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新解》冯益萍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朝花夕拾》新解》

【作 者】冯益萍编
【丛书名】人文经典 最新解读
【页 数】 196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2022.05
【ISBN号】978-7-5709-3081-4
【价 格】39.80
【分 类】鲁迅散文-文学研究
【参考文献】 冯益萍编. 《朝花夕拾》新解.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22.05.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朝花夕拾》新解》内容提要:

《朝花夕拾》是鲁迅*重要的作品集之一,共收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散文十余篇,展现了横

《《朝花夕拾》新解》内容试读

小引[1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中国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前几天我离开中山大学的时候,便想起四个月以前的离开厦门大学;听到飞机在头上鸣叫,竟记得了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日日旋绕的飞机[2。我那时还做了一篇短文,叫做《一觉》[3。现在是,连这“一觉”也没有了。

[1]本篇最初发表于1927年5月25日北京《莽原》半月刊第2卷第10期。[2]1926年4月,冯玉祥的国民军和奉系军阀张作霖、李景林所部作战期间,国民军驻守北京,奉军飞机曾多次飞临轰炸。

[3]《一觉》:散文诗。最初发表于1926年4月19日北京《语丝》周刊第75期,后收入《野草》。

2」《新解》

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4],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5]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菱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gǔhuò,可指迷惑、诱惑、使人心意迷惑、惑乱、迷乱等)。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4]“水横枝”:一种盆景。在广州等南方暖和地区,取栀子的一段浸植于水钵中,能长绿叶,可供观赏。

[5]《莽原》:鲁迅在北京编辑的文艺刊物。1925年4月24日创刊,初为周刊,附《京报》发行。同年11月27日出至第32期休刊。1926年1月10日起改为半月刊,由未名社出版。1926年8月鲁迅离京后,改由韦素园接编。1927年12月25日出至第48期停刊。

小引13

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chuò,本意是指中途停止,废止,舍弃等,如辍学、笔耕不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6]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71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81挤出集团之后了。

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鲁迅于广州白云楼【9]记。

[6]北京寓所:指作者在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21号的寓所。现为鲁迅博物馆的一部分。

[7]流离中: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北洋军阀政府曾拟通缉当时北京文教界人士鲁迅等五十人(参看《而已集·大衍发微》),因此作者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处。避居医院时因病房已满,只得住人一间堆积杂物兼作木匠作场的房子。

[8]学者们:指当时在厦门大学任教的顾颉刚等人。

[9]白云楼:在广州东堤白云路。据《鲁迅日记》1927年3月29日作者自中山大学移居此处。

狗猫鼠四

「写作背景」

1925年,五州反帝爱国运动爆发,大规模的罢工、罢课、罢市斗争,给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沉重的打击。依靠帝国主义扶植的封建军阀政权处于彻底崩溃的前夜,他们眼看自己的统治岌岌可危,便加紧同帝国主义勾结,对革命力量进行残酷镇压,制造白色恐怖。以胡适、陈源(陈西滢)、徐志摩之流为代表的“现代评论派”,代表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大造反革命舆论,利用他们在北京的《现

代评论》杂志,抛出大量反革命黑文,为帝国主义、

[1]本篇最初发表于1926年3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1卷第5期。

6丨《新解》

封建主义摇旗呐喊。

鲁迅在文化战线上,代表着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北洋军阀及其走狗冲锋陷阵,展开了坚决的斗争。

女师大风潮是全国革命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场斗争中,鲁迅始终站在革命青年一边,坚决支持青年的革命行动。而“现代评论派”则和女师大反动校长沆瀣(hàngiè)一气,造谣中伤,充当北洋军阀镇压学生运动的帮凶,扮演了可鄙的角色。

1926年2月21日,作者鲁迅写下此文回击“现代评论派”的造谣中伤。

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猫》【2];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一但倒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很有点担心了。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

[2]《兔和猫》:最初发表于1922年10月10日北京《晨报副刊》,短篇小说,后收入《呐喊》。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