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翼论幼儿教育》黄翼|(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黄翼论幼儿教育》

【作 者】黄翼
【页 数】 208
【出版社】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2020.12
【ISBN号】7-211-08543-9
【价 格】30.00
【分 类】幼儿教育-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黄翼. 黄翼论幼儿教育.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20.12.

图书目录:

《黄翼论幼儿教育》内容提要:

黄翼是中国民国时期的心理学家,师从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其专业思想深受皮亚杰的影响,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黄翼的著作较多,本书选取的是《神仙故事与儿童心理》《儿童绘画之心理》《儿童心理学》,主要论述幼儿心理和幼儿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既适合学术界作为研究资料,也适合广大幼儿教师和普通读者阅读。

《黄翼论幼儿教育》内容试读

神仙故事与

儿童心理

黄翼论幼儿教育“ut

夏洛·卑勒的分析,是以世界最著名的格林氏兄弟(Grimm

Brothers)神仙故事集为根据。进六这些故事是德国各处的民间传说,在未写定前已经口头传述二三百年了。起初并非为儿童而作的,后来逐渐变成儿童的特殊恩物。格林氏兄弟两人,将这些故事搜集写定,于一八一二至

一八一五年间发行初版,才成为现在的总集。世界上的神仙故事,当以格林氏的为最有代表的资格。据卑勒夫妇说,儿童最喜欢格林氏故事的时期,大约在四岁至八九岁之间,接着便是喜欢安徒生故事的时期,再下去便需要《鲁滨孙漂流记》那种半写实的、合理的想象故事了。夏洛·卑勒将格林氏神仙故事,就角色、环境、情节、结构、想象等项,分析出它们的特点,大意如下:

角色神仙故事的角色,总是不多,并且各个故事都相仿佛。主角总是儿童,或是可以结婚的青年。配角中有父、母、祖父母、国王、王后及工作的人。后母都是残酷狠毒,在故事中的地位与妖妇相似。最重要的配角,自然是那些神怪,如巨人、矮子、妖妇等。动物的位置,很像这些神怪人物,常常有高于人类的智识本领,在故事中做很重要的一种枢纽。

神仙故事的人物,每个有一二种显著的特性,如大、小、强、弱、美、丑,以及大人训海儿童时最常提起的品格上属性,如好、坏、勤、惰、服从、拗强等。故事中表示人物的互相不同,最靠对举的方法,好的极好,坏的极坏,分别极为显然。

环境故事发生的地方,也往往很简单而一致。或是平民住的田野村镇,这是讲故事的人所熟悉的,所以描写起来很有写实的风味。或是国王贵族的宫廷府第,这是未经目睹、全凭猜测想象的,所以铺张富丽的情形,常常不甚合理,譬如黄金做的东西,实在太多。此外便是神怪所居,深黑玄秘的山洞树林了。形容这些地方,也用对举的方法:华丽的极华丽,贫陋的极贫陋,幽秘的极幽秘。

情节除了少数的例外,这些故事中主要的情节便是那些神异的事迹,如变化、救人和用各种的神通来解决不能解决的难题。神仙故事的转捩,最靠这种神异情节。

人物的行为总是非常直率原始,往往放任一时的冲动,没有回想顾虑。如有人碍事,不问有罪无罪,便把他除去。

故事中好人得赏,恶人得罚,报应眼前实现。赏罚的性质都是很具体

4

的:该赏的,做国王,娶美妇,发大财;该罚的,受体罚,做乞丐,失性命。神仙故事中的威权观念,很刚毅严明,虽有时粗暴些,却没有萎靡暗弱的。

结构神仙故事的情节大都是分成了几段,然后用几种常用的结构,将它们连串起来。最常见的体裁,是一句预言,后来果然应验了;或是一种命令或禁律,后来触犯了,惹出了是非。又有一种体裁是重复的方式:有的用平行的两起人物;第二起重历第一起的经历,而得到刚刚相反的结局,就是所谓“双叠体”;有的是一件难题,起先两个人或两次的尝试都失败了,到了第三人或第三次尝试才得成功。

想象有几种想象是神仙故事中所常用,有几种却简直没有。

(子)迅速多变幻的想象,是神仙故事所常有的,如厨司变黑狗、新娘变花、青蛙变王子。有时新角色突然出现;有时一个人刚在此处,忽然变到极远的地方去;有时人没有变动,而房屋环境却完全变了。情形很像梦境。

故事中还有种常见的想象,是极端的夸大。一切艺术都带一点夸张的。但神仙故事的夸大,却是毫无底止:人物不是极美极善极富贵,便是极丑极恶极贫贱;地方不是极富丽极舒适,便是极简陋极幽秘。又有一种夸大的方式是阶级式的递降递升,如“国王的护卫按高矮站着,一边最高的有二英里高,那一边最矮的像小指头这么小”,又如“教皇座旁的蜡烛,最粗的像城上守望台那么粗,最细的像灯草那么细”。

(丑)神仙故事中很少用同时综合的想象,如半人半兽或几种兽的部分凑合起来的怪物,格林氏集中完全没有。描写王宫或神仙住所华富的情形时,想象也是前后相连续的,不是同时综合的;每次只消想到了三四件东西便够了。将一种东西的属性加于他种东西之上,也是罕见的。

(寅)神仙故事避免一切难懂的譬喻。所有的都是浅明具体的俗语,如像血那么红、像雪那么白、像风那么快、像蜗牛那么慢之类。故事中的譬喻都明白说出“像”“如同”“一般”等字眼,都是所谓“明喻”(simile)。

故事与

不用这些字眼的“暗譬”(metaphor)是绝无仅有的。至于微妙的讽刺影

儿童心

射,那更说不到了。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