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口语》陈朝珠,罗曦,刘媛媛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幼儿教师口语》

【作 者】陈朝珠,罗曦,刘媛媛主编
【丛书名】高等教育学前教育类专业“十三五”规划创新示范教材
【页 数】 260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2020.08
【ISBN号】978-7-215-12473-8
【价 格】45.80
【分 类】幼教人员-汉语-口语-高等学校-教材
【参考文献】 陈朝珠,罗曦,刘媛媛主编. 幼儿教师口语.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20.08.

图书目录:

《幼儿教师口语》内容提要:

本教材是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教师口语是高等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儿教师口语能力是幼儿教师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基础。幼儿教师口语是研究幼儿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旨在培养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等相关工作中运用口语的能力,实践性较强。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训练,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及日常口语表达水平,提升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学前儿童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教师口语》内容试读

模块一

幼儿教师口语基础

普通话训练

幼儿教师口语

引语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者,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普通话是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基础,是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有教学用语用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凡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有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职位、从事教师工作的必备条件。在报考国家、地方教师资格的考试条件中明确要求报考者具备“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国家把普通话确立为教师的职业语言,要求所有教师在一切履行教师职责的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不论是幼儿园、中小学还是高等学校的教师,不论是语文教师还是数理化、音体美等各学科的教师,都要使用普通话。

名人名言

444466644444444544444441455444444466644444444554444444464444444456544444446666*

在短短的语言中藏有丰富的智慧。

一[古希腊]索福克勒斯

语言只是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的意愿和思想就得到交流,它是我们灵魂的解释者。

一[法]蒙田《随笔集》

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

一[中]傅雷《傅雷家书》

幼儿教师口语

。。··第二节普通话的规范与推广····

语言的规范化是语言的使用者的自然表现和需求,是一种社会群体行为趋同性的社会现象。汉语规范化指根据汉语的发展规律来确定和推广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标准,以便进一步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汉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推广普通话是汉语规范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我国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是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广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推广普通话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很快,语言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必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练好说好普通话,并为普及普通话而努力工作。

二、普通话推广的历程

1955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确定以“普通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同时明确了普通话的含义,制定了具体的推普措施,从此掀起了全国第一次推普高潮。

1986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新时期推广普通话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推行和普及方面,在普及方面态度要积极一些。同时,首次对普通话水平提出三级要求,从而揭开了第二次推普浪潮的序幕。这也标志着推广普通话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期。

1992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下称“国家语委”)根据形势的要求和工作的进程,把新时期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方针及时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这一方针极大地促进了推普工作的深入开展,从而使普通话在全国的推广工作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7年12月,第二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推广普通话的新世纪目标:2010年以前,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普通话初步普及,交际中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与口语表达关系密切行业的工作人员,其普通话水平达到相应的要求;到21世纪中叶,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国民语文素质大幅度提高,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需要,形成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适应的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经国务院批准,从1998年开始,每年9月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诞生,标志着

模块一幼儿教师口语基础,一普通话训练

推广普通话工作从此全面走上法治道路。除此以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扫除文盲工作条例》《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这些法规和条例为推广普通话提供了法律依据。

进人21世纪,推广普通话工作紧紧抓住三个方面实施,即目标管理和量化评估、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讲求语言规范,不仅是经济建设的需要,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任何公民都应该争做语言规范的行动派。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以及影视演员,更应该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责任,成为语言规范使用的榜样。

知识链接

推广普通话就是不让说方言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但是,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让说方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语言政策。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汉民族的标准语,是我国占主导地位的语言。推广普通话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种种因素,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它的流通范围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大,逐步上升到民族共同语的地位,而方言只是处于从属地位的一方之言。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民族共同语。推广普通话总的要求是在正式的场合和公众交际的场合讲普通话,但并不排除在非正式场合讲方言。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的,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所有场合一律不让说方言。以学校为例,首先要求语文课用普通话,然后提出各科教学都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继而再要求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即使是这样,也允许师生在校外的非正式场合讲方言。有人提出:“在家也要说普通话,不能讲方言。”当然,在家里愿意讲普通话更好,可以更快地提高我们的普通话水平。但是,我们并不强迫人们这样做。同时必须指出,这种不切实际的口号也容易引起方言区人们的反感,并不利于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顺利进行。

另外,我们对方言也要有正确的认识。虽然方言是处于从属地位的一方之言,但它并不是低级的语言、落后的语言。语言没有优劣之分,有些人把方言看成是“县以下的人才说的”低级的、落后的语言,这是错误的。方言为一个地区的人们服务,能够很好地发挥日常交际的功能。人们对自己的家乡话有着深厚的感情,不加分析地贬低方言、排斥方言,会使方言区的人产生抵触情绪,对推广普通话工作极为不利。

(资料来源: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政策法规室.语言文字工作百题[M]·北

京:语文出版社,1995.)

5

幼儿教师口语

探究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正确处理普通话推广和民族语言、汉语方言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普通话语音···

一、普通话语音的性质

人类的语音是一种复杂的横跨物理、生理、心理、社会等界域的现象,通过对语音概念的了解,对其所有的物理性、生理性和社会性的分析,我们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语音所具有的性质。

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能够表情达意的一种声音。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的意义是声音承载的,这种声音就是语音。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三要素组成的。在这三大要素中,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由于语言的口语形式是第一性的,而口语的媒介是语音,所以相比词汇和语法来说,语音是第一性的。语音是一种声音,这使得其与自然界其他声音的物理基础相同;同时语音又是一种特殊的声音,与自然界的其他声音有所不同。首先,语音是由发声器官发出来的,这一点使得语音区别于自然界中的非动物声音;其次,这种声音的特殊性表现在能够表达一定的意义,这使得语音也区别于动物的声音。同时,即使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如果不能表达约定俗成的意义也不是语音,如人咳嗽的声音和初生婴儿自然发出的声音等。

语音是一种声音,和一般的声音有相同的发音原理,所以语音具有物理属性;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所以语音具有生理属性;因为这种声音能够表情达意,所以语音又具有社会属性。

(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从物理的声学角度分析,语音和其他声音一样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语音同其他自然界声音一样,有音高、音长、音强和音色这四个要素。

1.音高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非常重要,是区别意义的要素。例如普通话中“妈、麻、马、骂”的不同就是靠音高的变化来加以区别的。语音的高低跟人声带的长短、厚薄有关。一般情况下,成年男性的声带相对来讲更长、厚、松,因此音高要低一些,而儿童和成年女性声带要短一些、薄一些,声音也就高一些。同一个人的不同音高是由控制声带的松紧形成的。

2.音长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延续时间的长短。声波不断往返振动,在振动时,时间持续得长,声音就长,反之则短。音长在许多语言里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但在汉语普通话里,一般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只是根据表达的需要用于表示不同的语气和感情色彩,例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