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的职业礼仪与规范》张萌主编;张仁贤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幼儿教师的职业礼仪与规范》

【作 者】张萌主编;张仁贤主编
【丛书名】卓越幼儿教师的关键能力与素养
【页 数】 181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2021.10
【ISBN号】978-7-5166-6084-3
【价 格】898.00(全10册)
【分 类】幼教人员-礼仪;幼教人员-师德
【参考文献】 张萌主编;张仁贤主编. 幼儿教师的职业礼仪与规范.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21.10.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幼儿教师的职业礼仪与规范》内容提要:

《幼儿教师的职业礼仪与规范》内容试读

专题一

师德与幼儿教师的职业礼仪

幼儿教师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承担着教育和引导幼儿成长的重任,其一言一行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为此,作为教育的引领者,幼儿教师不仅要努力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学识,还要为促进自己和幼儿的心智成熟而努力地自我完善,规范自己的职业礼仪与行为习惯,以便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及职业素质,用自己得体的职业礼仪引导幼儿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人,使幼儿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

幼儿教师的职业礼仪与规范

循礼仪规范的行为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嘉许;违反礼仪规范的行为则会随时碰壁,招致反感和批评。礼仪的可操作性,体现在礼仪以人为本、重在实践、人人可学、习之易行、行之有效,于是有“礼者,敬人”的说法,在表达待人的敬意时,有明确的规定和禁忌,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操作方法。

其次,礼仪具有差异性和共通性。差异性,是指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有区域性,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由于民族特点、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不同,往往礼仪规范并不相同,即“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共通性,是指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并得到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无论人们身处何地,大致的礼仪是共通的,这也是国际交往礼仪形成的原因。

最后,礼仪具有继承性和变化性。继承性是指礼仪形成后,可以世代相传。变化性是指礼仪并非僵化的模式,每一种礼仪都有其产生、形成、演变、变化的过程,而且会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吐故纳新,随着内外交往日益频繁而互相借鉴吸收。

4.礼仪的作用

礼仪作为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代表着人类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约定俗成的表示尊敬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具有如下功能。

(1)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尺度。

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表示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遵守着约定俗成的规定,执行着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而这些规定和规范就是礼仪,因为礼仪是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因此它在人际交往中,帮助人们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尺度,合理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

(2)礼仪是个体修养的反映和折射。

礼仪虽然有着自己的外在表现,但作为一种修养,它与人内在的道德、文化和艺术修养密切相关,是个体内在的道德、文化和艺术修养的反映和折射。因此古人说“相由心生”,现代人则认为知识美。根本原因就在于,个体一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就可以深化自己的内涵,而这就是一种深层次的化妆、生命的化妆,由此让自己的精神面貌得到塑造,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进而获得生命的恒久之美。因此,在社会活动中,一个注重礼仪的人,必定是修养、素质较高之人。

8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