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会展合作机制研究》靳柯,刘从水,邹礼祺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会展合作机制研究》

【作 者】靳柯,刘从水,邹礼祺著
【丛书名】西部文化产业发展丛书
【页 数】 328
【出版社】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2015.10
【ISBN号】978-7-5482-2466-2
【价 格】58.00
【分 类】域经济合作-研究-云南省、东南亚
【参考文献】 靳柯,刘从水,邹礼祺著. 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会展合作机制研究.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5.10.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会展合作机制研究》内容提要:

《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会展合作机制研究》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会展合作的视角出发,通过综合分析次区域国家经济合作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GMS会展合作的国际背景和产业发展现状,探讨GMS国际会展合作的可行性及具体合作机制、模式和保障体系。并立足于云南省,分析云南会展参与GMS国际会展合作的相关举措、机制及原则,探讨云南会展在GMS国际会展合作机制背景下的发展策略及准则。

《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会展合作机制研究》内容试读

引言001

引言

会展是指围绕特定主题多人在特定时空集聚交流的活动,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而关于会展的分类应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会展的内容,即会展的本质特征,包括会展的性质、内容、所属行业等;二是会展形式,即属性,包括会展规模、时间、地点等。①根据会展内容,可分为综合会展和专业会展。综合会展指包括各行业的会展,也被称作横向型会展,比如工业展、轻工业展;专业会展指展示某一行业甚至某一项产品的会展,比如钟表展。专业会展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常常同时举办讨论会,用以介绍新产品、新技术等。“会展产品是以会展平台为核心,包含会展管理、活动设计及有关服务等外部产品的一系列元素的组合。会展产品是一种服务产品,作为会展商经营的对象,在产品特性组合意义上,会展产品就成为为了满足会展各方需要,围绕会展平台所提供的一系列服务的组合。会展平台主要是指具有不同规模、不同档次或不同其他特性的主题性活动,它构成了会展产品的核心,是驱动和满足有关参展各方需要的最为根本的动机。但是,参展各方要消费这样一种平台产品,还需要借助其他一系列元素才能实现,这些元素同样也成为会展产品的组成部分。”②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不仅能够促进供需对接、畅通流通渠道,对区域和行业经济发展也有强大拉动作用。随着全球会展业的不断发展,会展业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愈发明显。据统计,全球会展产业每年直接经济效益超过3000亿美元,

为世界经济带来的增长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总和的4%,

①杨勇:《现代会展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

②杨勇:《现代会展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002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会展合作机制研究

呈现出专业化程度高、市场化程度高、展会面积规模化和会展产业集中度高等特点。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会展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各类展会汇集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有效拉动餐饮、住宿、交通、零售、旅游等众多服务业的增长,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①

众所周知,会展产业具有强劲的乘数效应和关联效应,也是文化服务

与贸易的重要产业门类,然而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家会展业面临着国

际市场上的挑战与机遇。诸如根据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的2002

至2011年的统计报告,全世界的会展大部分集中在欧洲,所占的比例大约为57%。2003年在亚洲与中东举办的会展占全世界会展的比例为14%。而到2011年亚洲与中东所举办的会展比例增长至17%,收入总额为40.60亿美元。与2010年会展业总收入的35.18亿美元相比,2011年会展业的

总收入平均一年增长15%。②GMS国家在国际会展业市场上所占市场份额

较少,同时也意味着持续增长的潜能。GMS国家中会展产业发展比较迅速

的是泰国,根据泰国会议展览局的资料,2012年在泰国会展业的总收入中来自国外客户的总收入已高于797.70亿铢,占全国旅游业总收入的

9.5%。2013年泰国会展业的收入达到862.70亿铢,比2012年增长8%。到2016年泰国会展业的收入预计将达到1139.82亿铢,增长率为9%。在泰国会展业中,国际产品展览会与国家会议业将会有显著增长。⑧泰国会

展业质量高、服务好、效益高、关联强等特征为GMS国家会展业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也激发了GMS国家发展会展业的动力和激情。基

于良好的内外条件以及各种资源,GMS国家为了促进会展业迅速发展,相

互之间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Dhttp://news.xinhuanet.com/expo/2014-10/20/c_127116800.htm

2 http://www.caexpo.com/news/info/expo/2013/08/14/3600495.html,2013-08-143 http://www.caexpo.com/news/info/expo/2013/08/14/3600495.html,2013-08-14.

宏观视域与合作基点第一章

004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会展合作机制研究

第一节宏观趋势:区域集团化与GMS

自1492年哥伦布西航以降,世界各国逐渐被作为共生单元纳入全球化共生系统之中,世界社会经济体系渐渐被建构起来,全球化竞合趋势逐渐凸显,区域经济集团化既已成为事实。世界史的开拓促使原本自成一体的生产和交换单位被作为世界经济共生体,以其自身资源与相对优势为共生基质,以经济交换机制和国际贸易体系为共生界面,各国互通有无,经济互补,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合理分工与提质增效,加快了信息传输速度,丰富了物质生活,构筑了全球人类发展的共生环境。在全球化共生体系之中,区域经济集团板块化形态诠释了全球化进程与力度,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以及参与范围上都大大超越了人们原有的想象。国际化步伐加快了,区域集团交往更加紧密了,区域组织的力量与影响范围逐渐增大了,世界的经济活力增强了,毫无疑问,作为世界共生体系中的人们生活更加丰富了。地理相近以及文化渊源近似的国家之间认识到这种趋势的不可阻挡,为了谋求共生共存以及经济交换成本最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相互之间都寻求经济合作并组建国家集团,诸如欧盟、北美自由自贸区、非洲联盟、东盟,乃至亚太经合组织。尽管在全球化的层次和程度上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区域集团化的多重效益已经展现出来。

从理论上看,马歇尔(1890)在规模经济理论中指出,在同一地理区间内的互动联系能够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带动专业化劳动力市场发展,促进专业化技能和投入集中,推动集群的生产要素和产业向新的区域梯度推移,客观上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Rosenstein Rodan(1943)认为,国家或地区关联互补的各产业及其要素,是形成市场需求的重要动力;

Prebisch(1949)认为,区域差异分布的资源、市场、技术和环境等要素在空间聚集形成累积发展之势时,就会获得比其外围地区强大得多的经济竞争优势,形成区域经济体系中的中心;Farrel(2004)认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问题就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得多区域体系或者国家更加具有发展潜力。从现实实践看,覆盖了北美洲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在促进内

第一章宏观视域与合作基点005

部经济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便于人们经贸往来,增进人们生活福利的同时,带动了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西向于欧盟以及大西洋,东向于东盟、东亚以及太平洋,又结合亚太经济组织,促使当今世界经济以美国及美元为核心要素,以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支柱和纽带紧密关联起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多边关系及其文化趋同特征促使这一区域的经济一体化逐渐密切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尽管在这一区域国家之间具有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且同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是,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合作的加强,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以及孟中印缅经济带的融入,为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迅速发展及其高度一体化注入了强劲动力;加之与环印度洋地区合作组织的对接,亚非欧大陆经济板块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当然,如果扩展视角,或者反向思考,那么,区域经济集团范围也限定了利益边界,且构建了生产力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流动与配置的藩篱,从而保护了特定区域内国家的竞争劣势产业甚至地方主义,在宏观上具有利益集团化或者私利化的特点,形成特定的利益群体,限制了其他比较优势生产要素的流入,进而导致本区域内人们的生活成本和生产材料成本的额外支出。就内部而言,区域集团化也呈现出内部竞合的特点,由于区域集团内部国际关系的多重交织与利益重叠,导致区域内同类产业之间的同质竞争,从而相互削弱对方的经济利益,尽管区域内具有合作机制之类的共生界面。

就发展趋势而言,区域集团化的合作地域空间已经超越了边境接壤的诉求基点,扩展为跨越大洲大洋的多重合作,诸如亚太经合组织以及建设中的中欧自贸区;区域集团化的范围与规模日益拓展,诸如东盟扩大、欧盟东进、北美自由贸易区南进;合作的领域由单纯的经济或者安全防范等传统事项趋向于多层次、多领域、多元化的紧密合作;区域集团参与者的选择对象更加多样化,参与身份重叠,参与方式也更加自由化:区域集团合作层次呈现出高中低以及官方与民间同步化和纵深化,合作内容更加翔实,合作机制更加灵活,合作机构也渐渐健全,执行力度更高更强。

正是在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1967年“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成立,东盟国家期望通过共同努力,加速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促进东南亚的和平与稳定。

006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会展合作机制研究

东盟在1976年签署的《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强调:“缔约国在努力实现本地区的繁荣和安全方面,应当本着自信、自立、相互尊重、合作与团结的原则以增强区域抵御能力,这些原则将成为在东南亚建立一个强大而充满活力的国家共同体的基础。”东盟以新型的整体性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以彰显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东盟经过扩员变为10国组织,成为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东南亚区域组织。作为亚洲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位于大湄公河流域的柬埔寨王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联邦共和国、泰王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间的经济利益联系深化了,逐渐形成了相互之间唯有共生共存才能长久发展的共识。在良好的共同愿景与合作设想基点上,20世纪90年代初亚洲开发银行倡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reat Mekong Subregion Cooperation,GMS)顺应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得到了湄公河流域国家的积极响应。亚洲开发银行把促进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定名为区域经济合作,为此把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的中、柬、老、缅、泰、越之间的合作定名为次区域经济合作。除柬、老、缅、泰、越之外,中国指的是中国云南省,后又增加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界定有以下理由:共同拥有湄公河,除泰国外均属转型经济,都推进对外开放,都是资源富集地区,各国边贸日趋繁荣,基础设施极为落后,发展资金极度匮乏,文化背景极为相似。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湄公河,自北向南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6国,全长4880千米,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总面积81.1万平方千米。湄公河在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云南省内澜沧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水及水能资源,仅澜沧江水资源量就达

517.6亿立方米,占云南省水资源总量的23.3%。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地跨寒带到热带的七个气候带,种质资源丰富,有可开发食品、医药、香料、园艺和植物化工等独具特色的生物资源。流域内奇特多样的自然景观和绚丽多彩的人文风情构成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越的自然资源和美好的开发前景,为区域内各国发展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之成为颇具

潜力的经济增长地区。由于中国参与GMS的主体是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

治区,并非全中国省份的参与,因此,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总面积为256.8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3.26亿。具有互相尊重、协商一致特点的东盟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方式。这些国家都期望通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