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市视角下的长沙历史文化》王习加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心城市视角下的长沙历史文化》

【作 者】王习加主编
【丛书名】长沙文库
【页 数】 364
【出版社】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8.12
【ISBN号】978-7-5648-3087-8
【价 格】98.00
【分 类】文化史-长沙
【参考文献】 王习加主编. 中心城市视角下的长沙历史文化.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1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心城市视角下的长沙历史文化》内容提要:

本书重点是长沙历史文化中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关内容的挖掘与梳理,分别研究二者的内涵、特质及内在联系,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理论考察,对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在历史文化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有关对策建议等,进一步提高长沙在国际国内的历史感知度,为长沙发展服务。

《中心城市视角下的长沙历史文化》内容试读

引言001

引言

长沙强化中心城市地位是深入落实全国战略布局的需要,有利于长株潭城市群的服务辐射,同时,长沙自身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有独特的文化凝聚力。在人类文明和中国历史发展中,长沙的历史文化在3个方面举足轻重:长沙汉文化的考古发现举世无双:长沙“潇湘洙泗”堪与孔孟之乡比肩;长沙是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圣城。长沙应重点打造“一城两中心”,以彰显长沙历史文化优势特色,助推中心城市建设。一城: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汉文化城”。两中心: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心;二是中国近代救亡图存历史中心。

2017年,长沙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地方史志专家就“中心城市视角下的长沙历史文化”展开深入研究,并提出以历史文化优势助推长沙中心城市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从国家中心城市内涵说起

早在2007年,原建设部上报国务院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一2020年)》中首次提出“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在其名词解释中指出: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金融、贸易、管理、文化中心和交

002中心城市视角下的长沙历史文化

通枢纽,同时也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对外门户,表现为全国层次的中心性和一定范围的国际性两大基本特征。现有概念的提出主要基于中心地理论、核心一边缘和增长极等区域经济基础理论。王凯等(201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认为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城镇体系的“顶级”城市,在新时期,为了进一步参与全球化分工,推进区域相对均衡和安全发展,需要从国际化门户、创新中心、市场中心、网络中心等4个方面来综合统筹国家中心城市的布局。目前,我国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等列为国家中心城市。

2017年,尹稚等认为目前对于国家中心城市的内涵解读主要基于传统的中心地理论,并构建以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为度量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提出国家中心城市的界定,并非单纯的客观规律总结,具有强烈的政策内涵和政策意图。既要考虑城市实际运行的客观规律,也要统筹考虑未来发展态势和国家战略要求。进一步深化了国家中心城市的内涵界定:国家中心城市是居于国家战略要津、体现国家意志、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跻身国际竞争领域、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具体内涵应包括: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国际交往、区域辐射等领域承担国家战略职能,具有全国性重要影响,并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城市,是国家主要经济区域和城市群的核心。

二、长沙建设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

(一)长沙为什么要强化中心城市地位

长沙强化中心城市地位到底有没有必要?是不是可行?有人认为长沙搞迟了,国家层面已经明确支持中部地区的武汉和郑州创建国家

引言003

中心城市了。其实,长沙强化中心城市地位仍然十分必要。

第一,这是新时代的使命担当。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大统一时期,还是分裂对峙时期,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始终表现出多中心发展态势。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交通和人口等方面指标综合分析,我国古代中央王朝统一时期,具有跨区域影响力的城市保持在8~12个,分裂时期也保持在5~10个。而在1927一1947年间,也先后设立了12个院辖市(直辖市),作为统领各大区域发展的中心城市。新中国成立初期,依照当时交通枢纽、工业经济地位,划分了北京、上海、沈阳、广州等全国性层次的重要城市。可见我国每个阶段,都需要一些城市来承担国家功能。进人新世纪,特别是随着北上广等特大城市的“城市病”不断凸显,国家需要一批新的“中心城市”来疏解,来提升国家效率、带动区域发展、承担国家安全重任,这就是长沙的最大机遇。城市如人,只有给自己设定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标准,力争长沙在国家层面肩负更大的使命、更重的担当,才会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这是长沙未来发展的需要。对一个城市来讲,重要的是方向。有什么样的眼界,就有什么样的目标定位,就有什么样的城市未来。当前,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战略深入推进,处于“一带一部”的湖南战略地位日益上升,“一带一部”的首位城市长沙必须站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上来谋划未来发展,担当更大责任,才能找准发展方向、赢得发展先机。大家要看到,长沙一直是靠内生动力发展起来的。强化中心城市地位,一方面,长沙将在国家战略布局中承担更多的功能;另一方面,长沙要争创“塔尖城市”,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这将有利于长沙在对标先进中学习先进,从而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争取国家在战略布局时向长沙倾斜,为长沙的发展营造有利的环境。

004中心城市视角下的长沙历史文化

第三,这是对各界期盼的回应。从上级要求来看,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要求长沙必须以更高的品质来发挥示范引领辐射服务作用。强化中心城市地位,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是落实省党代会精神的题中之意。从发展动力来看,一座城市有了自加压力、主动担当的精神,才能奋发图强、突破自我。今天的长沙正处于产业大发展、城市大建设、功能大提升的时期,必须自我加压,并将压力转化为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决心、动力和行动。从群众期待来看,20多年前,长沙市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目标,对国际性城市的研究迅速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纷纷参与进来,各抒己见,一个自发的全市性大研讨活动很快展开。那场轰轰烈烈的大讨论,解放了长沙人的思想,开阔了长沙人的视野,改变了长沙人的思维方式,引导长沙向世界看齐,向世界学习,为长沙的跨世纪发展完成了一次思想、智力和视野上的大准备。时至今日,人民群众对城市环境和公共服务有更高的要求,长沙强化中心城市地位对提升城市功能、宜居环境、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既顺应了长沙人民的需求,也承载着760多万长沙人民的殷切期望。

(二)长沙强化中心城市地位的战略优势

其一,长沙强化中心城市地位是深入落实全国战略布局的需要。

一是有利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明确提出“湖南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一带一部)》的战略定位。

长沙作为“一带一部”的首位城市,是连接我国中南地区和东中西部的关键区域;特别是渝长厦高铁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连接通道,长沙是其中心节点。强化中心城市地位,有利于长沙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布局中发挥更大

引言005

作用。

二是有利于支撑长江经济带强势崛起。长沙与武汉、郑州3个城市分别是沪昆、沿江、陇海三大横轴与京广纵轴的枢纽节点,拥有各自的腹地范围,在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方面的作用大体相当。20102015年沪昆发展轴沿线省份增速高达12%,与沪蓉发展轴12.3%的增速不相上下。沪昆高铁的全线建成通车后,沪昆发展轴成为集高速铁路、普通铁路、高速公路为一体的综合运输通道,运输体系等级相比较沪蓉发展轴更高。目前,沪蓉发展轴核心城市众多,上海、武汉、重庆、成都在相关政策文件中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沪昆发展轴虽然发展形势较好,但核心城市数量远远不及沪蓉发展轴,尤其是除上海以外尚无其他城市明确为国家中心城市。因此,为进一步提升沪昆发展轴的势能,有必要强化长沙中心城市地位,带动沪昆发展轴沿线地区的发展,更好地支撑长江经济带的建设。

三是有利于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加速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

三角、成渝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等五大城市群在全国形成“钻石型”城市群空间布局。国家级城市群大多由2~3个中心城市支撑带动:如京津冀城市群的北京、天津,长三角城市群的上海、南京、杭州,珠三角城市群的广州、深圳以及成渝城市群的成都、重庆。除长江中游城市群外,其他城市群均有2~3个中心城市支撑带动。

五大城市群中,长江中游城市群总面积位居第一,经济总量、人口规模位居第二;仅武汉一个城市,难以辐射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而长沙在人口、经济、产业、交通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基础,支持长沙与武汉联合创建“双子座”中心城市,将会与上海、重庆、成都形成“铜头、铁尾、金刚腰”协同效应,让长江经济带这条巨龙真正舞起来、活起来。需要指出的是,长沙与武汉、郑州两个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并不矛盾。中部地区相比沿海地区发展空间更为广

006中心城市视角下的长沙历史文化

阔,相比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基础、环境承载能力更优,“中部强则全国强”。在中部地区布局3个中心城市,将以京广线为主轴,进一步促进我国华北、华中、中南地区加快崛起,深入推动国家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实施。带动长江经济带建设,需要长沙和武汉协同发力。而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主要是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与长沙功能定位并无重复。

其二,长沙强化中心城市地位有利于长株潭城市群的服务辐射。根据大数据和经济模型分析,长株潭是全国最具城市群形态的、同城化最紧密的,也是世界上绿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群之一。长株潭同城化发展在多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从资本流通看,长沙对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明显。从2015年数据来看,长沙对本省其他城市投资输出占比高达28%,其中对湘潭的投资输出高达145亿元。

从投资关系来看,株洲和湘潭对长沙作为中心城市有明显的支撑作用。株洲和湘潭两市总计资本流入长沙高达72亿元,占长沙资本流入比重达到38%,对长沙经济支撑作用较强。

从城市引力看,长沙对株洲、湘潭的引力指数分别高达467、621。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呈现非常紧密的经济地理联系。

从经济距离看,通过对费用、时间、劳动力三要素的货币价值换算,株洲、湘潭与长沙之间的经济距离,两者指数仅为27和23。

从城市场强看,城市场强主要用于描述一定区域范围内某一点受周围城市辐射作用的强弱。依据该模型测算,株洲、湘潭受到长沙的城市场强辐射分别高达2.2和1.6。

从同城化基础看,历史上多数时期长株潭三地同属于大长沙,文化同源,往来紧密。自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于1997年正式提出以来,三市以政策层面的同城化为引领,逐步实现了交通基础设施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