院制”,倡导“体育精神”的人才培养。这“四部曲”的核心思想,就是不仅要注重课堂上的授业,更要关注课外解惑,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成为富有社会责任感、有信仰、有理想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按大类招生,人校一两年后再选择专业等。我们鼓励高校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不断积累经验。

最近,教育部已经开始在高校内部选择一些学院,建立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以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为核心,以学院为基本实施单位,开展“试点学院”综合性改革探索,首批17所试点高校已正式启动试点学院改革工作。试点学院重点在“三改革、一完善”,改革人才招录与选拔方式,实行自主招生、多元录取,选拔培养具有创新潜质、学科特长和学业优秀的学生;改革人才培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