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小学》详解》江先忠,王维建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朱子《小学》详解》

【作 者】江先忠,王维建编著
【丛书名】朱子编承这部《小学》距今已有整整830年
【页 数】 439
【出版社】 长沙:岳麓书社 , 2017.11
【ISBN号】978-7-5538-0789-8
【价 格】58.00
【分 类】古汉语-启蒙读物-《小学》-译文-注释
【参考文献】 江先忠,王维建编著. 朱子《小学》详解. 长沙:岳麓书社, 2017.1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朱子《小学》详解》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分为内、外两篇。具体内容包括: 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交、通论、心术之要、威仪之则、衣服之制等。

《朱子《小学》详解》内容试读

序..001

【题解】“小学”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古代儿童应当学习的内容,二是指古代儿童学习的场所。古代儿童到了8岁,就进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的仪式礼节,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的知识,收敛他们涣散的心思,培养他们美好的德性,为他们日后增进品德、修习学业打下良好的根基。《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等,都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教材。但古代的教材已经残缺不全,而当时流行的教材又编写粗率,晦庵先生对此感到忧虑,于是就从经传中收集圣贤的教诲,名人的嘉言善行,同类相聚,编成《小学》一书,便于儿童学习,让他们能够走上正道。

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①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②而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欲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杆格不胜之患也。③今其全书虽不可见,而杂出于传记者亦多。④读者往往直以古今异宜而莫之行,殊不知其无古今之异者,固未始不可行也。⑤今颇范辑,以为此书,授之童蒙,资其讲习,庶几有补于风化之万一云尔。⑥淳熙丁未三月朔旦,晦庵题。⑦

【注释】

①小学:既指儿童学习的地方,也指儿童学习的内容。夏、商、周

三代,儿童8岁进入小学接受教育。洒:指把水泼洒在地上,防止尘土飞扬。扫:指把脏东西扫进籁箕。应:应答尊长的呼叫。对:回答尊长的提问。节:礼节。亲:父母,双亲。长:尊长,长辈。隆:尊敬。亲:亲近。道:讲授践习的方法和道理。

②所以:用来。修身:修养身心。齐家:整齐家族和家庭。平天下:安抚天下黎民百姓。本:根本。

002,.·朱子《小学》详解

③讲:通过讲授使儿童明白道理。习:通过训练使儿童熟悉事情。习与智长: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智慧共同长进。化与心成:良好的教化与思想一同形成。杆(hàn)格:互相抵触,格格不入不胜(sheng):不能承受。患:毛病,祸害。

④全书:指夏、商、周三代的小学教材。传记:指注释经书的文字,如对《春秋》经文进行解释的《左传》,对《古礼经》进行解释的《礼记》。这里还指相对于儒家经典的诸子之书。

⑤古今:古指夏、商、周三代,今指朱子所处的时代。

异宜:不适

宜。无古今之异:古代的教育方法,也是适宜现今的。

⑥蒐(sOu)辑:收集材料并编辑。童蒙:知识未开的儿童。资:供给。讲习:讲论研习。庶几():或许可以。补:帮助。风化:指经过教育而受到感化,改变了原来的观念和行为。万

一:万分之一。云尔:如此而已。

⑦淳熙丁未:淳熙,宋孝宗年号。丁未,宋孝宗十四年(公元1187年)。朔旦:初一。晦庵:朱子的室名,又用以为别号。

【今译】

古时候,儿童8岁入小学,教育他们洒水扫地、应对尊长的呼叫与提问以及日常生活中举止行为应有的礼节:教给他们孝爱父母、尊敬师长、亲近朋友的道理。这些都是他们日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如今,古代那些培养美德的教材虽然见不到全貌了,但散落在经典注释文字中的,还有不少。今人往往认为,留存下来的德育读本只适合古代,不适合现在,因而不肯照着去做。他们其实不理解,品德的培养是不分古今的,今人未尝不能遵循着去践行。我现在收集材料,把它们编辑成书,传授给儿童,帮助儿童讲论研习,或许能够对国家的风俗教化起到微薄的作用。淳熙丁未年(1187)三月一日,晦庵题识

【解说】

本章是《小学》全书的序言,说明编撰《小学》的理由,简单介绍全书的内容。

小学所教和所学的内容,是将来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之所以让儿童从小就学习这些知识,其目的是希望他们有良好的习惯,与智慧一同长进:有良好的教化,与思想一同形成。让儿童成长时,不抵触美德,

序。003

不出现令人难以忍受的恶习。自从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古代的典籍就不完整了。即便是幸存下来的,世人又觉得时代不同,无法照搬照套。其实,古今教育的道理是一致的,这就是朱子收集材料编辑这本书的缘由。

儿童幼小的时候,心智尚未形成,没有确定不变的主见,及时地教育他们,伦理道德规范就容易被接受,这就是古代小学教育儿童的本意。朱子认为古代小学的教材残缺不全,而当时世人的小学教育又粗疏冒失,不明正理,所以才选取古代的经传,收集古代美好的言语和美好的行为,按类编成书本,承接古代的小学教育,使后学者有讲论研习的教材,从而走上正道。朱子对于民众的教育感化,岂止有益于当时,实在是有功于万世

古代的教材教法,对于当今而言,有适宜的,也有不适宜的。那些适当的教材教法,就应该采用遵行。

004,朱子《小学》详解

题辞

【题解】“题辞”,题写在书首的辞语,是序的别名。朱子在前面已经写了“序”,阐述《小学》教育的本意,在这里,再叙说天道性情的本原和《小学》《大学》培养人才、扩充道德的事功。这篇题锌,兼及本体和功用,也包括了形而上和形而下,并且,用韵语概括,便于教学,对后来的求学之人,有着深刻的,点化与启示作用。

元亨利贞,天道之常;仁义礼智,人性之纲。①凡此厥初,无有不善;蔼然四端,随感而见。②爱亲敬兄,忠君弟长;是曰秉彝,有顺无强。③惟圣性者,浩浩其天;不加毫末,万善足焉。①众人蚩蚩,物欲交蔽;乃颓其纲,安此暴弃。⑤惟圣斯恻,建学立师;以培其根,以达其支。⑥小学之方,洒扫应对;入孝出恭,动罔或悖;行有余力,诵诗读书;咏歌舞蹈,思罔或逾。⑦穷理修身,斯学之大;明命赫然,罔有内外;德崇业广,乃复其初;昔非不足,今岂有余。⑧世远人亡,经残教弛;蒙养弗端,长益浮靡;乡无善俗,世乏良材;利欲纷孥,异言喧愿。⑨幸兹秉彝,极天罔坠;爱辑旧闻,庶觉来裔;嗟嗟小子,敬受此书;匪我言耄,惟圣之谟。

【注释】

①以上四句为第一节。元:开始,天地万物开始生长。亨:通畅,天地万物住来无穷。利:进成,天地万物成长前进。贞:完成,天地万物生长成熟。天道:天理,是自然最高的本体,也是人类道德的范本。常:万古不变的法则、规律。仁:天理在人类本心中的

题辞.005

体现,其特点为温和慈爱。义:天理的体现,其特点为适宜。礼:天理的体现,其特点为恭敬。智:天理的体现,其特点为分辨是非。纲:纲领

②以上四句为第二节。此:指仁义礼智之性。厥(jué):代词,他的。初:本初,开始。蔼()然:和顺的样子。四端:指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观念的开端,萌芽。感:感触,由外物而触动内心。见(xiàn):通“现”,显现,表现。

③以上四句为第三节。忠:竭尽自己的心意。弟(ti):同“悌”,敬爱,顺从。秉:持,拿着。彝(y):常道,常性。强(qiǎng):勉强,不顺

④以上四句为第四节。惟:同“唯”,只有,唯有。浩浩:广大的样子。天:天然的本性。毫末:细毛的尖部,比喻微小。万善:所有美好的品德。足:充实,完备。

⑤以上四句为第五节。众人:平凡的人。

蚩(chi)蚩:无知的

样子。物欲:物质享受的欲望。交:一起。蔽:蒙蔽,堵塞。颓:堕落,败坏。纲:纲常。暴弃:不求上进,自暴自弃。

⑥以上四句为第六节。斯:语气助词。恻(cè):怜悯,同情达:通畅,发达。支:枝条,分支

⑦以上八句为第七节。方:方法。应:应答尊长的呼叫。对:回答尊长的问话。罔(wang):不。悖(bei):违背。余力:指有闲暇的时间。咏歌舞蹈:吟咏歌唱,学习舞蹈。这里指学习礼乐。思:思想。逾(yú):越过

⑧以上八句为第八节。穷理:探究道理。斯:这。明命赫然:上天赋予的美德是显著的。德崇业广:内心道德崇高,身外功业广大。复其初:回复人的本性。昔:指人被物欲蒙蔽,甘于自暴自弃。今:指内心道德崇高而身外功业广大。

⑨以上八句为第九节。人:指圣人。经:指儒家经典。弛(c):松懈,毁坏。蒙养弗端:少年时品德不端正。蒙养,指教育儿童。长益浮靡():长大后更加华而不实,没有好品德。乏:缺乏。利欲:指物欲。纷擎(ná):纷乱牵引。喧愿(hui):纷纭,纷扰。

0以上八句为第十节。幸兹秉彝:幸好人类还存有美德。极天罔坠:高远至天,不会堕落。爱(yudn):于是。旧闻:过去的

006.·...朱子《小学》详解

见闻。庶觉来裔(y):希望能教化后学。裔,后代。嗟(j©)嗟:表示叮嘱。

小子:年幼的人,学生。匪(f©):通“非”,不是。耄

(mao):老年。谟(mo):教诲。

【今译】

元亨利贞,是天地万物生长、往来、成长、成熟的体现。仁义礼智,是人性的纲领

人生来就具有仁义礼智。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仁义礼智会随时表现出来

孝父母、爱兄长、忠君主、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人性的自然再现。

圣人的禀性最完美,天然就具备仁义礼智,不需任何修饰,就尽善尽美了。

众人无知,被物欲蒙蔽了本性。本性失掉了,众人就自暴自弃。圣人怜悯众人,建学校,设教师,培养人的根本,并让其枝叶通畅茂盛。

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基本生活能力和礼仪,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尊敬长辈,言行举止不违背规范。如果还有闲暇,就读诗书,学乐舞,思想不可稍有逾越。

研究义理,修养身心,这是学习最主要的任务。上天赋予人的美德是显著的,是不分内心与身外的。使自己内心道德崇高,让自己身外功业广大,这样才能恢复人的本性。这并非说古人做得不够,也不是说今人已经做得很好了。

圣人去世了,人们离圣人的时代也很远了。经书残缺了,教育废弛了。少年时代没有教育好,长大了就会更轻浮不成器。乡间没有好的风尚,社会就缺乏优秀的人才。物欲横流,影响人心;异端邪说,影响思想

幸好人的本性永远不会泯灭,故而我搜集过去的资料,用来教育后代。年幼的后生子弟,要好好学习这本书。本书的内容并非老朽我的呓语,它可是圣人的谆谆教诲。

【解说】

《题辞》可分为十节:第一节,指出人的情感是由人的本性生发出来的:第二节,指出人的行为可以体现人的本性;第三节,指出只有圣人才能完美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