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何金明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

【作 者】何金明主编
【丛书名】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精品系列丛书 “互联网+”新形态一体化精品教材
【页 数】 214
【出版社】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2020.04
【ISBN号】978-7-310-05570-8
【价 格】38.00
【分 类】学前教育-科学知识-幼儿师范学校-教材
【参考文献】 何金明主编. 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20.04.

图书目录:

《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内容提要:

本书较全面、系统地讨论幼儿科学、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着重对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评价等基本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使得学习者通过本书的学习,对幼儿科学教育理论有较全面的掌握,并树立正确的幼儿科学教育教学观。书中还引用了一些幼儿教育一线教师或科研人员在实际教学中的活动案例,让学习者借助案例的分析形成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能力。

《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内容试读

CHAPTER

绪论

关键词

科学;幼儿科学;幼儿科学教育

学习目标

1.了解科学、科学态度的内涵,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了解幼儿科学的特点,掌握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和规律。

3.理解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

内容结构图

科学的一般定义

什么是科学

科学的内涵

幼儿科学的定义

绪论

什么是幼儿科学

幼儿科学的特点

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

什么是幼儿科学教育

幼儿科学教育

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

搞好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方法

本章第一节主要讨论科学的内涵,即对科学是知识,是过程,是对待世界的

一种态度做了一定的分析,并介绍了美国学者第得利列举的18种科学态度。第二节主要探讨幼儿科学的定义与特点、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第三节讨论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以及如何搞好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本章重点在于理解幼儿科学、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掌握科学态度的含义;难点在于理解科学是探索世界、获取知识、发现规律的过程与方法。

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

笔记

问题导入

达尔文小的时候,一次跟妈妈到花园里为小树培土。妈妈说:“泥土是个宝,小树有了泥土才

达尔文的这个故事,

能生长。别小看这泥土,是它长出了青草,喂肥

对于即将成为幼教工作者

了牛羊,我们才有奶喝,才有肉吃;是它长出了

的你,有什么启发呢?

小麦和棉花,我们才有饭吃,才有衣穿。泥土太宝贵了。”

达尔文问:“妈妈,那泥土能不能长出小狗来?”

“不能呀!”妈妈笑着说,“小狗是狗妈妈生的,不是泥土里长出来的。”达尔文又问:“我是妈妈生的,妈妈是外祖母生的,对吗?”“对呀!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妈妈生的。”“那最早的妈妈又是谁生的?”“是上帝!”

“那上帝是谁生的呢?”

妈妈答不上来了,她对达尔文说:“孩子,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个谜,你像小树一样快快长大吧,这些谜等待你去解开它们呢!”

上学以后,达尔文仍然保持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他骑马、打猎、钓鱼、采集矿石、捕捉昆虫、钻进树林观察鸟类的习性。·对于达尔文来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问号,要探索、思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他常常边观察边沉思,甚至忘记了危险

有一次,达尔文一边在一座古堡上散步,一边像往常一样陷入沉思,他心不在焉地迈着缓慢的脚步,突然一脚踩空,从城垛上跌了下来。可这时候,达尔文的神智依然非常清醒,头脑还在思考问题。

分析: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达尔文的提问联想到身边的幼儿,我们就会发现,幼儿对多姿多彩的自然界充满好奇,在他们幼小的心里,有很多很多问题需要探索。而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幼儿的提问?如何引导幼儿思考呢?这也是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

提到“科学”两个字,人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那是高深的学问,科学研究只有高智商的人才一科学家才能做到。实际上,科学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风、雨、雷、电、雾霾,美

2

CHAPTER

绪论

丽的彩虹、食物的营养成分与热值、服装的化学成分及其舒适度等等,都与科学有关。

笔记

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时,我们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科学?幼儿能够学习科学吗?幼儿是否有必要学习科学?应该怎样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对科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广大幼儿教师,更要建立起正确的科学观和科学教育观

第一节什么是科学

一、科学的一般定义

科学,现代汉语的解释是分科而学之意,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1979年出版的《辞海》中写道: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实践经验的结晶。它是有关发现、发明、创造与实践的学问,是人类探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科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吃、穿、住、行,日常所见的日、月、星、云等自然现象,都与科学紧密相关。但是,对于没有科学知识的人来说,很多自然现象他们是解释不清楚的,因而觉得自然界是神秘的、未知的。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困难需要人们去解决,如疾病、垃圾、清洁的水源;我们生活中的事物还有许多需要人们去探索,如水果的存贮保质、自然灾害的管控、雾霾的形成;我们生活的地球、宇宙还有许多未知的、神秘的现象需要人们去研究,如量子、黑洞、臭氧空洞、光的控制,等等。这些都是需要研究的科学问题。

科学通常可以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现在又出现了“软科学”说。研究大自然中有机或无机事物和现象的科学,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被称为“自然科学”。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种种现象的科学,如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类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等,被称为“社会科学”。本书所说的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且未包括数学。

二、科学的内涵

动态的科学观认为,科学不仅是知识体系,而且应该包括动态的知识生产过程。动态科学观启发我们,把科学教育仅仅看作对传统科学知识的认知是狭隘的,科学教育应该是培养能够参加科学活动的人,要通过科学活动育人,使儿童学会探索未知,发现真理,培养儿童运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来了解环境、关心社会、解决问题的良

3

CHAPTER

绪论

3.科学知识的可重复性

笔记

科学知识的可重复性,是指科学知识是可以验证的、规律性的知识,应该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在相同的时空背景下,无论何人在何时何地重复某一实验,都能得到同样的结果,就说明这一结论是经得起验证的,是科学的。如水在100℃时沸腾,到0℃时结冰;向上抛出一物体,该物体会落回地面等,由这些自然现象得出的科学知识都是可重复的。

(二)科学是探索世界、获取知识、发现规律的过程与方法

把科学理解为知识体系是从静态的角度来看的,但是“科学”不仅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一种过程,它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发现规律的过程与方法。

(1)科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经历一定的科学过程,并运用适当的科学方法。科学探索过程,即系统收集知识的过程,包括观察、分类、运用时空、确立关系、数量化、测量、交流、实验、控制变量、解释数据、下定义等方面的内容,通常可概括为六大步骤: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开展实验、不断总结、得出结论。在这些活动过程中,人们需要运用观察、质疑、假设、实验、抽象与概括、求同与求异、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方法。

(2)科学不仅表现为结论的科学性,更表现为过程的科学性。人们的科学认识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运用,为人类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世界、发现规律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先进的技术。从过去的肉眼观察,到光学显微镜的应用,再到电子显微镜的应用,工具改进了,观察的结果可能就更精确了,这样过去认为是正确的、科学的知识可能被新的事实所推翻、否定,被新的认识、新的理论所取代。

科学知识虽然有可能被推翻,但获得科学知识的基本过程却是一直存在和长期起作用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的客观性不仅在于其认识结果的客观及科学知识符合客观实际,更在于其过程的客观性,即在可观察的客观事实基础上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并将推理的结果进行验证。正是科学认识过程的科学性保证了科学知识的客观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研究手段、方法的日益更新,科学过程也日益复杂起来。但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却是相对稳定的。

科学探索的过程能改善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及其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人的能力、思维,优化人的行为习惯。科学研究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是,获得好结果的方法却更为重要,因此,只有认识“科学过程”“科学方法”,才有可能全面把握科学的含义。由此可见,科学不仅表现为结论的科学性,更表现为过程的科学性、方法的科学性。美国学者威廉和玛丽指出,科学的本质就是模式建构的过程,是建构能够解释未知世界本质的心理影像的过程;思考、解决问题和形成概念是科学的全过程。我国学者赵学漱等人也认为,科学是一种不断前进和自我矫正的探究过程。

5

科学教育与活动指…

。。

(三)科学是人类关于世界的看法和态度

笔记

科学是一种世界观,是人类关于世界(包括对科学活动和科学知识本身)的基本看法和态度。

1.科学是关于世界的看法

20世纪90年代,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在《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一书中提出,“科学世界观”的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四点①。

(1)世界是可以被认知的。科学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的,因而也是可以通过系统的研究加以认识的。即使是那些暂时无法解释的所谓“神秘”现象,也

一定是受某种客观规律的支配,只是由于受到目前客观条件的制约,现在还无法解释,但将来也是可被认识的。

(2)科学认识是可以改变的。科学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原知识的改正甚至抛弃是正常的。没有尽善尽美的科学解释,只有不断修正的科学认知,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学更具真理性。

(3)科学知识是持久的。尽管科学知识是可以改变的,但是这种改变并不是全盘抛弃。科学认识的发展具有持续性。换言之,新的知识往往是对旧有知识的修正和补充。

例如,历经20年的时间,哥白尼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距离从地球上观察行星,每一个行星的情况都不相同,这使他意识到地球不可能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接着他又发现唯独太阳的周年变化不明显,这意味着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始终没有改变。如果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宇宙的中心就是太阳。因此,哥白尼立刻想到如果把太阳放在宇宙的中心位置,那么地球就该绕着太阳运行,于是他提出了著名的“日心说”。

(4)科学不能为所有的问题提供完善的答案,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通过科学来解决。对于那些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科学是无能为力的。例如,科学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却无法决定人们如何运用它。

2.科学是一种态度

一个具备了科学世界观的人,无论在对待哪种具体的事物时,他都能表现出科学的态度。科学态度是科学世界观的具体表现。

(1)美国学者第得利(P.B.Diederich)列举的18种科学态度@

①怀疑:不要对任何事情都认为理所当然,要问为什么;

②信任解决问题的可能性:相信任何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③渴望实验的证实:主张用实验来证明各种想法;

①美国科学促进协会,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M,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1.

②张俊.幼儿园科学教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