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简史》(英)赫伯特·乔·威尔斯著;叶旭军,庄建华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世界简史》

【作 者】(英)赫伯特·乔·威尔斯著;叶旭军,庄建华译
【丛书名】名著阅读力养成丛书
【页 数】 254
【出版社】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 2021.03
【ISBN号】978-7-5339-6194-7
【价 格】43.00
【分 类】世界史-少儿读物
【参考文献】 (英)赫伯特·乔·威尔斯著;叶旭军,庄建华译. 世界简史.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1.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世界简史》内容提要:

第一章空间中的世界 迄今为止,我们所拥有的世界历史依然是一部认识极不完善的历史。200年前,人类了解的世界充其量不过是近3000年问的事,至于3000年前都发生了些什么,人们只能仰仗传说和想象。在当时的文明世界里,绝大多数的人都相信而且也是被这样灌输的:这个世界是在公元前4004年被突然创造出来的。至于在那一年的春天还是冬天,那时的权威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种精确到了近乎荒诞的观点源自对希伯来《旧约》过于刻板生硬的解读,也是一种随心所欲的神学式臆断。如今,这种看法早已被宗教人士所摒弃。

《世界简史》内容试读

第一章空间中的世界

迄今为止,我们所拥有的世界历史依然是一部认识极不完善的历史。200年前,人类了解的世界充其量不过是近3000年间的事,至于3000年前都发生了些什么,人们只能仰仗传说和想象。在当时的文明世界里,:绝大多数的人都相信而且也是被这样灌输的:这个世界是在公元前4004年被突然创造出来的。至于在那一年的春天还是冬天,那时的权威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种精确到了近乎荒诞的观点源自对希伯来《旧约》过于刻板生硬的解读,也是一种随心所欲的神学式臆断。如今,这种看法早已被宗教人士所摒弃。人类生活于其中的宇宙就其表象来看已存在了悠长的时光,甚至是无限悠长的时光,对此,人类已达成共识。当然,表象有其欺骗性,就好比在房间的两端各置一面镜子,这样,房间就看不到尽头。但那种认为我们身处其中的宇宙仅仅存在六七千年的观点,是无论如何也站不住脚的。

如今,众所周知,地球是一个两端稍扁的橘状球体,直径约为8000英里②。大约2500年前,就有为数不多的学者知道了地球是个球体。但此前,人们一直以为地球是一个平面,而且还提出了关于地球与天空、恒星、行星间关系的多种理论,这在今天的人们看来颇为荒诞不经。现在,我们知道地球每24小时绕地轴(比赤道直径短24英里)自转一周,由此形成昼夜的更替。与此同时,它以稍显不规则且略带变化的椭圆形轨迹每年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离太阳最近时距离约为9150万英里,最远时约为

①本书中的数据和一些认识均基于作者创作年代的发现与记录,特此说明。一编者注

②1英里约为1.6093公里。—译注

001

世界简史

9450万英里

月球是一个比地球小的星体,它在距离地球平均23.9万英里远的地方绕地球运行。太阳系中并非只有地球和月球绕太阳运转,在离太阳接近3600万英里和6700万英里远的地方还有水星和金星两颗行星;在地球运行轨道之外,除了那些呈带状的、不计其数的、可以忽略不计的小行星外,还有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离太阳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4100万英里、48300万英里、88600万英里、178200万英里和279300万英里。这些动辄以千万计的数字,对常人来说,很难想象。倘若我们把太阳和其他行星缩小到一个更易把握的比例中,读者想象起来也就容易得多。我们假定地球是一个直径为1英寸①的小球,那么太阳就是一个直径约9英尺2的大球,离地球的距离约为323码③,步行时间为四五分钟;相比之下,月球就是一颗小豌豆,离地球有约2.5英尺的距离;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有两颗内行星,即水星和金星,它们离太阳的距离分别约125码和233码。这些星体的周围便是空旷的宇宙空间,无垠的空旷一直延伸到离地球175英尺的火星,直径约1英尺的木星离地球约为1英里远,体积略小的土星与地球相距约为2英里,天王星离地球约4英里,海王星与地球的距离则约6英里。即便缩小到了如此一个比例,离地球最近的其他恒星也远在40万英里之外。

以上这组数据也许会令我们产生这样一个概念:上演人类生命之剧的舞台是何等空旷无垠哪!

在这广漠无际的宇宙空间,我们所了解的也只是地球表面的生物。地表离地心有4000英里,而生物深入地下的深度也不过是3英里;到达地面上空的高度也未能超过5英里。除此之外的浩瀚宇宙空间,显然只是一片空洞死寂。

目前,最深的海洋采掘深不过5英里,飞机飞行的最高纪录高不过4英里。虽然曾有人乘坐气球上升到7英里的高空,却历经了千辛万苦。没有鸟类能飞上5英里的高空,曾有被带上飞机的鸟类和昆虫,但在远没有达到此高度时就失去了知觉

①1英寸约为2.54厘米一译注

②1英尺约为0.3048米。—译注

③1码约为0.9144米。—译注

002

第三章生命的起源

众所周知,在人类具有记忆和传说之前的那些生物的知识,几乎都来自成层岩中生命体留下的印记和化石。我们在页岩、板岩、石灰岩和沙岩中发现了保存下来的大量的骨骼、贝壳、纤维、根茎、果实、脚印、,爪印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同时保存下来的还有原始潮汐留下的痕迹和原始雨水冲刷形成的坑坑洼洼。正是通过对这些岩石记录的持之以恒的研究,地球上的古生物史才得以完整地勾勒出来,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沉积岩并非层层叠叠整齐排列,由于受到挤压、扭曲,早已层理紊乱,面目全非,就好比是屡遭焚劫后的图书馆中的书页。现在之所以能把这些凌乱的记录整编出来,供世人参阅,是因为有大批学者倾注了他们毕生的心血。按当下的估计,这些岩层记录的这段历史大约有16亿年之久。

记录中最原始的岩石,地质学家称之为原生岩,因为其中没有任何生命的痕迹。在北美洲有大片裸露的原生岩,根据其厚度,地质学家认为至少有8亿年的历史,占到整个地质记录的一半时间。在此,我要重申一遍这具有深远意义的事实:自陆地和海洋形成后至今的漫漫岁月中,在其上半期,尽管在这些原生岩中能看到水流冲刷的痕迹和雨水的印记,但却没有留下任何生命的痕迹。

顺着岩石记录深入下去,我们看到生命的痕迹终于出现了,并且不断增多。这个最早发现古生物痕迹的历史年代,被地质学家称为“古生代早期”。生命出现的第一个证据是比较简单的低等生命体遗迹,诸如小贝类的贝壳、植形动物的花状头和躯干、海藻、海虫以及甲壳虫类动物的一些印记和遗骸。最早出现的动物是一种形状像蚜虫的三叶虫,它们能像蚜虫一样把自己蜷成球状。此后又过了数百万年,出现了一种比当时地球上所有

005

世界简史

生物都更灵活、更强壮的动物—海蝎子。

这些动物的躯体都不太大,其中最大的就要数海蝎子了,有9英尺长。在这个时期的记录中,还没有发现任何陆地生命的痕迹,不管是植物的还是动物的,同样,也没有任何鱼类或脊椎动物的痕迹。这个时代留下的生物痕迹,只是些浅水区和潮间带的生物。如果我们今天想要知道古生代早期植物群和动物群的模样,我们只需从岩洼或岩屑沟中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将会发现,除了体积上的差异之外,这滴水所呈现的那些小海蝎、小贝壳、植形动物及海藻等的特征与曾是地球上生物之王的又大又笨拙的古生物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但在此我要提请读者注意,古生代早期的岩石并没有给我们提供任何代表我们星球生命开端的记录,因为除非一个生物有骨骼或其他坚硬的部分,或者有坚硬的甲壳,而且够大够重,能够在泥地上留下痕迹,否则就无法留下足以证明它们在地球上生存过的化石。正如当今地球上仍生存着成千上万的软体小动物,它们同样也不可能留下任何印记供未来的地质学家考证。所以,在过去的地球上,或许也有千千万万这类生物,它们生存、繁殖、兴盛、死亡,却没能在地球上留下一丝痕迹。因此,在所谓的“无生代”的湖泊和海洋的温暖的浅水区里,没准儿生活着大量低等、软体、无壳、无骨的生物;而在阳光普照的潮汐区的岩石和海滩上则繁殖着大批的绿色浮藻。岩石上的记录谈不上是关于过去生物的完整记录,就好比银行的存折无法显示街坊邻居的全部生活记录。只有当物种进化到分泌出壳质、针骨、甲壳或能支撑的茎时,它们才能留下痕迹,载入史册。但在比这些化石岩更古老的岩石中,也曾偶尔发现一种分离状态的碳一石墨。一些权威人士认为,这种物质也许是某种未知生物通过自身旺盛的活动而从化合状态中分离出来的。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