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通史》董爱民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洪洞通史》

【作 者】董爱民著
【丛书名】人文洪洞
【页 数】 234
【出版社】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 2019.04
【ISBN号】978-7-5577-0469-8
【价 格】480.00
【分 类】洪洞县-地方史
【参考文献】 董爱民著. 洪洞通史.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2019.04.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洪洞通史》内容提要:

洪洞县是由原洪洞和赵城两县于1954年合并而成的,是山西省第一人口大县。本书粗略地记录了洪洞的历史,记述了洪洞县上至先秦下至当代的发展轮廓,使大家对洪洞的过去有一个粗线条的了解,从中学到知识,获得裨益。

《洪洞通史》内容试读

第一章旧石器时代

关于人类的起源,经科学家研究,人类是由地球上的类人猿进化来的。类人猿是一种近似于人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

科学家测定,地球已有46亿年的历史了。距今38亿年前后,地球上有了生物现象。距今8亿年前后,地球上有了隐隐约约的小壳动物。距今4亿年前后,地球上有了鱼类。距今2亿年前后,地球上有了爬行动物。距今7000万年前后,地球上有了哺乳动物。距今约240万年前后,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出现了直立行走的猿人,他们是世界上的早期猿人。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

距今240万年至1万年,人类以打制石器为主要劳动工具。在考古学上,称之为旧石器时代,它是远古人类生产和生活最为艰难的阶段,也是人类产生的年代。

元谋人

北京人

丁村人

●洪洞通史

1

●人文洪洞

旧石器时代的尖状器

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

距今170万年前后,我国云南元谋人便使用粗陋的石器捕猎动物。距今约80万年前后,我国陕西蓝田人出现。蓝田人用简单的方法打制了砍砸器、刮削器、石球等粗糙石器,捕猎野兽,采集果实。距今约70万年前后,我国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出现。北京周口店人把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作为狩猎工具

距今约10万年前后,山西裹汾丁村人出现。那时,丁村一带夏季湿润,冬季寒冷,春秋两季凉爽宜人。汾河水势很大很深,流得缓慢,在河湾处有深而静的清水。两岸松杉蔽日,岸边蒿草、野菊丛生,并有鹿、大象、犀牛、野马、野驴出没河边,河中河蚌和鲇鱼、青鱼、鲤鱼等水生动物甚多。这时的丁村人学会了种植和驯养动物,初步结束了迁徙狩猎的状态,开始了半定居和定居的生活

那时的洪洞一带,东侧的太行山区和西部的吕梁山区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和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哺乳动物是当时人类的理想食品。中部则全部为湖水所覆盖,它是临汾盆地的一部分。湖泊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富可靠的水源,里面的鱼、贝等水产品也成为人类的补充食品。在山地和湖水之间有丘陵,是人类的主要活动区域

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在洪洞县赵城镇下跑蹄村北约500

2

全国仰韶文化遗址共5213处,其中山西省1000余处

根据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洪洞境内的仰韶文化分布地点达15处,包括耿壁遗址、伏珠遗址、道觉遗址、圪衕遗址、樊村西遗址曲亭遗址、漫沟东遗址、双昌遗址、柴村遗址、万安师村遗址、秦壁北遗址、登临北遗址、赵村遗址、南山底遗址、跃上遗址。

耿壁遗址位于洪洞县赵城镇耿壁村东南。1991年,考古工作者对耿壁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房屋遗迹和陶器。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其次为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灰陶。泥质陶以素面和彩陶为主,夹砂陶以线纹最习见,这是仰韶文化的主要标志。

伏珠遗址位于洪洞县刘家

耿壁遗址采集标本

垣镇伏珠村南约1200米处的土梁平台上,西、南临冲沟。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50米,分布面积约7.5万平方米。西部断崖

上暴露圆形灰坑1个(H1),直

径约2米,深约2.5米。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釜,泥质灰陶篮纹罐、钵等残片。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

伏珠遗址采集标本

化遗存。

道觉遗址位于洪洞县广胜寺镇道觉村西北部,北临季节河,西临冲

沟。分布面积5万平方米。东部断崖上暴露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3米,

深约2米。文化层厚0.5一2米,采集有泥质红陶线纹尖底瓶,夹砂灰陶罐,泥质灰陶盆、盘等残片。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1959年被洪洞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圪何遗址位于洪洞县广胜寺镇圪衕村南部,南临冲沟。分布面积约

7万平方米。东部断崖上暴露有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4米,深约

3米。文化层厚0.3一1米。文化层和灰坑内采集有泥质红陶线纹尖底瓶,

5

人文洪洞

泥质红陶盆、钵、黑彩宽带纹陶片,夹砂灰陶釜等残片。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1985年被洪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这些地下遗址以及历史文物的出土、发掘分析,洪洞是一个五千年农耕

圪衕遗址采集标本

文明发育、发展,并一直延续不断的重要区域。“伏羲画卦”“伏羲服牛”和“女

娲造人”就是仰韶文化时期发生在洪洞的传说。

第二节龙山文化时期

1928年春天,在山东省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城子崖遗址。在这里发掘出了薄胎而带黑色光泽的陶片。考古学家把这种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又称“黑陶文化”。

距今约4350一3950年,人类的农业和畜牧业较仰韶文化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种类增加,数量增多。陶器多为灰陶,有了纹饰。快轮制陶技术比较普遍,陶胚器形规则,厚薄均匀。磨光的黑陶,质量更精,薄如蛋壳,光亮如漆。此时是中国制陶史上的巅峰时期。同时,占卜等巫术活动较为盛行,还出现了铜器。从社会形态看,私有财产已经出现人类开始跨入阶级社会,龙山文化为其代表。

河南、陕西、山西、湖北等地也都发现了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襄汾的陶寺遗址离洪洞仅50公里。

陶寺文化是晚期的龙山文化,对研究华夏文明的起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等简约记载提供了有力证据。

遗存

在洪洞县已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有16处,分别为:侯村遗址、胡坦遗址、赵城二十里铺遗址、万安遗址、枣坪遗址、后涧遗址、东义遗址、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