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启示》(德)莱辛著;朱雁冰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历史与启示》

【作 者】(德)莱辛著;朱雁冰译
【丛书名】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页 数】 333
【出版社】 北京:华夏出版社 , 2006.04
【ISBN号】7-5080-3969-6
【分 类】神学-文集
【参考文献】 (德)莱辛著;朱雁冰译. 历史与启示.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6.04.

图书目录:

《历史与启示》内容提要:

本书在莱辛近千页的神学文章中选取了一部分,基本反映了莱辛神学写作的基本结构。阅读这些文章,特别要悉心领会莱辛对神学与哲学的关系的看法。

《历史与启示》内容试读

理性基督教1

理性基督教①

I.唯一最完美的本质(Wesen)自永世以来所可能做的,无非是思考最完美者。

2.最完美者是他自己;可见,上帝自永世以来只可能思考自己。

3.想象、意愿和创造在上帝那里是一个东西。可见,人们可以说,上帝所想象的一切,也是他创造的一切。

4.上帝只可能以两种方式思考;要么一次性地思考自己所有的完美(Vollkommemheiten),将自己设想为完美的化身;要么分别思考其诸完美,将一个个完美隔开,根据程度将每一种完美与自己本身分开。

5·上帝自永世以来便思考着自己的所有完美;这就是,上帝自永世以来便为自己创造一种不缺乏自己所拥有的任何完美的本质。

6.这种本质被圣经称为上帝之子(Sohn Gottes),或者正确地说,也许是神子(sohn Gott)。上帝之子被称为上帝,乃因为它不缺少任何应属于上帝的特性;被称为子,乃因为按照我们的理解,凡是想象着某种东西的,在想象之前似乎享有某种优先。【28红】

7,这一本质即上帝自己,与上帝没有差别,因为人们一想到上帝就想到它,没有上帝就不可能想到它;这就是说,没有上帝,人们就不可能想到上帝,或者说,如果人们要夺取其对自身的想象,它就不会是上帝。

8.人们称这一本质为上帝的图像,但这是完全相同的图像。

①【题解】这篇短文最迟写于1753年,是未完的残篇(【中译编者按】属于遗稿类)。莱辛虽然一再讨论三位一体问题,但专论这一论题的仅此一篇。

2历史与启示

9.两种事物相互间共同之处愈多,它们之间的和谐(Harmonie)便愈大。可见,最大的和谐必然存在于相互在一切方面一致的两个事物之间,即同为一个东西的两个事物之间。

x0.这样的两个事物便是上帝和神子或者同一的上帝图像;它们之间所存在着的和谐被圣经称为来自父与子的灵(Geist)。

江.在这一和谐之中,有着存在于父中的一切和存在于子中的一切;可见,这和谐即上帝。

2.这一和谐就是上帝,所以,假若父非上帝、子非上帝,和谐也就不会是上帝;假若这一和谐非上帝,父与子便不可能是上帝,这表明:所有这三者是一个东西。

3.上帝将自己的完美分割开来思考,这就是说,上帝创造了众多本质,其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上帝的某些完美;因为一让我再重复

一遍一每一种思想在上帝都是一种创造。【282】

I4.所有这些本质的总和就叫做世界。

5,上帝也可能想将其完美以无限多的方式分割开来思考;可见,假若上帝不是始终想着最完美的世界,也就是说,假如他不是想着这些方式中最完美的一种方式并由此而在事实上造成了它,便可能存在着无限多的世界。

r6.将上帝的完美性分割开来思考的最完美的方式是:在分割开来思考时,应依据从无限多到无限少的相互依次连接的等级,这些等级之间既无越位,也没有缺位。

ǐ7.这就是说,这个世界的本质必须根据此一等级排定秩序。它们必然形成一个序列,在这个序列中,每一个成分都包含着下面诸成分以及其下的成分所包含着的一切;然而,其下的成分永远达不到最终的底线。

江8.这样的序列必然是一个无限的序列,从这个意义上看,世界之无限性是不容辩驳的。

rg.上帝所创造的,无非是单一本质(das einfache Wesen),复合者只是上帝的创造的一个序列(Folge)。

理性基督教3

20.既然这些单一本质中的每一一个都拥有其他本质所拥有的,而不可能拥有其他本质所不拥有的,所以,在这些单一本质中必然存在着一种和谐,从这种和谐可以解释在这些本质中、亦即在世界中所发生的一切。【283】

2江.有朝一日,一个幸运的基督徒会将自然学说领域延伸到这里,不过,这要在许多漫长的世纪之后,即当人们彻底探明自然中的

一切现象、无一例外地将它们追溯到其真正本原的时候。

22.由于这些单一本质犹如有限的上帝,它们的完美也必然近似于上帝的完美,像部分近似于整体。

23.属于上帝的完美的还有:上帝意识到自己的完美,他能够按照自己的完美要求而行动。此两者犹如上帝的完美的印记。

24.所以,与上帝的不同程度的完美相联系的,必然是这种完美的不同程度的意识和按照这种完美而行动的不同程度的能力。

25.拥有完美、意识到其完美并具有按照完美要求而行动的能力,其本质叫做道德的本质(das moralische Wesen),这是能够遵守一种法则的本质。

26.这些法则取自这种本质自己的本性,它不会是其他什么,只可能是:要按照你个体的完美而行动。

27.既然在本质的序列中不可能发生越位,那些即便不够清晰地意识到其完美的本质也必然是存在的—一。

4历史与启示

为卡尔达诺正名①

熟悉卡尔达诺并确信我也熟悉他的读者们必然会预见到,我的挽救行动不会针对卡尔达诺的整个言行。这位非凡的天才由于自己的缘故而使所有后人产生怀疑。人们不得不认为,至高的理智与最大的愚蠢本质上是联系在一起的②,或者说,这人的性格是一个不可破解的谜。这种情况并非别人造成的,更不是他自己在一部作品中造成的。我所要求的正是:“每一伟大人物都应以这种真诚写作!(de vita propria)③”。

假若这样一位罕见的人物能够避开无神论之嫌,那真可谓奇迹。难道人们需要一再将这怀疑接受下来而不是自己思考,反对公认的偏见。事实上,人们很少有必要将这种做法与卡尔达诺那样的有问题的一生和令人反感的命题联系起来。

至今,人们仍在从这书到那书辗转传播一种明显的恶意中伤,这促使我思索这种怀疑。众所周知,人们提出怀疑的根据有三条:其

一,据说卡尔达诺为反对灵魂不死说而写了一本书:其二,他主张荒诞的占星术,以此为救世主确定诞生时的星位;最后,是因他讨论事

①【题解】原题为Rettung des Hier.Cardanus,直译意为:“救护卡尔达诺”。这是莱辛继《救护贺拉斯》(Rettungen des Horaz)之后写的又一篇为历史人物正名的论文,发表于1754年。卡尔达诺(Hieronymus Cardanus,1501-1576)是意大利数学家,哲学家、医生、占星术士,16世纪以来被斥为“无神论者”。著有《事物之精妙》等。莱辛在本文中试图为他洗去“恶名”,不过,文章重点在宗教比较,表达了诸宗教应宽容共处的启蒙思想。

②这句话出自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Seneca,约公元前4-公元65)的《论心灵的安宁》17.10,莱辛引用时略有改动。

③“关于我个人的生活”,这是卡尔加诺自传的标题。

为卡尔达诺正名5

物精妙(De subtilitate)的一本书中的某一段话。

关于前两条根据,我将置而不论,因为其他人就此说得够多了。“据说”一词立即就驳倒了第一条根据。据说卡尔达诺的确写了一本书,虽然他并没有付印,但私下展示给了他的朋友。谁是这一事件的见证?不是别人,正是德尔里奥(Martinus del Rio)。①如果说人们居然要相信此一“据说”,那必定是不知道这个西班牙人的著作。推倒第二条根据的是卡尔达诺自己的话,布鲁克尔(Brucker)牧师②特别从他关于托勒密③的占星术四论的罕见作品中引用了这段话(《哲

学批评史》,卷V,第二编,页36)。【285】

我说过,我不会到这两点就算了,而是要马上转向最后一点,因为,我的确希望就此特别谈一点看法。贝勒④先生在其批判辞典中写了关于这位学者的条目,人们可以将我的意见看成对其有益的补充。公正的做法是,首先听一下指控卡尔达诺的声音。这类人太多,我只可能让一个人发言。他虽然是一个还在世的作家,但其著作在同类中已经成为学者们的案头读物;这人就是佛格特(Vog)牧师先生⑤,或者毋宁说经由他引录的蒙努耶(Monnoye)⑥的书。佛格特在

①【原注】参见其1593年发表的Disquistionum magicarum libri VI(巫术六论)之第二论,页76。【译按】德尔里奥(1551-1608)是西班牙耶稣会土和神学教授。

②布鲁克尔(Johann Jakob Brucker,1696-1770),德国神学家、哲学史家,曾任牧师,著有《哲学批评史》(Historia critica philosophiae)五卷,他引用的卡尔达诺的书的标题为【nCI.Ptolemaei de astrorum judiciis libros commentarii(评托勒密关于星相知命说的书)。

③托勒密(Candius Ptolemaeus)为公元2世纪的希腊天文学家,地心宇宙体系的创始人。著有《天文学大成》、《光学》和本文提到的《星相知命四论》(Tetrabis de astrorum ju-

diciis)。

④贝勒(Pierre Bayli,1647-1706),法国哲学家,主要著作是1697年出版的《历史与批判辞典》(Dicuionaire historique et critique)。

⑤佛格特(Johann Vogt,1695-1764),新教教士,1722年出版《珍本历史批判图书目录》。

⑥蒙努耶(Berhard de La Monnoye,.1641-1728),法国作家,1715年整理出版有重大影响的法国语言学家和批评家梅纳口(Giles Menage,1613-1692)的遗著,编订出版《梅纳日著作集》(Menagiana)。

6历史与启示

其珍本图书的目录中引录了卡尔达诺论事物之精妙的著作的初版和其他版本,并作了如下批注:“人们在这些非常珍稀的版本中”,他说,

读到在后来的印本中被删削了的一段非常渎神和令人感到气愤的话。我想用颇有学养的蒙努耶的话(载《梅纳日著作集》,卷四,页305)来叙述这整个事件。卡尔达诺比蓬波纳齐(Pompo Natius)①还要糟糕,蒙努耶说,卡尔达诺在讨论事物之精妙的著作的卷十一简略比较了四种主要宗教:在让它们相互争辩之后,卡尔达诺并没有声明支持某一种宗教,而是以下面一句欠斟酌的话作结:igitur his arbitriovictoriae relictis(直译为:它们始终听从胜利裁决)。用纯正的德语来说,这意思就是,卡尔达诺想让偶然来决定胜利将转向哪一方。虽然卡尔达诺在第二版中更改了这句话,三年以后仍然为这话受到斯卡利格(Scaliger)②非常严厉的斥责,因为这话的内容实在可怕:卡尔达诺对于胜利所抱的无所谓的态度清楚证明,四个宗教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取得胜利一要么是由于其有力论证,要么是通过武装暴力。

从这段引文可以看到,斯卡利格是第一个对我所指的那段话表示反感的人。

不过,人们不可以认为,从斯卡利格直到蒙努耶再没有其他人对

①蓬波纳齐(Petrus Pomponatius,1462-1525),意大利哲学家,像卡尔达诺一样也写了一篇题为《论灵魂不死》的文章。

②斯卡利格(Julius Casar Scaliger,1484-1558),意大利古典语言学家和医生,曾与卡尔达诺有过激烈争论。莱辛在这里指的是他I557年在巴黎出版的Exotericarum exerci--tionum liber quintus decimus de subtilitate,ad Hieron Cardanum(《关于事物之精妙的通俗研究的第十五本书一致卡尔达诺》)。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