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身的忧叹 神学与艺术文集》高全喜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转身的忧叹 神学与艺术文集》

【作 者】高全喜著
【页 数】 537
【出版社】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 1995.10
【ISBN号】978-7-5402-0268-2
【价 格】29.50
【参考文献】 高全喜著. 转身的忧叹 神学与艺术文集.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5.10.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转身的忧叹 神学与艺术文集》内容提要:

中国当代美术论;当代油画论;当代国画论;论艺术的真诚;智慧与愚拙;荣耀与灵明;丁方与精神艺术;转身的忧叹。

《转身的忧叹 神学与艺术文集》内容试读

中国当代美术论

中国当代美术是与当代中国文化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它直接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对当代美术的言说离不开它所处身的中国当代文化。当我们把审视的眼光从直观的图画转向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时,就会惊异地发现,中国当代美术不期而然地扮演了一个文化先锋的角色,也许画家们并不习惯于这

一历史和时代所指派给它的身份,甚至迷惑乃至反感于这一身份,当然,也不排除有些画家热衷于这一特定的文化先锋的旗帜,并且指望在当下的艺术潮流中更急切地展呈他们的风姿。但是,无论如何,时代总是阴差阳错地将中国当代美术推到了当代中国文化舞台的前沿,并且赋予了它独特的意义。

一·中国当代美术的独特身位

美术就其广泛的意义来说,是一种视觉的艺术,说得更准确些,是一种视觉的图像艺术,它以其特有的形式语言将创作者的心灵感受展呈出来。但是,问题在于,单纯的形式本身并不能直接进入美术的视觉言说,就像单纯的血肉骨骼构不成生命贯注的人身

一样,美术的画语必定是一种画者灵语的鉴照和显示,而一旦灵性

2转身的忧叹

进入画面,单纯的美术作品便具有了文化的意义,即便是最纯粹的形式也因画者灵语的熔铸而呈展出内在的蕴意。一幅绘画作品如此,一个流派的作品集录如此,一段历史的图像鉴照亦是如此。当我们从这样一个视域来解读中国当代美术,不难看出,当代中国文化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性言说恰恰是通过画面的灵魂吐露出来,画者与其作品都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融汇于文化精神的时代潮流之中。

对于当代中国文化,理论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论述,但不管怎么说,时代的代言性和文化的自律性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两个突出表征。我们知道,中国当代文化是从旧的文化束缚中解放出来的,时代要求新时期的中国文化言说它真实的呼声,在文化艺术的广泛领域,真诚的发言成为被普遍接受的信念,真诚的艺术良知无疑在与旧文化决裂的同时表述出新时期中国社会的生存状态和人文景观。所谓的时代代言性并不是指中国的文艺作品都去寻找时代的主题旋律,而是指文艺本身在其真诚的言说中自然而然地抵达至人性的心灵深处和时代的本质境况,并经由艺术家的独特体验展现出来。因此,文艺在为时代代言的同时,其自律性便随之而来,并成为艺术家们的内在要求和创作根基。所谓自律性无须多言,它强调的乃是艺术的创作自由和言说自由,文艺不是依附听命、有所限制的,而是自持无待、无所限制的,每一个艺术家都应在自由的创造中,持守自己的信念,维护文艺的自律。由此可见,代言性和自律性便在看似截然对立的两极拉开了中国当代文化的大幕,值得奇怪的是,这一对矛盾的东西竟然同时存在于当代中国文化流向中并各自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不能不归因于在当代中国文化之外,还有着一种强大的对抗性力量。旧文化和旧观念,权力话语和庸俗文艺,它们以其不可思议的奇怪混合构成了反对中国当代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和先锋文化的强大势力,一时之间,中国的当代文化不得不在代言性和自律性两方面达成和解,在深层

中国当代美术论'5

的都可谓历史。然而,历史的盲点恰恰在此,中国文化近代以来其过失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陷入了这一历史盲点的泥淖之中。因为真正的历史性不是指向过去,而是通过指向将来而反归于当代,当代性是历史的基点,一切过去的东西只有融汇于当代的处身性之中并经得起未来的追问,才可谓真正的历史。所以,当我们言说当代美术时,其蕴括的十余年历程,无不处于处身性的追问之中,凡是经得起它的追问的,才有资格进入这一当代美术的语境之中,才得以在当代中国美术中获得应有的地位。我们知道,在这十余年来,不说别的,仅中国美术,就发生过数不清的事情,涌现出众多艺术家,展呈过无数幅作品,有各种各样的思想,流派,灵感,观念,也有数不尽的花样翻新的企图和实验,但到底哪些可以进入当代中国美术,具有文化的、艺术的、审美的意义,哪些只不过是些无意义的粉饰、虚伪的重复、折腾和胡闹,这只有通过中国当代美术的处身性追问才能得到回答。

我们认为,中国当代美术处身性在于其深层价值的吐露,所谓追问并不是随随便便的言谈,而是一种关涉生存实质的精神性对话,是承负着生存之重负的画者在其创作赋形之际的告白和探问。因此,追问是灵魂的问答,处身性是画者灵语及其赋形的实质性缘出,也就是说,只有那些真正从生存的切身问题进发出来的灵语吐露才是本真意义上的艺术作品,才是当代中国美术十余年间可供鉴照的画图之作。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中国美术之所以保持它的当代性,并非指它离我们很近一许多艺术家眼前处于进行时态的许多事情,其展呈的作品均出自他们之手,有些墨汁尚未晾干,画笔刻刀还没放下。其实,真正的当代性乃是指它所呈现的图画言说无不深深切入生存的现实大地并每时每刻熔俦于画家灵魂的激流之中,其中的每个印迹都能在处身的时代难题和生死悠关的生存拷问中找到它们的原型,或者说,它们均是这些时代深层的关切在视觉领域

6转身的忧叹

留下的缩影。

所以,进入中国美术的当代性,便意味着进入时代价值探寻的深层吐露,中国当代美术正是在此意义上保持着它的文化先锋性。它总能比其他艺术形态更迫近当下的时代难题,并把它赋之于形。因此,对于美术领域来说,身边的并不等于当代的,倒是那些远古的中外经典之作因其关涉着生存的永恒问题而同样对中国当代美术家们产生影响,并由此而进入中国美术的当代史。相反,那些即使是每天每时都在产生的作品,那些遗老遗少的粉饰矫揉之作,却无论如何也进入不了中国美术的当代史。唯有那些因其贯穿着终极的价值关切并切入到生存之境况的视觉画语,不管它是以表现性的语意情愫还是以纯粹的结构形式言说出来,才理所当然地进入中国美术之当代画卷,因此,也随之被收录于这部《中国当代美术家图鉴》之中。

当代美术的流变

时代与艺术家的生存境况不同,其所赋形的画语世界也就有所不同。中国当代美术在近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并非平铺直叙,毫无波澜,而是伴随着生存语境的不断深化和流变,呈现出精彩与贫乏之双重景观。那些为艺术而活着的中坚艺术家,他们无论是在艺术的创新、形式的变化、意义的探寻和时代潮流的参与等诸多方面都以其开放的姿态走在中国新文化的前列,十多年的创作实践使他们在变革传统、走向世界的旅途中取得了足可骄傲的成就,他们的作品对此给予了最好的见证。我们应该看到,这一两代中坚画家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活动所具有的潜在文化意义,便是在他们各不相同的画语世界中展示出与世界文化相遇、沟通和对接的契机。由此可见,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其在朝向新时代的演变中,是完全可以在新与旧的冲撞中迸发出新的创造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