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杂粮养生大全》杨莉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五谷杂粮养生大全》

【作 者】杨莉作
【页 数】 248
【出版社】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2021.05
【ISBN号】978-7-5152-2263-9
【价 格】59.00
【参考文献】 杨莉作. 五谷杂粮养生大全.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21.05.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五谷杂粮养生大全》内容提要:

当前,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如何调理身体、科学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疗养生既简单便捷,又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所以深受人们欢迎。 《五谷杂粮养生大全》集中华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健康营养理论于一体,指导人们认识食物的营养成分与健康功效,学会科学利用食物,达到强身健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书中没有高深、枯燥的医学理论,而是把大众非常关注的健康知识融入日常饮食之中,分别介绍了每种谷物的养生功效、挑选方法以及适合和忌用的人群等,内容深入浅出,读者一看就懂。 五谷杂粮是饮食的基础、健康的基石。五谷杂粮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和钙、钾、铁、锌等微量元素,还含有大量能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的不饱和脂肪酸。我们的先人不断研究五谷杂粮所含营养,将之融入膳食中,与其他食材、药材合理搭配,增强对人体的益处。 《五谷杂粮养生大全》综合中华传统养生理论与现代医学保健知识,引入先进的健康理念,并结合国人日常生活饮食习惯,系统介绍了五谷杂粮与防病、养生的关系,以及各种养生食疗方的制作步骤和营养价值,还提供了科学实用的食物养生指导,是一本难得的、适合大众的养生书籍。

《五谷杂粮养生大全》内容试读

第一章

天生万物,独厚五谷食之养人,全赖五谷

人的一生,健康是第一位的,只有身体健康才可能拥有真正的

杂粮

幸福。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并滋养我们的身体呢?正如智者常说的那样:“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而五谷杂粮正是普通百姓厨房里最常见、最普通的食材,也是我们最好的健康良药,正所谓“药疗不如食疗,药补不如食补”。

药食同源

古老的养生智慧

“药食同源”是指中药与食物本是同一来源。中药的来源多数为天然原料,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而人们日常食用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

按照中医学的理念,凡是中药都可以食用,只不过在用量上有所差异而已,也就是说,毒副作用大的药物用量小,毒副作用小的药物用量大。因此,严格地说,在中医学中,药物和食物是不分的,药物即是食物,食物也是药物,食物的副作用小,而药物的毒副作用大。这是“药食同源”的另一层含义。

实际上,饮食的出现比医药要早得多。因为,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就必须摄取食物,以维持身体代谢的需要。《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

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换句话说,那时候,人们只知有食物,而不知有药物。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并利用的食物越来越多,各种食物的性味和功效也被人们慢慢认识并重视,同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一些食物不但有食用价值,还可以用来治病,于是有些药物就从食物中脱胎而出。这些生活经验,大多载入了《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食疗本草》甚至《本草纲目》等医药学巨著,至此,华夏民族已经将食物与医药融为一体,演化出

小麦

2

“药食同源”的文化。这是“药食同源”的另一层含义,也是食疗文化的基础

《黄帝内经》说“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更加表明

食物与药物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

天生万物,

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视为最早的食疗原则。

从上面这段话,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3点要义:

厚五谷

(1)是药三分毒;

(2)药补不如食补;

(3)药膳养生不如食疗养生

《养老寿亲书》说:“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

养人,

治食。”可见人们很早就认识到,除了运用药物来防治疾病外,谷、肉、果、菜等食物也是应当充分利用的。为此《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提

全赖五谷

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饮食调养原则,说明五谷杂粮在防治病疾中应处于主导地位。

五谷为养:古代的五谷是指稻、黍、稷、麦、菽等。《黄帝内经》认为,

五谷能养五脏之真气。如今五谷已泛指各种谷类、豆类,俗称五谷杂粮。日常饮食中五谷都是药食俱佳之品,如小米健脾和胃,失眠患者适合脾胃虚弱者食用;小麦具有养心、益肾、除热、止渴、安神宁心的功效,失眠患者用带种皮的全麦熬粥喝,可以起到疏肝理气、调畅心气的作用;大米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滋阴润肺、除烦渴,经常喝点大米粥有助于津液的生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皮肤干燥等不适;黑豆补肾强身、活血利水、清热解毒,尤其适合肾虚者食用;高粱健脾益胃,具有很好的养肝护肝作用。

五果为助:五果泛指常见水果,尤指桃、梨、杏、李、枣,实际上也是水果、干果的统称。“尝遍百果能成仙”,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谚语,说明常吃各种水果有利健康。水果味美,即滋养又治病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例如,樱桃“甘为舌上露,暖作腹中香”“闻道令人好颜色,神农本草应自如”;红枣补血益寿,民谚赞称“一日吃数枣,终生不显老”;西瓜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利尿通便,有“天生白虎汤”之誉;山楂和胃健脾、增强食欲、调节血脂的功效更是尽人皆知。

五畜为宜:五畜是指牛、羊、猪、犬、鸡以及这些动物的乳汁或

3

禽蛋等各种动物性食品。益即增补之意,指这类食品可补充增进主食

的不足意即适当食用动物食品,能使人体格强壮,精力充沛。而且有粮

些动物性食品还有很好的食疗功效,如狗肉养肝、温肾助阳;羊肉养

心,暖脾温肾;牛肉养脾,益气壮骨;猪肉养肾,滋阴养血;鸡肉养肺,甘温补虚…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总之,对症食疗,裨益多多。

五莱为充:蔬菜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中国人食用蔬菜的历史非常悠久。古籍《尔雅》定义蔬菜为:“凡草可食者,通名为蔬。”流传于民间的许多有关饮食的金科玉律都与蔬菜的保健功能有关,如“食,不可无绿”“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青菜豆腐保平安”“萝卜上市,郎中下乡”“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等,可见蔬菜之重要。《中国居民膳食平衡指南》认为,要想达到平衡膳食、促进健康的目的,就必须遵从“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的原则。想对机体代谢、生理功能、健康状况起最大作用的最主要的养分是能量和蛋白质,而“五谷为养”的养身理论正是强调了人体所必需的能量和蛋白质主要应由粮食供给。

正所谓“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食借药之力,药助食之功”,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突出显示了“药食同源”在中医养生保健中的独特优势。

四性五味

食物养生密码

饮食养生首先要懂得食“性”。“性”是指食物有寒、凉、温、热四种不同的性质,

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寒之初

中医称为“四性”。后来,人们在四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种“平性”,意思是既不寒

秋凉

也不热,既不凉也不温,处于寒热、温凉之

四性

间。千百年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平性的食物才能供人们长期食用,既不会使得身体产

热之初

温之极

生毛病,还能对人的脾胃进行滋养补益

春温

夏热

寒、凉、温、热四性,按照古人的说法

温中散寒、助阳补火

四性四季对照图

4

“凉为寒之初,寒为凉之极”,“温为热之初,热为温之极”,所以,寒、

凉属于一种性质,温、热属于一种性质,而这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相

互克制。一般来说,寒凉、温热的食物都不宜长期地吃,经常地吃的

话,不是产生小疾,就是生出大病。寒性食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减轻热证的功效;热性食物具有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的功效,故调制

万物,

膳食时不可不慎。

饮食养生,不仅要考虑食物的性,同时还要考虑它的“味”,性、

厚五

味的不同组合形成了药物的作用,但却

没有药物的副作用。五味,是指咸、苦、

辛、酸、甘。中医认为,五味与五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对应性。《灵枢·五

养人,

味》指出“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

五味

辛入肺,咸入肾”。《灵枢·九针》亦有

兰的

全赖五谷

“酸走筋,苦走血,甘走肉,辛走气,咸走骨”的论述。

《素问·五藏生成》中说:吃得太咸,会抑制血脉的生发,因为血脉凝聚

五味入五脏图

使人看上去面无血色;吃得太苦,会因为肺气得不到宣发而皮肤枯槁,毛发脱落;吃得太辛,手爪会因为筋肉失去弹性而显得干枯;吃得太酸,会因为肝气盛而脾土衰,使肌肉的角质变厚而嘴唇外翻;吃得太甜,会因为肾的收敛功受到影响,造成头发的脱落。

咸味入肾—一软坚散结

H

研究发现,咸味食物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具有调节肾脏泌尿的作用,同时它所含的钙、磷质也是构成骨骼的要素之一,这和“咸入肾走骨”的记载不谋而合。

苦味入心—燥湿泻下

苦味食物富含黄柏碱,多具有消炎作用,通过内分泌及自主神经来间接调整心脏功能及周边血管通透性,所以对血压、血糖及凝血系统具有调节作用。

辛味入肺一发散行气

辛味食物所含的挥发油成分具有调节汗腺分泌、扩张呼吸道、改

5

善呼吸功能的功效,这便是“辛入肺走气”的意义。在淋雨受寒后,

五谷杂

煮一碗姜汤驱寒预防感冒,便是例证。

酸味入肝一收敛固涩

酸性食物所含的有机酸、鞣质,具有镇静及调节植物性神经、内脏和血管平滑肌的功效,临床用于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胆固醇颇有成效。

甘味入脾一补中益气前:

甘味食物所含的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具有调节消化道运动、分泌,促进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因此对人体具有补益的作用。同时,某些甘味食物,如饴糖,还能抑制肠道平滑肌的痉挛收缩,达到“甘可缓痛”的作用。

所以,饮食养生,既要讲究寒温适中,也要注意五味调和。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膳食宝塔说明

膳食宝塔分五层,包括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

第一层:谷类、薯类和杂豆。注意三者合理

<6克

25-30克

搭配,每人每天应该吃

奶及奶制品

300克

大夏及皇果类

250~400克,其中应包括

-25-35克

50~100克的粗粮或全谷

40-75克

40-75克

40-50克

制品;

300-500克

第二层:蔬菜和水

200-350克

果。每天应吃新鲜蔬菜

250-400克

金谷物和余豆

50-150克

300~500克和新鲜水果

50-100克

200~400克,且两者各有

1500-1700毫升

每天活动6000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