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研究丛书 兰韵传馨》夏萍|(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研究丛书 兰韵传馨》

【作 者】夏萍
【丛书名】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研究丛书
【页 数】 454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22.01
【ISBN号】978-7-208-17496-2
【价 格】118.00
【分 类】昆剧-文集
【参考文献】 夏萍. 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研究丛书 兰韵传馨.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研究丛书 兰韵传馨》内容提要:

为纪念昆剧传字辈艺术家从艺百年,总结传字辈艺术家的艺术成就,探讨21世纪昆剧艺术发展的路径和方法,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于2021年7月16日至18日在上海举办“纪念昆剧传字辈从艺百年学术研讨会”。本书收录了研讨会34篇论文,分为“传字辈昆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昆剧传习所创立之辩”“传字辈昆剧表演艺术与传播”“传字辈昆剧艺术家的历史经验与成就”等四个板块。 “传字辈昆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对传字辈艺术的盛衰、传承以及生存发展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衰而未亡”的昆剧艺术,在当下作为“非遗”保护的最重要的原则是“活态传承”。保护、传承和再创造是一个统一的辩证关系,也是昆曲存在与生存的根本之道。在昆曲百年传承的过程中,上海这座现代城市具有极为突出与关键性的作用。“昆剧传习所创立之辩”在“穆藕初发起说”和“十二董事创立说”之外,对昆剧传习所的创立进行了颇具创见的重新表述。“传字辈昆剧表演艺术与传播”阐述传字辈表演艺术、中国昆曲话语权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系统分析传字辈表演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并以青春版《牡丹亭》的巡演、电影《十五贯》的传播、昆剧《挡马》的创排为个案,分析昆剧传字辈的艺术对此后昆曲的运作及审美方式的影响,以1936年德译本《牡丹亭》为个案,探讨彼时“中戏德演”为当下中国戏曲“走出去”且“留得下”提供的启示与意义。“传字辈昆剧艺术家的历史经验与成就”从不同视角总结、分析传字辈艺术家在推动昆曲艺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贡献。

《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研究丛书 兰韵传馨》内容试读

传字辈昆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径,艺术才会代代相传,才有文化的和艺术的传统。所以,人类的进步主要不是作为生物体的进步,而是人作为文明之载体的进步,具体的手段就是教育,包括艺术技能的教育。

但人类一直以来只是在不自觉地这样做,只有在现代社会,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演进规律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开始逐渐意识到文化与技能传承的重要性。20世纪后半叶,世界各国开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个重要的跨国平台上讨论有意识地推进各国文化遗产的保护,直到20世纪末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更体现了人类社会对文化遗产之价值的新认识。当包括戏曲在内的各类表演艺术的价值被提升到需要和值得珍惜与保护的“人类文化遗产”这一高度时,背后所体现的就是对文明传递规律的深刻认知,它也为文化传承提供了自然生存发展的额外动力。

包括表演艺术在内的技能传授与接续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如前所述,全球化以及文化的单向传播又加剧了其难度。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下,我们都经常看到非西方国家诸多极具魅力的传统艺术因传承链条的中断而永远消失,而通常人们举例说明传统文化的成功保护模式时,都会将日本的能乐和歌舞伎作为范本。诚然,日本作为典型的受到西方文化剧烈冲击的国家,在传承与保护民族艺术方面的经验是值得尊敬与总结的,但是无论是能乐还是歌舞伎,从文学、音乐、表演三方面的浓厚积淀而言,与中国的昆曲都没有多少可比性。我觉得真正应该总结的是像昆曲这样内涵丰富、体量庞大的传统艺术,它如何能完好地保存到今天,这是远比能乐和歌舞伎的传承保护更了不起的历史文化贡献。我们经常在各领域谈“中国范本”,我对其他领域可以供世界学习的范本了解不多,但至少昆曲的传承与保护,确实是值得世界上所有国家,尤其是非西方国家好好学习的。

中国的昆曲表演艺术经历数百年传承,几乎完好地传承至今,仍然可以以非常高的水平呈现在舞台上,并且在最近几年里迅速扩大演出市场,意外地成为青年人趋之若鹜的文化消费对象。昆曲百年传承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出现,就不能不提到苏州昆剧传习所及其传字辈,如果说文明的传递就像一场接力赛,正是由于有苏州昆剧传习所培养的传字辈接过了这关键性的一棒,我们才依然能拥有如此高水平的昆曲表演。所以,苏州昆剧传习所的价值,只有在人类文化史这一大背景下,才能得到足够的认识与充分评价。

传字辈昆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5

在昆曲百年传承的过程中,上海这座现代城市具有极为突出与关键性的作用,而至今人们还很少对上海这座城市在昆曲的保护传承中的杰出贡献做一番完整和清晰的梳理。

上海对昆曲的杰出贡献,首先体现在这座城市在苏州昆剧传习所从筹备到运营的全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我们今天在上海参加这场纪念苏州昆剧传习所成立百年的活动,正是因为上海是苏州昆剧传习所从筹备到运营的全过程中最重要的推动者、最重要的资助者,以及传习所的学员们最重要的活动区域。如果没有上海,苏州昆剧传习所很可能只不过是个普通的戏曲科班而已。在中国戏曲史上,有无数人和无数剧种都办过类似的科班,大部分科班都不会像苏州昆剧传习所和京剧的富连成科班那么成功。民国以来秦腔的易俗社和南通伶工学社也都是人们经常关注的科班,当然,诸多的科班获得的成果都无法与传习所和富连成相提并论,因而说这是近代以来戏曲史两个最成功的科班,并不为过。富连成已经有很多人做相关的研究,苏州昆剧传习所的研究也应该加强。

在有关苏州昆剧传习所的研究与讨论中,上海实业家穆藕初的作用经常被提及,此前还出现了不少争议。坦率地说,按我目前的认知,我不倾向于认为穆藕初是传习所的创办人,说他是接办者当然没有任何疑问。假如有关苏州昆剧传习所最初有12个董事这个说法大致可靠,穆藕初确实不在其中。更何况在苏州昆剧传习所筹备初建时,他学习昆曲表演的时间还不长,对昆曲的艺术与文化价值的深刻认识与理解,恐怕需要有更多的人文积累,很难想象他有如此高的悟性,仅仅初学了一年多昆曲,就立下了那么高的志向。如果我们仔细排查相关的资料,凡是强调穆藕初是传习所创办者之一的资料都如同小说,而认为穆藕初没有参与创办过程的材料,则相对比较接近于历史的记载。这不只是相关资料的文字风格的差异,更涉及资料本身的可信程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写历史事件、写人物经历,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将叙述对象神化得完美无缺、高瞻远瞩,不惜牺牲记载的客观性、真实性,其结果反而丧失了可信度。即以穆藕初是否参与传习所的创办为例,客观真实可信的材料仍有待进一步挖掘。

诚然,无论穆藕初是否参加了传习所最初的创办,穆藕初都是传习所最

6【兰韵“传”馨一纪念昆剧传字辈从艺百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