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夏布》张强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夏布》

【作 者】张强作
【页 数】 352
【出版社】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21.08
【ISBN号】978-7-5180-8602-3
【价 格】128.00
【分 类】麻织物-民间工艺-中国
【参考文献】 张强作. 中国夏布.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21.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国夏布》内容提要:

本书基于对中国夏布的历史考证和现状的全方位调研,系统介绍了中国夏布的起源及发展,记录和呈现了传统夏布织造的完整工艺、中国夏布主产地的现状、夏布“非遗”传承人及代表性人物,为保护传承夏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影像史料。

《中国夏布》内容试读

夏布更

中国古代的纺织,是从对植物纤维的利用开始的。我国先民很早就懂得选取纤维含量较高的野生葛麻类植物,用其韧皮纤维搓、绩、编、织。防坠是最早的纺织工具之一。防坠的主要部件为纺轮,较之防坠的拈捍等其他木质部件,纺轮多为石、陶等打磨而成,不易损毁,据考古报告,在较早的规模较大的居民遗址中,几乎都有纺轮出土。现知中国最古老的纺轮见于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图1-1)四,距今约8000年,河北磁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纺轮(图1-2,河北博物院),距今也有7300年。稍

后的,是距今6000多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图1-3,浙江省博物馆入、陕西半坡遗址(图14,西安半坡博物馆入姜寨遗址发现的。

中国夏布002|003

夏历史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陶器的出现、植物的栽培和动物的驯养等文化特征一起被认

为是新石器时代来临的标志,学术界长期以来也都持守了这一观

夏史

点。早期的纺织实物,本身易腐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极难保存下来。在一些史前遗址出土的一些器物的底部,往往留有编织物的印痕,如席纹、篮纹、布纹等,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较高的编织技术。从早期陶器上保留下来的印痕,可以读出一些有用的信息。例如,距今6700~6000年的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就发现有布纹印痕(每平方厘米经纬线各10根),是一种粗麻布。

图15:西安半坡博物馆藏布纹陶钵。

图1-6:中国国家博物馆藏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约前5000~前3000年)的布纹陶体。口径14.7厘米,底部有布纹印痕,是制陶时把未干陶坯放在麻布上衬垫所致。布纹纹理粗细不均,粗线直径约4毫米,细线直径约0.5毫米,反映出

当时纺线、织布的水平较为低下。

中国夏布0041005

夏历史

图1-5

图1-6

图1-7:1956年在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前3900~前2780年)出土的陶器瓶耳上的布纹印痕四。布纹在1平方厘米内,经纬线各为10根,和现代的粗麻布相似,可能也是采用麻作原料的

夏吧

图18:甘肃省永靖大何庄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双大耳罐,口部和颈部有布纹痕迹,年代为公元前2000年左右。其布纹保存较好,布似麻织,有粗细两种,粗的一种每平方厘米经纬线各11根,细的一种经纬线更为细密。图1-9: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商代(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粘

有织痕的青铜觚。

中国夏布006|007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